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丽娟
(云南经济管理学院,云南·昆明 650106)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与实践教育体系建设研究
任丽娟
(云南经济管理学院,云南·昆明 650106)
在当今社会,严峻的就业压力促进高校在对人才的培养上有了重新定位。建立新型的创新创业人才是当今高校在进行创新创业过程中所要面临的一项严峻问题。分析探讨高校在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中所面临的问题,因此,高校要顺应这个趋势,广泛开展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建立有效的创新创业实践体系,从心理、技能、意识三个方面全面的提高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
创新创业;实践;教育体系建设
创新创业教育是以培养具有创业基本素质和开创型个性的人才为目标,不仅仅以培育在校学生的创业意识、创业精神、创新创业能力为主的教育,而是要面向全社会,针对哪些打算创业、已经创业、成功创业的创业群体,分阶段分层次的进行创新思维培养和创业能力锻炼的教育。创新创业教育本质上是一种实用教育。教育部在《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中指出:“在高等学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积极鼓励高校学生自主创业,是教育系统深人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服务于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重大战略举措;是深化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是落实以创业带动就业,促进高校毕业生充分就业的重要措施”。由此可见,创新创业工作的推进将作为未来我国经济转型的一项重要工作持续的推进,而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阵地,肩负着优化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培养符合新时期特点的创新创业人才的重要任务,通过多年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建设,总结出创新创业教育的核心内涵是:面向全体学生,结合专业教育,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创新创业教育的主要特点是实践性与主体性,即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注重体验的教学实践特点,通过体验使学生获得创新创业的感性认识与经验积累。由此可见构建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从意识、知识、能力、心里等四个方面进行培养,同时更要注重理论和实践的双结合,理论教育在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中具有基础的能力培养提升作用,实践教育体系建设则能为创新创业能力的提升提供重要的实践平台,进一步提升学生创新创业的实战能力。理论教育体系和知识框架,更无法从理论的高度全面的诠
(一)学生创新创业的知识水平不高
创新创业型品质是一种新型的品质,它对于一个认得知识水平和综合素质能力都有着较高的要求。要想完善好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就要培养学生们的坚强的意志力,坚韧的毅力,责任心,冒险精神和承受挫折的能力,强化学生的综合素质。并且这些特征都是紧密相连,缺一不可,能有效地对人的行为进行合理的控制和调节。一个人的创新创业的素质决定了个人的创新创业能力的高低,并且还起到了一定的引导作用,也最终决定了创新创业课程能否为我们带来新的具有良好的价值的先进成果。与此同时,我们还应该提高创新创业的专业知识水平,专业知识水平是进行创新思维的基础,专业的知识水平的发展也为创新创业的活动提供了支持。创新创业素质是一个综合的整体,在最表层是创新创业的知识水平,最核心的层面,就是创新创业活动的认知态度和综合素质。任何学校在进行创新创业的教育中,首先是提高专业知识的能力,在提高学生们的知识水平的基础之上才能提高整体的素质。
(二)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不够合理
课程作为学校内教育教学活动的重要载体,也是完成创新创业教育的基本的途径。在进行创新创业的教育中,加强课程的建设是重中之重的一个问题。因为创新创业教学还没有形成一套完整合理的体系,但是由于我国创新创业教育起步较晚,创新创业教育暂时还未形成一个成熟的释创新创业活动的各个环节存在问题,加上师资力量的匮乏,没有足够充裕的人才和资深创业人才对创新创业产生和发展的规律进行探索和研究,概括出具有普遍意义的成功创新创业经验,因此造成创新创业教育的理论体系不够合理,造成这项教学活动的全面开展仍然面临着许多问题。首先就是,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并没有与专业的课程相互促进,使创新创业教学完全融入教学体系中。导致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性的学科知识教育相互脱节。其次,虽然有很多学校都开设创新创业这门课程,但是这门课程却是孤立的,并且与其他类型的课程都不衔接,尤其是在创新创业实践教育环节上重视不足。
(三)创新创业体系在实践中没有有效利用
对于部分高校来说,已经建立起了创新创业的体系,但是局限于“种子班”,教材的建设却没有权威性,教师的师资力量还不够专业,理论与实践并不能有效地结合,无法有效的积累经验,当创新创业教育还处于起步阶段的时候要,就更需要培养出一批具有创新创业能力的人才。教师们要根据现代教育整体的发展趋势和创新创业课的内涵,落实实践能力的培养,真正地使人才具有丰富的实践能力。创新创业课程并不是一门单一的课程,我们应该充分地考虑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既具有独立性又渗透了各种各样的知识体系、专业课程。当然对于不同的专业的学生来说,每个专业的学生所涉及的创业教育课程都是不相同的,但是我们的主要目标就是培养一批具有创新创业思维的新型人才。
实践课程是进行创新创业教育活动的最主要环节,通过实践来培养学生们的创业心理品质和先进的创业能力,并且形成一套完整的颇具综合性的体系。创新创业课程在通常情况下都不会受到场地和实践的双向限制,并且还很注意将理论与实践统一起来,一边进行课程实践又一边加深课程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充分有效利用好时间,并且会在实践中获得并且真正的掌握大量的理论知识。
