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尧
(吉首大学图书馆,湖南 吉首 416000)
基于OPAC系统的少数民族数字资源整合研究∗
——以武陵山地区为例
王尧
(吉首大学图书馆,湖南 吉首 416000)
武陵山地区少数民族文献资源丰富,但文献资源数字化建设工作还未全面开展,且数字化建设工作相对独立,各自为政,缺少统一规划与有效整合。而使用标准统一的OPAC系统则能有效实现武陵山地区少数民族数字资源的整合。
OPAC系统 武陵山地区 资源整合
湖南武陵山地区少数民族众多,多样的少数民族文化形成了异彩纷呈的地方民族文献信息资源,这些信息资源数量多、种类杂、分布广,数字化程度低,信息孤岛凸现。为保护、传承、开发、利用优秀的民族文化,促进科学研究,推动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笔者基于OPAC系统对武陵山地区少数民族数字文献信息资源实现统一规划,对信息资源和数据进行集中优化整合,实现共建共享。
我国是一个少数民族众多的国家,每个民族都具有悠久的发展历史,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都保留下浩瀚的民族文化资源,这些资源对我国民族大发展大繁荣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武陵山地区少数民族文献信息资源丰富,但使用数字化手段保存少数民族文献信息资源的工作开展时间还不长。据笔者调查得知,由于受经济条件限制,数字化信息资源建设在武陵山地区还没有普遍开展,很多县市根本没有能力开展数字化保护工作,就算开展了也是简单地把纸质文献资源扫描拍照进行保存,由于文献资源数字化保护需要一定的经费支持,该项工作做得比较好的仅限于经济条件稍微宽裕的县市级图书馆和科研能力强、规模较大的高校图书馆。目前武陵山地区所有的高校图书馆以及部分县市级图书馆实现了联机编目,这极大地促进了数字文献资源保护工作的开展,其中做得比较好的有吉首大学图书馆与湖北民族学院图书馆。吉首大学图书馆是武陵山地区收藏民族文献最全、科研实力最强的图书馆,收集了大量武陵山地区少数民族文献,如图片、视频、音频、纸质文献等,且建有武陵山地区民族口述历史数据库,目前正着手建立武陵山片区旅游资源数据库等多种特色数据库;湖北民族学院图书馆馆藏文献中,民族文献占有特殊地位,所收民族文献不仅对于保存和研究传统土家族、苗族文化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而且部分资料本身也具有较高的文物价值和艺术价值,且该校的土家学文献中心也在该图书馆。虽然武陵山地区民族文献资源的数字化保护工作已经展开,但却进度不一,且各自为政,不能整合成一个统一有效的数字资源体系。因此,武陵山地区少数民族数字文献资源保存利用的现状不容乐观,亟须重视起来[1]。
武陵山地区少数民族文献资源丰富,但却未能充分地挖掘其文化、艺术、经济等方面的价值,虽然现阶段国家已认识到挖掘少数民族文献信息价值的重要性,并逐步采取了数字化手段进行保存开发,但效果不是很明显,没有实现预期的目标。究其原因就在于各地方不能形成一种合力,不能资源共享,而导致信息闭塞,资源不流通,进而不能充分挖掘少数民族文献数字资源的价值。因此,应基于OPAC,将不同性质、不同来源和不同格式的数字资源进行整合,实现不同学科领域知识结构的关联,为各个资源设置具体的链接。在保护民族文献资源所有权的前提下,通过将民族文献数字化,将分散在各收藏点的民族文献进行数字化集中,再构建统一的资源建设平台和门户网站,实行统一管理和开发利用,这将极大地促进少数民族文化的交融,提高武陵山地区少数民族文献资源的影响力与开发利用程度,将文化价值蕴含的经济价值开发出来,推进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进步[2]。
目前整合武陵山地区少数民族数字文献信息资源还存在一些困难,如传统思维模式的束缚。电子资源在物理形态、阅读形式和著录规则等方面都与传统的印刷型资源有很大不同,不能以传统的思维模式去研究电子资源整合;不同地域、少数民族文献数字资源的所有权归属不一,必须构建一种机制,协调文献数字资源所有权的问题等。因此,各馆藏单位应坚定信心,争取得到各方有力的支持,克服困难,进而成功实现整合目标。
第一,实现使用的便利性。一方面,要使用户身份统一认证,保证读者在任何实现联网的数字终端上能够登录门户网站。另一方面,要实现一站式检索服务,在获得授权的情况下能自由地下载阅读文献。
第二,实现资源的共建共享。各馆藏单位相互开放各自的书目数据库,在书目数据共享的基础上采取联机编目。这样一方面可以为馆际互借提供原始数据查询,另一方面也能相互了解各馆藏单位资源的现状,避免重复建设。
第三,实现个性化的知识服务。实现个性化的知识服务要求馆员对武陵山地区少数民族文献进行整合的基础上,进行全面深入的了解、研究。根据用户的要求,设计定制化的服务方案,从整合后的数字资源数据库中挖掘合适的信息。
