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古筝改革综论(下)

2015-02-12 15:22王英睿
乐器 2015年9期
关键词:弦长音阶踏板

文/王英睿

1973年,在江青、叶剑英等高层领导的支持下,文化部委派中国歌剧舞剧院成立了“筝、琴、瑟改革小组”,为确保民乐为政治服务对传统乐器进行“现代化改革”。从那时起,对于转调筝及筝的转调问题的研革便更加轰轰烈烈地开展起来。相继研制成功的有苏州民族乐器一厂的二十六弦五声音阶、四十一弦七声音阶踏板截弦转调筝①;陕西艺术学院的二十五弦五声音阶踏板张力转调筝②;沈阳音乐学院张琨、崔作新研制的踏板移码式转调筝③等十几种④。综合如上种种,按原理可将转调筝归为以下类型:

(一)变换有效弦长实现转调

一种方式是通过机械方法在弦的某一部位截弦,改变弦的有效弦长;另一种是通过移动筝码位置临时改变有效弦长。

1.岳山截弦转调筝

1958年~1963年,由张琨、崔作新与东北乐器厂合作采用岳山截弦法试制成功。筝的转调部分,是通过脚踏音键,使棘轮摆片传动部分按变音转调的需要,分别进行运动(升高半音或降低半音),推动对位顶压截弦部分进行顶压,以达到截弦变音快速转调。⑤

2.品式截弦变调筝

品式截弦变调筝借鉴了琵琶、阮等弹拨乐器,采用通过按弦于品上改变弦长,使音高发生变化的原理,主要有手动式与脚踏式两种。1958年,由中国广播民族乐团张子锐设计、北京民族乐器厂王金波等制作的我国第一台截弦变调筝问世。它是在十六弦钢弦筝上,通过手控装置使琴码变换而转三个调。转调采用附加琴码的方法,需要转调的时候推拉板柄。转调筝按五声音阶排列,以G调为基本调,最高音为a2。1974年,张子锐与蒋柏松合作研制出一种二十六弦脚踏式五声音阶转调筝。筝右端的“支柱”内有转调机构,下面有六个脚踏板,踩动相应的踏板,通过内部的机械结构改变弦长达到转调的目的。之后,他们又研制出了三十六弦品式截弦转调筝、四十四弦七声音阶十二调筝等型号。四十四弦七声音阶十二调筝是根据当时革命形势以及样板戏的要求,以C大调为基本调,音域从F1~g4,共计六个八度多一个音。转调采用机械装置截弦,脚踩七个踏板,控制截弦机械装置达到转调的目的。⑥

3.移码转调筝

这种方法通过移动筝码位置临时改变弦长。在原筝码的位置上面板开孔,设金属活动筝柱。柱顶装小滑轮支弦,柱下置双轨,通过活动柱在双轨上自由滑动以改变弦的长度。筝体内有一系列机械装置与脚踏板相连。此转调筝由张馄、崔作新等人研制,二十一弦,采用五声音阶定弦,音域为A~a3。⑦

1

(二)通过琴弦张力变化实现转调

张力转调法是在机械的作用下,采用拉弦或压弦的方法改变弦的张力,以达到改变弦振动的频率,使音高发生变化达到转调目的,主要分为利用踏板或按键改变琴弦张力两种。这种转调筝最具代表性的是营口二十一弦按键张力转调筝和二十五弦脚踏式转调筝。

1977年,营口东北乐器厂研制出五声音阶二十五弦脚踏式张力转调筝。转调部分采用脚踏(或手按)机械变换弦的张力改变音高,从而达到转调的目的。此转调筝采用了S型岳山,调整加大了共鸣箱,以E调为基础调,用上行四度音程关系顺次转调,可转十二个调。⑧手按转调筝有两种,分别可转五个或十二个调。这种转调筝保留了传统筝的造型和演奏技巧,但转调后音准不理想。⑨

(三)音位排列法

这种转调筝指的是蝶式筝,由上海音乐学院何宝泉与天津音乐学院乐器室姬宝树合作研制。其外形如蝶,筝体犹如两架筝并在一起,采用一个共鸣体。在五声音阶定弦的某些弦距之间增加了半音或变化音,按十二平均律的半音排列音位,设四十九弦。这种筝具有以下特点:

