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课堂问题培养创新精神

2015-02-09 18:48王军卫
读与写·下旬刊 2014年2期
关键词:探究性意识探究

王军卫

摘要:"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数学课堂中的问题不同于真正的科研数学问题,但却是数学课堂的灵魂。问题是探究的起点,通过科学探究课堂问题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品质,培养具有独立思维能力的创新型人才。

关键词:创新精神;创新能力;探究性学习;数学课堂中图分类号:G633.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4)02-0032-01新课程突出强调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而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需要通过学生具体的探究活动来实现。因此,科学探究成为新课程改革所倡导的重要理念。而问题是科学研究的出发点,没有问题就不会有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和认识。

探究问题就要有问题,但好多学生不会提问题,或没有问题意识,孰不知"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重要--提出问题需要创造性的想象力。"。所谓问题意识,是指学生把问题作为感知和思维的对象,并处于一种悬而未决但又必须解决的求知状态。它可以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愿望,从而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也为学生创造和追求真理提供了动力支持。

20世纪80年代,美国在基础教育领域提出以"问题解决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方法。这种方法就是教师为学生设计环境,激发学生独立探索提出高质量的问题,培养学生多向思维的意识与习惯。在教学中我发现:喜欢提问题的同学大多数是先进同学,也有同学成绩一般,因为后来喜欢提问题,成绩越来越好;而后进生几乎都是有疑难也不好意思问或不敢问,有的就是大脑一片空白。

由此可见,具有敏锐的问题意识,善于发现问题,并能大胆地探索解决问题,是创造性人才的重要特征;培养中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能力应该是培养未来创造型人才的突破口,也是新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突破口。那么,在课堂教学中,如何把探究性学习方式解决问题呢?我们的体会是:创设情景,提出问题自主合作探究,让问题深入思考,让思考开启创新。

1.要敢于提问题并善于提有思考价值的问题

不善于问的同学一般面对三种障碍:(1)学习不用心,发现不了问题;(2)发现了问题,但思想懒惰,不愿探索;(3)愿意探索,但不好意思问别人。要做到勤学好问,必须排除这三种障碍。在提问环节,我们可以:(1)创设情景,鼓励学生主动提问;(2)探究质疑,解决课堂生成问题;(3)抛砖引玉,教师顺势引导; (4)欲擒故纵,老师问自己问题。当学生提不出什么问题时,教师的设疑如同一石投向平静的水面,会荡出层层涟漪;也可在课之尾设疑,让学生感到时已尽而意无穷,拓展课堂教学的吸引力。当然鼓励指导学生生疑 ,学生质疑,才是探究性学习的重中之重。

选择与提炼的问题要有价值,有意义,还要有层次,使问题到高的境界。当学习的材料来自于现实生活时,学生的学习兴趣会倍加高涨;当数学和现实生活一些有趣的事情密切结合时,数学才是活的、才是富有生命力和吸引力的。好的问题应该充分体现它的实用性,要能够激发认知的的需求,要能够诱导学生进行反思性探索,以促进知识的深化;好的问题往往是新知识的生长点和内在联系的交叉点;好的问题要能够促使学生展开积极的活动,以获得主动进行发现的机会。

2.创新起源于问题,问题意识是造就创新人才的关键

美国心理学家吉尔福特说:"科学家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提出问题的能力。"可知创新起源于问题。强化学生的问题意识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起点,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造就创新人才的关键。陶行知说过:创造始于问题。一个民族是否具有竞争能力,是否能立于不败之地的关键,就是公民是否具有创新、创造能力。只有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才能有目的的、有步骤的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得出相应的结论。所以说问题的提出是创造过程中的第一阶段,没有问题就迈不出第一步,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也就无从谈起。

3.问题是思考的核心,课堂是培养创新思维的主阵地

意识到问题的存在是问题的起点,没有问题的思维是肤浅的、被动的思维,从某种意义上说,完整的思维过程就是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过程。或者说,思维本身就是一个不断提问,不断解答,不断追问,不断明朗的过程。只不过,这个过程通常是在内部进行的,是内隐的,是自问自答的。探究性学习的核心就在于对"问题"的不断追求,追究的过程就是思考,也是探究性学习,所以,教师能否恰到好处地设置有价值的问题,学生能否在质疑中提出有挑战性和吸引性的问题,是探究性课堂学习能否获得成功的关键。学生课堂学习时间是一天里的黄金时间,也应是培养创新思维的主阵地。遗憾的是,创新是无法传授的,但创造性思维是可以借鉴的,熟能生巧,熟是经验的积累,巧才是创造、创新 。

4.让问题的探究成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催化剂

课堂教学调查表明:教师讲解时间一久,学生的兴趣便呈逐步下降趋势,学生兴趣率最高达到85%;而让学生自主探究问题,学生的兴趣却呈逐步上升趋势,兴趣率平均高达95%-100%。问题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催化剂,所以,在课堂教学中充满问题的探究性学习方式最受学生的欢迎。"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即是问题,是引起思考的动因,是激起学生学习欲望和探究精神的最积极因素。创新精神的前提是兴趣,而兴趣的动因却是问题。

5.构建新课改课堂,唤起教学主体的觉醒

传统的"问题教学"是以教师提问为主的教学活动。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往往比较注重如何设计高质量的问题 ,提出假设 ,引导学生解决问题、验证假设。尽管教师的教学方式由串讲式演变为问答式 ,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机会多了一些 ,看起来学生的主体性似乎得到了发挥。其实不然 , 问题的主动权掌握在教师手里 ,教师牵着学生走,学生仍然没有独立的思想、见解 , 学生主体意识的淡薄 ,主动性的被压抑, ,学生主体意识的淡薄 ,主动性的被压抑,因此说我们的主体仍没有觉醒 ,其结果是非常危险的。

实践表明:人在轻松、自然的氛围中,容易产生好奇心和求知欲,创造力才容易被激发出来。教师尊重学生的需要,以促进者的角色给予学生更多的鼓励和欣赏,将宽松、民主、和谐的情境展现在学生面前,关注学生的内心世界,唤醒学生主体意识,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

总之,当我们拼命向学生灌输时,我们事实上让他们失去了思考能力,正如一句希腊格言所言:学生的头脑不是容器,而是一支待点燃的火把。而问题是能点燃这支火把的打火机,思想的火花一旦点燃,创新的火焰就会熊熊燃烧。

猜你喜欢
探究性意识探究
人的意识可以“上传”吗?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浅析初中化学探究性实验教学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增强“四个意识”发挥“四大作用”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
高中英语探究性学习的初步实践
如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开展探究性学习
意识不会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