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刚
(泰州市沿江开发办公室,江苏 泰州 225300)
关于网络时代思想政治工作的几点思考
王刚
(泰州市沿江开发办公室,江苏 泰州 225300)
互联网是网络时代思想政治工作一种现代化的手段,为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了新机遇。文章通过系统分析网络时代思想政治工作的新特点,提出一定要正视网络时代对思想政治工作的新要求,新世纪的思想政治工作必然要走信息化和网络化之路,同时,要不断创新,思想政治工作才会有更强的生命力。
网络机遇;思想政治工作;创新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网络已成为思想文化信息的集散地和社会舆论的放大器,现在,网络成为人人所需,个个会用的交流、学习、娱乐等工具。为避免思想政治工作在网络时代的“真空”和“盲区”,建好、用好、管好网络新兴传媒,充分发挥互联网在传播科学理论、引导主流思潮、展示先进文化、塑造时代精神等方面的阵地作用和教育功能,才能为做好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唱响主旋律。
网络化的快速发展为思想政治工作拓展了新的空间和渠道。必须充分利用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及网络所具有的综合性、开放性、虚拟性和服务性等特点。
(1)利用综合性创出新趣味。网络综合了报纸、广播、电视三大传统媒体的表现手段,为“第四传媒”,它既可以传输文字、声音,又可以传输动态图像,并将它们完美结合,给人以最直观的感受和强烈的视觉冲击,是一种极具自由开放的平台、声情融汇的语境中更能感知教育信息,形象、生动、直观的情境使思想得到陶冶和升华,大大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吸引力和感染力[1]。
(2)利用开放性拓展新时空。互联网是一个开放的信息海洋,网络信息又是面向社会大众的。网络资源既开放,又无障碍,它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无论何时何地,只要轻点鼠标,就能以方便、快捷、强大的搜索功能为人们提供所需要的信息,从而突破传统思想政治工作影响面、覆盖面、衔接面较小的弱点[1]。利用网络和借助网络对人们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可以极大地拓展思想政治工作的时空界限,提高工作的广度、深度和密度,为新时期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创造前所未有的时空条件。
(3)利用虚拟性扩大新效应。互联网是一个虚拟的世界,网络上交流是在淡化或者剔除个人真实身份、地位、背景的前提下开展的,它打破了思想政治工作者与工作对象之间身份和“话语权”的不对等。因此在网络上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是以平等身份、宽容公正的心态面对的,为工作对象提供的不再是刻板的“灌输”与空洞的“说教”,这样,思想政治工作者与工作对象易于交流沟通,更易形成共识。因为网络的虚拟性,人们现实生活的“用真名说假话”而变成网络世界的“用假名说真话”,使思想政治工作者能够获得真实的思想信息,收到实实在在的效应。
(4)利用服务性增强新机遇。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更多的是通过集中灌输、树立典型、范例教育等方法格式来进行的,其可控性、规格性、统一性较强。思想政治工作者就必须有意识地选择合适的材料对教育对象集中、持续、高强度地传播含有特定内容的信息,以促进教育对象的思想、行为发生转变。网络出现后,与前者出现不同: (1)信息传播的控制性不同,网络时代的思想政治工作逐步脱离政府机关、思想政治工作者部门和工作者等方面的控制,甚至超脱党的领导。 (2)网络信息的内容与工作对象所灌输的信息内容不同,网络化比较自由,灌输比较单一。(3)网络与灌输的管理不同,加上网络社区的虚拟化,使监管部门很难监控。 (4)工作方式不同,思想政治工作方式局限于传统模式,有落伍的趋势。如何利用好网络服务,实现资源共享,形成合力,使宣传面更广、速度更快、容量更大是当前思想政治工作所面临的新挑战。
网络普及给各方面便利的同时,它还是一把双刃剑,给思想政治工作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对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新要求。
(1)推进先进文化影响力。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兴起,网络已成为人们融入世界的便捷渠道,各种势力、各种思想在网上相互交错、盘根错节,不同的人群怀揣不同目的,在网上发出各种声音。网络上耸人听闻、混淆是非的假新闻,西方资本主义势力又以“人权”、“自由”、“民主”为名,不遗余力地在全球兜售它的价值观念、意识形态、思想文化,对代表社会进步方向的道德标准和价值观念产生严重干扰,对优秀传统、先进思想文化造成巨大的冲击,探索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新模式,是当前的重要挑战。
(2)增强教育导向控制力。传统的思想政治工作者处于一种信息优势的地位,说一是一,说二是二,统一性强。网络有自主性、平等性和交互性的传播特点,思想政治工作者的传统信息优势将在很大程度上丧失占领地位。网络时代,我们的干部职工可能更多地接触到红、黄、蓝、黑、白等各色信息[2],思想政治工作者会处于信息劣势境地,往往被动、受阻,他们难以知道受教育对象想什么、需要什么,会干什么,更难知道如何开展教育才有效。我们就得考虑如何在新时期掌握网络舆论宣传阵地的领导权和主动权,对正确引导网上舆论提出了新的挑战。加大网络引导性之外,对政治敏感性问题,不要总是采取堵与屏蔽做法,而是相应讨论或采取对话的机制,及时做到在网络上正面声音要多,反面或消极的要少。教育网民及与国外媒体之间沟通的渠道,不仅仅要公正、事实确凿和尊重事实,还要进行普遍网络道德教育。
(3)增强思想政治工作者战斗力。虚拟的网络时代衡量一个人的标准不再是财富、地位和年龄,而是拥有信息量的多少。网络资源共享而导致的信息量大增对思想政治工作者自身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通过对网络空间文化的引导,使干部职工主动传播承载“真、善、美”的信息,抵制“假、恶、丑”的信息,共同持续营造高尚的文化群体。精炼突出教育主题,使网络成为红色文化的推荐引擎,让干部职工在关注相关学习、生活、娱乐、健康等话题之际,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教育。
信息化和网络化是现代社会发展趋势,新世纪的思想政治工作必然要走信息化和网络化之路。思想政治工作的信息化和网络化建设,要不断地探索和创新,才能更加发挥思想政治工作在社会主义建设各项事业中的推动作用,思想政治工作才会有更强的生命力。
