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远亮
(宣汉县人民医院,四川 达州 636150)
浅谈中医治疗抑郁症
谭远亮
(宣汉县人民医院,四川 达州 636150)
抑郁症多由情志所伤,因气机不调、阴阳失和,肝、脾、心三脏受损所致,具有发病率高、复发率高、自杀率高、知晓率低和治愈率低等特点。中医重在治“脑”,以调理气血为主,目的在于缓解和消除症状。
抑郁症;脑;中医辨治
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心理障碍,以显著而持久的心境低落为主要临床特征,其临床表现主要为情绪、兴趣、认知、思维、意志活动低下以及生理功能的紊乱,严重时甚至发生木僵,或出现幻觉、妄想等精神病性症状,部分患者最终自杀。其危害大,治疗效果差[1]。因此研究抑郁症的病机及其治疗十分重要。
抑郁症,属于现代医学的情感性精神障碍,将其病位定位在脑,并提出是脑科的一种疾患。中医学以前并无“抑郁症”病名,与其相类似的描述有“郁证”“脏燥”“百合病”“癫证”等。多数学者认为病位在心、肝、胆、中焦、脑等[2]。
李时珍说:“脑为元神之府。”王清任在《医林改错》中说:“人之记性,皆在脑中。” 说明脑与人的精神思维活动有关,就其病机,《杂病源流犀烛·诸郁源流》曰:“诸郁,脏气病也,其原本于思虑过深,更兼脏气弱,故六郁之病生焉。”《古今医统大全·郁证门》说:“郁为七情不舒,遂成郁结,既郁之久,变病多端。”[3]
抑郁症的治疗应谨慎,既不要讳疾忌医,也不要病急乱投医。只有利用科学合理的方法,才能有效治疗失眠抑郁症,使患者逐渐摆脱疾病困扰。以“脑”为治疗中心,心理治疗为主要干预和治疗手段。《素问·汤液醪醴论》指出:“精神不进,志意不治,故病不可愈。”强调心理活动直接影响疾病的病程和预后。清代名医叶天士在诊治抑郁症患者时,也常提及“惟怡悦开爽,内起郁热可平”“各宜怡悦开怀,莫令郁痹绵延”和“务以宽怀解释”等,否则郁结不解,徒恃药石,其效不著[4]。
2.1 心理治疗
患有抑郁症的患者心理方面都会出现很大的问题,可以通过心理方面的调节来进行治疗。一般有三种方法。
2.1.1 体育疗法 锻炼后可以给人一种轻松和自己做主的感觉,有益于克服抑郁症患者共有的孤独感,如:慢跑、跳舞、散步、跳绳等。时间选择在傍晚时候,散步最好在绿色环境中,每天不少于1 500米,适合于老人或体弱者[5-6]。
2.1.2 人际关系治疗 通过学习如何更好地与他人交往,减少日常生活中的冲突,获得家人和朋友的支持[7-8]。
2.2 常规疗法
2.2.1 物理疗法 针对人体局部或全身性的功能障碍或病变,施予适当的非侵入性、非药物性治疗来处理患者身体不适和病痛。如穿颅磁刺激疗法、电痉挛疗法[9-10]。
2.2.2 替代疗法 指使用针灸、按摩或阅读助催眠等方法来治疗轻度抑郁症,针灸取穴:百会、上星、心俞、肝、足三里等。每次留针半小时,7天为1个疗程[11-12]。
2.2.3 反射疗法 对患者手脚固定部位施加压力,刺激手脚一定部位,通过反射的原理来治疗疾病。足反射疗法:选取肾、膀胱、甲状腺、垂体、生殖腺等反射区为重点,且须找准反射区敏感点,以“得气”为准[13]。
2.3 中医中药治疗
抑郁症的治疗,经过历代中医学家的探索,不断积累总结,已形成了一系列具有中医特色的治疗方法。《证治汇补·郁证》:“郁病虽多,皆因气不周流,法当顺气为先,开提为次,至于降火、化痰、消积,犹当分多少治之。”《类证治裁·郁症》曰:“七情内起之郁,始而伤气,继必及血,终乃成劳。主治宜苦辛凉润宜通。”[14-15]
2.3.1 痰气郁结 主证:精神抑郁,表情淡漠,喜怒无常,悲观厌世,不思饮食,舌苔腻,脉弦滑。本证因气郁痰结,迷阻心窍所致,方选顺气导痰汤加减。药选胆南星、半夏、僵蚕、石菖蒲、枳壳等。
2.3.2 肝郁血瘀 主证:多见情绪抑郁,自杀企图,心情烦躁,思维缓慢,运动迟缓,舌质紫暗或有瘀点,脉沉弦。本证因气郁日久,血流不畅,痰血停积所致。 方选血府逐瘀汤加减。药选:桃仁、红花、当归、川芎、白芍等。
2.3.3 心脾两虚 主证:多出现失眠健忘、兴趣缺乏、心悸易惊,善悲易哭,便溏,舌淡苔白,脉细弱。本证因忧思伤脾,生化不足,导致心气与心血两虚。常以归脾汤合酸枣仁汤主之。药选:远志、酸枣仁、茯苓、白术、人参等。
