大学生行为失范及其心理诱因解析

2015-02-12 22:12
泰山学院学报 2015年4期
关键词:主观因素诱因个体

张 连 军

(潍坊工程职业学院 学报编辑部,山东青州 262500)



大学生行为失范及其心理诱因解析

张 连 军

(潍坊工程职业学院 学报编辑部,山东青州 262500)

大学生行为失范是大学生违反各种社会规范的不良行为。目前大学生行为失范已然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究其行为失范原因,大学生的主观问题是重要因素之一,如对社会规范有着不正确的认识、个体主观的利己主义思想及其他不健康的心理因素。了解导致大学生行为失范的心理诱因,以便为帮助大学生从行为“失范”向行为“规范”转变提供心理指导。

大学生;行为失范;主观因素;心理诱因

近几年,我国大学生群体中不断爆出一些行为问题:从违规行为的盛行到一般违法行为的时有发生,再到近年来发生的一连串的引起社会广泛关注的“大学生事件”,不得不引起人们的深入讨论和思考。人们不禁要问:被誉为“天之骄子”的在校大学生,正是人生的黄金时期,他们年轻有为,具有高智商、高素质,但为何会频频出现不该有的失范行为?其失范行为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笔者认为,导致大学生出现失范行为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既有学生的主观原因,也有现实客观环境的诱因。本文拟从大学生的主观因素方面进行探讨,研究寻找大学生内心深处的矛盾和困惑,分析导致大学生行为失范的主观心理诱因,从而为大学生从行为“失范”向行为“规范”转变提供心理学上的指导和帮助。

一、“大学生行为失范”概念的界定及其表现

(一)关于“失范”的概念

从历史上看,法国社会学家涂尔干是最早使用“失范”一词的。他认为,“失范是所有道德的对立面,它造成了经济世界中极端悲惨的景象,各种各样的冲突和混乱频繁产生出来。”[1]涂尔干还把失范与现代病态相联系,认为社会越是失范,自杀率就越高。美国社会学家默顿进一步发展了失范理论,他把“失范”看成是“规范的缺席”,认为无节制的欲望导致失序,即人们对现存的社会规范缺乏广泛的认同,从而使社会规范丧失了控制人们行为的权威和效力。[2]美国社会学家索罗尔比较关心个体层面的失范的特点,他划分了包括个体是否感到社区领袖离他们很远,并且对他们的需要漠不关心;是否感到社会秩序变化无常,不可预测;是否感到社会目标离他远去,无法实现;是否感到生活毫无意义;是否感到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不再能够说得清楚,指望不上任何人给予帮助等五种失范的维度。[3]

我国学者朱力对失范理论进行了非常系统的研究。他认为失范(anomie)是相对于规范而言的,字面意思是“缺少规范”,是“指社会的价值与规范产生紊乱,人们的行为失去了标准或不遵守规范,整个社会秩序呈现无序化的状态。”[4]他将失范分为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

我们从涂尔干的自杀率与失范的关联性认识、默顿的个人无节制的欲望导致失序的观点及索罗尔的个体层面的五种失范的维度以及朱力的失范理论中,可以发现他们的观点和主张中的某种共性:都有从微观个体行为层面研究失范行为。

基于以上分析,笔者认为,从微观个体层面可对失范作这样的界定:所谓失范是个体对规范的认识的偏差或基于各种原因的脱离或不遵守规范的行为。个体对规范的解读和内心对规范的认可与失范行为的产生具有非常重要的关联性。所谓行为失范是指个体违背了所应知道的社会规范或者对已有社会规范的错误解读和理解下所出现的与现代化发展、社会法制规范和人伦道德相出入的行为偏离。

(二)“大学生行为失范”的界定及其表现形式

基于以上对失范行为的界定,笔者试图对“大学生行为失范”这一概念进行界定。这里所指的大学生是指正在接受大学教育的人,主要指全日制在校学生。所谓大学生行为失范是指大学生违反各种规范的行为。这里的规范主要指国家的法律法规、人伦道德和学校的规章制度等。

大学生群体之所以频频出现失范行为,一方面是社会价值与社会规范体系之间产生紊乱而导致应有功能的丧失,无法指导与约束大学生的思想与行为,从而使大学生的行为失范或校园秩序产生无序化状态;另一方面是大学生出于各种主观因素违背所应当遵守的规范的行为,从而使得原有规范瓦解,导致行为失范。在这两方面原因中,我们认为大学生主观因素是造成其行为失范的重要原因,从主观方面去思考和寻找相应对策是这一问题是否得到有效治理的重点和关键所在。

