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红奎
(北京铁路局 办公室,北京 100860)
加强铁路企业应急管理的探讨
王红奎
(北京铁路局 办公室,北京 100860)
全面、扎实地做好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工作,是铁路企业在面对突发事件或危机中科学应对、减少损失、缩小事故影响范围,有力推动安全风险管理的重要基础。从树立危机意识、完善应急预案、加强应急管理教育、统筹应急资源、强化路地协调、加强应急演练等方面阐述应急防范与准备;从畅通及时的信息报送、统一高效的决策指挥、快速有效的应对处置、科学专业的处置方法、全面有力的应急保障等方面阐明应急响应与处置;从快速的善后恢复、细致的安抚疏导、健全的奖惩激励、全面的评估反思阐释应急善后与恢复,以加强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工作,提高突发事件快速应对能力。
应急管理;铁路企业;应急准备;突发事件;防范;处置
随着客货列车大面积提速、客运专线及高速铁路陆续开通运营、列车运行图调整逐年常态化、管理体制改革不断深入等,铁路突发事件、安全隐患的预防和控制难度增大,铁路逐渐成为备受社会关注的、开放的焦点行业。因此,预防为主、常备不懈是突发事件应急工作的基本方针,应建立和完善突发事件预防控制体系,提升铁路企业应急管理水平和突发事件处置能力,为铁路企业保持生产秩序稳定与和谐发展、适应经济社会新常态提供重要支撑。一些专家和学者根据突发事件处置的过程和性质,将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按照时间先后顺序分为监测预警阶段、预防控制阶段、应急处置阶段和评估恢复阶段[1]。根据这 4 个阶段的划分,可以将铁路企业应急管理工作分为 3 个环节:应急防范与准备、应急响应与处置及应急善后与恢复,这 3个环节构成了突发事件事前、事发、事中、事后全过程管理。针对铁路突发事件,必须加强全过程管理,实行常态管理和非常态管理并重、平时和应急结合,实现应急管理工作的常态化。
全面扎实地做好突发事件应急防范与准备工作,是铁路企业科学应对、减少损失、缩小事故影响范围、有力推动安全风险管理的重要基础,预防为主,关口前移,将突发事件风险和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是应急管理工作的最终目标[2]。结合目前铁路企业应急管理现状及工作实际,铁路企业应急管理防范与准备应重点强化以下方面。
铁路企业在应急管理、安全风险管理等方面已经有完备的规章制度,长期实践也积累了很多宝贵经验。但是,与欧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铁路企业在安全和应急管理的危机意识和保障体系等方面还有很大差距。随着铁路建设迅猛发展,新设备、新技术不断推广应用,一线职工的岗位技能、各级领导干部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模式已经相对滞后,还需努力提升和加快转变[3]。
通过强化危机意识使广大干部职工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理念,懂得危机随时存在、隐患随时存在。对现场一线职工来说,在作业标准科学合理、行车设备安全的情况下,建立健全适合的安全考核激励机制,激发广大职工的安全工作意识,使职工对安全重要性有更清醒的认识,按标作业、杜绝违章,将安全风险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完善企业安全文化建设,通过系统、科学的教育培训,将安全风险理念内化于职工思想认识,外化为职工岗位行为,营造铁路企业安全文化氛围,增强每名铁路干部职工的危机意识。