1.筝体中间放置琴码,具有左右两个演奏区。左边为七声音阶排列,右边为五声音阶排列。左、右侧结合如同钢琴的黑键与白键。

2.根据乐曲演奏的需要,左、右两个演奏区可转成同一调性,或是其他形式的特殊音位排列,如日本筝的阴调式。

3.蝶式筝的五声、七声音阶,以十二平均律排列,根据不同的转调及乐曲需求分两个不同型号的蝶式筝,一种是蝶式筝A型,其具备全部十二平均律的十二个调;另一种是蝶式筝B型,左侧可以转八个调,右侧可以转六个调,并可具备两种调的十二平均律排列。⑩

三、“筝改”得与失

半个世纪过去了,实践证明,二十一弦S型筝基本顺应了社会发展的要求,促进了筝乐创作的繁荣、演奏技法的发展和演奏形式的丰富,扩展了乐器的使用范围。乐器制作技术的提高,制作上的规范与统一,方便了古筝的教学,有利于筝在社会上的普及。二十一弦S型筝已经进入了常规乐器行列。然而,筝体结构有其自身的物理特性和发展规律,每增加一根弦都要有相应的制作技术作为回应。在短短几十年间,筝弦已增加至21根。就现有的制作技术,实际上仍然不能满足乐器发展的需求。以上海敦煌筝为例,低音音质空散的问题至今未能很好解决,因此,乐器低音部普遍音色暗哑。另外,制作工艺上还存在着诸如面板氧化、筝体变形等多方面难以攻克的技术难关。

与此同时,对于转调筝的研革轰轰烈烈地开展了近半个世纪,之后,逐渐降温,并趋于“冷却”。除了外形与传统筝的极大差异,上述转调筝最大的问题就是难以保证乐器的音质和音色。比如岳山截弦法,将改变弦长的机械装置安装在右岳山一头,在机械作用下促使音位发生变化。这种筝能转12个调,转调后,音较准。但是,弹弦点被机械占用,音色发生变化。如果只转六个调,弹弦点仅占用半个音的弦长比值,转调时也会因弹弦点参差不齐,而造成音色不统一,失去了筝原有的悦耳音色。经过长期的实验与实践可以肯定,转调筝在一定范围的演奏中可以自由灵活地转调,演奏十二平均律作品,可以独奏,也能参与乐队合奏、协奏,体现出其一定的实用价值。但应该清醒地认识到:转调筝是在当代社会为了实现乐器自如转调而生,在获得此等功能的同时也付出了丢失作为原来乐器特征的音色与韵味的昂贵代价,“转调筝”就是转调筝,它与传统的十六弦筝、现代二十一弦筝在形制与音色等基本要素上都有着很大差别,已经完全是两个事物。

不同的民族有着不同的美感追求和不同的审美习惯,乐器的形成与发展也有其长期的历史文化背景。乐器是音乐音响的重要载体,乐器形态的变化是人们音乐文化观念变化的具体反映。传统乐器在几千年的历史进程演变中形成了固有的形制、技法和韵味,具有历史的价值和文化审美的价值。西晋傅玄在《筝赋》中云:“今观其器,上崇似天,下平似地;中空准六合,弦柱拟十二月,设立则四象在,鼓之则五音发,斯乃仁智之器。”单从筝型制上的象征意义足见这件乐器蕴含有深刻的历史文化内涵。就拿筝弦来说,每个朝代筝的弦数都有其特殊含义,因此,古人对于弦数的增加十分谨慎。在由最初的“如筑”“五弦”至汉末变为“如瑟”“十二弦”,从型制到弦数都经历了一个较大的变化并趋于成熟。其后一千七百多年之间,基本保持了这种型制。筝的弦数虽有变化,却多维持在十二弦至十六弦之间:至隋唐时增加一弦,达十三之数;明代又增一弦,以十四弦为常用筝,“官筝”设十五弦;大约至清末民初,筝弦达十五弦、十六弦不等。其中,十二弦、十三弦筝在历史上应用最广,影响时间最长。然而,进入二十世纪以来,尤其是近五十年来,在工业社会的“声音环境”和时代氛围下,对于乐器的和声与音量、速度都大大加强。筝弦增加的速度远远超过了历史的进程,十七弦、十九弦、二十一弦……三十弦甚至五十弦,几近“突变”!