(1)借网络加快思想政治工作行为的及时性。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节奏普遍较慢,它要经过了解工作对象的思想情况、制定具体计划、编写可用教材直至开会部署等若干环节,使思想政治工作者延迟了教育时间,丢失了教育时机,弱化了思想政治工作的时效性。而借助网络迅速、准确的传播方式,可以通过电子邮件等多种手段将教育通知、教育计划、讲课教材等瞬间传遍各个基层网点,在思想政治工作者与工作对象之间构建起一条通畅的信息新渠道,增强参与的积极性,培育文化氛围,将思想政治工作渗透到各个工作环节。思想政治工作者能及时了解掌握工作对象的思想动态,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目标性、快速性、针对性和实效性。网络体系建立后,工作内容和其他许多信息、要点通过网络可以瞬间传递,思想政治工作的快速执行和反馈成为了可能。首先,利用单位内网开办“交流园地”、共产党员交流园地”、“党员诉求”和“博客交流”等栏目,党员和群众的思想能够快速反映,特别是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过程中,很多有益的经验和建议快速传递,先进人物先进事例及时传播,有效地增强了思想政治工作的时效性。其次,可以通过内网平台发送通知、考核、活动计划、教材等,大大节约时间,也大大节约人力、物力、财力。
(2)用网络增强思想政治工作内容的丰富性。丰富的知识内涵是提高思想政治工作效率的有效保障。传统的思想政治工作,提高思想政治工作者的业务素质主要依靠报刊杂志等工具,不仅收集速度慢,而且资料零乱分散,极大地制约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开展。而网络时代则可迎刃而解,它拥有丰富的信息资源,思想政治工作者可以在其中精选有针对性的信息资料,既能充实学习素材、拓展教育内容,又能促进思想政治工作者改变传统灌输式的教育方式,从而增强思想政治工作内容的丰富性。在单位开展思想教育活动之前,我们会通过网络快速收集所需要的各种教育材料,活动结束后,普遍反响良好。另一方面,由于文化认知或语言交流方面的障碍,在现实工作中,部分人员不大善于交流和沟通,不敢多说,不愿多说,不敢说错,导致了很大一部分人不愿意在公开场合说自己的心里话、特别是批评的意见,这给传统的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带来了相当大的阻力。但是在网络时代,通过网络工具选择匿名,这部分人可以不用自己的真实身份来说话、表达意见,从而能够说出真实的意见。传统说教的思想政治工作方式所带来的抵触情绪,在虚拟平台上也可以有效缓解,甚至可以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3)抓网络拓展思想政治工作形式的多样性。时代不断发展变化,思想政治工作会出现新情况、新问题,需要解放思想、与时俱进,需要不断创新理念、创新形式。比如在网上开辟道德讲堂,开设理想畅谈茶座、社会诚信与实践交流吧,党员上党课,百姓大学堂,教育视频,开展各种类型的文化、心理调查,利用网络开设博客、微博、QQ群等网络交流工具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推进网上网下的互动,增强思想政治工作者之间的粘性和引力,做到不脱钩、不自持、不松懈,提高工作质量。思想政治工作者就要善于利用网络创造生动活泼的文化氛围与学习环境,创新文化新模式。提高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确保把握全局,提高工作水平,不断丰富思想政治工作的形式。在网络上举行思想政治工作效率更高、效果更好。利用自己的个人网页、微博、QQ空间传递正能量、弘扬社会正气,引导干部职工思想意识往更健康积极的方向发展,同时更好地传播党的理论指导思想。通过网上交流和单独沟通,化解工作和生活上的问题和矛盾。
总之,利用网络功能,将各种网络工具结合,使宣传手段多样化,发挥网络的多媒体优势,努力使思想教育内容的形态从平面走向立体、从静态变为动态,注重对教育对象进行平等性的引导和帮助,才能利用好“网络”聚拢“人气”,提高网络教育的吸引力,增加广度,创新探索。
[1]蔡鹏举.论微博时代城建系统思想政治工作创新[EB/OL].(2012-08-03)〔2014-12-31〕.http://www. jsczzj.com.cn/viewMessage.do?news_id=000000016675.
[2]王爱青.网络时代与思想政治工作创新[EB/OL].(2009-02-10)〔2014-12-31〕.http://www.e-gov.org. cn/news/news005/2009-02-10/99045.html.
(责任编辑杨荔晴)
Thought o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Work in the Network Times
WANG Gang
(Taizhou Coast Development Office,Taizhou Jiangsu 225300,China)
The Internet provides modern means to carry out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work in the Internet era,provides new opportunities for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work.This paper analyzes the new characteristics of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work in the Internet era,put forward:we must face up to the new requirements of the Internet era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work,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work must take the road of information and Internet in the new century,at the same time,to constant innovation,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work will have a stronger vitality.
internet opportunity;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work;innovation
D64
B
1671-0142(2015)01-0049-03
王刚(1979-),男,江苏泰州人,政工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