大学生行为失范的轻重类别。以大学生行为失范的程度轻重为标准,我们可将其分为三类:违规行为、一般违法行为和犯罪行为。违规行为是最为常见的大学生失范行为,外在表现为:乱丢垃圾、排队加塞、旷课、逃学、考试作弊等。一般违法行为是指违反了民法、行政法等相关法律规定但尚未构成犯罪的行为,表现为:大学生的小偷小摸、破坏公物、撕毁图书、毁坏他人财物等行为。犯罪行为是指违反了刑法的相关规定应受到刑法惩罚的严重危害社会的行为,是最为严重的失范行为,表现为对他人的侮辱、诽谤或进行暴力攻击、盗窃、抢劫甚至杀人等。

二、大学生自身主观心理诱因是导致其行为失范的重要因素

大学生个体身上表现出的混乱和矛盾,外化为失范行为。大学生的失范行为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其表现形式也多种多样。

根据上述对大学生行为失范概念的界定,我们把大学生行为失范的主观因素进行较为理想化的分类,具体而言,大学生行为失范的主观原因可能是大学生对规范的错误解读和理解,也可能是大学生由于主观上的利己心理,还可能是因为无法掌控和驾驭自我的情绪等不健康的心理而产生的失范。

我们对之的诊断不仅可以从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事物发展的内外因的阐述中得到理论支撑,还可以从德裔美国心理学家勒温的观点中得到理论支持。马克思主义哲学对内外因的关系简单概括如下:内因是矛盾的事物发展的主要方面,是依据,外因是事物发展的外部条件。外因要通过内因才发挥作用。勒温在论述行为的形成时提出了类似的观点:一个人的行为(B)取决于个人(P)和他的环境(E)的相互作用,行为取决于个体的生活空间(Lsp),基本公式就是:B=f(P.E)=f(LSP)。[5]因此,在研究大学生行为失范这一问题时,我们固然不可否认外因(具体包括社会环境、学校因素和家庭因素等)对个人行为所具有的巨大影响作用,但因为这些因素的影响往往是我们所无法左右和控制的,所以,对内因的分析和研究才是行之有效的办法。基于此,我们将从大学生主观因素的分析和解读中来提出有效预防和减少大学生失范行为的策略。

三、大学生行为失范的心理诱因解析

大学生行为失范的主观心理原因主要是对社会规范的错误解读以及利己主义思想等不健康的心理而产生的。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心理诱因。

(一)易受感染的从众心理

大学生对规范的态度和行动会影响到身边的其他同学,也就是大学生对规范是否遵守与其从众心理有关,从而产生从众效应。大学校园中的普遍规范会因第一个大学生的行为互相暗示作用而加强或削弱,这种对规范的相互感染和模仿可能是正向的健康的,也可能是负向的不健康的。因此如若不遵守规范者凝聚成一股力量,甚至对遵守规范者产生了负向的压力,使遵守规范者也会受到失范的感染,产生从众心理从而实施失范行为,形成了校园失范的气氛,那么小到一个寝室的风气,一个班级的班风受到影响,大到学院院风,甚至是整所学校的校风都会受到严重创伤。此类心理常见的大学生失范行为和现象有通宵上网、酗酒赌博、旷课、考试作弊等。

(二)打擦边球的侥幸心理

即规避道德或法律的失范行为。规范的出现是为了解决和调整现实中存在的诸多不良现象和行为,所以规范具有滞后性。没有一个国家的社会规范能完整到将人的所有行为都加以调整和约束,这是客观事实,人们的某些行为和现象必然是规范所无法触及的。高校亦是如此,高校也存在着许多规范功能的边界地带,对大学生中存在的许多偶然的、特殊的、创新的失范行为无法覆盖,这是规范的真空地带,又可能成为失范的空间。有一部分大学生就把自己的聪明才智用在寻找规范的真空地带,而让自己游刃有余于失范状态而不受规范约束。如大学生的早读点名,很多大学生算准了考核学生干部的点名时间,等学生干部一走,又溜回到食堂或寝室,所谓的考勤和逃课双赢。还有的大学生会在旷课时特别注意不触及学校要处分的临界点。

(三)陌生环境的“自由人”心理

即当大学生离开原有的熟人社区或校园,处于相对陌生的环境之中更容易失范。大学生脱离了原来的社会交际区域,在新的空间处于一种自由的个体状态,角色隐蔽、不确定,没有人认识他,也没有人顾及他的存在,这时规范给人的压力感也会丧失,在主观上产生规范的“解脱”感觉。若此时大学生的自我约束也同时下降,则其行为具有更大的随意性,平时被压抑的欲望就会爆发出来,或者对自我行为的严重性判断弱化。而更容易产生失范行为,甚至是发生让人错愕的强大的行为反差,如药家鑫杀人的瞬间念头就是不想被张妙记住长相,自以为自己处于一种无人认识的环境。