第四,构建知识地图。知识地图将武陵山地区少数民族数字文献信息资源透明化、网络化,从而可以使用户更有效地开发与利用知识资源,营造良好的知识资源使用环境,实现少数民族知识资源的共享与创新。
4.1 确立总馆,构建总分馆服务模式
总分馆服务模式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设计成两层或三层机构:总馆、分馆结构,或者总馆-分馆-图书室结构。但不管是两层结构还是三层结构,总馆都应在业界具有深厚的实力与较高的影响力,且得到有关部门的授权,享有一定的独立性与管理权,这样才能取得各管理部门的配合,也便于组织协调各成员馆。成员馆统一OPAC管理软件,改变管理软件多样化的局面。通过Z39.50协议、OpenURL等技术,整合不同图书馆的OPAC系统,聚合不同平台上的异构OPAC数据库,整合不同高校图书馆馆藏目录,建立中央书目数据库,建立统一界面、统一平台、同一检索模式下的书目整合检索系统。吉首大学图书馆是中国图书馆学会学术委员会少数民族专业委员会委员馆、全国民族高校图工委副秘书长单位,是武陵山片区少数民族文献数字资源藏量最为丰富的图书馆之一,科研能力雄厚,在业界颇具影响力,因而以吉首大学图书馆为基础构建武陵山综合图书馆,使其成为整合武陵山片区图书馆数字文献资源的组织、领导及协调机构具有较高的可行性[3、4]。
4.2 与数据库商合作,统一数据格式
基于OPAC的数字资源整合工作离不开数据库的支持,尤其是像超星数字图书馆这种大型数据库的支持,因为他们拥有极其庞大的数字资源书目数据,一旦得到他们的参与和支持,数字资源的整合工作将事半功倍。一方面,图书馆需让数据库商了解整合是提高数据库访问量的有效方法,使其支持图书馆的整合工作,包括提供电子资源的书目数据,修改数据以及在数据维护等方面提供支持。其次,图书馆在订购数据库时就从数据库商处获取数据,并建议其由了解著录规则的人员负责为图书馆的整合提供支持。另一方面,数据库商也会乐意参与到这一项工作中来。首先,少数民族数字资源对于任何一个数据库商来说都是极缺的,而武陵山片区少数民资数字资源极其丰富,且大量的数字资源都是单机本地存储,不能联网使用,因而他们参与到这一工作中来必将极大地扩充其有关武陵山片区少数民族数字资源的数量。其次,由数据库商指派专门的著录人员参与到这一项工作中来,将极大地优化数据库商电子资源书目数据的质量,改进对著录数据的技术处理办法。
4.3 统一通信标准,规范通讯协议
OPAC系统资源建设和未来的发展,必然要遵循数字图书馆互操作协议标准。目前主要的互通协议标准有Z39.50协议、OAI协议、OpenURL协议3种类型。
Z39.50协议在传统图书馆领域应用广泛,它是支持计算机使用一种标准的、相互可理解的方式进行通讯,并支持不同数据结构、内容、格式的系统之间的数据传输,实现异构平台异构系统之间的互联与查询。同时它还是一种基于网络的信息标准,它允许用户检索远程数据库,但不局限于检索书目数据,在理论上可用于检索各种类型的数据资源。OAI协议是在开放文档方面逐渐被采纳的一个协议标准,是目前数字图书馆互操作解决方案中较理想的一种,它重新设计了数字图书馆资源采集、获取、组织、发布、检索的应用流程,以此来达到资源整合的目的。OpenURL作为一种开放式链接框架结构,开放和互通更为灵活,它把信息源、信息服务和用户需求有机地整合在一起,提供上下文相关链接传递服务,使用户得到额外的信息扩展的服务[5]。
4.4 完善OPAC功能,实现馆际互借
目前的图书馆OPAC系统功能还不够完善,还不能很好地满足馆际互借的需求,但随着OPAC系统功能的健全,数字资源资源共享应该不是难题。OPAC系统应顺着资源共享的大趋势,根据读者的需要开发和完善馆际互借功能,在OPAC
系统的主界面上设计馆际互借的图标,以便用户获得有关的书目信息和馆藏信息,同时可直接在网上申请相关馆藏单位的资源请求馆际互借,馆藏单位通过即时通讯工具或者E-mail等可快速将文献传递给读者,实现武陵山地区跨馆际的资源整合利用。
[1]张晓丹.关于少数民族文献资源整合的构想[J].图书馆学研究,2012(8):38-41.
[2]马建霞,等.基于Dspace构建甘青特有少数民族数字资源保存与服务系统[J].现代图书情报技术,2007(1):53-57.
[3]龚剑.民族高校图书馆少数民族文献资源建设的现状与对策[J].贵州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6):143-145.
[4]梁亮,等.城乡统筹的中心馆——总分馆模式研究[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13(9):12-14.
[5]王应东.基于OPAC系统的高校图书馆资源整合方案[J].图书情报工作,2010(2)增刊:293-295.
王 尧男,1986年生。硕士,助理馆员。研究方向:数字图书馆、信息资源开发与利用研究。
G250.73
2015-03-24;责编:姚雪梅。)
*本文系湖南省吉首大学校级科研项目资助(项目编号:14JD004)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