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润平
(重庆文理学院图书馆,重庆 402160)
地方高校资料室建设的“三环”模式∗
陈润平
(重庆文理学院图书馆,重庆 402160)
调研了重庆地区地方高校图书馆建设现状,分析了图书馆建设面临的主要困难,认为资料室与图书馆协调发展是解决图书馆建设瓶颈的有效途径,并提出资料室建设的“三环”模式。通过该模式建设的资料室具有文献资源全面、重点突出、贴近专业、特色鲜明的特点,对资料室建设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地方高校 资料室建设 “三环”模式
高校院系资料室与图书馆同为信息资源的建设者,在高校教学、科研中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高等教育大众化以后,大学生人数猛增,多校区办学已经成为我国高校办学的普遍模式,与单一校区的管理相比较,多校区大学管理主要面临优质资源稀释、管理难度加大、运行成本增加和债务担沉重4个方面的问题[1],作为高校文献保障和信息服务的图书馆建设也面临诸多困难和挑战。近几年,学校与学院加大了对院系图书资料室建设的支持和重视,资料室的建设和服务成为对图书馆有益的补充和辅助,是新形势下信息资源的建设热点。为此,笔者提出资料室建设的“三环”模式,该模式能有效促进资料室资源建设的全面性、重点性、特色性,更好地为本学院乃至全校师生提供信息资源服务。
1.1 多校区办学导致资源发展不平衡
为适应国内外形势对高等教育的要求,我国高等院校经过一轮轰轰烈烈的合并重组扩建过程,重组扩建后的高校普遍出现了多校区办学模式,这一特点在地方高校中尤为突出[2]。作者对重庆地区高校的校区进行了不完全统计,统计的15所高校共有34个相对独立的校区。其中,具有4个校区的学校有两所,3个校区的学校有3所,两个校区的学校有7所,1个校区的学校仅有3所。大量分校区的出现为高校图书馆建设带来了很大困难,目前,很多高校重视新校区图书馆建设,而老校区图书馆的资源、设备等都较为落后,为教师的教学、科研以及学生的学习带来了很多困难与不便,影响了高校办学质量和水平的提高。
1.2 馆员队伍专业素质不高
由于地方高校图书馆建设过程中学校重视程度不够,使图书馆人力资源配备受到一定冲击,主要表现为馆员的专业化程度不高、继续培养力度弱、队伍稳定性差[3]。很多馆员既无图书情报学专业背景,也没有接受过其他学科专业的培养,只能从事传统的图书、档案和资料收发、借阅等工作。同时,很多馆员的学历较低,加上观念落后,长期得不到信息技术支持和继续教育培训,导致待遇低于其他教师和科研人员,出现人员流动较快、队伍不稳定的局面。馆员队伍的不足给馆藏资源建设带来了较大影响。另外,由于馆员的专业程度较低,收集的文献资源需求信息不准确,采购的文献资源针对性差,参与学校各学科、专业建设工作存在难度,影响了学科专业建设[4]。
面对图书馆建设的困难和挑战,专家学者从各个角度开展了深入研究,其中建设院系资料室成为研究热点之一。为此,作者根据资料室建设的必要性和优势,认真探讨了地方高校的资料室建设工作。
2.1 资料室建设的必要性
多校区办学的困难和图书馆人力资源配置的不足影响了图书馆建设,制约了高校的发展。在学校建设经费有限的情况下,采用图书馆与资料室相结合的方法可以有效地解决这一难题,即在主校区建设综合性图书馆,在各院系建设具有学科专业特色的资料室。主校区的综合性图书馆,用于支撑教师教学和学生辅助学习的一般性资源使用;各院系建设具有专业特色资料室,以解决教师和学生对专业文献、图书资源的需要。资料室既解决了图书馆文献资源专业性不强的问题,又解决了分校区师生长期跨校区借阅资料的问题,提高了资源利用率。既避免了多校区重复建设综合性图书馆出现教育用地、房屋建筑、图书资料的浪费,又能有效满足教师教学、科研和学生学习需要[5]。建立和加强各院系资料室的建设是目前情况下应采取的必要的举措。
2.2 二级院系建设资料室的优势
校区管理运行方式有利于资料室建设。目前,我国多校区高校的运行管理机制主要以分年级与分院系相结合的方式,即低年级学生集中在主校区进行基础课程学习,高年级学生则按院系归属转入相应的校区学习专业课程。低年级学生主要借阅公共基础课程的教辅资料,而分校区的高年级学生需借阅与专业相关的教辅资料。
二级管理人员有利于资料室建设。资料室管理人员是各院系的专业人员,对自己院系的学科专业非常熟悉,在组织文献资源建设过程中能提供针对性较强的建议,同时方便参与各系院开展的专业、教学研讨,及时掌握专业教学的发展和改革动态,为专业课程教育教学准备相应的教辅材料。
二级管理方式有利于资料室建设。资料室二级管理制度可以充分发挥规模小、服务好的特点,各院系的研究人员和专业教师在日常教学研究中根据工作需要采购契合度很高的图书资料,由管理人员完成入库、分类、报账等后续工作,这既体现了资料室的服务功能,又完善了资料室的文献资源。
院系资料室是学校图书馆服务全校师生的有力补充,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图书馆是全校文献资源服务的主体,强调全面性和完整性;而资料室是以服务个别院系师生为目标,服务以专业性和特色性为主。因此,作者提出了资料室的“三环”建设模式,第一环——基础平台、第二环——专业方向、第三环——特色模块。
3.1 基础平台环