铁路企业现有的应急预案分为中国铁路总公司、铁路局(公司)、站段 3 个层面。中国铁路总公司层面应急预案是顶层设计,涉及面广。大型及特大型铁路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必须依靠中国铁路总公司按照总体应急预案进行统筹协调、组织指挥。铁路局(公司)层面应急预案包括铁路局(公司)总体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和部门应急预案,其中专项应急预案和部门应急预案主要根据地域、专业、分工和安全风险、突发事件等不同情况,制订针对性较强的预案。站段层面应急预案重在突出本单位、本系统专业特点,对可能遇到的突发事件进行超前预想和防范,责任明确落实到各岗位,将安全关口前移,每名职工严格落责、应对有备。
应急预案是应急管理的“纲”,应当转化为处置突发事件的具体行动[4]。应急预案应注重实用性和可操作性,由于应急预案是在突发事件发生前预先制订,应针对在具体执行中会出现的疏漏和缺陷,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应对,而且处置后还需要对缺陷或问题进行及时调整补充、细化完善。
加强应急预案教育普及和宣传是应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风险意识和应急管理能力的基础和前提[5],各级应急机构和专业系统应解决好应急管理过程中重视应急能力建设、忽视应急教育普及与应急预案宣传的问题。
(1)应急教育普及。铁路企业应急教育普及是指通过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的教育活动,使干部职工了解和掌握有利于应对突发事件的行为,消除或减少危险因素,提高安全意识和应急技能;应全面普及在自然灾害、事故灾害及社会安全事件发生时的预防避险、紧急响应、互助协调、自救互救常识,熟悉掌握本工种、本系统突发事件应对处置对策,注重培养广大干部职工的应急处置技能,不断积累丰富实战经验[6]。
(2)应急预案宣传。应急预案宣传是加强应急管理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应急预案的各级有关部门(专兼职应急办)或应急预案的编制部门,应在日常工作中切实加强应急预案宣传工作,充分利用各种宣传载体,广泛宣传应急预案[7]。
在机构组织方面,铁路企业内部应常设应急机构(应急委、应急办),负责应急管理工作的统筹、协调和组织,负责突发事件发生后的内、外联工作,与地方政府、企事业单位建立常态有效的联动机制。同时,应急救援队伍是应对突发事件的重要力量,处置突发事件需要具有车、机、工、电、辆、供电等相关知识和技能的专业人员,因而应统筹储备,建设统一领导、协调有序、专兼并存、优势互补、保障有力的应急救援队伍。资金和设备是应对突发事件的重要保障,各级铁路企业应设立专门的应急物资储备金。如果资金和设备储备不到位,将影响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工作,甚至导致突发事件演变为严重的危机;相反,资金和设备储备到位,应急处置才能从容应对,才能降低事故损失、减少事故影响、压缩处置时间。
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不能仅依靠铁路系统自身的力量,还需要调集各种社会优势资源来提供可靠保障。铁路企业在处置重特大突发事件时,应统筹协调地方政府或部门通力合作,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实施跨部门、跨专业联动,共同完成应急处置工作。因此,铁路企业应与地方政府保持良好的沟通,建立工作联动机制,成立路地联合指挥机构,围绕铁路专项预案定期组织联合应急演练。通过联合演练的方式检验铁路专项应急预案,查找漏洞、补漏拾遗,使应急预案不断完善。更重要的是,通过有效增进路地间的横向联系和沟通,加强铁路企业与地方政府应急管理人员之间的交流互动,以利于在突发事件处置过程中更好地相互协作与配合[2]。
应急演练是检验应急预案可操作性、完备性,以及提升指挥和处置人员形势研判能力、任务分配和决策能力、工作协调和危机处理能力的重要手段。因此,铁路企业只有加强应急演练,遇有突发事件才能做到从容应对。
