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晓飞
中图分类号:G633.3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4)02-0098-01读,是语文学习的第一法门。随着新课程的深入实践,教师越来越重视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当下语文阅读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通病:一是阅读量不够,二是没有切实有效地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和技巧。语文教师经常困惑的是,课堂上自己没有少讲,课下学生没少练,但一到考试学生就不能运用自如。归根结底,解决问题的途径在哪儿?笔者认为,究其原因还是读功不够扎实。教师能否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系统的科学的阅读训练计划并及时检测学生阅读的效果,对阅读能力实质性的提升有着重要的作用。怎样进行"读功"训练?
1.多读是基石
学生的阅读不可只局限在教材的范围内,从我的教学实践来看,学生的阅读量应坚持每天至少读两三篇短文。每学期应阅读两部中篇小说,一部长篇小说,对经典的作品,特别是课文要反复阅读以至背诵。加深对经典文章的理解,真正把课文作为例子让学生剖析,把脉文章的思想内容;体验作者在行文过程中的思路轨迹,从中学习语言表达的各种技巧,丰富语感的体验,达到提高语文阅读综合能力的目的。
2.课前自读,独立寻疑
良好的预习习惯对形成阅读能力,提高阅读效率,达到目的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叶圣陶说:"一篇阅读教材放在前面,只要想到这只是一个凭借,要用来培养学生阅读实际的习惯,自然要教他们预习不可。"在预习中首先要教会学生预习的方法:
2.1通读几篇课文,大致理解课文内容。
2.2在读中画出重点词句,遇到不理解的词语查阅工具书解决。
2.3根据课后思考练习再读课文,可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3.4找出不理解之处并质疑,甚至可以提出对知识本身进行的怀疑探究。会不会给自己提出问题是学习有没有进入高级阶段的重要标志。正如李政道教授所说:"最重要的是自己会不会提出正确的问题。"爱因斯坦也有精辟的见解:"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3.多种阅读教学策略和教学形式相结合
新课标倡导语文阅读教学应有多种教学策略,营造严肃活泼的教学氛围,突出师生教学中自主创新精神。新课标倡导的教学策略主要有四种:一是,探究性阅读教学策略,即以学生为主的提问主动探究、沟通与交流,从而获得阅读材料中所表现的态度、情感、价值观或人生经验的教学训练策略;二是,学生自主性阅读教学策略,即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以阅读材料出发,进行自我指导与激励,以学生分小组讨论的形式去发现并解决材料中的问题;三是,创造性的教学训练策略,即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重视对学生阅读思维的培养和解题方法的贯彻,使学生在面临不同题材阅读材料时能运用所学的阅读方法解决问题;四是,师生对话教学训练策略,即将阅读材料中的重点或内容以师生对话或生生对话的形式展现出来,使学生在对话中取长补短,吸收作品精华,掌握学习的方法,提高语文阅读积累和文化素养的积累。
4.通过思维训练培养语感
语言具有声音和形状,又包含着思想内容。语言与语言之间的连接总是有一定的内在联系及规律。这种内在联系及规律就是思维活动的结果。在具体的语感训练中,总是伴随着想象、联想、直觉等多种思维形式。经过若干次反复训练,思维变得敏捷,同时语感也得到了增强。 特别是想象、联想在语感训练中显得尤为重要。阅读时,只有凭借想象才能进入作品所描述的世界。也就是说通过丰富的想象,将抽象的语言符号,变为具体可感的形象。联想就是由现实的语言形象想到相关的语言形象。联想有助于思维的比较、分析,能增强思维的敏捷程度。
5.扩大学生的阅读面,并与口头表达能力的训练相结合
众所周知,语文是初中阶段学生要学习的三大主科之一,新课标明确规定,通过对语文的系统学习,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用语文的能力,促进学生人文素养的提高,这也是语文教学孜孜不倦的追求。诚然,初中语文教学目标要求的四大能力,有两种与"口"有关,那就是"说"与"读",可见,语文教学绝非简简单单地会写生字生词、会默写课文、会独立写作文,这些远远不够,这能说是语文的基本功,更为重要的是会"用",学以致用,这才是语文教学的内涵与关键。对于一些口头表达能力差,在语文课上不敢回答问题的学生,即使教师要求其回答问题,也是吞吞吐吐,表达模糊不清楚,在日常生活中,这类学生也无法用准确的语言将个人的思想和心理活动完整地表达给对方。究其原因,当然与平时缺乏口语训练有关,然而还有一个不可忽视的原因就是阅读量少,致使语言组织能力较差。针对这种现象,开展课外阅读是十分有必要的,多读一些与教材内容、难度相差无几的书,最好先把同步读本读完,再去找一些优秀的、健康的读本,在武装个人头脑的同时也能积累更多的口语表达技巧,教师在课上要试着请学生将自己所读的文章复述一遍,用自己的话说出来,检测一下阅读效果,同时也训练了学生口语表达能力。
6.朗读训练加强学生知识迁移
6.1把朗读训练和默读训练结合起来。默读是个人阅读的主要形式,它在日常生活中得到广泛的应用。要讲朗读和默读配合进行,先朗读再默读,可以促进学生进一步思考,以加强对课文的理解;先默读再朗读,可以促使学生由理解进入感受的境界。
6.2把朗读训练和复述训练结合起来。复述是一种说话训练,它要求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用自己的语言把课文内容叙述出来。它与朗读训练是分不开的,如要用普通话,要声音响亮,口齿清楚,要尽量引用课文中生动优美的词语等,这些要求,也都是朗读训练所包括的要求的一部分,把朗读和复述结合起来训练,以"读"促"述",可以收到异曲同工之妙。
6.3把朗读训练和背诵训练结合起来。背诵可以让学生更好的掌握课文中用词造句、谋篇布局的内在联系,要求学生要在理解的基础上正确、流利、有感情的背诵,可以培养记忆力,发展智力。而朗读则可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读的遍数多了即可成诵,"读"与"诵"的关系实在是太密切了。
总之"读功"的训练,是一个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过程。只要按照科学系统的训练方法,经过日积月累的训练,这种"功力"就会自然而成。随着"功力"的加深,学生在考场上应对各种类型的阅读题也能得心应手。
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