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 琳,甘井山
(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天津 300151)
综 述
缓慢性心律失常中医治疗研究进展
申 琳,甘井山*
(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天津 300151)
中医药在治疗缓慢型心律失常上有独到之处,且效果良好,中药治疗包括经方、经验方和中成药等方式。本文从病因病机、中药治疗及其他研究等方面综述近年来中医对于本病的研究现状,并提出展望。
缓慢性心律失常,中医,研究进展
缓慢性心律失常常见于临床,起病隐匿,进展缓慢,当心率大于50次/min时,可无临床症状;而低于50次/min或出现大于3 s的长间歇时,可出现如一过性晕厥、黑蒙等症状。长期心动过缓可引发疲乏、运动耐力下降及充血性心力衰竭等。根据其发生的部位可分为: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房室传导阻滞及室内传导阻滞。其临床救治可使用阿托品、麻黄碱或异丙肾上腺素暂时性提高心率。
中医学虽无缓慢性心律失常病名,但根据其临床表现可归为“心悸、结代、怔忡、昏厥、眩晕”等范畴。最早描述于《素问·阴阳别论》脉“迟者为阴”,后经历代医家临床观察,对本病的认识日臻完善。《金匮要略》中首次提出“惊悸”的病名,即“寸口脉动而弱,动则为惊,弱则为悸”;元·滑寿在《诊家枢要》中指出脉“迟为阴胜阳亏之候,为寒为不足”;明·李时珍所著《濒湖脉学》云脉“迟来一息之为三,阳不胜阴气血寒”。可见古人主要由脉象结合心悸、怔忡、胸闷、气短等症状来诊断本病,病机多属阳虚阴盛。本文综述近年来中医关于缓慢性心律失常辨治策略及治疗方案研究情况。
关于本病病因病机的认识,历代医家多从虚实两端入手,虚者多为心脾肾之阳虚,气血生化乏源,推动无力;实者多因气滞血瘀,寒湿痰浊,导致血行不畅。
周志恩[1]认为本病病机为本虚标实,“本”为心肾阳虚,“标”为瘀血痰浊,病机关键在于“虚、痰、瘀”,临床常错杂相见。治法以化痰祛瘀,益气通阳,并将化痰祛瘀贯穿始终,以达标本兼治之目的。在治疗过程中,对久病者当以扶正,温阳中佐用滋阴。钟立达[2]则从心肾相关论治,心肾阴虚者,滋其阴;心肾阳虚者,补其阳;心肾不交者,交通心肾,如发现心悸患者还常夹杂痰瘀、气滞血虚等情况,应在对心肾用药的同时,加予活血补血、行气化痰等药物。刘荔[3]采用刘启廷经验,认为此证心肾阳虚为本,寒湿内盛为标,治宜温阳益气,散寒利湿,标本同治,以达回阳祛寒复脉之功。王学功等[4]总结李莉经验认为,奇经亏虚是其发病之本,可采用温奇扶元法治疗病态窦房结综合征。
2.1 经方 早在《伤寒论》中即有关于“心动悸、心下悸、心中悸”等论述,并设立诸多方剂,如麻黄附子细辛汤、炙甘草汤、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等治疗本病。
2.1.1 麻黄附子细辛汤 出自《伤寒论》301条“少阴病,始得之,反发热,脉沉者,麻黄细辛附子汤主之”,该方本用于阳虚外感之少阴病,但其作用机制为治疗心肾阳虚,故可用于本病。邓勇启等[5]观察此方加味对照心宝丸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结果显示,治疗组总有效率80.0%,对照组53.3%(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杨秀梅[6]观察本方联合阿托品为治疗组,对照组仅应用阿托品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结果显示,治疗组临床疗效及中医证候疗效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陈明等[7]收集临床近年对照研究文献进行Meta分析,证明本方疗效优于单纯西医治疗。
2.1.2 炙甘草汤 首见于《伤寒论》177条“伤寒,脉结代,心动悸,炙甘草汤主之” ,功用滋阴补血、通阳复脉,临床多用于治疗心律失常。金津津等[8]分析认为,炙甘草汤具有良好的双向调节作用,可广泛用于各种气阴两虚、邪少虚多的心律失常。龙朋等[9]通过总结指出,本方可用于多种心律失常,且具有抗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对心肌电生理特性也有改善作用。张辰浩[10]通过63例冠心病PCI术后缓慢性心律失常患者在常规西药基础上予本方加减比较,发现治疗组治疗前后平均心率有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组与对照组疗效有显著性差异(P<0.05)。
2.1.3 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 夏惠英[11]运用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加西医常规方法治疗心动过缓伴室性早搏患者32例,并对照观察单纯使用西医常规治疗的患者32例,2周后结果显示,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3.75%,对照组为75.00%(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治疗组为6.25%,对照组为12.5%(P<0.05)。
