唱云凤,马 进
(1.辽宁中医药大学,辽宁 沈阳 110847;2.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辽宁 沈阳 110032)
黄葵胶囊治疗原发性慢性肾小球肾炎蛋白尿的研究进展
唱云凤1,马 进2
(1.辽宁中医药大学,辽宁 沈阳 110847;2.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辽宁 沈阳 110032)
原发性慢性肾小球肾炎(慢性肾炎)是肾脏病中导致慢性肾衰竭最常见的疾病,其早期治疗以保护肾功能、控制血压和蛋白尿为主要方法。黄葵胶囊为黄蜀葵花的单方制剂,其化学成分为黄酮类,研究证实,黄葵胶囊单独应用或联合其他药物,对慢性肾炎蛋白尿具有显著疗效。
黄葵胶囊;慢性肾炎性蛋白尿;综述
慢性肾炎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原发于肾小球的一组以蛋白尿、血尿、水肿、高血压以及可能有肾功能不全为其主要临床特征的,预后不尽相同的免疫性疾病。长期蛋白尿可促进肾小球硬化,肾间质纤维化及肾小管萎缩,加速肾功能损害。因此,在临床中应正确认识蛋白尿并积极治疗。现将黄葵胶囊治疗原发性肾小球肾炎蛋白尿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1.1 中医对慢性肾炎蛋白尿的认识 慢性肾炎蛋白尿,属中医“腰痛”“水肿”等范畴。中医理论认为蛋白尿的形成主要为水谷精微不得封藏而外流所致。而引起精微外流的原因可为肺脾肾功能失调及气、血、精、阴阳亏损之本虚;也可为外感、水湿、湿热、瘀血之标实。研究表明,慢性肾炎因由湿热者比例高达85.3%[1]。由于内蕴之湿积久,渐以热化,无形之邪热与有形之湿相合,迁延日久,湿热逗留三焦,损伤脾肾气阴,升降开阖失常,精微(蛋白)不摄而漏出[2]。肾居下焦,《医方考》说:“下焦之病,责于湿热。”叶传蕙[3]更是提出了“湿热不除,蛋白难消”的观点。张景岳云“精以至阴之液,本于十二脏之生化,不过藏之于肾。”郑平东[4]、陆长清[5]认为肾性蛋白尿的治疗应以益肾健脾为主,收敛固涩为标。亦有现代医家[6]认为:一旦某种原因造成肾络郁滞,气血津液输布不畅,濡养失调,便可影响肾的蒸化水液、分清泌浊功能,形成蛋白尿。
1.2 现代医学对慢性肾炎蛋白尿的认识 近年来,现代医学对肾炎蛋白尿的产生机制有以下几个方面认识:(1)足细胞的损伤包括:裂孔隔膜结构或功能变化、肾小球基膜或足细胞与肾小球基膜的联系改变、足细胞肌动蛋白骨架功能障碍、足细胞表面阴离子改变、胞质组织蛋白酶L介导的蛋白水解增加[7];(2)肾小球基底膜的结构变化。由于各种原因使网状结构的基膜编码基因发生突变,三聚体不能形成,此时就会出现蛋白尿[8]。(3)肾小管的结构异常。吞饮小体内部pH5.0 以下的强酸环境是肾小球漏出蛋白在肾小管上皮细胞中被溶酶体分解成氨基酸的必要条件,当编码氯通道-5功能受损使吞饮小体内部失去了pH5.0 以下的强酸环境,细胞吞饮作用即发生障碍,导致蛋白重吸收受阻而产生蛋白尿[9]。蛋白的存在使肾小球内部长期处于高滤过、高灌注状态,肾小球毛细血管扩张,足突与基膜分离后使部分基膜裸露,并损伤上皮细胞,促进足突细胞胞饮作用,从而发生空胞变性。漏出的大分子蛋白在系膜区过度堆积后造成系膜细胞(Mc)损伤,促进Mc增生及基质合成增多,导致系膜硬化,其中以低密度脂蛋白(LDL)对系膜的损伤作用最为显著[10]。当大量蛋白质进入肾小管后,可刺激肾小管上皮细胞产生和分泌多种炎症介质及细胞因子,引导单核/巨噬细胞和淋巴细胞向间质浸润,并释放多种生长因子,促使纤维母细胞及肾小管上皮细胞合成和分泌细胞外基质蛋白(ECMP),同时抑制ECMP的降解,导致ECMP的大量沉积和肾间质的纤维化[11]。(4)肾脏内皮素(ET)-1表达的上调也可以加重蛋白尿:ET-1通过血流动力学效应导致肾小球毛细血管压力的增高,引起肾小球滤过率增加,从而导致蛋白滤过增加[12]。
