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微课不仅涵盖了一般意义上“微”视频的范畴,更是翻转了传统课堂的范畴。在当前的思品教学中,教师更多的是在课堂上“昙花一现”的知识传授,即重视学科“面”的教育,忽视深度的“点”的学习,导致学生的思维发展肤浅惰性。在新课改形势下,我们应转变教学观念,很好地利用混合学习模式,融“微课”于课堂中,提高既知识“全面”又能突出“重难点”的教学实效。
关键词:微课;学科教育;思品课堂;教学美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24-271-03
在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科技让政治教学更精彩。我们的多媒体家族又迎来了一位新成员——“微课”。所谓“微课”是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在课堂内外教育教学过程中,围绕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开展的精彩教与学活动的全过程,其“微”字主要是指利用5-10分钟时间讲解一个非常碎片化的知识点、考点、例题、作业题、或教学经验的一种“微”视频。
做一个时尚达人,应该没有一个不会玩“微信”“微博”的,作为一个与时俱进的政治老师,不会玩“微课”,那你就“out”了。笔者将“微课”引进课堂,在调动课堂氛围,提高教学实效等方面,走出了一条创新之路,本文就以粤教版教材为例,从“微课”的价值和实践视角略陈管见。
一、“微课”与以往传统课堂的区别
微型课是形体齐备而规模较小的课,是一个完整教学过程的浓缩,与常态课的最大区别在于时间短且没学生参与,其基本环节如导入、讲解、总结、板书、练习、作业,组织教学等,一般都应该有,具体可结合学科特点及讲题内容简单设计教学环节。综合起来,有四点区别:
第一,时间长度不同。优质课、精品课视频的长度是45分钟或40分钟,而微课的时间跨度是5分钟至10分钟。根据脑科学的研究,学生的注意力保持相对集中的状态一般不超过十分钟, 教师必须认真研究课程标准和教材,找到最核心的内容,用10分钟将核心内容讲完。
第二,微课视频只有声音和板书。不出现教师的形象,学生观看板书的演示、听教师的讲解,这样注意力会更集中。所以,微课必须画面精美,再配上优美的背景音乐,在短小精湛中,微课就美到了极致。
第三,微课体现“混合学习”模式思想。微课视频中虽没有师生的互动,但是要求互动在真实的课堂中实现的。可以将微课视频与在线测试相结合,也可以直接发一张纸质的测试题,用于学生的自我测试,其实质是引导学生更深度的学习。
第四,微课更多地是借助数字化和大数据技术,微课程就是要把老师的课程用数字化手段处理,数字化的最大好处是同学们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可以反复来观看。
总之,微课,不是课堂搬家,也不是教学过程的重新呈现、电子化,而应当,犹如高手指点新手,点到为止,做到让学习者一点就通,一点就透,巧妙地将在线学习与面对面的教学、新知识与技能的学习,以及其应用和迁移有机地结合起来。
二、“微课”对政治教学的辅助作用
实践证明,融“微课”于教学中,给予了学生更新奇的学习感受,就像遇到不认识的字查字典一样。学生面对的是一位位优秀老师的影像——
瞧,我们的老师就站在视频中央,像《百家讲坛》里巧品三国的易中天,又像是“美女教授”于丹,侃侃而谈,短短五分钟内,我们 “妙语吐兰”,“字字珠矶”,集百家老师之美,而且又时、空无限架设生活与教材的桥梁,打造高效课堂。教师不再是讲台上的圣人,而是身边的导师!如果有的同学因病或活动没来上课,或者对这个知识点一时没有弄懂、吃透,,可永久定格的微课更成为这部分学生自我拓展深入学习的推手和助力。“微课”,真正成为解决传统课堂之外的学习问题的小课堂!
我们的口号是:微到极致便是质量!能五分钟之内就能讲清楚的问题,为什么要用到5分钟以上!那可能是在,有意无意地培养学生的惰性思维!
