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贪案件线索的经营

2015-02-06 18:43:55窦俊杰
法制博览 2015年21期
关键词:案件线索反贪作案

窦俊杰

本溪市人民检察院,辽宁 本溪 117000

一、贪污贿赂犯罪不易暴露的主要原因

(一)贪污贿赂犯罪人员一般具有较高的职务、学历背景,作案手段较为隐蔽,善于伪装。贪污贿赂犯罪案件的嫌疑人多为在国家机关、国有企业从事管理、决策的领导干部。这些人一般都具有较高的学历,有较强的业务能力。他们在作案时会利用自己熟悉业务的优势想方设法不让人察觉,在作案后还会通过各种手段千方百计掩盖犯罪行为,所以其犯罪行为难以被人得知,外围人员即便了解一些犯罪活动的蛛丝马迹,也难以掌握确切的证据。

(二)犯罪行为简单易行,对外悄无声息。除了一些贪污犯罪在作案前要认真细致的预备外,大多数案件尤其是贿赂、挪用公款犯罪虽然会有一个密谋的过程,但都无须做专门的准备,特别是权钱交易型的贪污贿赂收受财物方式简单易行。不论其次数多少,时间多久,就单次作案而言,犯罪既遂就是一个财物交接的瞬间。

(三)犯罪所得在查证属实前难以区分。贪污贿赂犯罪者在违反职责要求的同时获取了非法经济利益,其犯罪所得就是各种形式的财产,一是钱物,另外还有财产性利益。这些财产大多数被犯罪嫌疑人精心隐藏,甚至一些犯罪者的家属都不知道其犯罪的行为及犯罪所得的去向。这些犯罪所得一般会在犯罪者的精心布置下变成“正常收益”。这就给发现犯罪线索和认定犯罪造成了很大的困难。

(四)贪污贿赂犯罪侵害的客体特殊。贪污贿赂犯罪案件一般没有具体的被害人,不涉及自然人的切身利益,因此案件的线索多为零散、感官的,不利于案件成案。

另外,贪污贿赂案件中涉案人员关系密切、发案具有滞后性、专业性等特点也给贪污贿赂案件的线索收集和侦办造成不小的困难。

二、反贪案件线索的发现

(一)注重侦查策略,以案带案,深挖“窝案串案”。所谓职务犯罪窝案串案,是指在侦查办案中,由同一案件线索或同一线索事实引发出的多个不同的职务犯罪案件。

(二)加强线索管理,善于长期经营。对于这部分未成案线索,不能一搁了之,而是要加强管理,有的线索要长期经营,待时机成熟,再从线索库中调出重新初查。

(三)从社会交往中发现案件线索。侦查人员可以运用工作关系、同学关系、熟人关系,从群众在社会交往、街头巷尾、茶余饭后的闲谈议论中捕捉信息,从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问题中挖掘案件线索。

(四)从同纪检、监察、审计、信访等其他部门的联系中获取案件线索。加强检察机关内部各职能部门的密切合作,从反渎部门、侦查监督等部门执法办案中挖掘职务犯罪线索。

(五)从新闻媒体、网络传播系统中捕捉案件线索。随着科技进步和资讯的进一步发达,要求反贪干警增强职业敏感性和敏锐性,善于通过报刊、电视、网络等媒体收集、整理各种案件情况和社会信息,以职业的眼光洞察和分析各种情报和信息。

三、反贪案件信息搜集人员的培养和使用

我们都知道,公安系统在办理重大刑事犯罪,特别是贩毒案件的时候会使用“特情”,在监狱管理中“狱贞耳目”也对情报信息收集起到很大作用。据此,我们在反贪侦查中也应该培养自己的信息搜集人员。这些信息搜集人员应该具有丰富的生活经验和人脉,在提供犯罪线索、搜集犯罪证据方面具有广泛的信息来源,并且方式方法也要灵活、隐蔽,为案件的顺利查处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到目前为止,反贪侦查信息搜集人员的法律地位仍没有明确界定,其约束机制也有待加强。构建合理有序的反贪信息搜集人员培养、使用制度,在发案频繁、犯罪手法隐蔽的职务犯罪的侦查过程中,显得尤为必要。

根据各犯罪类型的特点,在职务犯罪的侦查过程中,充当反贪信息搜集人员的人员主要有国家机关内部工作人员、普通公民以及受到警方或检方监控的涉案人员。职务犯罪是国家工作人员的犯罪行为,这些在国家机关系统利用职权谋取私利的行为通常不为普通公民所知,特别是贪污受贿、徇私舞弊等行为,大多通过内部检查来发现,或者由知情人举报,这类知情人也多是有公职身份或与公职人员有接触的人。正是因为职务犯罪具备内部性、隐蔽性等特征,机关内部人员就成为检方重要的信息来源,将这些人发展为长期的、固定的反贪信息搜集人员对反贪工作将是大有益处的。实际上,在反贪实践中,往往也是在反贪信息搜集人员提供线索之后才为案件的突破寻找到切入点的。

与其他犯罪相比,职务犯罪侦查中所运用的反贪信息搜集人员应该受到更严格的审查。因为一旦反贪信息搜集人员违背承诺,泄露消息,把自己所知之事向犯罪嫌疑人及其辩护人和盘托出,将可能造成十分严重的后果。所以使用的反贪信息搜集人员应尽量保证是那些长期的、固定的、与检方有着密切联系的人。如果需要使用反贪信息搜集人员,首先需要对他们进行严格的审查,只有通过了重重考验,才能参与到案件的侦查中来。其次他们还必须得到承办人员的信任,唯有此才能最大程度的保证线人的忠诚度。

此外,还要对反贪信息搜集人员的活动信息严格保密,从而保护反贪信息搜集人员的人身及家庭安全。同时也要对反贪信息搜集人员的行为方式作出限定,避免出现违反法律和社会公德的侦查行为。

[1]倪集华著.反贪侦查谋略与技巧[M].北京:中国检察出版社,2010.10.

[2]钱昌夫.反贪侦查细节的把握与运用[M].北京:中国检察出版社,2010.12.

猜你喜欢
案件线索反贪作案
分身作案
“反贪”系列电影最终章 《反贪风暴5》岁末上映
综艺报(2021年19期)2021-10-29 18:35:10
完美“作案”
学生天地(2020年5期)2020-08-25 09:09:10
关于通过银联数据查找案件线索的思考
淅川县审计局规范经济案件线索移送工作
隐匿的作案痕迹
儿童时代(2017年2期)2017-09-16 17:51:07
论渎职侵权案件线索主动发现机制
窃贼是如何入室作案的
反贪尖兵彭志军
学习月刊(2015年16期)2015-07-09 05:39:28
乱象
杂文选刊(2015年6期)2015-05-28 15:5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