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教多学”理念下的高中化学导学案编制*

2015-02-08 03:09福建省厦门第六中学蔡丽蓉张建阳
福建基础教育研究 2015年5期
关键词:少教多学学案设置

◎福建省厦门第六中学 蔡丽蓉 张建阳

“少教多学”理念下的高中化学导学案编制*

◎福建省厦门第六中学 蔡丽蓉 张建阳

化学导学案是体现学习目标的任务书,是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线路图”。为了走出导学案存在的误区,在编制导学案时须遵循学习目标具体化、知识问题情境化、知识构建递进化、问题设置层次化以及环节编制多样化等原则。

少教多学;导学案;编制

新课程改革要求改变教师满堂灌、学生充当收音机的现状,构建学生作为课堂主人、教师作为引导者的课堂教学模式,力求使学生的思维和个性得以充分发展。于是,作为引导学生学习的“线路图”——导学案应运而生。在教学实践中导学案所起的作用是明显的,比如,学生学习积极性得到有效提高,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学生自学能力得到发展;学生参与小组活动与探究,合作意识和创新能力得到培养。所以,一线教师研究和使用导学案对提高教学有效性是非常有意义的。

一、导学案暴露的问题

当前一些导学案存在严重的、与课改理念相违背的误区,甚至与“少教多学”的初衷背道而驰。具体表现在:(1)导学案习题化。课前预习做习题、课中练习题、课后巩固还是习题,整个导学案相当于习题大搬家,没有知识导引,没有知识支架。探究、合作和问题驱动等重要环节被“放羊式”的“兵教兵”所取代,新知识被速成,新授课演变成复习巩固课,“掌握=会做题”。(2)导学案的预习缺乏引导:“挖空式”的问题导致学生不加思考,直接在教材中搬答案,使学生深度思考的过程严重欠缺。(3)导学案设置的问题枯燥乏味,不能激起学生强烈的探究欲望。(4)导学案所选的巩固习题形式单一、缺乏梯度,导致学优生“吃不饱”,学困生“吃不消”等等。借鉴已有的经验和教训,充分认识导学案的作用和编制误区,将有利于优化符合本校学情的导学案,让自己的课改之行少走弯路。

二、导学案的编制原则

1.预习目标具体化

在少教多学的教学模式下,导学案最核心的价值在于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预习。只有在充分预习的情况下,学生才能在后续的小组探究过程中积极参与,“有话可说”。另外,导学案不同于教案的根本之处在于,它的对象是学生。因此,将导学案的第一个环节设置为“学习目标”而不是“教学目标”,且用诸如“说出”“写出”“比较”等学习动词让学生充分感受自己是学习的主人。以学习“SO2的性质”为例,(下同)。

(1)学会从色、态、味、密度、毒性等角度掌握SO2的物理性质;

(2)学会从是否属于酸性氧化物、是否具有漂白性、是否具有还原性等角度比较CO2与SO2的化学性质;

(3)认识SO2对环境和空气的污染,增强环保意识;

(4)网络搜索SO2的相关知识,扩展视野。

这样具体的学习目标能够指引学生有效预习,也让学生在逐个预习中了解本节课的重难点,而过于空洞笼统的学习目标等同虚设。“少教多学”的课堂理念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引导者”。不能将这里的“引导”片面地理解成仅限于课堂上的学习引导,教师的引导行为在学生的预习环节中就应该充分体现,才能让学生有效预习,进而实现课堂上的“少教”。特别对于刚上高一的学生而言,他们的预习习惯、方法、经验等几近于零,更应该在导学案的详细具体指引下进行预习。

2.知识问题情境化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能让学生从“学会”变为“会学”,最终“好学”,那么,我们今后的教学工作将会事半功倍,也就实现素质教育的终极目标。因此,我们在编制导学案的过程中,要懂得因势利导,利用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的特性,细心挖掘日常生活中的案例和素材,将其与教材中的知识点联系起来,实现将知识问题化,将问题情境化。如:

(1)在超市里选购银耳时,要选颜色泛黄的,而不能选太白的,你知道为什么吗?

(2)我国是燃煤大国,煤中含硫,硫燃烧产物SO2的大量排放是导致酸雨的主要原因,你知道SO2是如何引起酸雨的吗?上网查阅燃烟煤气如何去除二氧化硫?

从日常生活中寻找关于化学知识的素材举不胜举,这样做既可以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又能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化学,书本上学到的化学知识能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从而喜欢上化学学科。

3.知识建构递进化

新知识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总会与某些旧知识发生联系。学生自主预习学习新知识的过程,就是不断将旧知识与新知识发生联系、产生作用的过程,也就是对新知识进行主动建构的过程。因此,导学案中必须设置“承上启下”的知识链接环节。如:

(1)一提起SO2,你会联想到哪些事物?举例说说。

(2)已知CO2与SO2都是酸性氧化物,类比CO2,请你预测SO2可以发生哪些反应?

