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景玲
辽宁师范大学,辽宁 大连 116029
“普世”之说就是意味着涵盖所有人类适用的价值观念,然而“普世价值”的鼓吹者却把符合资产阶级利益的、西方推崇的民主、自由、公平宣称为“普世价值”并且把这种“普世价值”作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指导标准,试图用“普世价值”来取代马克思主义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上的地位和作用,以“淡化意识形态”和所谓“人类主流文明”来颠覆我们的价值观念。“普世价值”之说事关我们举什么旗帜,走什么样道路的根本问题,所以我们必须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来分析问题,深入问题本质,对于“普世价值”论给予鲜明的抵制。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随着国际局势的动荡不安,苏联解体、东欧剧变,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进入低谷期。1989年美国学者弗朗西斯·福山发表了《历史的终结及最后之人》的文章,他写道“我们正在见证的不仅是冷战的结束,或者是二战后一个特别的历史时期的结束,而是下面这种历史的终结,即人类思想进化历史的终结,而且西方的自由民主政体将作为政府的最终形式得到普遍推广。”①这种“历史终结”论无疑是为“普世价值”论的鼓吹者提供了意识形态的基础。我国曾有学者人明确指出:当今社会已经没有重大的世界性问题需要解决,西方社会的价值观念和文化思想已经对未来社会做出了明确的指导和判段。在我国还一度出现自由派知识分子和国内外敌对势力以“普世价值”为思想武器,试图攻击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取代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普世价值”的出现并不是偶然的而是社会意识形态长期斗争的产物,西方社会的推崇者总是试图采取各种手段对我国进行思想的侵蚀,试图用抽象的人道主义和人性论观点来宣扬“普世价值”。我们的一些党员干部、社会理论工作者和广大青年学生忽视对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学习,在面对一些外来思想时不能够及时的分辨方向,抓不住问题的本质,不能正确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和立场去分析和解决问题,造成“普世价值”思潮在我国一度引起热议。“普世价值”论的出现的根本原因是由于长期的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所引起的,“普世价值”的鼓吹者无非是受到了与我国意识形态对立的西方资本主义社会的蛊惑,希望借以“普世”的名义达到对社会主义建设的破坏作用。
为了更加深入的了解“普世价值”思潮,我们在分析“普世价值”论的同时,还必须揭示“普世价值”论的鼓吹者们的主观性和虚妄性,“普世价值”论的宣扬者最大的错误就在于把一部分人崇尚的思想和价值观念宣称为人类普遍适用的价值,试图用部分人的价值观念来取代全人类的价值观,这种部分人的价值观就是西方的资产阶级的意识形态,就是西方社会所宣扬的所谓的“自由”、“平等”“公正”思想。价值观是由一定的经济关系决定的,然而一定的经济关系基础之上衍生出来的自由、平等、公正必然是代表这一部分经济关系主体的利益,所以必然不会是全人类共同的“普世价值”。然而,“普世价值”绝不仅仅是为了学术的纷争那样简单而是通过学术的推崇从而延伸到政治形态领域,以达到在政治形态上普遍化,也就是推销西方的政治制度的价值观念。一些“普世价值”宣扬者就是把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核心价值观念神圣化,普遍化,绝对化为全人类共同遵循的价值观,试图把这种观念超阶级超历史化,以此在中国进行西方价值观的推销,显然“普世价值”观已不是一个学术界争论的问题那样简单,而变成了意识形态领域的纷争问题。为了深刻揭示“普世价值”的实质,我们应该重新了解一下恩格斯在《反对林论》中对杜林“永恒道德论”的分析,杜林毋庸置疑是一位形而上学和先验主义者,他认为人类社会存在着“永恒的真理”和“永恒的道德”,为了证明他自己的正确性,杜林确定了自己超阶级、超历史的普遍适用的道德观念,在今天看来正是所谓的“普世价值”。恩格斯在批判杜林的“永恒真理”时明确提出了道德的历史性和阶级性,指出一切道德都是由于一定的社会经济关系决定的,然而人类社会却一直在阶级斗争中不断发展和运动着,所以也就不会存在着普遍的道德而是处于一定阶级社会之上的道德。恩格斯对杜林“永恒真理”的批判正是我们今天对“普世价值”的正确认知,即在阶级社会中不存在“普世价值”那些“普世价值”的宣扬者不过是想推销西方的价值观念,利用价值观念进行“和平演变”改变我们的政治立场,破坏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用西方的价值观念来取代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思想。
列宁指出,如果要是谈到某一国家,就必须在同一时期根据每一个国家具体的特征来分析社会问题。这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对社会问题分析方法的高度概括。这里用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绝对要求”这就说明了列宁在剖析社会问题时置于一定的历史高度,始终强调分析问题的历史背景和状况。把问题提到一定的历史范围之内,就要考察和把握事物基本的历史联系,以抓住事物的本质。关于阶级观点和阶级分析的问题,列宁也有许多著名的论述,他在阐述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和阶级斗争理论时就明确指出,马克思主义在纷繁复杂的社会中为我们指明了方向和基本的规律。它告诉我们由于原始社会以后所有的社会的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必须牢牢抓住这条关键性的线索,用阶级和阶级分析的观点与方法去考察社会历史才能发现规律性而不致陷于扑朔迷离和一团混乱。只有用阶级分析的方法去分析复杂的社会现象,才能够认清问题的本质,而不被阶级社会中剥削阶级的学术误导。这种阶级分析方法同历史分析方法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中是内在统一,浑然一体的,它生动的体现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重大问题的分析之中。只有这样,才是实事求是的做法,才会揭示出纷繁复杂的社会科学问题的本质规律。“普世价值”论总的来说就是一种以抽象人性论为思想基础,用“普世”名义来掩盖西方主流的价值观念,希望能在中国改革开放的大潮中占有一席之地,从而使社会主义中国改易旗帜的一种社会思潮,这足以说明,“普世价值”论已经从一个学术问题演变到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问题,而前者就是后者的理论基石和生长的土壤,因此要真正的克服“普世价值”论,我们除了要从政治的角度揭示其本质和规律,而且还要加强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研究和学习,深化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认识,并使之形成科学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这就要求马克思主义者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这一理论武器,在新的时代和历史条件下,坚持运用马克思主义历史分析和阶级分析的方法来研究和分析重大的前沿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从而从根本上揭示“普世价值”的虚无和荒谬性。
[ 注 释 ]
①<列宁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6:375.
[1]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2]刘书林.“普世价值”问题出现的过程、原因及实质[J].政治学研究,2008(6).
[2]林泰.问道[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3.
[4]马晓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普世价值”的争论实质[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