所以,我们的微课不微,功效甚大,结合本人实践,究其作用谈谈三点体会:
1、“微课”不微 情真最美
微课是一种新颖的授课方式,它确实吸引学生的目光,作为一名初中的政治教师,我也进行了几次有益的尝试。比如:与新一届的学生见面,想着让新同学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免不了要做自我介绍。因为人往往存在先入为主的心理,第一印象能对人的认知产生关键作用。怎样精彩地介绍自己,赢得学生好感。增进师生的了解,并热切地盼望着新老师的课能早日到来。让咱也当一回微课的女主角吧。我就借鉴了微课的形式,制作了以“我”为主题的自我介绍。
在这个微课中,我放上了我和往届孩子的上课、郊游、开运动会、互动的照片,照片上是我们一张张开心的笑脸。放上了我们历届的学霸对母校的祝福,放上了我的全家福,放上了我对他们的欢迎、期盼,配上了好听的背景音乐,整个微课程具有较好的观赏性,同时,在微课中适当地设置提问,启发学生思考,然后在课上就微课程中的问题展开讨论。这样,让学生对新老师的油然而生一种亲切感,对老师的教学风格有个初步的了解和适应。师生感情的第一次碰撞,收获了良好的效果。
平时课堂上对微课的制作和运用,潜移默化地影响了学生,且一般微课的制作工具简单。
上届的学生在毕业时也做了一个微视频《××山下的日子》也大获成功,后来,让我作为微课运用在3.2师生情谊的这节课中,也同样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这届学生把他们初中三年难忘的点点滴滴,从初一到初三的一张张照片,纯真的笑脸、求知的激情、成长的渴望,校园里的欢声笑语,操场上矫健的身影,师生之间浓浓的情谊,全部汇聚在短短的5分24秒内,并套用《北京东路的日子》的曲调,自编歌词,自己演唱,自制视频。现在只要在百度上输入《××山下的日子》,随时可以看见这段视频。用来进行爱校、爱师教育,比我们说什么都有用。歌曲一唱,莘莘学子意、浓浓的师生情马上洋溢。甚至比校歌还流行。
这两次微课的尝试,与传统线下课程相比,学生体验到了一种轻松愉快,体验到了学习的乐趣,师生情感的好坏很重要,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师生情感融洽对学生的学习效果具有很大的影响。在微课的教学中,教师如果能够选取恰当的内容,及恰当的媒体进行教学,就会增进师生情感,营造良好的学习气氛。微课虽短,作用不微,情真意切才最美。(附上学生改学的歌词)
合唱:开始的开始 我们都是孩子:最后的最后 渴望变成天使:歌谣的歌谣 藏着童话的影子:孩子的孩子 该要飞往哪去
爱国:当某天 你若听见 有人在说 那些奇怪的语言
四七:当某天 你若看见 门口的小店还是少年游殇:当某天 再唱着 这首歌会是在哪一个角落
小殷:当某天 再踏进 这校园会是哪片落叶 掉进回忆的流年
女生:表示 从综合到新楼的距离 原来只有三年
男生:表示校内校外贴吧微博 很多好基友
合唱:各种卷子教参都搞不懂 还有五号楼
合唱:各种曾经狂热的海报照片 卖几块几毛钱
殇:我们穿上西装假装成长 胶片挥霍习惯的笑脸
乌拉:悲伤一发 寂寞唏嘘 痛的初体验
小凝:毕业和高中的字眼 格外扣人心弦 各种莫名的感伤 只说句
合唱:九中再见
爱国橙味乌拉琛若瞳:十年后 你若听见 有人在说 这些奇怪的语言
同上:十年后 你若看见 门口的小店 还是少年游
男生:表示从综合楼到新楼的距离 原来只有三年
女生:表示校园内外贴吧微博 很多好基友
合唱:各种函数宾从都仍不懂 还有作业本
合唱:各种曾经狂热的海报照片 卖几块几毛钱
殇四七凝小殷:我们即将分别 独自浪在 岛内岛外不同地点
同上:瞥见蓝白的校服 还会以为是我认识的谁
合唱:秋和 美芬 阿德 林恬 九中我爱你