(3)CO2中碳的化合价与SO2中硫的化合价都是+4价,但对于碳而言,+4是最高价,而+4价不是硫的最高价。从化合价的角度分析SO2具有什么不同于CO2的化学性质?

一系列问题以CO2的性质引导学生类比推出SO2的部分化学性质,起到了温故知新、承上启下的效果。通过温故唤起学生对旧知识的回忆、再现,从而为学习新知识做好铺垫。对相似内容的回顾——“类比”正是研究物质性质和程序的其中一个重要方法。

4.问题设置层次化

学生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个体,这些个体之间存在着智力、知识水平等差异。因此,应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问题设置要满足各个阶层学生的需求,而且要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只有让每个学生在学习中获得自信,产生进一步学习的欲望,学习才能更加有效。如:

(1)通过预习,你所了解的二氧化硫的特殊性质是什么?将二氧化硫分别通入品红溶液和紫色石蕊试液,会有什么现象发生?这说明了什么?

(2)SO2与Cl2同时通入水中,所得溶液的漂白性是增强还是减弱?为什么?

这样的问题紧扣学习目标,符合学情有梯度,有一定的思维强度要求,又不会过分追求难度而打击学生的自信心。诸如“是…,还是…”的选择性问题属于难度较低的题型,学生只要根据预习情况作出自己的判断,而“为什么”的问题则不仅需要学生具备较强的逻辑推导能力,透过现象分析本质,还需要学生能够将自己的理解用流利顺畅的语言描述出来,因此这类题型是为学优生准备的,避免学优生“吃不饱”。

5.结构编制多样化

导学案不应面面俱到,包罗万象,也不应形式单调、一成不变。因为新知识有难有易、而课型有新授课、复习课、实验课等不同课型。我们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应充分剖析教材、关注学生的动态成长,因“材”施教——根据教材的特点、学生的知识储备等灵活设置导学案,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少教多学”课改理念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因此,设计导学案时应尽可能将教材中陈述性、事实性的知识整合为探究性的问题,便于学生当堂探究。譬如,在学习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时,可以设置课堂探究如下:

(1)请根据所提供的实验试剂模拟范例设计实验探究SO2的化学性质,并将表1填写完整:紫色石蕊试液溶液,酸性高锰酸钾溶液,Na2S溶液,盐酸,溴水,品红溶液。

表1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探究

之所以举例示范是为了给中等及以下的学生搭建知识台阶,让他们可以“依葫芦画瓢”,不至于让他们感觉太难而放空。相反,如果一一列举,将课堂要探究的实验方案全盘托出,则会失去探究意义,成为“假探究”。当然,学生预习时根据教材的理论知识所设计的实验方案未必合理,需要教师点评和纠正后方可付诸实践。这也是体现教师“导”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在小组合作探究过程中,教师不能仅仅确定结果和提供标准答案,而是要在课堂教学中倾听学生的理解与解释,关注探究过程的个体性和差异性,适时点拨和帮助学生。教材中有些章节的知识点相对浅显易懂就没必要为了探究而探究了。复习课的导学案不再是引导学生如何预习新知识,而是侧重于引导学生将学过的看似独立的知识点有机地联系起来,避免学生“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在知识大综合时方寸大乱。

因此,在每章节末或学期总复习时设计复习导学案有助于学生养成常梳理会归纳的好习惯。如:(1)分析比较CO2与SO2,将他们性质的异同点总结填写于表2。

表2CO2与SO2的性质比较

(2)用思维导图法总结归纳硫的相关知识。(提示:硫如何转化为SO2,SO2转化为SO3,SO3转化为硫酸等)

另外,在现代网络技术高度发展的今天,善于利用网络资源来为我们的教学服务也是明智之举。可以筛选一些视频、微课课件等来与导学案配套使用,帮助学生预习较难的知识点、扩展视野。总之,导学案编制形式多样化才能充分体现因材施教,提高课堂效率。

6.评价方式多元化

在导学案中设置“知识检测”环节,筛选一些紧扣本节课内容又相对较综合的题目来检测学生当堂知识掌握情况。但该环节的检测结果多半是“知识”类成果,并不能作为导学案效果的唯一依据。学生的学习及各项能力的形成与发展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因此,要科学、客观地评价导学案的效果,就不能急功近利,将“会做题=掌握”,而必须运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譬如,在课堂结束之前可以设置相应的题目检测学生当堂知识掌握情况,如:已知木炭与浓硫酸在加热条件下发生反应:C+ 2H2SO(4浓)为了检验该反应生成CO2与SO2,请从以下装置中选择合适的装置并连接:

*本文系福建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4年度立项课题“以导学案为载体构建高中化学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研究”(项目编号:2014XB1049)阶段性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少教多学学案设置
中队岗位该如何设置
乡愁导学案
“少教多学”在中职计算机实习教学中的应用
践行少教多学,构建高效课堂
“比例尺(一)”导学案
本刊栏目设置说明
中俄临床医学专业课程设置的比较与思考
导学案不能沦落为“习题单”:以“中位数和众数”的导学案为例
学案“三何”
地铁出入段线转换轨设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