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校和谐校园的构建

2015-02-12 16:46:50常菁
铜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5年4期
关键词:铜陵校园文化办学

常菁

(铜陵职业技术学院,安徽铜陵244000)

浅谈高校和谐校园的构建

常菁

(铜陵职业技术学院,安徽铜陵244000)

和谐的大学校园是和谐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是一个复杂系统工程,包括学校发展、教师发展和学生发展,是办学理念、管理模式、文化环境和氛围的综合体现。文章从领导管理、教师队伍、以人为本、依法办学及校园文化建设等方面阐述了高校和谐校园建设的构建。构建和谐的高校校园,反映了时代的趋势,社会的发展和文明的要求。和谐的高校校园必将为社会、学校、教职工和学生的发展注入激情与活力,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贡献力量。

高校;和谐校园;构建

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指出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有机组成部分,和谐的大学校园是和谐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对于高校来说,建设和谐社会就应体现在和谐校园的建设上,体现为校园内的教育主体与教育对象之间的和谐相处,包括学校、教师和学生的发展,是办学理念、管理模式、文化环境和氛围的综合体现。注重校园的和谐发展,将有助于提升学校的组织管理效能发挥,提高教师教书育人的素质和能力、教育教学的质量,有利于学校的发展和学生的成长。如何建立一个稳定发展和谐的高校校园,就成了教育工作的当务之急。

一、领导管理水平提高是构建和谐校园的关键

团结和谐的领导班子、与时代接轨的管理意识和水平是构建和谐校园的第一要素。领导干部要识大体顾大局,以学校发展为重,加强理论学习和个人修养,提高管理艺术和水平;加强民主建设,形成班子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加强团结,形成工作合力,及时沟通,交换意见,党政领导做到职能上分,思想上合,工作中分,目标上合,转变工作作风,调动教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热情,从而促进学院建设,培养高质量、应用型人才,真正实施“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情为民所系”的执政观念,坚持制度约束与人性化的管理、和谐的理念和方法激励、公平的信念和分配机制相结合,建立科学和谐的管理体系和人性化管理方式。

二、创建和谐教师队伍是构建和谐校园的基础

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高低,教师起着关键的作用,一所高校能否培养出对国家和社会真正有用的人才,打造一支专业过硬、德才兼备的和谐教师队伍是基础。高楼易建,大师难求,培养和引进优秀教师,选拔学科带头人,打造年轻的骨干教师,这是高校生存与发展的基础和希望,师资的层次、质量、水平对于高校犹如芯片对于计算机,直接决定了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层次和水平,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也是社会对人才的评估、对学校评价、学校对社会的贡献的关键性要素。创建和谐的教师队伍,必须从教师的精神境界、道德修养、职业能力等方面着手,注重学历与修养、职称与职业能力、育人与育己、个体与群体、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与社会实践能力的和谐,采取切实有效的举措,打造高素质的人才队伍。

三、坚持“以人为本”是构建和谐校园的本质要求

“以人为本”,实施人性化管理,促进教育者与学生之间的和谐关系是促进和谐高校的本质要求。高校是培养人才的地方,同时也是教职工成长的地方。“以学生为本”,要以学生为主体,热情服务学生,以学生自由而全面地发展为核心,尊重学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自主管理能力和独立意识,激发学生的参与竞争意识,在提高学生的专业知识和文化修养的同时,加强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和通用能力的提升,加强素质教育,关心学生身心健康,帮助学生解决在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培养学生独立生活、学习和思考的能力,丰富学生文化娱乐活动。关注贫困生,健全相应的管理机制,完善绿色通道、助学贷款、国家奖助学金及勤工助学制度,为贫困生顺利完成学业提供必要的帮助。

