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红丹
辽阳市行政学院,辽宁 辽阳111000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要实现这个现代化,就要充分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
什么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习近平指出:国家治理体系就是在党的领导下管理国家的制度体系,国家治理能力是运用国家制度管理社会各方面事务的能力。[1]这就凸显了国家治理的一个明显的特征就是在党的领导下。中国共产党成立九十多年来,紧紧依靠人民,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结合起来,历尽艰难万险,走出一条独特的路,就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党的十八大标志着中国社会主义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改革开放到了新的重要关头。实现“两个百年”的奋斗目标,破解发展面临的各种难题,化解各种风险和挑战,需要坚持党的统一领导,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更好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优越性,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能够坚持党的领导的统一性,在党的统一领导下保证我们的国家治理取得各项突出的成绩,这也恰恰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强大生命力所在。
集中力量办大事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特点和优势,在这一制度下,执政党能够掌握着巨大的社会资源,在国家治理中,尤其应对重大风险或危机的时候,能够显示出强大的能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能够保障执政党具有较高的决策自主性和高效率,能够实施战略性规划,发挥全社会成员的整体优势与活力,充分调动一切有利社会因素,应对风险和挑战,最大限度保证社会秩序的稳定和统一,体现集体行动的完整性和统一性,从而保障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什么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就是我们所说的国家制度现代化,即制度和法律作为现代政治要素,不断地、连续地发生由低级到高级的突破性变革的过程。[2]一是国家制度体系更加完备、更加成熟、更加定型,这包括一整套政治的、经济的、社会的、文化的、生态环境的制度。二是在这一制度体系下,制度执行能够更加有效、更加透明、更加公平,包括执行手段的进步和现代化。这两者相辅相成,构成一个有机整体。有各项制度,没有执行能力,制度就会变得徒有虚名,有执行能力,而没有具体制度,那执行能力也会出现被滥用的现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能够保证不断改革与完善各项制度的创新性。根据新的实践特点,制定更加完备、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具体专项制度,同时保证制度的执行更加有针对性,解决问题更加具有时效性、体现创新性。
国家治理的过程从某种角度讲就是民众的政治参与诉求不断增强的过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能够随着实践发展不断充实和完善,并根据新的实践要求制定新的规章制度,以适应民众不断增强的各项政治参与诉求。一方面拓宽了制度建设渠道,能够依托新的实践制定具体制度,在保障根本制度的绝对权威下,执行各种具体制度,有针对性解决实际问题。另一方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能够引导民众有序参与,并对制度执行后所产生的各种情况及负面情绪及时作出调整和反馈,能够平衡各阶层之间的利益,不断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优越性,不断增强执政党的威信和凝聚力。
国家治理离不开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产品供给,中国重视基础设施建设及公共产品供给,这是一个优良传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在新时期能坚持并发扬这一优良传统,不断增加公共产品的供给。当前,面对经济高速增长,公共产品供应严重不足,无论是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还是学校、医疗住房的供应,都引发了很多社会问题,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下,执政党能够最大限度调整资源,进行资源整合,保障自己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能够迅速找准位置,抓住机遇,加快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公共产品供给的需求,最大限度保障民生问题的解决。
总之,从国家治理的角度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既能增强我们坚定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心和决心,又能对冷静应对在国家治理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加深我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认识和理解。
[1]习近平.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报告.2013-11-12.
[2]胡鞍钢.社会主义——中国成功的制度优势[EB/OL].观察者,2014.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