(一)提高学生们心理环节的实践
学校应该广泛组织“创新创业活动”,学校能提供给学生们进行广泛实践的组织,同时借助如创业大赛、大学生创业中心、心理咨询室等平台,有针对性地围绕创新创业心理素质方面组织学生开展各种活动,通过活动的参与促进学生抗压能力和心智的成熟。在组织形式上也要与创业的实际情况相结合,首先要锻炼创业者的心理品质,鼓励学生们建立起自己的团队和组织,由学生带头人成立专门的创业协会,让学生独立承担相应的组织管理和活动组织,促使学生承担责任,面对困难,通过形式多样的活动从心理上激发学生们的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培养学生们的坚韧精神、责任心、冒险精神等品质。
(二)提高技能上的实践
这项教学模式需要在老师的指导下,首先需要把学生们分成一个个的合作小组,并且要以小组为一个单位,以一个单元的形式组织学生们模拟测验训练,或者是以综合训练为主要目的,进行一定的模拟练习。学生们要通过真实的模拟测验,获取新的创新创业的经验和效果,全面把握好这种教学模式的发展规律。还可以让学生们在课堂上,通过创新创业的模拟化教学,了解企业在有效运行中会遇到的各类问题。学生们还要广泛的学习新的知识,通过知识的利用提高学生们分析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们掌握实际的解决问题能力,勇敢克服困难。开展创新创业专题活动,学校可以邀请经验丰富或成功人士回到母校,进行专题讲座。还可以邀请有经验的企业经理、厂长回到校园里广泛的介绍创业知识、讲授专题讲座。特别需要介绍成功创业者们的创业方法,创业的艰辛以及创业的成功。开拓学生们的创新思维,拓宽视野提高认识能力。
(三)提升创新创业方面的意识
各个学校都应该把创新创业教育的课程列到正常的教学计划和体系中,在不同的学习阶段,课程目标也不同。针对低年级的学生,开设系统化的综合性课程,主要是积累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的培养。高年级的学生开设这门课程,主要是培养学生们创新创业的实际经验,课时和场地的安排都很灵活,发挥学生们的主观能动性。在进行课程设置的过程中,学校要充分结合这个学校的优势和每个学生的不同优势和特点,重点发挥课程的实用性和专业性,教师们要主动改革教学方法。
(四)重视学生们的情感
在进行创新创业教学创新的过程中,应鼓励学生和老师之间要建立起一种互动良好的师生关系,老师要在教学当中充分的尊重学生,并且还要信任鼓励学生。面对学习中的问题,给学生们自由发表见解的时间。当学生在学习中遇到困难和挫折,教师要及时地对学生进行引导,并且要不断地鼓励学生,帮助他们走出这种学习中的暂时的困难。教师还应该先设定一定探索知识的台阶,给学生提供一定的目标和方向,让学生按照这个方向走,这样才有利于学生利用自己的发散思维,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知识创新。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建立一种平等相容、师生共同发展的新的师生相处模式。
(五)建立创新创业课程的有效保障
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理念要转化为教育实践,需要依托有效的课程载体。课程体系是实现创新创业教育的关键。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主要由以下三个层次构成:第一层次,面向全体学生,旨在培养学生创新创业意识、激发学生创新创业动力的普及课程;第二层次,面向有较强创新、创业意愿和潜质的学生,旨在提高其基本知识、技巧、技能的专门的系列专业课程;第三层次,旨在培养学生创新创业实际运用能力的各类实践活动课程,要以项目、活动为引导,教学与实践相结合,有针对性地加强对学生创业过程的指导。要想培养创新创业型的人才,就要对实践的教学进行强化,全面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在师资队伍的建设上,要注重引进一批具有丰富的创业实践经验的教师,这些教师专家要具备实践的经验,要拥有一定的学术背景和专业知识水平“学者型企业家”,鼓励引进优秀的社会成功人士来兼职学校的创新创业课程的研究工作。
(六)强化学生参与社会活动的能力
创新创业教育的最终目的是提升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提升创新创业意识,并最终引导学生开展创新创业活动,然而学生在校园内所参加和开展的创新创业教育活动只是在模拟阶段,创新创业的主战场还是社会,因此,在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环节,要加强学生参与社会活动的能力,鼓励学生参与到广泛的社会创新创业活动中,参加面向全社会的创新创业类活动,与其他创业者广泛的接触和学习,对于提升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提升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总而言之,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符合社会的发展要求,不同课程的分工合作,才能构成一个完善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广泛开展创新创业活动,设置合理的创新创业课程,进一步强化建设高质量的师资队伍和创新创业实践环节,是当前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任务,当然创新创业课程还处在实践与发展中,因此构建合理的体系,提高教学的整体质量,培养出全新实践型的人才就显得更为重要。
[1]王贤芳等.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之重构[J].教改创新.2012, 6.
[2《]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
[3]王长恒.继续教育研究——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生态培育体系构建研究[J].继续教育研究,2012,2.
[4]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本科学校创业教育教学基本要求(试行)》通知.2012-11-13.
[5]鲍桂莲等.中国电力教育——对国内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状况的分析与思考[J].中国电力教育,2011,35.
(责任编辑 梁晋云)
G647
:A
:(2015)04-15-03
2015-12-01
任丽娟,女,云南经济管理学院财经商贸学院团委书记,政工师,研究方向为环境地质、知识产权与创新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