我国高校专业建设的方式通常是以现有专业为基础,在该专业学科领域内生长新专业或在该学科与其他学科的交叉领域生长新专业,因此各专业之间具有相同的学科专业基础。但在运行过程中实行分专业独立管理,导致各项资源建设的独立性也很明显,较少考虑各专业间的内在联系,结果是资源利用率低下,如课程教学体系、实验室建设、实践基地等。目前,已有高校根据专业相近的特点开展基础大平台的建设探索。浙江大学开展了大类培养模式,黑龙江科技大学在一年级开展了通识教育与专业平台教育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本校的电子电气工程学院以电类专业为对象,提出了专业融通建设模式,强化强电、弱电、微电专业间的内在联系,打破不同方向的专业壁垒,构建电类学科专业大平台,以此为基础建设教学资源[7]。在专业平台基础上建设对应的文献资料平台,包括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电路分析等课程的基础部分,计算机基础、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C语言等课程的软件部分,单片机技术、可编程控制技术、过程控制技术等课程的控制部分,电子组装、电工实训等课程的实训部分等多项建设内容。该环主要是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等方面的内容,以理论深、面广为主要特征。
3.2 专业方向环
基础平台仅仅是给二级院系师生提供专业基础方面的资源,除此还重点培养学生的专业技术能力,在第一环的基础上向外扩张延伸出第二环,即专业方向环。专业方向环的文献资料建设以各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中的课程设置和能力要求为依据,为每一个专业方向建设一个具有“针对性、适应性、包容性”的方向模块。该模块主要培养学生专业知识和核心技术能力,资源建设以专业技术课程和科技文献为主。因此,专业方向资源的建设应以专业教师为主,资料室管理人员为辅。资料室管理人员在建设该模块的过程中需要与专业教师密切配合,聘请专业教师为资源收集指导人员,将每年的新增书目发给各系教师,从院系的行政管理角度作统一要求,专业课程教师以选择教辅资料的方式完成文献资源收集,最后由资料室管理人员汇总采购,这样可保证采购资料贴近专业课程,为专业教学提供有力保证。
3.3 特色模块环
高校是学生从学校踏入社会的重要转折点,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主要阵地,培养知识向能力转化的过程,需要多维度培养学生。因此,资料室必须在专业方向环建设基础上进一步拓展特色模块,即特色模块环,该模块主要为学生的某一专项能力提升提供课外自学资源,通过不同模块资源的自学培养学生各方面的知识和能力,该模块设置的数量和内容与学院专业特色息息相关。如本校电子电气工程学院设置了如下6个特色模块。①学科研究模块。学科建设是高校发展的奠基石,是办学水平提高的源泉。资料室作为学科研究的重要服务场所,为了提供更优质的服务,设立了一个独立的资源模块和交流场所,以方便各方向的教师方便快捷地查阅资料和交流。②研究生教育模块。研究生教育的专业性极强,学校图书馆资料与学生研究的契合度相对较差,结合院系资料室采购方式灵活、资料到校快的特征,学院在资料室开设了研究生教育资料模块,以满足本院系研究生对课外资料的需求,提高研究生教育水平。③知识提升模块。以人为本、因材施教是高校特色办学的宗旨。在地方高校中仍然有一定数量的学生选择了研究生学习深造,为了满足这部分学生对学习内容深度的需要,学院资料室结合专业方向设立了知识提升模块和阅览室。④大赛专项模块。“以赛促学、课赛结合”即成为了应用型本科院校教学改革的重要举措,也成为了培养学生技能的主要手段。学院既定了各专业的大赛项目,如全国大学生电子大赛、单片机应用设计大赛、信息技术应用大赛等。参赛学生需要在课外查阅大量文献。因此,学院资料室开设了大赛专项模块,提供最新技术资料、研究成果以及各大赛相关信息等专项服务。同时还设立了技术交流室和作品制作室。
通过“三环”模式建设的院系资料室既保证了资源的完备性,又体现了资源的特殊性,还避免了资源建设的重复性,是解决图书资源建设瓶颈的有效途径。
资料室是图书馆服务建设的延伸,是服务功能细化的产物,在多校区办学的地方高校中具有较强的实用价值。为实现高校局部范围内实施特色资源建设、提供专业技术服务的目标,笔者提出资料室建设的“三环”模式,建设贴近专业、支撑学科、具有特色的资料室。实践证明该模式具有思路清晰、过程明确、投入经费少、文献资源实用的特点,建成的资料室特色鲜明,既能支撑学科建设,又能服务专业教学,在资料室建设过程中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1]如何破解高校多校区办学的困局[EB/OL].[2015-02-08].http:// www.jyb.cn/high/gjsd/201310/t20131019_556239.html.
[2]张金玲.多校区高校图书馆资源整合及一体化建设探析[J].图书馆学刊,2013(7):53-56.
[3]吴海云.论图书馆员素质现状[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1(7):14-16.
[4]顾俐.新形势下图书馆员继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神州,2013(1):203-206.
[5]丁晓,毛小榕.浅论多校区管理模式下院系资料室的建设[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7(5):18-19.
[6]杨守良,程正富,赵华君.电类专业“四维融通”工程素质训练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重庆文理学院学报,2013(3):113-115.
陈润平女,1976年生。硕士,馆员。研究方向:图书情报学。
G253
2015-03-15;责编:杨新宽。)
*本文系重庆文理学院资助项目(Y2012TS33)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