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吕亚娟
最好的服务就是最好的宣传
——实践杂志社组织职工赴乌兰察布市调研采访“十个全覆盖”工程侧记
■文/吕亚娟
我区为期3年的“十个全覆盖”工程从2014年1月起到现在已行进过半。金秋10月,实践杂志社组织全社干部职工赴乌兰察布丰镇市巨宝庄镇新营子村、马家库联村、九泉村等地和察右前旗平地泉镇南村、巴音塔拉镇水泉村进行“十个全覆盖”工程调研采访。近三百公里的路途中,我们不仅看到“十个全覆盖”工程的硕果,更真切感受到,对于党的宣传工作尤其是基层组织的宣传来说,党和政府给群众最好的服务就是对党的工作的最好宣传。
提到乌兰察布,多数人的印象首先是“穷”。确实,在11个旗县市区中,有8个是国贫县,2个区贫县。昔日到乌兰察布,时不时能看到山边村落的陈旧土坯房、木棂窗,群众生产生活条件非常落后,而且劳动力基本转移在外,形成很多空壳村,村庄既无人气、也无生气。然而,当再次踏上这片广袤的土地时,已经完全找不到记忆里的贫穷印象,新村庄正在演绎新时代的新变化,焕发着勃勃生机。
网络上有篇贴子叫《世界上最美的路》,集聚了不同地方美丽道路的图片。当大巴行驶在乌兰察布乡村路上之时,眼前呈现的景象足以与其相媲美。笔直的柏油路两旁是浓郁茂盛的杨树,金黄色的树叶与蓝天相衬,路下树荫婆娑,时有树叶飘落。偶有四轮车拉着1米多高的玉米杆垛经过。不仅是道路景色美,道路尽头的村庄更叫人眼前一亮。与镇长、村支书和村民们了解得知,“十个全覆盖”工程实施以来,由政府主导结合村庄撤并建设、新农村新牧区建设等规划,对每个村都按照自身的特色进行了整体设计和改造,而且充分发挥群众主体作用,不仅广泛征求意见,更投工投劳参与工程,改造危房、旧房,整顿院落,完全实现了旧貌换新颜。现在,各个村落都整齐划一,硬化的小巷四通八达,家家户户窗明几净。满目的新砖、红瓦、白院墙,显眼的红色院门更像是村民美好生活的象征,在自然美景的环绕中,村民真正有了舒心、惬意的生活环境。
在城市生活习惯的我们对下楼就能超市购物、不出社区就能看病、小区内各种健身娱乐这样的生活视为平常,但这对于过去的村子来说,是不可企及的。买生活日用品、看病要走几十里的土路到镇里,尤其严重的是,大部分村民因为看病难、买药贵,都形成了“小病不看、大病靠养”的惯性思维,更别提树立保健意识了。“十个全覆盖”工程实施以来,各级党委政府和各个部门以高度的政治自觉、饱满的工作热情和踏实的工作作风,把实实在在的便利生活送到了农牧民身边。新营子村的杨大娘高兴地跟我们说:“过去吃水都得费力压井,现在水龙头一开就有了溜溜的自来水,又安全又放心”。九泉村刘大爷说:“现在买东西太方便了,出门就是便民超市,生活日用啥都有”。齐大爷血压高,隔几天就到村口卫生室量量血压,卫生室有独立的药房、输液室、检查室,基本药物配备齐全,齐大爷说:“这真的是为我们老百姓办了实事和好事了”。南村村支书指着有花坛、运动器械的文化广场跟我们说:“现在每到晚上村民们就到广场来跳广场舞,我们离丰镇近,镇里流行的广场舞曲,很快就能流行到我们这儿来”。问计民生,普惠民生,农村牧区通过“十个全覆盖”工程,使公共服务水平得到有效提高,农牧民居民的生活水平也大幅改善,全区农村牧区小康社会建设进程正在扎实推进。
尽管翻新了房屋,生活更加便利,但年轻劳动力向外转移是村里不可改变的事实,空巢老人的情况也很普遍。为了解决村里老人的养老问题,多个村子都建立起了“互助幸福院”。这是一种新型的农村养老模式,由市、县财政支付,在条件较好的中心村建立幸福院,村里60岁以上、丧失劳动能力、生活能自理的贫困留守老人,可自愿免费入住幸福院。这就以“集中居住、就近养老、统一管理、分户生活”的形式,有效解决了村里空巢、独居、困难老人“老有所居、老有所养、老有所乐、老有所医”的养老难题。马家库联村“互助幸福院”的张院长给我们介绍说:“目前我们有104户老人入住,还有26户正在建,乡里政策好,老人们生活来源有补贴,居住在一起也不孤单,儿女们在外也都放心。”据了解,近几年,乌兰察布市集中建设村级互助幸福院这一“1号民生工程”,这个新型的养老模式探索不仅提高了当地老人的幸福指数,更得到了民政部和自治区政府的肯定,并且在2014年被评选为首届“中国十大创新社会福利政策”,排列第二位。不仅是各项公共服务显著提升,随着“十个全覆盖”实施,各村在富民增收上也大做文章,通过发展设施蔬菜、园区养殖、劳务输出等方式做好主导产业的培育,一批产业化项目落地实施,农牧民致富奔小康的步伐明显加快。
新农村的新变化给了我们极大的触动。作为宣传工作者,我们一直在探索如何能更好地加强基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在看到“十个全覆盖”实实在在的成果后,我们强烈的意识到,服务民生和服务发展的决策、党员领导干部心系群众的作风、一项项扎实落地的承诺和所有我们看到的成果,都是能做到群众心坎儿里的最好的宣传。所以,做好党的宣传不仅仅是一个部门、几个单位的重要职责,更是全党都需发挥好力量的重要工作。在“十个全覆盖”实施过程中,一些农牧民群众经历了“怀疑——旁观——确信——积极参与”的心态历程,但随着党员领导干部的全身心投入带动和受益于工程,广大农牧民群众不仅进一步理解了党中央和自治区党委对民生工作的决策部署,更感受到党和政府为人民服务的诚意和决心,起到了为加快建成全区农村牧区小康社会凝心聚力的作用。
“十个全覆盖”硕果累累,中国梦正在唱响自治区的新农村。我们要按照中央部署和自治区党委要求,充分把握全国宣传文化系统“基层工作加强年”契机,继续贴近基层群众,传播好来自基层的声音,讲好内蒙古故事,强化舆论引导,不断开创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新局面。
(作者单位:实践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