2.2 经验方 各地医生根据前人经验并结合当地环境因素及个人见解,制定相应经验方,且多有对照试验报道,具有良好的临床意义。
徐淑乐等[12]采用扶正养心汤(黄芪20 g,人参、麦冬各15 g,山茱萸、当归、川芎、茯苓、白术各10 g,葶苈子、桂枝、甘草各6 g)联合舒喘灵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30例,4周后,在中医症状改善方面、心律失常改善总有效率均高于单用舒喘灵组;且动态心电图疗效提升更为显著 (P<0.05),具有很好的耐受性。百丽梅等[13]采用益气助脉方(人参30 g,丹参20 g,黄芪、山茱萸各10 g,炒酸枣仁、赤芍、五味子各15 g,全蝎、土鳖虫各3 g,甘松9 g)治疗80例缓慢性心律失常患者,对照40例予安慰剂,结果显示,治疗组疗效为76.92%,对照组为20.59% (P<0.05)。谢涛[14]运用益气养血汤(黄芪35 g,桂枝、柏子仁、苦参各15 g,丹参、炙甘草、炒酸枣仁、白参、茯神、当归各20 g),观察临床气虚血瘀,心脉不畅所致缓慢性心律失常患者64例,总有效率93.75%。
2.3 中成药
2.3.1 参松养心胶囊 何穗智等[15]通过实验证实,参松养心胶囊临床和心电图疗效优于慢心律、心律平、胺碘酮、倍他乐克等西药,且无心脏不良反应。陆洁等[16]采用参松养心胶囊治疗老年缓慢心律失常患者,结果显示,治疗组总有效率91.8%,优于服用安慰剂的对照组(P<0.01),具有显著性差异。梁田等[17]观察60例窦缓伴室性早搏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同时服用心宝丸联合参松养心胶囊为治疗组,对比常规对照组,结果治疗组治疗前后心电图改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中医证候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2.3.2 心宝丸 卢磊等[18]对心宝丸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进行荟萃分析,结果显示,心宝丸临床效果显著,且不良反应少。朱琳[19]将95例缓慢型心律失常患者随机分为参附注射液联合心宝丸组(治疗组)48 例和参松养心胶囊组(对照组)47例,用药15 d后,观察两组治疗后心率及临床症状的变化。结果显示,治疗组在提高心率及临床疗效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2.3.3 通脉养心丸 周岩等[20]将窦性心动过缓患者60例,随机分为通脉养心丸治疗组和常规治疗对照组各30例,发现治疗组中医证候疗效总有效率为93.10%,显著高于对照组64.29%(P<0.05);治疗组动态心电图疗效总有效率72.41%,高于对照组42.86%(P<0.05)。
虞露长[21]通过对60例心阳不振型缓慢性心律失常患者分为竹圈盐灸组(治疗组)和心宝丸组(对照组)各30例进行临床观察,比较两组在治疗前后相关指标的改善程度,结果发现两组症状(头晕、胸闷、全身乏力等)、体征(心率、心电图ST-T改变、舌脉象等)及24 h动态心电图等指标均有显著改善(P<0.01);治疗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83.3%(25/30)优于对照组60.0%(18/30)(P<0.05)。
麦丽莎等[22]将符合纳入标准的100例心律不齐患者,随机分为中西药配合针灸治疗组和单纯西药治疗对照组各50例,4周后,治疗组和对照组临床疗效有效率分别为90%和71.6%,动态心电图疗效分别为87.5%和76.7%。
于隽等[23]探讨针刺内关穴对快速性心律失常、缓慢性心律失常模型大鼠的心律调节作用及其中枢机制。结果证实:电针内关穴可双向调节心律失常模型大鼠的心率;且能使心律失常模型大鼠NTS内c-fos阳性细胞表达数减少,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中医认为缓慢性心律失常本质不外本虚标实,在方剂、针刺等治疗上具有独到之处,效果明确,可为临床学习和借鉴,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参考价值。中医药在临床治疗领域的优势,逐步被认可和推广,其深刻的内涵和巨大的研究潜力值得进一步探讨和发扬。
中医药的发展前景广阔,统一诊治参考标准,进行大规模临床试验,进一步探寻中医机理,将中药作用机制及其他治疗方法有机结合,研制出更为有效的中成药用于临床。
1 周智恩.缓慢性心律失常的中医治疗思路与方法[J].光明中医,2013,28(2):239-240
2 钟立达.从心肾相关论治心律失常[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4,12(8):1016-1017
3 刘荔.温阳益气复脉治慢心律并早搏[N].中国中医药报,2014-03-21-05
4 王学工,张广业,张宪忠,等.李莉治疗心律失常经验介绍[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3,11(8):991-992
5 邓永启,张金山,刘光锋,等.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味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疗效观察[J].新中医,2014,46(3):40-41