黄葵又名黄蜀葵花(AM),《本草纲目》曾记载:其花气味甘、寒、滑、无毒,乍治小便淋及催生,治诸恶疮脓水久不痰者,作末敷之即愈,为疮家要药,消疽肿,浸汕涂汤火伤等。迄今为止,国内学者从AM中分离出 20 余种生物活性成分,包括黄酮类、多糖类、鞣酸类以及长链烃类等化合物。
2.1 黄葵胶囊单方应用 Lei Zhou等[13]研究认为TFA有抗肾小球足细胞凋亡从而减少24 h尿蛋白作用。唐光钰等[14]采用黄葵胶囊治疗慢性肾炎40例,8周后测定24 h尿蛋白定量的变化有统计学意义,同时可减少红细胞尿,从而保护肾功能,改善并延缓慢性肾脏病的进程。胡翠云等[15]观察TFA对湿热型慢性肾炎大鼠的作用及其对红细胞免疫黏附功能的影响。结果显示,TFA组尿肌酐(Ccr)和尿素氮(BUN)显著升高(P<0.05)。对大鼠红细胞免疫黏附功能的影响:与模型组比较,各给药组均能显著降低血清循环免疫复合物和红细胞免疫复合物(P<0.05,或P<0.01),显著提高红细胞补体(P<0.05,或P<0.01),HE染色结果显示各给药组肾小球系膜细胞增殖和基质增生减轻,无肾小球球囊粘连和新月体的产生,管腔基本恢复正常,提示TFA能抑制湿热型肾炎大鼠系膜细胞增殖和基质的增生。李力等[16]报道了35例IgA肾病Ⅱ、Ⅲ期患者在应用黄葵胶囊后尿N-乙酰-β-氨基葡萄糖苷酶(NAG)、视黄醇结合蛋白(RBP)、尿β2-微球蛋白(β2-MG)均显著降低(P<0.05),说明黄葵胶囊可改善IgA肾病肾小管损伤,延缓肾脏病进展。曾雪姣等[17]采用腺嘌呤制作大鼠慢性肾衰竭模型,治疗4周后显示黄葵胶囊组Scr及BUN水平明显降低,Hb改善,与模型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且CRF模型中肾小管纤维化程度明显减轻。孔苏南[18]采用黄葵胶囊治疗102例慢性肾炎,治疗组(予黄葵胶囊)治疗4周后,其血压、尿蛋白定量(24 h)、β2-Mg,NAG较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肌酐、血清胱抑素C与尿中红细胞数,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范丽等[19]观察TFA对急慢性炎性反应的抑制作用及解热作用。结果显示,局部涂抹不同剂量TFA(200、100、50mg /kg)均可使二甲苯致小鼠耳片肿胀的程度明显减轻。由sc松节油及iv大肠杆菌液诱发的家兔体温升高于给药后150min时明显下降。梅钧等[20]认为黄酮类对T细胞及其亚群的影响具有双向调节性,一方面在免疫系统紊乱时它对T细胞亚群所形成的细胞网络具有调节稳定的作用;另一方面确能增强T细胞及其亚群的活性。
