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超
(云南经济管理学院,云南昆明650000)
高校教育是实现大学生创新创业的重要基石
普超
(云南经济管理学院,云南昆明650000)
高校是人才培养的摇篮,是大学生从学校学习跨入社会工作的中间纽带。为了能够帮助大学生更为有效切实地创新创业,高校必须为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教育和指导承担责任。培养能够适应新形势、新政策市场需求下的新时代高素质大学生已经成为高校创建创新创业服务体系的任务,这是时代的需要,更是一种必然。
创新创业;高校教育;就业
创业教育指通过开发和提高学生创业基本素质和创业能力的教育,使学生具备从事创业实践活动所必需的知识、能力及心理品质,是未来的人应掌握的“第三本教育护照”。
首届世界高等教育会议上就曾强调“高等教育必须将创业技能和创新精神作为基本目标,以使高校毕业生不仅仅是求职者,而首先是工作岗位的创造者”。其中创新能力是指运用知识和理论完成创新过程、产生创新成果的综合能力。创新能力的表现形式是发明和发现,是人类创造性的外化。创新能力包含着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创造性实践能力,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技能和创新人格。创业能力是指在各种创新活动中,凭借个性品质的支持,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新颖独特地解决问题,产生出有价值的新设想、新方法、新方案和新成果的本领。创业素质的人才应具有的能力包括:创造力和创造精神、学习能力、技术能力、团队合作精神、解决问题能力、信息收集能力、敏锐的洞察力、研究和完成项目的能力、环境适应能力和献身精神等。在当今社会,创新创业能力是每一个新时代大学生必须具备的基本素养,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对于大学生在毕业后的社会适应及自我贡献方面都有着很大的作用。
2015年5月7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中国科学院和北京中关村创业大街考察调研时强调,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充分激发亿万群众智慧和创造力的重大改革举措,是实现国家强盛、人民富裕的重要途径,要坚决消除各种束缚和桎梏,让创业创新成为时代潮流,汇聚起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新动能。随着国家近几年年一系列鼓励毕业生就业政策的出台,不难看出如今的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已经成为国家稳定、发展、繁荣的一个重要前提[2]。国家对于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的重视,不仅要求大学生对自身的发展和自我财富的创造营造积极影响,同时也需要大学生通过创新创业为当今世界环境下的中国注入新鲜的活力,使得国家保持不断进展的科技力量,“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只要国家能够在科学技术领域不断突破,财富创造总值稳步上升,就可以极大程度上地提高中国综合国力以及对世界的影响力。
(一)创造就业机会
大学生创新创业也是一种就业形式,而且选择选择创业可以更多的把握主动权可以更大程度上地发挥自己的能动性,营造自己的“饭碗”。同时,大学生选择创新创业,在保证自己就业的同时还可以带动就业。资料表明,通常情况下,一个创业者能带动3-5人就业。这样随着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增加,就可以把社会劳动资源积极调动起来,并重新分配,对于国家资源利用以及稳步建设小康社会都有着积极的作用。
(二)为企业竞争及合作增添新动力,调节市场结构
新时代大学生由于从小接受教育,接触新鲜事物多,又因为在全球化大背景的影响下以及时尚经济理念的熏陶下,更能在目前基本定性的经济产物中寻找新意进行改革创新,并将创新融入企业作为创业产品的生产理念,并加以实现进行总结,再从总结中不断创新,如此反复循环,大大加快了加快理念和实践的步伐。新鲜事物的产生无疑是对市场最为强有力的冲击,这能够使得企业间的竞争和合作更为微妙和密切,使得市场长期处于活动运转中,有利于营造良好的市场运营机制,同时对于维持市场“健康”也尤为重要。
(三)增强国家科学技术水平的进步
创新创业要求大学生秉持智慧创造财富的精神用于改革,这就需要大学生能够充分调动自身的素质水平,对市场已有产品分析总结,不断像成功企业学习、积累经验,对市场各企业加以综合考虑进行改革创新,可以想象随着大学生长期的改革创新,势必会为产品的技术进步提供大力支持,这对于国家的科学技术进步是很有帮助的。