应急演练按照组织形式的不同可以分为桌面演练和实战演练[8]。桌面演练是应急指挥部对突发事件初始场景进行了解和研判,并在掌握全局情况的基础上,随着时间推进、形势发展变化,不断进行决策、协调内部工作、对外发出应急处置指令的过程。桌面演练是在不具备实战演练的前提下而进行的检验预案、磨合队伍、提升应急处置能力的模拟演练。实战演练为参训者提供一个真实的突发事件处置环境,实战演练应精心设计,做到贴近实际。实战演练的设计应最大程度地模拟真实突发事件发生时的混乱场景,但设计混乱场景应乱中有序,每一个“混乱场景”都应与演练目标相呼应。演练指挥者随机应变,对每一个场景应因势利导,利用变化情况,提出符合演练目标要求的演练任务,指挥参演者采取相应行动。通过实战演练,切实提高铁路企业应急指挥人员的指挥协调能力、应急队伍的实战能力[8]。
在铁路应急管理工作中,新闻媒体是铁路企业与社会公众进行沟通的桥梁。铁路企业在遇有突发事件或危机后,可能迅速成为大众关注的焦点,新闻媒体的导向作用也尤为关键。媒体作用有2种:一是发挥积极作用,正面引导能够稳定公众情绪,以利于铁路企业集中精力快速处置突发事件或解决危机;二是发挥消极作用,负面报道会引起公众不满情绪,分散铁路企业的精力和时间,对处置突发事件或危机带来困难和阻力,影响应急处置进程。因此,铁路企业在突发事件应急处置过程中,应与媒体共同营造客观公正、及时透明的舆论氛围,发挥积极作用,控制负面作用[1]。
突发事件的最终影响范围和损害程度不仅由灾害源的破坏力决定,在相当大的程度上,还由随后展开的应急处置措施决定。突发事件发生后,如果相关处置人员能够迅速反应、快速行动、正确处理,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和缩小对铁路运输秩序和社会公共安全的影响和破坏;如果处理不当,则有可能发生衍生或次生灾害,增大突发事件的破坏性,造成更加严重的危害和不良反应[2]。因此,应重点加强应急工作中快速有效的应急响应与处置。
突发事件的信息报送,是指当涉路突发事件发生或可能发生时,事发地或隐患地点铁路单位或职工得到相关信息后,依据突发事件的影响范围和重要程度,及时、准确、客观、全面地向同级或上级部门报送信息,为突发事件的各项应对处置工作提供信息支持和保障。应急管理部门只有第一时间全面、准确地掌握突发事件信息,才能快速做出科学决策和应急处置。因此,要求各级应急机构突发事件信息报送必须保持多渠道、24 小时联系畅通。突发事件信息报送具有以下特征。
(1)把握时效性。突发事件突发性强,信息报送需要迅速及时,以便为采取科学果断的处置措施提供依据。因此,各级铁路企业应急机构、各部门、各系统应严格突发事件报送时限,将具体要求纳入应急预案,并建立考核机制。
(2)把握连续性。突发事件信息报送贯穿于事前、事发、事中、事后等各阶段,许多突发事件都是一个逐步发生(或消失)、扩大(或缩小)的过程,有的还可能发生次生、衍生事件,信息的获取需要不断充实、核实、补充、修正。因此,应随时跟踪事件的进展情况,掌握最新动态,并及时报送,以便决策者及时采取有效、针对性强的处置措施,降低事故损失、缩小影响。
(3)把握客观性。突发事件本身具有客观性,在信息报送过程中要求对突发事件的发生和影响等要素做到客观公正、真实准确,对所得信息科学判定,确保信息的真实可靠、准确无误,避免主观上迟报、漏报、瞒报、错报、谎报等行为。
(4)把握灵活性。信息报送的方式和途径多种多样,信息报送的方式有口头、电话、短信、网络和书面报告等,报送人应在保证快速及时的前提下,注意信息报送的严肃性,对于重大突发事件,可以先口头或电话报送,了解全面情况后,再进行书面信息报送。
应急决策具有紧急性、主观性、有限性、渐进性和时效性等特点,在得到突发事件发生的信息报告后,为了尽可能减少对正常运输秩序的影响,决策者应做出快速决策。为了决策的统一高效,在保留技术决策独立权的前提下,应保证决策者的行政最终决定权。应急决策具有不可逆性,因而要求决策者必须充分利用有限的时间、资源和信息快速科学决策,顺应事态发展。
应急决策与应急处置是一个连贯且相互影响的过程,两者密不可分,决策包含处置,而处置又是决策的延续。处置过程应充分发挥各级应急机构、各专业、各系统的职能,及时启动路地协调的联动机制,强化各方的协同配合,形成有效的处置突发事件的合力。快速有效是应急处置工作的关键,在科学决策的前提下,必须快速应对,以最小的成本避免突发事件损失和影响扩大,将负面影响降到最低,确保正确决策得到快速有效执行。
突发事件往往具有原因复杂、涉及面广的特征,具体处置过程需要遵循科学规律,在运用铁路专业知识的同时,也应认真听取各方专家的意见,制订科学专业的处置方案。因此,需要组建应急管理专家库,以便对某类突发事件采取快速准确、科学妥善的处置方案,将不利影响、危害和损失减少到最小。
