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蕊,陈涛平
(1. 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南区,北京 102618;2. 河北大学附属医院,河北 保定 071000)
针灸联合穴位注射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观察
张 蕊1,陈涛平2
(1. 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南区,北京 102618;2. 河北大学附属医院,河北 保定 071000)
目的 探讨针灸联合穴位注射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将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112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56例。对照组给予推拿和牵引治疗。观察组在上述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针灸联合穴位注射治疗。取穴风池、百会以及颈部病变相应部位对应的夹脊穴为主穴,下肢取太冲、三阴交、足三里、伏兔、髀关,上肢取肩髃、臂臑、手三里、曲池、外关为配穴,每10min用平补平泻法行针1次,留针30min。主穴与配穴各取1对,每穴注射疏血通注射液2mL和腺苷钴胺1mg,1次/d,10次为1个疗程,疗程间隔3d,共治疗3个疗程。结果 治疗后2组患者生活、工作、社会能力积分,临床症状积分以及体征积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均<0.05),且观察组改善情况均好于对照组(P均<0.05);2组治疗后VAS评分及麻木积分均明显降低(P均<0.05),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治疗后6个月及12个月后复发率高于观察组(P均<0.05)。结论 穴位注射联合针灸、推拿以及牵引方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安全有效,且复发率低,值得推广应用。
颈椎病;神经根型;穴位注射;针灸;推拿;牵引
颈椎病是颈椎间盘突出、颈神经根综合征、增生性颈椎炎、颈椎骨关节炎等疾病的统称,主要是由于颈椎间盘、椎体、软骨、周围韧带等组织发生退变,从而压迫脊髓、神经、血管,引起局部组织无菌性炎症,出现一系列功能障碍的临床综合征。颈椎病按照致病机制的不同通常分为交感神经型、椎动脉型、脊髓型、神经根型、颈型以及混合型。神经根型颈椎病是颈椎病中较常见的一型,临床以脊神经根分布区相一致的感觉、运动及反射障碍为主,以往外科手术治疗被认为是根治神经根型颈椎病最有效的方法,但是存在手术失败综合征、颈部血管和神经损伤、脊髓损伤、硬膜外血肿等并发症[1]。非手术治疗方法包括封闭疗法、口服药物、电疗、理疗、颈椎制动法、颈椎枕颌带牵引等。穴位注射疗法是将中西药物制剂注入人体相关穴位以达到治疗疾病目的的;针刺可以增强神经系统的活动,提高局部毛细血管通透性,改善微循环[2]。2012年8月—2013年8月笔者应用针灸联合穴位注射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56例,疗效较好,现报道如下。
1.1一般资料 选择上述时期广安门医院南区门诊治疗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112例,男82例,女30例;年龄23~69(50.5±7.3)岁;病程2个月~15年,平均4.7年。临床主要症状为单侧或双侧上肢疼痛、局部有麻木感、颈部或肩背部酸痛、局部肌肉紧张,部分患者合并肌肉萎缩、上肢肌力减弱。患者均行颈部X射线、CT及MRI检查证实诊断。排除继发性粘连性蛛网膜炎、多发性末梢神经炎、脊髓损伤、脊髓肿瘤、外肌萎缩性脊髓侧索硬化症等患者,合并严重肌肉萎缩、神经管狭窄、椎管狭窄需要骨科手术治疗者,具有凝血功能障碍或服用抗凝药物者,局部有感染性疾病、皮肤缺损等无法行针者,年龄小于18岁或大于70岁者,合并有心血管、脑血管、肝、肾和造血系统等严重原发性疾病者,正在哺乳或处于妊娠期者,治疗期间不配合治疗或中途中断治疗者,伴感染性疾病者。将所有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以及对照组,每组56例,2组患者年龄、性别比例、病程、疼痛评分等一般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给予推拿和牵引治疗。推拿手法包括痛区手法、强壮手法、正骨手法以及放松手法。牵引时选择颈椎牵引器,治疗前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和影像学检查调节牵引质量和角度。牵引质量从6kg开始,并逐渐增加质量,每次增加2kg。观察组在上述治疗基础上给予针灸联合穴位注射治疗。具体方法:患者俯伏坐位,头下垫一软枕,取穴风池、百会以及颈部病变相应部位对应的夹脊穴为主穴,下肢取太冲、三阴交、足三里、伏兔、髀关,上肢取肩髃、臂臑、手三里、曲池、外关为配穴,头痛头昏明显加华佗夹脊、合谷穴,瘀血阻滞加刺血海,痰浊上扰加刺丰隆,气血不足加刺太溪。每10min用平补平泻法行针1次,留针30min。主穴与配穴各取1对,每穴注射疏血通注射液2mL和腺苷钴胺1mg,1次/d,10次为1个疗程,疗程间隔3d,共治疗3个疗程。