2.2 黄葵胶囊联合用药 Li Zhang等[21]报道了黄葵胶囊、氯沙坦及两药联合治疗慢性肾炎216例,24周后观察24h尿蛋白排泄率下降率分别为47%、33%、51%,3组的24h尿蛋白水平下降明显(P<0.001)。潘菊香等[22]采用黄葵胶囊联合氯沙坦钾治疗慢性肾炎30例,结果证实,二者联合不仅能有效改善慢性肾炎患者的肾功能,控制血压,还可进一步增强降低尿蛋白的作用。王泽兰等[23]观察黄葵胶囊联合中成药金水宝(虫草粉)治疗肾性蛋白尿68例,结果证实治疗后24h尿蛋白定量、Scr及BUN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或极显著性意义(P<0.05或P<0.01),血浆白蛋白治疗后较治疗前有所好转,组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李青华等[24]将58例慢性肾炎患者分为实验组(予黄葵胶囊联合小剂量雷公藤多苷)和对照组(予黄葵胶囊),结果显示2组在治疗4、8周后比较24 h尿蛋白量有显著性差异且对照组较单纯黄葵胶囊治疗疗程缩短。虞旭光等[25]将60例慢性肾炎患者分为黄葵胶囊联合洛汀新组和洛汀新组,分别检测两组治疗前后24 h尿蛋白定量、血清白蛋白、血肌酐(Scr)。结果显示2组均能显著地降低尿蛋白排泄量,相应地血清白蛋白均有所提高,而治疗组Scr的下降更显著(P<0.05)。王二敏等[26]将50例慢性肾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予黄葵胶囊)和治疗组(予黄葵胶囊与还原型谷胱甘肽),同时治疗8周后检测2组24h尿蛋白定量、血清尿素氮(BUN)、Scr、血清超氧化物岐化酶(SOD)及丙二醛(MDA)等指标,结果显示对照组与治疗组的24 h尿蛋白定量均下降显著(P<0.05);SOD显著升高(P<0.05);MDA显著下降(P<0.05),结果提示黄葵胶囊联合还原型谷胱甘肽对慢性肾炎蛋白尿具有一定的疗效,机制可能与其调节慢性肾炎氧化应激反应有关。夏桂志等[27]使用黄葵胶囊联合前列地尔治疗慢性肾炎60例,总有效率为88%,与对照组(单用黄葵胶囊)总有效率为68%比较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甘秀红[28]观察温针联合黄葵胶囊治疗慢性肾炎80例,8周后测定24h尿蛋白定量、Scr变化:试验组(联合组)总有效率为88.57%,高于对照组1(温针组)的60%及对照组2(黄葵胶囊组)的85.00%,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蛋白尿不仅反映肾小球的损伤程度及肾小管的功能变化,而且是一个导致肾脏病变进展的独立病理因素,任何能够使蛋白尿减少的治疗干预措施均可减缓肾脏疾病的进展。黄葵胶囊无论单独使用还是联合其他药物在减少蛋白尿、改善肾功能、抗炎、解热、调节机体免疫、抗氧化和消除氧自由基等方面均取得了令人满意的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1]严志林,孙伟.湿热与原发性肾小球疾病关系的临床分析[J].湖北中医杂志,2005,27(10):12-13.
[2]申贝贝,孙升云.从湿热论治慢性肾炎蛋白尿探析[J].安徽中医学院学报,2010,29(1):35-37.
[3]何玉华,梁勇.叶传蕙教授从湿热论治肾炎蛋白尿[J].四川中医,2005,23(8):9-10.
[4]杨爱国.郑平东治疗慢性肾炎蛋白尿经验[J].山西中医杂志,2003,22(6):368-369.
[5]张永霞,赵玲.陆长清老中医治疗肾炎蛋白尿的经验[J].辽宁中医学院学报,1999,1(2):90.