(四)贪图方便心理

即当前有一部分大学生通常会选择最为方便的通道与最省事的办法去行动,对待规范也是如此的思维。失范者并不必然是追求利益最大化,而常常是追求代价最小化,这也是人的原始生存理性。大学生在校园中很多轻微的失范行为如乱丢垃圾、随地吐痰等,并不具有很强的图谋性,大多情况下仅仅是为了贪图方便、省事。也即失范者为了减少遵守规范的成本或减少自身受规范的约束,在不损害他人利益的情况下的一种选择。但这种行为客观上给他人、给校园公共利益带来了一定的损失。这是大学校园中最不被当回事的一种失范。

(五)插队心理

即规范遵守者按序排队,而失范者为了节省排队的成本而采取的行为。大学校园生活或活动有时涉及面甚广,参与学生众多,需要大学生自觉遵守校园规范,按序等候,如就餐、图书馆阅览、体检、拍照等。此类失范表面上类似于贪图方便,但本质上却有不同,此类失范行为直接损害了他人利益和校园公共秩序规则。失范者所节省的成本,恰恰是排队者增加的成本,同时,校园公共排队规则也遭到了质疑和破坏。久而久之,遵守规范者越来越少,失范者越来越多,因此,高校若对这类失范行为不及时制止并纠正,会导致高校规范的解组。

(六)累次失范的麻木心理

即小失范或小过错得不到及时的阻止或惩罚会累加成为大失范或大过错,也是教育要慎于始的原因。大学生轻度的失范行为如果得不到及时制止和纠正,就会不断积累,就会由轻度失范变成重度失范,由零散的失范演化成集中失范,由无组织的失范变成有组织的失范。这些大大小小、形形色色的失范最终会变成重大的失范现象,从内心上,这些犯过小失犯的过错主体,在经历了无数次小的失范体验后,会对失范的容忍度增大,对破坏规范的承受力不断增强,因此危害巨大。

(七)丧失理性的狭隘报复心理

即大学生正处于需要调适平衡的青春波动期,在优胜劣汰的机制下,承受着竞争的考验和失败的内心体验。某些心理不健康的大学生争强好胜,渴望战胜他人实现自我,当心理负荷与心理承受能力失调时,极易引起产生情绪失控、自控力弱化、畏惧、焦虑、挫折、动机抉择冲突、嫉妒等畸形心理,抑或导致消沉颓丧、精神失常、自残或攻击他人等失范行为。其中影响恶劣、具有代表性的人物主要有如云南大学马加爵案、中国政法大学付成励案、云南丽江大学张超案、吉林农业大学郭力维案、河北传媒学院李启铭案、西安音乐学院药家鑫案等。

值得说明的是,大学生行为失范主观因素的三种类型的解读,是为了更能说明问题才从理想状态而进行分类,具体到实际状态,有时候某一失范行为可能是其中的一类因素所致,也可能是其中的两类甚至是三类因素的综合,因此,我们切勿教条地去看待和认定。相应地,对大学生行为失范问题的解决,需家庭、社会、学校多种力量共同参与,当然,大学生自身主观因素最重要,需要多渠道、多方法共同作用。

[1][法]埃米尔·涂尔干.社会分工论[M].渠敬东,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0:14.

[2][美]R.K.默顿.社会学:理论与经验研究[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273.

[3]L. Srole. Stole stoleation and Certain Corollaries: an Exploratory Study[J]. American Sociological Review, 1956,(21).

[4]朱力.失范的三维分析模型[J].江苏社会科学,2006,(4):118-123.

[5]章志光.社会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1.

(责任编辑 梅焕钧)

An analysis of the College Students' Behavior Anomie and Psychological Inducement

ZHANG Lian-jun

(Weifang Engineering Vocational College, Qingzhou Shandong 262500)

college students' behavior anomie refers to college students' violation of the various kinds of social norms. At present, the college students' behavior anomie become the focus of the society. The study shows that the college students' subjective factors are the main reasons for their behavior anomie. The factors include the incorrect awareness of the social norms, the individual subjective ideas of egoism and other unhealthy psychological thinking. This paper aims to analyze the reasons leading to their behavior anomie so as to provide psychological guidance to help the students shift from behavioral anomie to act normally.

college students; behavior anomie; subjective factors; psychological inducement

2015-05-17

张连军(1964-),男,山东青州人,潍坊工程职业学院学报编辑部主编。

G641

A

1672-2590(2015)04-0134-04

猜你喜欢
主观因素诱因个体
公路施工安全事故诱因与预警管理的探讨
幼儿攻击性行为的诱因及干预策略
关注个体防护装备
明确“因材施教” 促进个体发展
以互联网不良信息为诱因的高职学生犯罪研究与防治
老年抑郁症患者的发病诱因及临床表现
How Cats See the World
国家投资项目投资超概算的主观因素分析及对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