1.3 观察指标
1.3.1 临床症状积分 采用颈椎病临床评价量表(CASCS)进行评估,内容包括生活、工作、社会能力(9分),临床症状(18分),临床体征(73分),积分越高表明患者疾病改善情况越好,治疗效果满意。
1.3.2 疼痛强度情况 采用视觉模拟评分,其中10分表示疼痛难以忍受,3分以上视为疼痛中度,已经影响患者的工作和生活。
1.3.3 患者麻木积分 按照患者的麻木轻重程度共分为4个等级:患者感觉麻木持续存在、任何时间均无缓解评为3分;患者感觉麻木频繁发作,可以定期缓解评为2分;患者麻木感偶尔发作,发作后很快能够缓解评为1分,无麻木感评为0分。
1.3.4 临床治疗效果 参照文献[3]评定。无效:治疗前后症状无任何改善甚至加重;有效:原有症状减轻,颈、肩背疼痛减轻,颈、肢体功能改善;治愈:原有病症消失,肌力正常,颈、肢体功能恢复正常,能参加正常劳动和工作。
1.3.5 临床复发率 所有患者均随访12个月,观察比较治疗后6个月、12个月的复发情况。
2.1治疗前后临床积分情况比较 治疗后2组生活、工作、社会能力积分,临床症状积分以及体征积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均<0.05),且观察组改善情况均好于对照组(P均<0.05)。见表1。
表1 2组临床积分情况比较,分)
注:①与治疗前比较,P<0.05;②与对照组比较,P<0.05。
2.2 治疗前后疼痛情况比较 2组治疗前疼痛积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后2组疼痛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均<0.05),且观察组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2组治疗前后VAS评分比较,分)
注:①与治疗前比较,P<0.05;②与对照组比较,P<0.05。
2.3 治疗前后麻木积分比较 2组治疗前麻木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麻木积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均<0.05),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2组治疗前后麻木评分比较,分)
注:①与治疗前比较,P<0.05;②与对照组比较,P<0.05。
2.4 临床治疗效果比较 对照组治愈10例,有效26例,无效20例,总有效率64%;观察组治愈16例,有效31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84%。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5 复发率比较 治疗后6个月对照组复发8例,观察组复发3例;治疗12个月后对照组复发15例,观察组复发7例。2组复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颈椎病是一种以退行性病理改变为基础的疾患,临床主要发病原因是颈部各个组织长期慢性损伤引起韧带增厚、椎间盘变性脱水、纤维环结构发生改变[4],其中颈椎退行性改变是颈椎病发病的主要原因,特别是椎间盘的退变尤为重要,是颈椎诸结构退变的首发因素,影响或破坏了颈椎运动节段生物力学平衡[5]。早期颈椎病患者髓核水分丢失,内容物硬化,使得椎间盘不断向椎体后方、前方、侧方移位,导致局部压力增高,并引起韧带连同骨膜与椎体周边皮质骨间的分离,最重要的是椎间盘变性的本身仍然能引起椎体间关节异常活动以及松动,从而导致骨膜和韧带的撕裂加剧,从而加剧了韧带-椎间盘间隙的形成[3]。
慢性劳损为颈椎病的发生、发展、治疗及预后等都有着直接关系[6],主要是由不良的睡眠体位(导致椎旁肌肉、韧带及关节的平衡失调)、不当的工作姿势(主要是长期伏案、低头工作者)、不适当的体育锻炼(以头颈部为负重支撑点的人体倒立或翻筋斗等)所引起。颈椎病的临床症状较为复杂,主要临床症状有颈背疼痛、头晕、走路不稳、手脚麻木、四肢无力等,甚至出现视物模糊、心动过速等症状[7]。