[6]常自恩.从络病理论论治肾性蛋白尿浅析[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05,22(6):45-46.
[7]李琴.足细胞骨架结构的调节机制与蛋白尿[J].基础医学,2011,20(2):149-153.
[8]郑美玲.肾性蛋白尿发生发展机制进展[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9,9(20):4803-4804.
[9]万毅刚,顾刘宝.蛋白尿的分子机制[J].国外医学泌尿系统分册,2004,24(3):420-423.
[10]Arovin BH Han LC.LDL stimulates messangial fibronectin production and chemoattractant expression[J].Kidney Int,1993,43:218.
[11]Ong ACM,Fine LG.Tubular-derived growth factors and cyto-kines in the pathogenesis of tubulointerstitial fibosis:implications for human renal disease progression[J].Am J Kidney Dis,1994,23:205.
[12]李栋,林珊.内皮素及其在肾脏病中的研究进展[J].天津医药,2008,36(9):742-744.
[13]Lei Zhou,Xiao-Fei An,Shi-Chao Teng,Jing-Shun Liu. Pretreatment with the Total Flavone Glycosides of Flos Abelmoschus manihot and Hyperoside Prevents Glomerular Podocyte Apoptosis in Streptozotocin-Induced Diabetic Nephropathy[J].JOURNAL OF MEDICINAL FOOD,2012,15(5):461-468.
[14]唐光钰,唐今尧.黄葵胶囊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蛋白尿的疗效观察[J].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2011,12(6):540-541.
[15]胡翠云,戴敏.黄蜀葵花总黄酮对大鼠湿热型慢性肾炎的作用及其对红细胞免疫黏附功能的影响[J].安徽中医学院学报,2011,30(1):57-60.
[16]李力,庞雅君.黄葵胶囊对IgA肾病肾小管功能的影响[J].社区中医药,2008,10(182):54-55.
[17]曾雪姣,张胜容.黄葵胶囊对慢性肾衰竭模型肾纤维化的影响[J].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2008,9(9):804-805.
[18]孔苏南.黄葵胶囊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的临床疗效研究[J].山西医药杂志,2011,40(9):923-924.
[19]范丽,董六一.黄蜀葵花总黄酮抗炎解热作用[J].安徽医科大学学报,2003,38(1):25-27.
[20]梅钧,汤自豪.药用植物中黄酮类化合物免疫调节作用研究进展[J].九江医学,2009,24(4):90-92.
[21]Li Zhang,Ping Li,Efficacy and Safety of Abelmoschus manihot for Primary Glomerular Disease:A Prospective,Multicenter Randomized Con-
trolled Clinical Trial[J].Original Investigation,2014,64(1):57-65.
[22]潘菊香,任云诚.黄葵胶囊联合氯沙坦钾治疗慢性肾炎蛋白尿的临床研究[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4,18(11):122-124.
[23]王泽兰,黄从军.黄葵胶囊联合金水宝治疗肾性蛋白尿68例[J].陕西中医,2007,28(4):409-411.
[24]李青华,胡作祥.黄葵胶囊联合小剂量雷公藤多甙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临床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5,14(11):1429-1430.
[25]虞旭光,李丹.黄葵胶囊联合洛汀新治疗慢性肾炎的疗效观察[J].临床医学,2005,25(7):17-18.
[26]王二敏,韩亚荣.黄葵胶囊联合谷胱甘肽对慢性肾炎氧化应激的调节[J].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2012,13(3):242-243.
[27]夏桂志,付兆国.黄葵胶囊联合前列地尔治疗慢性肾炎疗效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0,19(1):60-61.
[28]甘秀红.温针联合黄葵胶囊治疗慢性肾炎80例临床观察[J].辽宁医学院学报,2014,35(6):51-53.
唱云凤(1990-),女,辽宁人,研究生,研究方向:中西医结合肾内科。
R256.5
A
1007-2349(2015)12-0083-03
2015-0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