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学生党员后续教育长效机制构建路径探析

2015-02-05 22:13刘学燕南京审计学院江苏南京211815
湘潮(上半月) 2015年9期
关键词:高校学生党员构建路径长效机制

刘学燕(南京审计学院 江苏 南京 211815)



高校学生党员后续教育长效机制构建路径探析

刘学燕
(南京审计学院江苏南京211815)

摘要:党的十八大提出了要重视青年知识分子党员发展的要求,高校学生党员作为我党最新鲜的血液和新世纪党组织的中坚力量,努力提高他们的质量至关重要。当前高校学生党建工作普遍存在“重发展轻教育、重结果轻过程”的现象,党员后续教育存在一系列的问题。本文通过当前后续教育现状和问题分析,提出后续教育机制建立的实践价值,并积极探析构建高校学生党员后续教育长效机制的路径选择。

关键词:高校学生党员;后续教育;长效机制;构建路径

一、高校学生党员后续教育现状厘析

(一)学生党员发展数量过多,发展质量有待提高

根据中组部每年统计的党内数据显示,从2008年到2012年大学生党员发展近52万,每年学生党员发展数量超过全国党员发展数量的1/3,特别是2010年大学生党员发展数占全国发展党员总数的40%。随着数量的不断增加,学生党员队伍不断壮大,在选拨过程、发展过程、培养过程、后续教育方面会出现党员质量不高和后续教育跟进不足等过程控制的现实问题,大学生党员作为我党最新鲜的血液和新世纪党组织的中坚力量,努力提高他们的质量至关重要。

(二)入党后大学生党员角色意识薄弱

数据显示,有6%的学生党员在入党动机中选择“对评奖、评优、就业、报考公务员等有利”,[1]目前高校中存在学生入党动机不端正,动机趋于功利化的倾向。事实上,存在功利化动机的大学生党员数量要远远大于6%这一保守数字。有研究者者指出学生党员中功利取向存在不纯正的事实,而具有共产主义信仰并愿意为人民服务的学生比例仅有43.9%。[2]可见学生党员真正以共产主义作为自己的信仰去奋斗的比例还是不太理想。入党动机的不纯正,导致了“当前的大学生党员对其角色认知存在着严重的认识不清的情况,主要是他们角色看成是一种静止的符号和身份象征,忽视了对该角色创造性实践,把党员看作是一种功利性角色”。[3]

(三)大学生党员后续教育内容形式空泛单一

高校学生党员教育存在“前紧后松”的现象,大学生入党前的培训和教育是较为系统和全面的,因存在竞争学生思想上较为重视,学习效果较好,但是时间较短,持续性差。学生入党后的教育则放松下来,后续教育没有相应的计划和目标,存在着教育形式和方法单一,教育内容重复、空泛等问题。后续教育对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教育和其深层次问题的思考和研究不够,教育内容脱离大学生的需求和工作实际,对大学生党员的思想教育满足限于一般号召和提要求,不能更好的实现学生入党后进一步提升的愿望。目前大学生党员后续教育的形式以“读材料、听报告、座谈会”为主的理论灌输和被动学习较多,实效不佳,容易使学生党员感到枯燥乏味,难以调动其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另外,大学生党员后续教育缺少必要的社会实践环节和教育活动自我策划环节,更多地停留在“用耳听”的理论学习阶段,缺少必要的“动脑想”“动手做”“用心做”的社会实践环节,大学生党员融入社会、适应社会、服务社会、奉献社会的意识和能力无法得到满足和有效加强。重理论教育轻实践教育的教育氛围造成一些学生党员只有空洞的思想理论,难以在实践中得以应用。这种理论掌握也只是停留在对党认知的理论表层,不能通过有意义的教育活动深入内心并得以升华。

(四)大学生党员后续教育力量薄弱

目前高校大学生党员后续教育的问题还表现在基层党建工作队伍力量薄弱。通过对相关高校大学生党建工作的调查发现,现在从事大学生党建工作的多数是年轻的党务工作者,很多高校基层党组织大多由学生思想政治辅导员兼职学生党建工作或者由高年级的优秀学生党员来担任学生支部书记。因辅导员承担着学生日常教育管理、心理健康教育、就业指导、助困及其它繁琐的工作,无法全力以赴的做好基层党建各环节的工作,党建工作重心也更多地放在党员发展环节,对于党员后续教育的精力有限。其自身也因存在着党性锻炼不足的问题,缺乏实践锻炼,严重制约了高校大学生党建工作特别是党员后续教育的开展。学生党支部书记也因入党时间尚短,理论素养不够,党务工作能力欠缺等问题,很难从宏观上把握问题和对本支部党员进行系统教育。党员教育力量的薄弱致使党员后续教育工作不能做精做细,无法根据年级、专业、班级等不同群体党员的差异进行个性化教育和指导,无法满足学生党员的思想需求和心理需求。