(一)创新创业素质水平低
大学生大多数由于刚从学校进入社会,还缺乏必须的创新创业知识及技能,对企业运作的认识过于简单,不清楚如何融资、如何做商业上的事务活动筹谋、如何塑造管理团队等,甚至连基本的财务、管理方面的常识都很短缺。
(二)心理素质差
由于创新创业更多的依靠自身的能力,对自我素质要求高,加上创业初期各种压力的折磨,对于大学生创业者的心理是很沉重的打击。心理脆弱是创新创业者的通病,遇到一点挫折和困难就轻言放弃,是不会取得终极成功的。创业的道路没可能一帆风顺,因此,大学生在心理上的准备也是必不可少的。
(三)不了解市场,不关注国家相关政策
信息缺乏也是大学生创新创业的一大难题,既然是在市场经济环境下进行创新创业,那创业就必须符合市场规律,不获取市场信息,盲目创业,成功的可能就很小。另外,对于国家政策不关注也会为创新创业者带来困难,造成资金和创业机会的损失。
高校是人才培养的摇篮,是大学生从学校学习跨入社会工作的中间纽带,为了能够帮助大学生更为有效切实地创新创业,高校必须为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教育和指导承担责任。培养能够适应新形势、新政策下市场需求的新时代高素质大学生已经成为高校创建创新创业服务体系的任务,这是时代的需要,更是一种必然。
如何有效发挥高校对于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作用,笔者认为应该抓住大学生学习的两个时期,即理论学习期和社会实践期。下面笔者就对这两个时期的高校针对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可以采取的具体举措展开探讨。
(一)理论学习期
针对学生实际需求,开设相关课程讲解大学生毕业后在创新创业过程中可以用到的最为有效的知识。课堂教学可以采取互动式的教学模式,营造就业、创业的环境,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的能力以及相互竞争的意识。师资配置方面可以适时邀请一些当地比较成功的创业者来进行部分课程的讲授,主要和学生交流创业经验并对学生进行测评,增进学生各方面素质。在教学中不断为学生提供最为新鲜的创业信息和国家政策,教会学生认清形势,并教会学生掌握使用获取创新创业信息的渠道的方法,培养学生自主获取信息的能力。针对学生创业信心不足的问题,通过各种形式的报告会、主题教育活动等方式,积极促进大学生创业观念的转变。培养学生树立务实求真、奋力拼博、艰苦创业、善抓机遇、敢担风险的精神尽力拓展就业创业的空间。
(二)社会实践期
在校内,学校可以开设模拟创业的专门实践楼,让学生及时将理论所学运用于实践,并可采取激励的方法来管理学生,让学生自己策划,自己组织团队完成项目,以项目完成结果来评判,对于最好的一个团队给予这个团队的学生和指导老师物质上或精神上的奖励可以很大程度促进教学的进步。在校外,学校要积极走“校企合作”道路,在校外设立实习基地,在学生校内知识和技能教授完成后将学生送入基地实习,从而增进大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全方面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的综合素质。
总之,在当今形势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够极大提高就业率,促进市场体制改革及资源调节,增强国家科技实力,能有效地支持和推动国家创新体系的建立,对建设创新型国家也会起到积极的作用。虽然大学生创新创业还是存在一定的困难,但是高校可以针对大学生创新创业存在的诸多问题给予指导教育,为大学生创新创业保驾护航,从理论到实践,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把握最新创业信息和市场动态,让学生了解经济形势,树立信心,提高自身素质从而从容不迫的面对创新创业过程中的挑战。
[1]钟华.创新创业是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的重要途径[J].北方经济,2010,(14).
[2]金丽丹.浅谈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改革与创业[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23).
[3]刘艳华,朱俊玲.2009年全国高校学生工作年会论文集[C].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学生处,2009.
(编辑 崔立华)
G649.21
:A
:(2015)04-18-03
2015-12-01
普超,男,云南经济管理学院康复与护理学院助教,研究方向为护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