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丽
摘 要: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他是在大量的实验和生活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并且与现代科技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西藏地区由于自身的地理特征,和自然历史的客观条件的制约,化学教育的实验教学还处于比较落后的状态,学生们不能够通过实验直观的了解知识内涵,学习的能力也会显得相对较弱。所以在化学教育的过程中,一定要重视实验教学。
关键词:化学教学;实验;学习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24-080-01
传统的教学往往是教师示范,学生看,然后学生再模范,甚至有的时候,学生们都没有模仿的机会。然而这种被动的学习方式,无形中造就了学生的懒惰思想:只是一味地在等待老师讲嚼烂的知识灌输到自己的脑中来,却从不认真去观察,用心去探究。从而丧失了自主学习的能力,学习的能力也会随之降低。笔者就多年的教学经验和积累,就如何更好地利用实验教学的形式,使学生提高学习能力,浅谈一点自己的看法,以期抛砖引玉。
一、教师演示实验,培养学生观察
观察是人们认识这个事物,探索这个世界的一种极为有效的方式方法。而教师演示的实验具有鲜明性、生动性和真实性,在演示实验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细心观察,用心思考的能力。
所以就要求我们每一位教师,要认真地做好每一次演示实验,不仅仅只是根据课本上的实验步骤,一步一步地完成,而应花更多的心思在探究和创新实验,用日常含有化学成分的物品代替实验中那些难以辨认的粉末,来演绎日常发生的现象,并在实验中设置疑问,让学生们带着问题去观察老师演示的实验,去思考,去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求知的欲望。这样,不仅能够直观地讲授化学知识,还能为学生们遇到的日常问题解疑,与此同时培养学生的化学意识,让他们认识到化学来源于生活,生活处处有化学。
二、教师讲解实验,帮助学生理解
化学教育的过程,实质就是学生通过老师的引导,对化学知识有一定的认识的过程。而在这个过程中,也就是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方法、学习态度的一个过程。学生对于化学知识的掌握,要能够学以致用,才能使学习成为有意义的学习。
在教师演示实验的过程中,要边讲边实验,这样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主动性,还能够在实验的过程中,让学生看清楚实验现象,帮助学生理解化学概念和化学定律。同时能够加深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理解和巩固。
三、学生自己实验,培养动手能力
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同样,老师再多遍地演示化学实验,学生的记性再好,理解能力再好,都抵不过自己亲手做一次来的印象深刻。
所以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给学生动手的机会,让他们明确实验的目的,步骤和操作,然后有目的地进行实验。学生自己动手做实验,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还能在操作的过程中,培养学生严谨的态度。只有亲身体验过了,才能知道自己哪个地方注意不够,操作不规范等等,只有在实验中发现问题,才能促使他们积极地思考。在这个过程中自然会对化学知识理解得更加深刻。
兴趣是一种特殊的意识倾向,是动机产生的重要主观原因。良好的学习兴趣,是求知欲的源泉,是思维的动力。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具有千变万化的现象。学生刚接触化学,用千变万化的实验现象来吸引学生,是唤起初中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手段。例如在化学入门课增添一系列趣味性实验。如:1、“捉迷藏”。2、“魔棒点灯”:3、雨落红花开”4、“巧点蜡烛”5、“巧洗烧杯壁的白色固体”,先加入水,后加稀盐酸,使学生觉得新奇。随着向学生提出一系列日常生活实例的设问,使学生觉得现有的知识不够,以激发他们求知欲。从而产生学习的兴趣,树立学好化学课的决心。
观察是认识的窗口,是思维的前提。对于事物,如果没有敏锐而细致的观察,就不能深入认识事物的本质。在化学实验中,要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如观察要有明确的目的和重点,要自始至终,从明显的到细微的都必须认真地、细致地观察,要提醒学生注意排除其他因素的干扰,要求学生实事求是地做好实验记录。
在实验前,要求学生观察药品状态、仪器形状、连接方法。实验中引导学生观察反应中产生的多种现象,特别注意引导学生对实验现象要作全面观察,及时纠正学生的片面性。例如: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学生往往只注意火星四射而忽视瓶底产生的黑色固体(Fe3O4)。又如:酸碱中和实验,反应恰好完全时,酚酞指示剂变色的时间很短,要指导学生捕捉瞬间突变的现象,培养学生的敏锐性。在实验过程中,不但要“看”,还要让学生“摸”(如反应中的放热、吸热现象),“闻”(气体的气味、如氨气、二氧化硫)从而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
在课堂上做演示实验,教师须设计一系列问题,要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在教学中循循善诱,适时点拨,逐步培养学生具体、全面、深入地认识物质及其变化的本质和内在规律性的能力,使学生的思维从表象到本质,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
化学科学的形成和发展都离不开实验,学生通过探究性实验,可以探究自己还未认识的世界。帮助学生形成化学概念,理解和巩固化学知识。掌握实验技能,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实验能力和探究能力,使学生学会科学研究的方法。
通过科学探究活动来学化学。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可以把化学知识与观察、推理和思维技能结合起来,从而可以能动地获得对化学知识的理解。
化学实验在教学中的重要地位,化学科的质量提高离不开化学实验。实验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学生自己探究,自己发现的乐趣是任何外来的奖励无法比拟的。
当课堂上的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深深地吸引住学生的兴趣时,他们就会不满足于课上所看到的有限的知识,老师就可以留下家庭实验,做适当的引导。让学生们将教学中学到的一点一滴应用在实际中,真正地做到学以致用。
综上所述,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演示实验,边讲边实验;学生动手实验,边动手边注意;学生家庭实验,边思索边创新,这样同步进行的实验教学形式不仅仅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还使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和素质都得到了全面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