2.3.4 肾阴虚 主证: 见头晕目眩耳鸣, 潮热盗汗, 五心烦热,失眠多梦,口干舌痛。面色潮红,舌红少苔,脉象细数。本证因情志抑郁日久,久则化热伤阴,以肝肾阴虚为主。方用六味地黄汤主之,药选:生地黄、狗脊、麦冬、沙参、山茱萸等。据现代药理研究,方中酸枣仁、远志、丹参具有改善抑郁症症状、镇静、改善记忆等作用,合欢皮、茯苓与酸枣仁具有镇静、增强免疫作用[16]。
杨某,女,51岁,反复出现上腹部胀满、烧灼样疼痛不适3年,伴有失眠头晕头痛、疲乏无力,面部潮红,全身肌肉酸痛等,前医诊断为更年期综合征用“益胃汤加丹栀逍遥散”效果不明显。诊见:体瘦,胃脘区灼热胀满疼痛不适,头晕目眩耳鸣,潮热盗汗,五心烦热,失眠多梦,腰膝酸软。面色潮红,舌红少苔,脉象细数。本证因情志抑郁日久,久则化热伤阴,以肝肾阴虚为主伴有心阴虚。拟以养心肾、疏肝郁、安心神,用“一贯煎合酸枣仁汤加减”。处方:酸枣仁30g、川芎15g、茯苓15g、炙甘草10g、生地黄15g、沙参15g、丹参30g、麦冬15g、蒲公英30g、浙贝母20g、白芍30g、合欢皮20g、牡蛎30g,先用5剂。针灸取穴:百会、安眠、神门、心俞、肝俞等。每次留针半小时,7天为1个疗程。10天后失眠盗汗减轻,胃脘部不适好转。加鳖甲30g、香附18g,再服5剂,效果明显。后加小麦30g、大枣20g,再服5剂,症状消失。嘱生活规律,调情志,注意饮食,保证充足的睡眠,适当外出锻炼。
[1] 徐永君,盛慧,倪鑫.抑郁症发病机制研究进展[J].安徽医科大学学报,2012,47(3):23-25.
[2] 方能斋,张瑞,郑福星.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指南[M].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
[3] 鱼浚镛,田金洲.试述中医对抑郁症的认识[J].天津中医药,2011,28(4):16-18.
[4] 施毅.浅议中医对抑郁症的认识与治疗[J].新中医,2012,42(7):10.
[5] 吴永刚.体育锻炼与大学生心理健康[J].海南医学院学报,2004(6): 434-436.
[6] 吉峰,侯日霞,丁庆新.锻炼对抑郁症的治疗作用[J].中国校医,2010,24(8):21-22.
[7] 余菊,罗洁,赵重红. 中药配合心理治疗抑郁症举隅[J].贵州中医学院学报,2003,25(1):20-21.
[8] 叶红萍,李鸣.团体人际心理治疗对住院抑郁症患者的疗效[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6,20(8):32-33.
[9] 康波,张平根,熊生财.电针与阿米替林治疗抑郁症对照观察[J].中国针灸,2002,22(6):383-384.
[10] 陈吉思.电针联合重复经颅磁刺激疗法治疗抑郁症的临床研究[D].成都:成都中医药大学,2013.
[11] 侯冬芬,罗和春.电针百会穴印堂治疗30例中风后抑郁症患者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针灸,1996(8):23-24.
[12] 藤金艳.不同电针对抑郁症胃肠道躯体症状的临床观察及实验研究[D].北京:北京中医药大学,2013.
[13] 于志文.针灸结合足反射疗法治疗抑郁症15例的临床观察[J].双足与保健,2006(1):31-31.
[14] 夏猛.中医药治疗抑郁症的研究进展[J].辽宁中医杂志,2012(8):23-24.
[15] 吴炫静.抑郁症的中医辨证治疗研究[D].北京:中国中医科学院,2008.
[16] 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2.
(责任编辑:魏 晓)
2015-07-14
谭远亮(1975-),男,四川省宣汉县人民医院主治医师,研究方向为中医外科。
R277.7
A
1673-2197(2015)23-0066-01
10.11954/ytctyy.201523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