应急保障是指为保障突发事件应对工作有效运行而进行的各项准备活动,包括应急队伍保障、交通运输保障、经费保障、物资保障、通信保障、科技保障等的配套体系建设。应急保障贯穿于突发事件应急处置事前、事中、事后全流程的各个环节,全面的应急保障体系是处置突发事件工作的基础,也是铁路企业正常有序运转的重要保障。
从应急管理全过程分析,善后与恢复是突发事件处置过程的最后一个阶段,也是实现应急管理由以应急处置为主的非常态阶段向恢复正常生产、生活,恢复正常运输生产秩序的常态阶段过渡的重要环节。铁路企业各级领导干部有效组织实施应急善后与恢复的能力是其应急处置和应急管理能力的重要体现,因而铁路企业应高度重视应急善后与恢复工作。
铁路企业突发事件善后恢复工作是一项涉及各部门、各系统的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协同动作,才能快速、全面地妥善处理。善后恢复工作应制订详细的善后恢复计划,深入调查研究,听取各方专家的意见建议,体现“先通后疏”“以人为本、民生优先”等原则。快速全面也应兼顾“急缓相宜”的原则,“急”事就要打破常规,特事特办;“缓”事就是等相关信息汇总完备、条件全面具备后,再稳妥处置,避免与实际脱节或重复工作。
突发事件发生后,会引起相关人员的焦虑、恐慌、抑郁、脾气暴躁、过度警觉等心理反应或创伤。因此,在应急善后恢复阶段,应有组织、有计划地对相关人员实施安抚疏导和心理辅导,以平息相关人员的情绪,尽快帮助其恢复正常的心理状态。在突发事件中从事安抚疏导和心理辅导应选用具备相关的专业知识和心理咨询知识的人员担任,通过耐心细致的安抚疏导和心理辅导可以有效缓解或解决问题,为后续开展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奖惩机制是铁路企业实施企业管理的一种必要手段,也是做好应急管理工作的必要措施。奖惩机制是激励广大干部职工积极性、保证工作质量和效率的重要途径,通过建立完善的奖惩激励机制,加强监督考核,做到奖优罚劣,消除相关人员和责任人的消极心理和形式主义思想[9]。奖惩机制的运用贯穿于应急处置的全过程,但奖惩激励程序的启动发生在应急善后与恢复阶段,在应急善后环节启动奖惩激励机制是出于“监督管理”的考虑,其目的是加强应急管理的监督,是提高铁路企业各专业、各系统对于应急管理工作重视程度的一项重要机制。目前,在各级铁路企业的应急预案中均纳入了“责任与奖惩”相应条款,对在应急处置过程中成绩突出、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部门)和个人予以表彰和奖励,对消极怠工、延缓处置时机或处置不当的给予相应的惩罚。建立奖惩激励机制的目的是督促铁路企业各部门、各系统更好地完成应急处置工作,因而各级铁路专兼职应急组织机构应不断健全完善奖惩激励条款。
在应急善后恢复阶段,铁路企业的应急预案多将评估反思称之为“调查评估”,这项工作是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工作最终结束的标志,是对突发事件的预防预警、应急处置与救援、善后与恢复等各项工作的总结。全面的评估、反思有助于经验总结和交流,从而完善应急预案建设、提高应急处置能力。调查评估报告应客观、全面、真实、准确,即通过调查获得的数据、评估得出的结论必须以事实为基础,使突发事件的起因、性质、影响等内容在评估报告中得以真实清晰再现,为修订完善应急预案、防止类似事件再次发生提供重要的基础数据。
加强铁路企业应急管理是适应新常态、安全稳定与和谐发展的需要,应充分认识加强铁路应急管理工作的意义,清醒地看到铁路企业在应急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和不足,采取积极、务实、创新的措施,切实改进铁路企业应急管理工作,提高突发事件快速应对处置能力,降低突发事件负面影响,减少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损失,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发展。
:
[1] 董幼鸿. 应急管理[M]. 上海:世纪出版集团上海人民出版社,2014.