四七:也或许谁都忘记谁的名字 但记得
合唱:金榜山下的日子
2、“微课”不微 高效最美
微课程不等于课堂过程中的一小段切片,微课程也不等于完整课程的局部课程,它本身就应该是一个完整的教学设计。时间一般不超过5分钟,一句废话都要不得。
在初一上3.1《 3.1我和父母》--------第二课时 化解“爱的冲突”这一课时,课前布置学生回忆,生活中成功化解与父母冲突的例子。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让他们选择平日与父母的一个冲突,分角色扮演家长和孩子,既要表现冲突,又要表现解决方法,时间不超4分钟。课前,我们一起根据教学目标要求和学情特点,选择冲突,甚至有一组学生还请我扮演了其中的一个角色,学生在课前就把录制好的视频交给我,视频中,父母子女之间围绕冲突的对话场景,提出问题,构建与课内学习目标的联系,为具体知识的学习营造氛围。我精心挑选好的片段,然后充分运用到课堂上,省去了课上排练的时间,效果极好,不会笑场,好的案例还可以各班通用。节省出来的时间让学生自己总结解决亲子冲突的方法和技能。帮助他们认识父母的爱,体会父母的辛苦。一个教学难点轻松突破。就整节课上课的情况来看,微课的使用大大提高了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效率。节省了课堂时间,使得整个课堂教学重难点突出,整个教学流程更加流畅,课堂气氛更轻松,学生的表现也活跃了许多。
现在的学生对抽象的政治理论往往不感兴趣,特别怕说教。如在学习《追求有意义的人生》时恰逢“感动中国人物刘丽来学校的道德讲堂做讲座”。作为老师首先引导学生从新闻媒体收集资料走近刘丽。刘丽在讲座中从自身成长的历程开始讲起,从小渴望上学,因家境贫寒不得已辍学,因学历低找不到收入高一些的工作,到稍有能力了以后勤俭助学的讲述。告诉学生要好好珍惜学习的机会,发奋求学。孩子们听讲时神情认真,会后与刘丽兴奋地交谈。事前学生们准备了问题,刘丽也给予认真的回答。给予学生满满的正能量。
了解了刘丽,在课堂上探讨刘丽成长的历程。感受刘丽稍有能力了以后勤俭助学的人生体验。
交流对自己今后人生道路的启示,这样的学习不再局限于表面,而是实现内心的感悟,产生心灵的震撼,最终内化为道德的提升和人格的健全。使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得到培养和提高。这些视频经过精心剪辑,主题鲜明、资源构成情景化,就是很好的微课,这样的机会难得,今后几届的孩子都用得上。正所谓,有限时空,无限应用。
总而言之,本节课因为微课的使用,实现了课堂教学的高效化。
3、“微课”不微 创新最美
在知识经济时代,创新决定一个国家的综合实力和竞争了,创造性人才的培养需要具有创造思维的老师,老师不仅要主动更新知识,也需要主动更新技术。改变传统的教育模式,也是一种创新。
四川的一位地理罗老师这两天火了!他把地理教学和神曲 《小苹果》神奇地结合在一起,自己填词、演唱制成了一段地理教学微课。“山东山西分两边,广西广东左右站,两河两湖还在中间”,跟着《小苹果》的曲调哼唱,全国34个省级行政区不知不觉中就被记住了。罗老师的这段微课在学生中大受欢迎,教学当天下午就有学生把视频偷偷晒到了网上。
这个微课大受欢迎,学生们课间学着哼唱,回家也唱。还有学生把视频发到了网上。通过不断变换的教学形式,调动学生的听觉、视觉各种感官来加强记忆,学生是那么快乐,学习也成了一件快乐的事情。
学生唱起这首歌时手舞足蹈的,你都不愁他回家不通网络、手机、ipad平板电脑去听去唱。这些都是传统线下课堂难于达到的,这样的微课创新,让学生简单地、快捷地、快乐地掌握地理知识。”这不正是我们老师所期盼的吗?
