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 舒
(1.南通大学,江苏 南通226019;2.南京理工大学泰州科技学院,江苏 泰州 225300)
文化图式对英语学习者自主学习的影响
刘舒1,2
(1.南通大学,江苏 南通226019;2.南京理工大学泰州科技学院,江苏 泰州 225300)
自主学习英语能力缺乏严重影响着大学生英语语言能力的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很大程度上受学习者文化知识尤其是文化图式的影响。文化图式作为使个体储存文化信息以及理解文化经历及表达的概念框架,可用来激发学习者主体性,从而达到帮助认知、改进自主学习方法、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的作用。
自主学习;文化知识;文化图式
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已进行多年,是对教学方法还是教学内容进行改革也一直争论不休。我国大多数高校基于理工科背景,在人文教育方面相对薄弱,从学校到老师往往重学生的专业教育而轻通识教育,学生英语学习缺乏思辨能力,学习时索然无味,缺乏自主性。老师们往往因难以在学生既有英语水平基础上进行提高而感到沮丧,学生们也常常抱怨大学英语教学应该与中学有所不同但又说不出应该哪里不同而困惑。关于学什么和怎么学,师生双方均存在疑惑之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陷入僵局[1]。
语言向来不是教会的,大学英语课堂必须引导学生进行知识的自主建构,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创新思维,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大学生在进入大学时,已经汲取了其成长环境中的文化的方方面面,比如语言、信仰、行为方式、思维方式等,是一个完全独立的社会个体。因而,其在特定文化背景下形成的许多认知对课堂教学有着重要的影响。
笔者认为,大学英语教学陷入僵局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我们忽视了语言的体验性与社会性。认知语言学认为语言是基于人们对现实世界的“互动体验”和“认识加工”形成的,是体验性的概念化的意向图式[1]。在进入大学之前,学生们很少真正地“体验”语言,而只是机械地被动地接受由教师转述的语言符号,从而导致学生在大学学习英语时,想自主却不知如何自主学习英语。
自主学习是一种主动的、建构性的学习,这一点与图式理论中的观点是相契合的,学生自主建构知识的过程就是学习能力形成、提高的过程。但如何实现“主动”以及如何“构建”,是实现自主学习的两大难关,与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方法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以弗拉维尔为代表的认知建构主义学派认为,自主学习实际上是元认知监控的学习,是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能力、学习任务的要求,积极主动地调整学习策略和努力程度的过程。自主学习要求学习者对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方法有自觉的意识和反应。这也就意味着自主学习模式对学生提出了更高要求,更加凸显了学生主体性,学生是学习的主导和控制者。
在现实当中,大学生有自主学习英语的意识,也就是说有学习英语的动机,但是在实际操作中,却因为不知道自主学习什么以及如何自主学习,使得英语学习既令人疲惫又收效甚微。学生在归结自主学习失败的原因时一方面归责于内因,也就是自身努力不够;另一方面归责于外因,即教师没有对自主学习方法进行指导,想要“自主”却又不知如何自主。由此可见,自主学习并非学生单方面的活动,需要师生双方协作进行。学生需要不断地进行思考,开发及提高学习潜能,同时,教师要充分发挥指导作用,鼓励学生探寻思维的规律,养成正确的认知方式和习惯,养成科学的思维方法,从而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得以提高。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和表现形式,文化是语言的重要内容[2]。文化作为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对人们的认知与语言有着不可低估的重要作用。图式是指人们把经验和信息加工组织成某种常规性的认知结构,可以较长期地储存于记忆之中[1],它是每个人过去获得的知识经验在头脑中储存的方式,这种储存不是事实经验简单的罗列和堆砌,而是围绕不同的事物和情景而形成的有序的知识系统。George Yule认为文化图式是基于某一特定的文化经历上已有的知识结构[3]。这种知识结构指的是人类在一定的社会文化环境中形成的思维框架,受潜意识支配,这种结构的异同决定了人们彼此间能否成功进行交际。同一文化环境下的交际双方拥有相似的文化图式,使得理解与交流顺利进行,而生活在不同文化中的人们因所处社会人文环境的不同,对同一事物常常会形成不同的文化图式,也会影响交流。因此,帮助英语学习者构建起相关的文化图式对其理解英语语言及进行文化表达有着重要作用。
文化图式作为一种重要的内容图式,既是英语学习的内容,又可作为手段,两者结合可以很好地激发学习者主体性,实现自主学习。大学生如果不具备正确的文化图式,可能就无法理解不熟悉的语言文化环境。有一大部分学习困难现象都可以追究于文化百科知识(尤其是跨文化环境中的)的不足,因此,帮助大学生建立和加强观点之间的联系并且构建文化图式是有重要意义的。
3.1激发兴趣,丰富百科知识
语言是一种符号工具,以往我们学习英语常常重语言知识本身(如词汇、语法等),而忽视了语言所包含的文化百科知识,正所谓“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学生学得空洞,自然也就忘得快,英语水平得不到提高。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我国大学生普遍缺乏包括政治、历史、地理、民俗等在内的世界百科知识,这也导致了他们的知识面较窄,缺乏表达、阅读、交流所必须的基本文化背景,这就需要教师有意识地通过多种手段激活学生已有的文化图式,建构并扩大新的文化图式。通过激活已有的文化图式,可以使学生将学过的知识调动起来,从而与新的学习内容之间先建立起一种联系,这一过程就是我们所说的“师傅领进门”。学生的认知与学习内容之间产生了某种交集后,便可以激发起学习者的自主学习欲望,即我们所说的“兴趣”。这里的“兴趣”并非指某种爱好,很多学生认为自己这么多年都不喜欢英语,以后也不可能感兴趣了,仔细推敲,这种推论是不合理的。英语及其他任何一门语言只是一种文字符号,记录了人类社会生活所共有的精神、物质世界,英语学习者只要身处于社会之中,其自身固有的文化图式就很容易被激发出来,并通过新信息的输入,建构并扩大新的文化图式,获得更为丰富的各科知识,触类旁通,事半功倍。