6 杨秀梅.“麻桂附子汤”联合阿托品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42例临床观察[J].江苏中医药,2014,46(5)42-43
7 陈明,曾子芸.麻黄细辛附子汤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随机对照临床研究文献的Meta分析[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5,30(3):841-844
8 金津津,王凤荣.炙甘草汤加减双向治疗心律失常认识[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3,15(3):141-143
9 龙朋,牟林茂.炙甘草汤治疗心律失常应用研究[J].河南中医,2013,33(9):1409-1410
10 张辰浩.炙甘草汤治疗冠心病PCI术后缓慢性心律失常63例疗效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3,22(20):2227-2229
11 夏惠英.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治疗心动过缓伴室性早搏32例疗效观察[J].湖南中医杂志,2014,30(8):46-47
12 徐淑乐,周媛.扶正养心汤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疗效观察[J].中外医学研究,2014,12(19):134-135
13 白丽梅,刘国勋,周进国. 益气助脉方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的临床研究[J].辽宁中医杂志,2014,41(2):285-286
14 谢涛.观察益气活血法治疗心律失常的疗效[J].中医临床研究,2014,6(4):77-78
15 何穗智,高学东,魏聪,等.参松养心胶囊治疗心律失常随机对照试验的系统评价[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0,16(2):158-160
16 陆洁,陆有为,孙珏,等.参松养心胶囊治疗老年缓慢心律失常的疗效评价[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2,18(12):1368-1370
17 梁田,张庆.心宝丸联合参松养心胶囊治疗窦缓伴室性早搏的临床研究[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5,25(2):7-9
18 卢磊,夏伟,朱尧,等.心宝丸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随机对照试验荟萃分析[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4,16(7):183-185
19 朱琳.参附注射液联合心宝丸治疗缓慢型心律失常48例[J].中医临床研究,2014,6(20):40-41
20 周岩,孙兰军.通脉养心丸治疗窦性心动过缓(气阴两虚型)临床观察[J].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4,12(2):170-171
21 虞露长.竹圈盐灸治疗心阳不振型缓慢性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观察[D].福建中医药大学,2013:19-20
22 麦丽莎,蒋颖,丘彬彬.针药结合治疗心律不齐50例[J].四川中医,2013,31(2)120-121
23 于隽,孟庆玲,张玉翠,等.电针内关穴对心律失常大鼠的双向调节作用及其中枢机制探讨[J].针灸临床杂志,2013,29(7):77-81
Progress i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 treatment of slow arrhythmia
ShenLin,GanJingshan
(Second Affiliated Hospital Of Tianjin University Of TCM, Tianjin 300150)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exibits an exclusive effect in the treatment of slow arrhythmia. This article reviews the etiology and pathogenesis, progresse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 the treatment of the disease in recent years, and put forward the prospects.
slow arrhythmia,Chinese medicine,research progress
2015-09-14
天津市中医药管理局基金项目(No.13092)
R972+.2
A
1006-5687(2015)06-0051-03
*通讯作者:甘井山,E-mail:5936853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