乐器改革是时代的需要,筝的改良体现着人们对继承与发展关系的认识。从整个社会发展的角度来看,传统筝为适应社会环境的变化和不同时代人们的审美需求进行改革是必然的,也是不可避免的。随着社会历史的不断向前推进,筝改良的进程还会继续。传统筝、现代二十一弦筝、转调筝均是筝乐在其历史发展过程中留下的足迹。我们应当尽可能地保留已经取得的经验和成果。未来多元化的音乐发展和创作趋势必然也需要多元化的乐器与之相适应,各种型制是可以共存的。就拿各种不同材质的筝弦来说,丝弦适合弹奏古曲,古朴浑厚,声韵传神;金属弦音色嘹亮清脆,弹现代筝曲可以突出乐曲的音响效果,渲染气氛。应根据不同的乐曲择善而从。

已经取得的经验使我们更加明确:民族乐器改良首先必须立足于一个民族的传统,面对当今社会的开放机制,面对西方的强势文化,需要更加重视自身音乐文化的主体地位,关注其作为世界音乐文化的特殊的“个性”,在改进和完善的过程中确保在其自身发展的规律和民族的审美特征的基础上进行。“筝改”应当将该乐器独特的艺术韵味尽可能充分的展现,诸如常常带有深厚文化内涵的基本形制,最具特色的音律、音质、音色特点以及基本演奏技法,都不应该因改良而彻底改变,而应该更好地体现。否则不仅发挥不到各自的效果,反而会使筝应有的韵味和特色减弱。另外,应尊重乐器本身的物理属性。任何一种乐器都不可能是万能的,每件乐器都有自身的特性,它的个性就是它的特性,是它区别于其他乐器的显著特征。筝本身不能转调是其缺点也是恰恰是其特点,改革的前提是不能失却筝本身的音韵特色,如果为了适应过多乐队转调的需要而一味改革,势必迷失自己,甚至是异化!筝毕竟还是筝,作为中国传统乐器的代表,应在保持自身特色的基础上进行“可持续”性发展。如果以“音”(乐器的声音属性)和“乐”(乐器在音乐表现力方面的性能,音乐特色)这两大基本要素来考量一个世纪以来筝的改良,事实将证明:“凡‘音’‘乐’皆备的改良乐器在今天都已受到音乐界的认可且得到广泛应用,而不具备或不完全具备这两个特征的改良乐器则基本处于乏人问津的状况。”11

参考资料:

①《乐器科技简讯》1972~1973年各期。

②《二十五弦五声音阶踏板转调筝》《乐器科技简讯》1975年第一期。

③《介绍二十四弦自动移码踏板转调筝》《乐器科技简讯》1975年第三期。

④陕西艺术学院《介绍二十四弦自动移码转调筝》《乐器科技简讯》1975年第4期。

⑤沈阳音乐学院筝改小组《介绍二十四弦自动移码踏板转调筝》,载《乐器》,1975年,第4期,第4页。

⑥张子锐《品式截弦变调筝》,载《乐器》,1982年,第4期,第8~9页。

⑦张琨《移柱转调筝的改革》,载《全国乐器信息》,1999年,第13~14页。

⑧营口东北乐器厂《转调筝》,载《乐器》,1978年,第2期,第26页。

⑨营口东北乐器厂《五声音阶转调筝》,载《乐器》,1972年,第2期,第6~9页。

⑩何宝泉《蝶式筝》,载《乐器》,1981年,第2期,第14~16页。

⑪韩宝强,《音的历程——现代音乐声学导论》,中国文联出版社,2003年版,第147~149页。

猜你喜欢
弦长音阶踏板
单踏板不可取
大小调五声音阶,来了解一下
对称音阶(Symmetrical Scale)解析
浅谈圆锥曲线三类弦长问题
浅谈延音踏板在钢琴演奏中的用法
浅谈汽车制动踏板的型面设计
弦长积分的极限性质与不等式
浅谈钢琴踏板的运用
编钟、音阶、和声与数学之美
翻译的书与翻开的局——纪念《论各民族的音阶》翻译三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