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人才培养机制下的创业型大学师资队伍建设

2015-02-12 19:22苏友娣
云南经济管理学院学报 2015年4期
关键词:师资队伍主体教育

苏友娣

(云南经济管理学院,云南·昆明 650106)

基于人才培养机制下的创业型大学师资队伍建设

苏友娣

(云南经济管理学院,云南·昆明 650106)

加大创新创业教育,积极探索创新创业教育的组织模式和运行机制,并从创新创业教育基地建设中,凸显对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的培养目标。高校教师作为创新创业教育的主体,应该着力从师资队伍建设上,渗透创新创业教育理念,围绕大学生创新创业培养使命来改进教学模式,推进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科学化、系统化、规范化发展。

高校人才;培养机制;师资队伍;创新创业

高等院校作为我国教育的重要阵地,在建设创新型国家中更应该从人才培养方向上落实创新创业教育目标。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对于创新创业意识、思维和人才的培养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高等院校在师资队伍建设上,也应该围绕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激发创业精神,掌握创业知识,提升创新创业能力。创新创业教育作为现代经济全球化的重要任务,各高校应该肩负起自身职责,从师资队伍上完善创新创业教育能力,注重实践、强化创新,提升知识生产的质量和价值。

一、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下师资队伍建设原则

教育承载着民族发展的重任,高等院校作为人才培养的摇篮,要从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构建中促进师资队伍的成长。一是要兼顾传统教育主体的积极作用,围绕创新创业教育理念,强化对创新意识、创业素质的培养,特别是在创新精神树立上,要发挥传统教育中各学科知识的相互渗透与独立。明确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的协同发展,充分利用普通教育的知识结构、智力资源,为创新创业教育创造有利的环境,并引入职业教育知识、规范及职业技能方法,适应不同年龄阶段、不同学科专业的学生需求。二是要兼顾创新性和实践性的结合。创新是民族发展的灵魂,也是推进国家富强的必要条件。对于高校来说,既要注重学科建设,还要从师资队伍的社会服务能力上,拓宽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创新性教育重在发展教育模式,教师教学方法,学生学习方式上,而对于创新性、发散性思维的引导,则需要借助于构建完善的创新创业教育环境来满足。实践性是创新创业教育的基础内容,也是激活师资队伍创新思维的关键。在创新创业主体明确上,要从动手、交际、心理承受能力等方面,创新教学活动,拓宽学科实践领域。三是兼顾差异性与一致性的结合。对于高等教育的基本任务,旨在通过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高级专门型人才,落实好创新创业教育理念,以创新创业教育为载体,通过提升师资的创造精神、创造意识来提升创造力。四是兼顾互动性和主动性的结合,作为人才培养体系,创新创业教育是围绕教育主体和学生主体来展开,特别是让学生能够从心理素养、人格成长、品德养成上发展个性,贯穿人本理念,还要通过建立互动性模式,强化师资队伍的创新创业能力,为解决学生就业、为提升学生的岗位职业能力来优化师资队伍知识结构和层次。

二、创新创业教育高校师资队伍建设路径

创新创业教育中的各参与主体是完善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基本力量。师资队伍作为重要的主体之一,在配置中要从行政管理上、学术管理上进行优化组织,并围绕教育行为和宏观目标,强化师资队伍教学能力的提升,发挥师资队伍在构建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中的积极作用。

(一)完善高校管理团队

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离不开良好的管理组织和协调,对于管理团队建设,要从管理方法上对创新创业教育工作进行计划、组织、协调和控制,能够优化行政管理和学术管理协同发展。以学校领导为首的学校管理团队,是构建创新创业教育的行政支撑,要从层级结构上进行组织和规范。加强党委工作领导核心,把握创新创业教育发展方向,制定总体规划来增强创新创业教学合力机制。对于学术管理主体多元化特征,可以发挥行政管理、教学科研人员的协同作用,从创新创业知识体系、学术内容、人才教育培养模式上,以创新创业工作领导小组来协调各院系、各部门间的工作,整合高校各职能部门的力量,从创新创业教育实施方案中来完善创新创业咨询、规划、组织、决策支持系统,充分发挥各学科专业名师、骨干教师在创新创业教育中的关键作用。