“以教师为本”,办好教育,教师是关键。落实教师的办学主体地位,改善教师工作、学习与成长的条件,为教师提供宽松和谐的环境是高校“以人为本”的主要体现。加强教师职业素养和道德教育,树立敬业精神和主人翁意识,提高归属感和责任心,将有效的规章制度和人性化管理相结合,尊重教师,注重教师的专业发展,鼓励良性竞争。激活教师内在动力,支持教师职称评审、学历进修,制订教师科研、国培、挂职锻炼、培训等长远、中期和近期发展目标,针对教师的特长和客观的差异,公平调控,创造机会和条件,创设积极向上、民主的学术气氛,营造融洽和谐、平等友爱的人际环境。激发教师的潜能,让教师的成长和学校的发展相辅相成,共同发展,为教师的智慧和才能的发挥搭建平台,实现学院的可持续发展。

四、坚持依法治校是构建和谐校园的重要保证

依法办学、依法治校是构建安全和谐校园的保障。按照法律的规范,开展教育教学活动,有利于培养师生的法制观念和意识,健全规章制度,形成管理体系,维护师生的人格和合法权益,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方可形成依法办学、依法治校的良好氛围。可以从三个层面推进学院的内部治理结构改革:一是明确党委领导、院长负责、民主管理作为学校的领导制度和最根本的管理体制;二是界定和明晰学院与系部之间的关系,有序地推进管理重心下移,扩大系部工作自治,更贴切师生的发展和要求;三是科学界定行政权力和学术行为之间的关系,保证学术自由,实现学术民主。以人为本,集思广益,依法办事,可以增进学院依法决策、民主决策的能力,化解矛盾,维护稳定,构建法制、文明、和谐的校园,提高学院的依法治校的能力。

五、营造校园文化氛围是构建和谐校园的基本途径

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是学校应具有的人文环境和文化氛围。校园文化作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文化建设的一部分,是一所学院的精髓和灵魂,是一所学校综合实力的反映。和谐高雅的学术氛围、文化气息及校园环境,对于人的精神境界提升、形成良好的教风学风、激发创造力、增强凝聚力,发挥着不可或缺的积极作用。如铜陵职业技术学院的“以人为本,特色兴校,厚德重技,知行合一”的办学理念,以“明德求真精技笃行”为校训,反映了学院的办学宗旨与行为准则。在院党委的领导下,以系部、团委、宣传部为抓手,以学生会各学生社团为基础,利用多种渠道和方式加强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学习,加强学生积极向上、努力拼搏,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校园文化有机结合起来,以利于学生人格的升华和身心健康发展,实现人与学校的和谐发展,把校园文化的建设,深入细化到师生的工作、学习和生活中。

校园文化环境的建设,是对和谐校园的支持,和谐优美的自然环境,文化底蕴的整体布局,良好的人文环境,千姿百态的校园文化,以理性、开放、和谐、文明、绿色为原则建设优良的环境文化,有利于创造学习、工作、生活和娱乐的优美环境和轻松和谐的氛围。学生在潜移默化地受到美的熏陶,可以激发对学校的热爱之情和自豪感,培养一种奋发向上的自尊自爱的意识,充满真情与关爱,以微妙的方式进入学生的心灵深处并产生深远影响。

构建和谐的高校校园,反映了时代的趋势,社会的发展和文明的要求。办学理念、管理模式、人文环境决定着学院发展的格局,管理者、教师、学生影响着学院的未来。和谐的高校校园贯穿于学校各项工作之中,顺应时代的要求,营造良好的校园环境,培养适用的人才,能够凝人心、聚人气、促和谐、利稳定,必将为社会、学校、教职工和学生的发展注入激情和活力,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贡献力量。

(责任编辑:王跃飞)

G647

A

1671-752X(2015)04-0067-02

2015-07-12

常菁(1968-),女,安徽铜陵人,铜陵职业技术学院管理系辅导员,讲师。

猜你喜欢
铜陵校园文化办学
党建工作与校园文化创新探究
亲亲的鸟
中外合作办学在晋招生录取情况一览表
网络平台补短板 办学质量稳提升
其实冬天不可怕
校园文化建设浅谈
新课程(2016年3期)2016-12-01 05:58:14
以老区精神打造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与探索
文学教育(2016年18期)2016-02-28 02:34: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