(五)大学生党员后续教育缺乏有效机制

目前高校大学生党员后续教育还没有形成较好的制度支撑和机制保障,党员发展环节工作之所以较为系统和细致,是因为其有较为详细的制度规定和阐释。《中国共产党章程》和《中国共产党发展党员工作细则(试行)》等文件对党员发展环节的入党积极分子培养、教育、考察和发展等方面都有具体明确的规定,发展党员作为政策性较强的工作环节被放在高校大学生党建工作的重中之重。但在党员后续教育方面,由于缺少对预备党员的实践锻炼机制、示范预警机制、长效考核机制以及合理的监督机制,很容易忽视对学生党员入党之后的再培养、再教育、再考察,这就容易造成了党员教育“前紧后松”的局面。[4]后续教育工作纷繁复杂,没有一套科学合理、行之有效的制度规定,难以保证后续教育的效果和质量,另外由于缺乏监督保障机制,没有来自外部监督的压力,部分大学生党员入党后就容易对自己放松要求,忽视学习以及党性党纪的提高和修养,无法将共产党员的责任和义务内化于心。

二、大学生党员后续教育的机制构建的实践价值

(一)提高大学生党员质量的重要保障

根据2013年中组部党内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3年底,中国共产党党员总数为8668.6万名,比上年净增155.9万名,增幅为1.8%,其中学生党员260.4万名;按照中央关于发展党员总量调控的要求,2013年全国共发展党员240.8万名,较上年减少82.5万名,降幅为25.5%,其中发展学生党员数94.6万名。2013年新发展党员的数量同比下降,全国党员总数的增幅也比上年有所下降。这些数据表明,中国共产党对党员队伍“控量提质”的努力正初现成效。[5]高效大学生党员的质量如何,不仅关系到党的威信和形象,还直接关系到青年大学生自身的成长成才,影响到大学生教育工作和管理工作的成败。高校学生党员后续教育是大学生党员培养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作为效果将直接影响着整个大学生党员教育的质量,关系到我国高校最终培养大学生党员队伍的质量。

(二)保持大学生党员先进性的必要条件

大学生党员是高校大学生群体中的优秀者,是高校学生中的模范先锋队,在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高校日常管理中具有特殊地位。在校大学生学生党员具有双重身份,既是学生,又是党员,大学生党员区别于其他学生的根本在于其政治素养和党性修养。目前高校中的部分大学生党员存在着政治觉悟不高,政治理论水平低,组织观念和服务意识薄弱,党性修养不足,与党的要求相差甚远。大多数学生党员虽然自我奋斗意识较强,但是在自我设计自我奋斗时淡化了共产党员这一角色意识,忘记了自己的党员身份,更多的是为自己利益努力,在奉献精神和牺牲精神上还有差距。部分学生党员在学生群体中因工作能力不够或工作作风欠佳,威信不高,“带头干”却带不动群众,社会活动、学生活动组织不力、难以发挥其党员的先进性。党员后续教育的重视,从理论上和实践上对于保持大学生党员的先进性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三)为社会主义建设输送高素质人才队伍的需要

高校学生党员是高校党员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大学生中的优秀分子和骨干力量,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在一定意义上,高校学生党员教育的质量和水平,直接关系社会主义事业的兴衰成败,关系党的事业的前途和命运。大学生是社会群体中德才兼备的佼佼者,将来步入社会将成为我国各个行业的骨干和后备干部队伍,根据国家选拔配备干部的规定,县处级以上干部都必须要具有本科以上学历。因此,党员大学生是未来党和国家高级专门人才和从中央到地方各级领导干部的重要来源。[6]党员后续教育关乎大学生党员的整体素质和质量,大学生党员质量直接关系到中国社会主义事业建设和发展。

三、构建高校大学生党员后续教育机制的路径选择

(一)转变思想观念,壮大党员后续教育的力量

随着高等学校教育改革的进一步深化与发展,高等学校的规模也在不断扩大,高等学校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不能有丝毫放松。在学生党建工作中,一定要树立全局观念,正确处理好发展与教育的关系,把党员发展与后续教育有机统一起来,不能一味强调发展数量和发展过程而不顾及发展质量和后续教育,必须牢固树立既重发展又重教育的思想观念,切实做好党员的后续教育工作。