[2] 薛松林. 加强铁路企业应急管理措施探讨[J]. 现代商贸工业,2008,20(9):152-155.
XUE Song-lin. Strengthening Emergency Management for Railway Enterprises[J]. Modern Business Trade Industry,2008,20(9):152-155.
[3] 崔艳萍,马欣然. 欧洲铁路行业安全管理的启示[J]. 铁道运输与经济,2015,37(4):59-63.
CUI Yan-ping,MA Xin-ran. Revelation of Safety Management of Railway Industry in Europe[J]. Railway Transport and Economy,2015,37(4):59-63.
[4] 章 波. 供电企业优质服务应急管理体系[J]. 企业改革与管理,2012(5):17-18.
ZHANG Bo. Quality Service Emergency Management System for Power Supply Enterprises[J]. Enterprise Reform and Management,2012(5):17-18.
[5] 尹培彦,杨战英,卞杰成,等. 北京应急管理理论与实践[M]. 北京:北京出版社,2012.
[6] 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关于印发重庆市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管理办法的通知[S]. 重庆: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2008.
[7] 雷晓康,陶绍卿. 应急质量管理[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
LEI Xiao-kang,TAO Shao-qing. Quality Control of Emergency Mangement[M]. Beijing:Peking University Press,2013.
[8] 李雪峰,王彩平,李 宇,等. 应急管理演练式培训[M]. 北京: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2013.
LI Xue-feng,WANG Cai-ping,LI Yu,et al. Exercise-based Emergency Management Training[M]. Beijing:National School of Administration Press,2013.
[9] 周明莹. 铁路装卸安全的影响因素及保障对策的思考[J]. 铁道货运,2015,33(4):41-44.
ZHOU Ming-ying. Thoughts on Influence Factors of Railway Loading Safety and Its Guarantee Countermeasures[J].Railway Freight Transport,2015,33(4):41-44.
Discussion on Strengthening Emergency Management of Railway Enterprises
WANG Hong-kui
(Office,Beijing Railway Administration,Beijing 100860,China)
Doing well the emergency management works of emergencies is an important basis of railway enterprise scientifically treating and reducing loss,narrowing accident influence scope and powerfully promoting safety risk management when facing emergencies or crisis. This paper expounds the emergency prevention and preparation from aspects of establishing crisis consciousness,improving emergency plan,strengthening education of emergency management,integrating emergency resource,enhancing coordination between railway and local government as well as strengthening emergency exercises; expounds the emergency response and treatment from aspects of smooth and in-time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unified and high-effective decision command,fast and effective treatment,scientific and special treatment methods as well as all-sided and powerful emergency guarantee; and expounds emergency matters concerning reconstruction and recovery from aspects of fast recovery of the matters concerning reconstruction,meticulous conciliation and persuasion,completed reward,punishment and incentive system as well as all-round evaluation and self-examination,so as to strengthen emergency management works of emergencies and increase fast treatment capacity of emergencies.
Emergency Management; Railway Enterprise; Emergency Preparation; Emergencies;Prevention; Treatment
1003-1421(2015)06-0044-06
U298;U293
B
2015-05-06
何 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