(二)完善高校师资队伍整合制度

从创新创业教育的具体实施中,师资队伍建设是贯彻创新创业教育理念的主体,因此加大对师资队伍建设,增强教师创新精神和创业实践能力,为学生树立创新意识,引导学生从创新创业知识和理论中获得应有的提升。构建优秀师资队伍,将思维独特、求异性、敏捷性突出的优秀教师,结合教育教学规律发展,从学历层次上、学科知识衔接上来构建师资主体,将创造能力、求知能力、社交能力、现代化技术应用能力、多种创新创造发明技法等,围绕当前教育改革方向进行转化,将注重知识转向开发学生的能力。完善创新创业教学制度,深入到学生实际来探究制度的可操作性;构建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加大课程资源整合,切合当前学科专业发展实际,创新多种教学方式;完善高校师生考核机制,注重对学生个性发展和创新能力的综合评估;建立教学评价机制,从教学课程、教学效果,以及教师具体实践性课堂的不定期检查、评价中来优化教学制度;强化教师培训与交流制度,结合高校学科发展,从创新创业教育导向上来拓宽教师交流渠道,组织学术研讨会,及时就教学中的问题进行协同分析和解决;制定创新创业实践对策体系,鼓励大学生参与各类科技竞赛、规范学生创新创业实践环节,引入科技培训课程、强化对大学生自主创业的引导,要发挥专业师资队伍在担任科研中、新产品研发的技术优势。

(三)完善创新创业教育下师资激励机制

创新创业教育的主体是人,而人极易受到自身观念、素质、情感因素的影响。构建激励机制,主要从创新创业教育师资方面来优化激励要素的配置,强化物质与精神激励的结合,推进师资队伍成长的持续性。在情感激励激发上,通过设置奖惩机制,优化课程改革与学分设置,激发高校教师的创新创业积极性。在发挥显性课堂激励的同时,还要兼顾校园文化等隐性课程的育人功能。如加强对教师教学工作的全面考核,从课堂组织、学生学习、实践能力、创新精神等方面导入评价指标,激发教师的创造激情。注重创新创业资金投入,从硬件设施、教育软环境上为高校教师营造创新创业基地,引入企业、社会组织参与到高校实践教学中,搭建企业孵化基地,拓宽校内外课题组对接范围,引导教师积极创新。在物质与精神激励上,优化激励方式,创新激励手段。将传统的物质转化为创新科研经费,学校要鼓励创新中,激发师生共同参与科研活动,利用科研经费来强化示范效应,营造创新创业环境。

(四)构建创新创业教育实施的保障环境

高校在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实践中,教师作为科研和教学服务的主体,高校要从政府、社会、企业等多个视角来构建创新创业教育保障平台。在政策上,政府要从制度上鼓励高校围绕创新创业教育制定相应的扶持政策,如在创业培训指导上、政策咨询上、跟踪辅导、项目论证等方面提供制度服务,积极为创新创业搭建信用和融资平台,放宽大学生创业标准;在资金倾斜上,政府通过与企业、金融机构协同,加大创业小额贷款基金的支持力度,扩大高校师生贷款范围。

三、结语

总之,知识经济时代下的国家创新体系建设,高等院校作为重要的教育主体,要从师资队伍建设上,通过“产、学、研”联合来优化师资结构,增强师资队伍的创新意识和能力,拓宽师资队伍能够创新创业项目选择和具体操作中,参与到实战教育中,尽可能为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提供有力指导。

[1]安勇,邵卓峰,严俊鑫.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实施的深度思考[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2(06).

[2]魏巍.建立科学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略论地方高校建设的制度创新[J].盐城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02).

[3]李永刚,何云峰.大学教学组织形式的内在机理及择用机制[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3(09).

(责任编辑 梁晋云)

G647

:A

:(2015)04-77-03

2015-12-01

苏友娣,女,云南经济管理学院财经商贸学院助教,研究方向为会计学、财务管理等。

猜你喜欢
师资队伍主体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论自然人破产法的适用主体
2022冬奥会背景下黑龙江省冰雪师资队伍建设研究
汉语言文学专业师资队伍建设研究
中职师资队伍建设现状及策略分析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技术创新体系的5个主体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关于遗产保护主体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