3.2提供科学的自主学习方法
长期以来,大学生学习英语时大都采用“自下而上”的语言学习方法,即先学习单词,再读懂词组,最后通过教师翻译读懂句子和篇章。这是我国英语学习者从中小学开始的一种较普遍的学习方法,是一种较为初级的英语学习方法,学生根据文章中的文字符号理解信息,是一种受信息驱动的学习过程。这对于已经进入高等院校,具备一定的英语语言基础,想要在英语水平上向中高级发展的学生来讲已不再适用。
认知语言学认为,语义必须要从体验、互动、想象力、文化背景、百科知识等角度加以描写[1]。图式理论的信息处理方式是“自下而上”与“自上而下”同时进行的。所谓的“自上而下”的方式是指读者以头脑中的高层次图式预测输入的信息,仅从文章中提取必要的信息以证实或否定其预测,这是由作用于文章的读者思想所驱动的[4]。自上而下是一种进阶的学习方式,需要学习者记忆中有相关世界知识的图式,这对大学生自主进行英语阅读有极大帮助,可大大提高阅读效率,实现读者与阅读文本之间的互动性。通过“互动体验”和“认识加工”,可以提高学生认知水平,从而进一步促进语言能力的提高。
3.3增强学习的系统性
图式是存在于记忆中的框架,文化是框架中的内容。只存在框架导致学生学得空洞,只存在内容导致学生学得如一盘散沙。后一点也是很多大学生学习英语的困惑之一,一学期学习了很多单元,包括其中的单词、语法、篇章理解等,但到了学期结束时,又觉得自己什么都没有学到。在教师教学和学生自主学习中,应有效运用文化图式重新构建知识架构,以话题为单位,以关键词为线索,串联起零散的学习内容,帮助学生建立起文化图式,从而有效地、系统地吸收、组织并储存新信息,使得语言能力及知识水平得到阶段性进步。
3.4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实现良性循环
外语教学的目的是交际能力的培养,最终目标是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5]。高校学生经过若干年的英语学习,其中大部分已通过了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但是仍有较多人不具备基本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这些学生主观上普遍缺乏信心,觉得自己英语“说得不好”、“不会说”,害怕使用英语交流的过程中会犯这样儿那样的错误,因而选择一种因噎废食的做法,那就是不使用英语进行交际。随着年龄增长,人格逐渐定型后,他们就索性放弃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这样的恶性循环在笔者所在的独立院校尤为严重。学生要进行跨文化交际,不仅仅要学会怎么说,更重要的要知道说什么。以各高校的大学英语听说课为例,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往往关注各种英语会话技巧,在课堂练习有范文的情境下,学生对话可以顺利进行,但是脱离课堂与课本,学生们到了自主练习时便不愿开口,不知说些什么。学生能够自主的进行跨文化交际,不仅取决于他们对语言的掌握程度,还取决于他们对该语言相关文化图式的建构。外语教师应当认识到传授文化知识并帮助学生建立文化图式在语言教学中的重要性。
[1]王寅.认知语言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6.
[2]顾嘉祖,陆昇.语言与文化[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
[3]Yule,George.Pragmatics[M].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2000.
[4]顾晔.试论图式理论与阅读教学[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1998,(3):99-102.
[5]胡文仲,高一虹.外语教学与文化[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7.
(责任编辑刘红)
Cultural Schema on English Learners’Autonomy
LIUShu1,2
(1.Nantong University,Nantong Jiangsu 226019;
2.Taizhou Institute of Sci.&Tech.,NUST,Taizhou Jiangsu 225300,China)
The loss of autonomous learning ability has severely hindered English language proficiency of college students.Autonomous learning ability is influenced by learners’cultural knowledge and cultural schemata.Cultural schemata,the conceptual structures which enable individuals to store information about their culture and interpret cultural experiences and expressions,can provoke learners’subjectivity,thus helping them cognize,improve self-regulated learning method,and enhance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competence.
autonomous learning;cultural knowledge;cultural schema
H319
B
1671-0142(2015)01-0020-03
刘舒(1985-),女,江苏泰州人,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