目前临床治疗手段有保守治疗以及手术治疗,其中保守治疗适用于早中期患者、无法耐受手术者[8]。西医牵引、神经阻滞等方法,临床治疗效果欠佳,易导致复发。中医并无颈椎病的病名,但属于“痹证”范畴,多因经络被风寒湿邪阻塞,筋脉失养,营卫失调,致气血不足以及肝肾亏虚所致。推拿理疗可以松弛头颈部肌肉,恢复生理弯曲以及颈部肌肉力学平衡,达到缓解颈项部肌肉痉挛、局部缺血以及神经肌肉粘连的作用。在颈部走行的这些经脉中,尤以循行于项部的足太阳膀胱经、督脉,手少阳三焦经及足少阳胆经等对颈椎病的影响最大[9]。风池穴位于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上端附着部之间的凹陷中,临床主治头痛、眩晕、颈项强痛、目赤痛、目泪出等病症;百会穴位于头部,前发际正中直上5寸,或两耳尖连线的中点处,周围有枕大神经分支,左右颞浅动、静脉和左右枕动、静脉的吻合网等重要组织,功能主治头痛、昏厥、耳鸣、鼻塞等病症[10]。夹脊穴系经外奇穴,亦称华佗夹脊穴,主治范围较广,其中上胸部穴位治疗心肺部及上肢病证,下胸部的穴位治疗胃肠部病证,夹脊穴能调节自主神经功能,可用于治疗血管性头痛、肢端感觉异常症、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征[11]。近年来,脊穴被不断扩充,颈段和骶段夹脊被不少医家列入夹脊穴范畴。故上下肢取穴基本上以阳经尤其是督脉、足三阳、手阳明为主,激发阳经经气,使阴逐渐转化为阳,足三里、手三里属于阳明经穴,治疗上具有通经络、养气血和健脾胃的功效。
穴位注射配合理疗的目的在于穴位受针刺和药物营养、推拿正骨的刺激,使药物可以直达病灶,从而改善了局部的微循环,消除神经根部的水肿,达到缓解疼痛的治疗目的[12]。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观察组VAS评分、麻木积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临床症状、体积积分及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而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证实综合治疗配合针灸、穴位注射可以明显提高临床治疗效果,降低复发率。
综上所述,针刺配合穴位注射可以明显缓解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的临床疼痛、麻木等症状,具有起效快、作用持续时间长、复发率低等临床优点,值得推广应用。
[1] 吴延昊,史中亚,胡奋强,等. 加味葛根汤结合短刺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观察[J].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4,23(13):1432-1434
[2] 林汉凌,乐红梅,仲卫红,等. 不同针刺方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效果系统评价[J].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09,13(46):9017-9021
[3] 汪崇淼,吴耀持,张峻峰,等. 穴位注射结合牵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观察[J]. 针灸推拿医学,2011,9(6):380-383
[4] 刘云霞,刘承珠. 针刺加穴位注射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20例[J]. 国际中医中药杂志,2011,33(10):931-933
[5] 黄金忠,何喜书. 穴位注射配合温和灸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临床观察[J]. 按摩与康复医学,2011,2(12):40-41
[6] 周海华. 传统医学对神经根型颈椎病的认识及手法治疗探讨[J].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3,22(34):3896-3871
[7] 朱俊平,史可测,杨怡. 穴位注射加温针夹脊穴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观察[J]. 西部医学,2011,23(7):1316-1318
[8] 朱立国,高景华,李金学,等. 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诊疗方案验证[J]. 北京中医药,2011,30(4):254-257
[9] 赵斐,徐宁. 探讨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中医药治疗[J]. 医药前沿,2012,2(6):313-314
[10] 何龙,唐森,刘益军. 龙虎交战针法配合温针灸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观察[J]. 中国保健营养,2014,24(4):2093-2094
[11] 黄烈弥,陈筱玲,杨秋萍,等. 中西医结合对神经根型颈椎病康复效果的研究[J]. 实用疼痛学杂志,2011,7(6):418-420
[12] 王子振. 综合疗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68例观察[J]. 实用中医药杂志,2014,30(1):7-8
陈涛平,E-mail:18603121976@163.com
10.3969/j.issn.1008-8849.2015.23.012
R
B
1008-8849(2015)23-2545-03
2015-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