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云峰+++罗伟
【摘 要】北陀镇位于昭平县中部,居民均为客家人,是明朝年间从广东迁居于此,经过四五百年繁衍生息,现人口约为三万人。其独特的民居选址文化蕴含深刻环保理念,其居住地所遵循的“天地人和”更是符合了自然发展规律。正是这种特有的文化理念,吸引了本研究课题确立,而论文的撰写,就是从这些优秀的客家文化中找到与思想品德教材内容的相通之处,确立校本课程,既弘扬了客家文化,又教育了学生,创新了思想品德的教育。
【关键词】客家民居 选址文化 环保意识 培养
北陀镇位于昭平县中部,是一座具有上千年历史的古代城池遗址,又称北陀古镇。古镇四周群山环抱,是一个人杰地灵、物产丰富的小盆地,主产水稻,所产优质大米一直是昭平县的“四宝”之一。由于四周崇山峻岭连绵,交通极不发达,只有三个出口与外界连接,南通梧州,东达贺州,北接县城。尽管交通落后,也不影响这里的居民过着桃花源式的生活。古镇居民约三万,均为客家人,是明朝时期为躲避战乱,多从广东迁居于此。由于地处偏僻,交通落后受外界影响小,这里依然保留着许多客家特有的生活习俗和文化习惯,其中最有特色莫过于客家人的居住文化。本论文主要是研究客家居住文化与所蕴含环保理念,通过对客家文化的发掘,找到与初中政治教学的联系,形成特色的校本课程,既弘扬了客家文化,又用其内涵教育了学生。
为防止“土客械斗”与其他兄弟族群的侵扰以及封建宗族观念所引发村姓之间的相互内斗,客家人素有“建围屋,聚族居” 的传统。北陀客家先民自广东迁入现居住地后,摒弃了“建围屋”,保留了“聚族居”,通常是同一姓人居住在同一村落或是同一房人居住同一地方,民居的建造方式一般是一户一院落,一家一门户,是缩小版的“客家围屋”。客家人选择居址向来有讲究,主要是依山而建,傍水而居。客家村落多数背靠大山,遥远绵延不绝的山脉为最佳,屋后山由高变低,坡度不可太急,不宜太高,高急则易发生泥石流。屋后山要草木丰茂,称之为“风水林”。客家人认为“山之草木如人之毛发衣服,人之将衰其毛发不能生又岂能孕育后代”,所以屋后山之草木绝不允许村人收割砍伐,从而促使客家村居屋后林木茂盛。水源对水土流失严重,水利设施自古落后的山区则显得更为重要,在民居选址时也对水进行了充分的考虑,在客家人看来“山水依附如人之骨血”,所以他们居住的地方通常有涓涓流淌的小溪或汹涌奔流的大河,既满足居民的日常用水,也利于农作物用水需求,还具有消防、排污、养鱼、调节气候、美化环境等功能。综上所述,客家先民在生活、生产实践中所总结出来选择居址的方法,与自然规律相和谐,与人文伦理相协调的经验应予传承,也更应该贯彻到我们的教学当中去。
一、深挖客家文化内涵,培养学生环保意识
暂且不敢妄言客家先民是否具有如今常常提倡的环保观念,但从客家民居选址文化看,“依山而建,傍水而居”这种朴素选居观念却包含着“天地人和”的深刻内涵。我们常说“要想富,少生孩子多种树”,客家人向来比较喜欢种树,如房前屋后,只要有空地,总要那么漫不经心地种上三排五排的杉木或松树等其他经济树种,也正是这种“漫不经心”的举动,却恰恰符合我们国家所提倡的“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目标。而九年级的《思想品德》正好有“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所以讲授这一章节时,教师要适时举例。例如:一棵50年树龄的大树综合价值是19.6万美元,它的功能包括:产生氧气、吸取有毒气体、增加土壤肥力、涵养水源、为鸟类提供繁殖场所等。但如果这棵树木遭到砍伐,所产生价值最多也不过是40美元。如果树林被大量砍伐,后果将是非常严重的,会造成水土流失、温室效应、洪涝灾害、土地沙漠化……2005年6月,北陀古镇所遭受的百年不遇的洪灾,造成的人员伤亡和重大的财产损失我们还记忆犹新,这不能简单地归结为天灾,其中更多的是人祸,是我们过度地向自然索取的报应。如果不加节制地破坏我们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最终受伤害的还是我们自己。而客家人那种“山之草木如人之毛发衣服”的朴素观念,正是我们当今所要提倡和遵守的准则。通过这个事例介绍及对比,可大大激发学生的植树造林、绿化家乡的热情,并以此为契机,引导学生传承客家文化理念,树立环保意识,转变学生观念,为美化我们的家园献一份心,尽一份力。
二、继承客家传统文化,落实学生环保行动
水是生命之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不可缺少的最重要的物质资源之一。客家人对水的重视从其选址文化中便可看出端倪,如“傍水而居”,抑或“山水依附如人之骨血”,这些都体现了客家人最原始、最质朴的环保观念。而正是这种观念在物欲横流、肆意践踏环境的今天更显得弥足珍贵,而作为世代聚居在这里的客家人,更应该继承和发扬这种精神。教师在教学中也应该把客家人的“山水依附如人之骨血”的观念贯彻到教学活动当中去,如结合世界水日、环境日等纪念日,组织学生搞专题讲座、举办墙报专栏、观看环保专题录像、举办环保知识竞赛等普及环保知识。也可以利用“清洁工程”活动的开展,组织学生到小河旁、小溪边做一些如捡垃圾、清水源的小活动。在日常生活中要求学生要处处做到节约用水,爱惜水资源,不浪费水资源,把客家理念用到实际环保行动中,用实际行动中升华客家原始的环保理念。
三、坚守客家文化理念,培养客家文化践行者
近年来,随着经济地不断发展,人们的物欲不断地膨胀,客家文化也受到不可避免的冲击。古镇的人丢掉了客家人千百年来的优良传统,不再遵循“山之草木如人之毛发衣服”,却把“山之草木”变成人之“衣服”,乱砍滥伐、挖山毁林现象随处可见。2005年6月那场特大洪涝灾害发生,既是天灾,也是人祸,它不仅给带给我们痛苦的回忆,也留下了惨痛的教训。古镇人不再信奉“山水依附如人之骨血”,放眼望去,不管大江大河还是小溪湖泊,随处可见人们随意倾倒的垃圾,山不再绿,水不再清。所以,作为初中政治教师,不仅要立足课堂教学,还要善于寻找教材内容和客家文化的结合点,做到既完成了教学任务,又传承了优秀的客家文化。让优秀的客家文化在学生的心里生根、发芽,努力地把他们培养成客家文化的践行者,着力把北陀构建成为人与人和谐相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人与社会和谐相处的富庶美丽幸福和谐的新古镇。
总之,客家民居选址文化所蕴含的环保理念,虽然面临诸多的挑战和冲击,但作为工作在思想教育第一线的古镇教师,应该担当重任,传承、发展、创新客家文化,并把它渗透于课堂教学之中,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客家文化的熏陶,不仅能使这一古老的学问焕发生机,也会亘古弥新。
【参考文献】
[1]李如龙.客家方言与客家的历史文化[M].嘉应大学学报.
[2]刘佐泉.客家历史与传统文化[M].河南大学出版社.
[3]贺超.客家文化与现代文明[J].江西社会科学.
[4]维猛,邱汉章.客家人文教育[M].中国大地出版社.
[5]卢旭.“文化反哺”的挑战及教育的回应[J].教育导刊杂志.
[6]雷应钧.昭平中学中学教师[M].洪灾难忘,真情永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