不断完善基层党组织建设,壮大党员教育管理的参与力量,树立全面质量观,对于党员的教育和管理做到全员参与、全面的质量,全过程管理。首先,高校应将思想觉悟高、政治素质强、工作作风硬、认真负责的同志充实到基层党务工作者队伍中,努力建设一支信念坚定、业务精通、乐于奉献的大学党建工作队伍,并使之逐渐专业化,不断壮大教育力量。其次,学校党组织要支持和带动基层党组织队伍积极制定培训计划和后续教育计划,有针对性地定期组织参加业务培训和经验交流,特别是对党员后续教育方法和模式的探讨,不断提高党务工作者的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以适应实际后续教育工作的需要。再次要建立基层学生党支部设置模式,激活学生党支部活力。基层学生党支部是大学生后续教育管理工作的重要基础,处于大学生后续教育管理工作的核心地位,充分利用学生支部这个载体,激发学生支部的潜力和活力,充分发挥其作用,可以说有活力、高效率的党支部更能促进大学生党员后续教育管理工作向健康的方向发展。

(二)健全相关制度,创新党员后续教育机制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在思想多元化的今天,大学生党员后续教育的形式、方法和内容都需要与时俱进,不断地改进和完善。没有一套健全有效、稳定持久的规章制度和工作机制来指导党员后续教育,来规范和约束全体党员,党员后续教育工作将可能成为一句空话。建立长效教育与管理机制才是解决大学生党员后续教育与管理的核心途径,只有在各种制度规定完善和保障机制健全到位的前提下,才能为党员后续教育保驾护航。

在党员后续教育中首先要注重后续教育教育机制的创新,不断加强制度建设,强化党员教育和管理。在制度建设中要明确支部教育职能,对支部中的成员的职责、任务等都有详细的规定,特别是将后续教育计划纳入到制度中来,成为一项定制,有计划有目的的开展党员后续教育,同时辅以后续教育目标和量化考核指标。其次是要完善党员后续教育的考核机制和监督机制,对党员日的政治素养、理论学习、参与活动、个人贡献等方面进行考核,考核既要有据可循,学生党员要对自己的言行举止和党员身份进行自我考核和自我监督,同时也要充分发挥群众的监督作用,并对考核结果进行公示,接受监督,并依据测评监督结果进行奖惩。

(三)丰富教育形式,拓宽党员后续教育渠道

新形势下高校党员后续教育必须要与时俱进,注重教育方式的创新,注重实践教育在党员后续教育中的作用。通过理论联系实际,来强化党员服务意识,不断提高党员自身素质。入党后的理论教育除了以往参加党课听讲,专题讲座报告,开展交流活动等方式,还有充分利用网络平台,使枯燥的理论学习生动化和形象化,不再拘泥于理论的灌输,更加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善于运用网络媒体,充分利用网络公开性强、渗透力和涵盖广的优势,占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积极开辟党建论坛类的专栏、党员QQ群、党支部博客等,提高网络交流和学习的互动性、双向性,改变传统的理论灌输的教育模式,发挥学生党员的主体意识,提高党员后续教育的效率。

实践教育要作为拓宽后续教育的重要方式要在发挥更大的作用。积极拓展校外社会实践基地,鼓励学生走向社会,了解社会,使党员在实践中审视自我,意识到自身的责任和使命,从而奉献社会;积极组织素质拓展训练和各支部、各党小组的道德实践活动,利用寒暑假、节假日、双休日时间开展科普宣传活动、咨询服务活动等,通过素质拓展和道德实践活动激发学生党员的自我兴趣和潜力,培养服务群众、开拓创新的先锋意识;组织学生党员积极参与到校园文化建设活动中,通过组织、管理、服务、参与来展示自己、锤炼自己、服务他人,在活动中接受先进思想,真正提高自身政治素质和理论素质,让学生党员们的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牢记党的宗旨,实现自我价值。

注释:

[1]修新路,冯丽娟,宋冰霜.大学生党员后续教育现状及对策研究[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7):117-120.

[2]黄燕华.当代大学生党员后续教育弱化的原因与对策分析[J].时代人物,2008(11):67-69.

[3]刘晓华.论大学生党员的角色认知[J].学习月刊,2007(8):107.

[4]张建国.高校学生党员后续教育管理略探[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0(8):23-24.

[5]2013年中国共产党党内统计公报[EB/OL].

http://cpc.people.com.cn/n/2014/0630/c64387-25219830.html,2014年6月30日.

[6]秦莉萍.增强大学生党员教育实效性的思考[J].思想理论教育,2008 (28):69-70.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3年江苏省教育系统党建研究会课题项目的研究成果,课题编号:2013JYDJLX- YB04031。

作者简介:刘学燕,南京审计学院泽园书院讲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收稿日期:2015- 8- 9

中图分类号:D2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3-949X(2015)-09-0030-03

猜你喜欢
高校学生党员构建路径长效机制
构建长效机制推进扫黑除恶治理常态化
关于构建审计整改长效机制的思考与探索
建立三大长效机制 保障矿井长治久安
创新创业视角下高校跨学科创新课程体系的构建探析
从马克思的社会有机体理论看和谐社会构建
新时期下高校学生党员的培养及管理策略研究
完善教育和培训效果的评价方式增强高校学生党员的教育和培训效果
为资源下沉建长效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