其实,我们初中思想品德课也可以编一些歌谣,嚷嚷上口,再配上学生喜爱的歌曲唱起来呢。比如:改革开放好形式, 感谢小平设计师,特色理论有精髓,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一个中心”“两个坚持”,发展才是硬道理,“三个有利于”是尺子。让学生喜欢,乐学,作为学习的主体,在这个过程中享受主动学习带来的良好心理体验。一而再,再而三,这种体验就可能转化为学生发自内心的学习动机,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从而使初中政治更亲切、更自然地走近学生,让他们感受到微课的运用,为初中政治课堂教学模式的转变注入了新鲜的元素。同时让学生对初中政治课的视角也发生了前所未有的改变。
所以,“微课”就是一种创新课堂。它不仅能跨学科交流,如把政治教学和音乐结合,而且能让学生的学习时间既可以在课内,也可以在课外,更能让老师随时可以玩时空穿越,政治老师只要把优秀的微课资源上传到网络平台,学生无论何时何地,都能根据自己的需要,利用电脑,手机,在网上选择所需的微课知识点。反复观看、琢磨,短短几分钟的微课可以让学生掌握学习的要领,牢牢把握知识的重难点,创新的思维让政治教学更精彩更美,
三、微课在初中思品教学中的注意事项
微课是时代的产物。任何一个事物都有其两面性,有其优点,也有其不足。微课好与不足,适不适合您,您只有去研究了,真正实践了才知道,只有实践了,您才有发言权。笔者通过研究与反复实践,坚持认为,微课是现代课堂教学的有效补充形式,当然,也不能完全代替课堂教学!
一些老师对微课所产生的认识不足,主要有如下原因:1、选题不太好,是传统教学就能很好解决的问题,就不需要做成微课了。不适合用多媒体表达,不是典型、重点和难点问题。2、课堂搬家现象比较严重、缺乏启发性、没有设置悬念、情景。3、有些教学过程,未免太过繁琐,“微到极致就是质量”。4、缺乏设计性、创意不够新颖。5、拍摄画面不清楚、声音不够清晰。6、实效性不强,不能有效地解决实际当中的教学问题,不能有效地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
所以,在“微课”教学中,我们要注意
1、学科内容要适合
教师应灵活选择微课的内容、学科的什么内容更适合翻转教学的问题。比如,适合视频学习的内容主要有:需要重复讲解的内容、基本的事实和定律、已成定论的观点、基本的方法和规律、基本的演示和操作步骤,等等。
2、切入课题要迅速
由于微型课教学时间短,切入课题必须迅速。可以设置一个题目或问题引入课题;可以从以前的基本内容引入课题;可以从生活现象、实际问题引入课题;也可以开门见山进入课题。
3、讲授线索要清晰
在微型课的讲授中,要尽可能地只有一条线索或只说一个知识点。在这一条线索上突出重点内容,着重进行主干知识的讲解与剖析,或精要讲授,或巧妙启发,或积极引导,力争在有限时间内圆满完成课题所规定的教学任务。
4、教师语言要得体
在微型课中,时刻谨记您的教学对象是学生。要想上得有激情,除了要具备一个优秀教师应具备的基本功外,还得有点演员的功底。教师语言在要求生动,富有感染力的同时,还应做到准确,逻辑性强,简单明了。
5、课堂板书要简约
板书不宜太多,也不宜太少,要给学生提示性信息,例如:用颜色线标识;用符号图形标注;屏幕侧边列出关键词。要真正起到对内容要点的提示作用。在微型课中,部分板书可以提前准备到纸板上,以挂图的形式在授课的过程中展示在恰当的位置,这样可以节省时间。
6、课后小结要快捷
在微型课的结尾,一定要有小结,用二三分钟时间对一节课的教学进行归纳和总结,使微型课的课堂结构趋于完整。微型课的小结,不在于长而在于精,在注重总结内容的同时更应注重学科方法的总结。
总之,微课不能替代课堂教学,它是把知识最高效地传递给学生,把知识特别是难点放在微视频里。微视频本身不改变教学方式,而是翻转课堂上改变教学方式。微课不微,见微知著,以小见大,让微课翻转课堂早日成为现实,让微课给政治教学带来又一春!
参考文献:
[1] 胡铁生.《微课:区域教育信息资源发展的新趋势》
[2] 胡铁生《区域性优质微课资源的开发与思考》
[3] 焦建利《微课及其应用与影响》
[4] 夏仲文《利用微课程促进学科教学的应用研究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