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仁其其格
摘要:目的 探讨阴式彩超检查在子宫内膜病变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0年1月~2014年1月于我院经病理确诊为子宫内膜病变患者134例,所有患者均行阴式彩超检查且资料完整,将超声诊断结果与病理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病理结果示子宫内膜增生过长63例、子宫内膜息肉38例、子宫粘膜下肌瘤24例、子宫内膜癌9例,阴式彩超诊断结果为子宫内膜增厚63例、子宫内膜息肉38例、子宫粘膜下肌瘤23例、子宫内膜癌10例,阴式彩超诊断准确率为97.76%,其在子宫内膜恶性病变诊断中,阴式彩超诊断敏感性为83.33%,特异性为97.60%,准确率为96.64%,阳性预测值率为71.43%,阴性预测率为98.79%。结论 阴式彩超是一种安全、有效、无创、经济的子宫内膜病变筛查方法,在子宫内膜恶性病变早期发现、早期诊断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阴式彩超; 子宫内膜; 诊断
子宫内膜病变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妇科疾病,临床上患者多以腹痛、月经失调、经量增多、绝经后出血、阴道不规则出血等症状为主表现,从病理角度考虑主要包括子宫内膜增生、子宫内膜息肉、子宫粘膜下肌瘤和子宫内膜癌。子宫内膜病变不仅对患者身体造成了损害,同时加重了患者精神及心理负担,严重时可危及患者生命安全[1]。因此,子宫内膜病变的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成为治疗该病、改善预后的关键。与传统腹部彩超相比,经阴道彩色超声多普勒检查(阴式彩超)在观察宫腔内状况、鉴别内膜病变更具有一定的优势。现就对我院在子宫内膜病变诊断中应用阴式彩超的临床工作做以下总结。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1月~2014年1月于我院拟诊子宫内膜病变患者134例,年龄为21~71岁,平均年龄为(44.23±5.28)岁,孕次为0~5次,平均孕次为(3.12±1.19)次,产次为(0~4)次,平均产次为(2.25±1.71)次,病程为2m~5y,平均病程为(1.17±1.32)y,其中绝经前95例、绝经后39例,主要临床表现为月经不规律、经量大、绝经后出血等。所有患者均同意行阴式彩超检查及诊断性刮宫。
1.2方法
1.2.1 检查仪器 GEL5PRO彩色超声仪(美国GE公司)、探头频率:5~10MHz。
1.2.2 检查方法 患者取膀胱截石位,将耦合剂涂于阴道探头上,并套上避孕套插入患者阴道内,于阴道穹窿处通过旋转、抽送、倾斜等手法对患者子宫的位置、大小、外形轮廓、内膜厚度、内膜形态及双侧附件等进行全面扫描观察,尤其是观察子宫内膜形态、厚度、边界、回声、血流状态、与肌层关系等,如有异常回声则观察病灶位置、形态、数量、大小、回声情况、周围组织关系、动脉阻力指数(RI)等,并记录相关测量数据;
1.2.3 分析方法 回顾分析134例拟诊子宫内膜病变患者临床资料,从其年龄、孕次、产次、病程、检查结果、病理结果等方面进行收集资料。影像学资料经2名具有3年以上工作经验的超声诊断医师及临床大夫共同分析超声图像,得出统一结果,并与病理结果进行对比分析。
1.3超声检查特征 子宫内膜增厚:子宫略大、形态正常,内膜不均匀增厚或均匀增厚呈中等回声或有大小不等囊区,内膜边缘呈低回声晕,如不典型增生时可见丰富血流回声;子宫内膜息肉:子宫大小正常、形态正常,内膜内可见单个或多个中等回声团,宫腔线偏移、弯曲或中断,息肉内可见点状或线条状彩色血流回声,如息肉较大可充满子宫宫腔,内呈多囊状,边界清楚;子宫粘膜下肌瘤2:两层子宫内膜分离,宫腔线分离,瘤体常呈均质低回声,内部及周边可见血流丰富,呈"彩球征",可见发自肌层的瘤蒂血流;子宫内膜癌:子宫内膜不均匀性增厚,内膜与肌层分界不清,有时在子宫宫腔内可见不均质低回声,绝经后内膜厚度可达5mm以上,可伴有宫腔积液,RI<0.4。
2 结果
134例子宫内膜病变患者中,病理结果示子宫内膜增生过长63例、子宫内膜息肉38例、子宫粘膜下肌瘤24例、子宫内膜癌9例,阴式彩超诊断结果为子宫内膜增厚63例、子宫内膜息肉38例、子宫粘膜下肌瘤23例、子宫内膜癌10例,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阴式彩超对子宫内膜病变的诊断准确率为97.76%,而在子宫内膜恶性病变诊断中,阴式彩超诊断误诊6例、漏诊3例,其误诊率为2.40%,漏诊率为16.67%,敏感性为83.33%,特异性为97.60%,准确率为96.64%,阳性预测值率为71.43%,阴性预测率为98.79%。
3 讨论
随着阴式彩超的广泛应用,子宫内膜病变的检出率也逐渐提高。传统腹部彩超尽管能够对子宫内膜厚度及形态进行直接观察,但对于子宫宫腔内状况及不同内膜病变的鉴别诊断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而阴式彩超则弥补了这个缺陷,在宫腔疾病诊断方面,具有更大的应用价值。
子宫内膜增生主要是因子宫内膜长期受雌激素刺激而造成内膜过度增生,属于弥漫性病变,妇科检查多无阳性体征,阴式彩超可以准确测量出子宫内膜厚度,辨别子宫内膜类型,弥漫性增生可见子宫增大明显,内膜弥漫性增厚,内膜回声增强,内可见无回声,与肌层分界清楚,局限性增生可见子宫增大不明显,内膜局限性增厚,回声不均匀,在超声诊断时应注意与子宫内膜癌进行鉴别,尤其是绝经后女性患者。本组中阴式彩超对子宫内膜增厚的诊断符合率为99.21%,与张金霞等人[3]研究结果基本一致。
子宫内膜息肉主要是由子宫内膜间质及腺体增生的产物,包括间质、腺体、血管等,可引起子宫异常出血。子宫内膜息肉本身为良性病变,但可发生恶变,因此需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改善预后及转归。阴式彩超可见子宫内膜增厚,局部可见投入宫腔内的结节样均匀高回声,边界尚可,部分息肉较大时可充满宫腔,在月经干净后5d左右易查出。在诊断时应注意与子宫内膜局限性增生相鉴别。本组中阴式彩超对子宫内膜增厚的诊断符合率为100%,与国内研究结果一致[3]。
子宫粘膜下肌瘤在阴式彩超中体现为低回声类畸形团块,与肌层分界清楚,有时可见瘤蒂血流发自肌层。子宫内膜癌是临床上妇科常见肿瘤之一,多发生于绝经后老年女性患者,可分为超声可预测内膜癌是否侵犯肌层及宫颈,低血流阻力(RI<0.5),目前将绝经后患者子宫内膜厚度大于5mm作为子宫内膜癌诊断的筛选金标准,Rabinovici等人[4]认为病灶RI<0.4提示恶性病变,0.4 阴式彩超凭借其安全、无创、有效、经济、重复性好等特点[5],在临床子宫内膜病变诊断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但对于不典型子宫内膜病变来说,其超声图像多存在重叠现象,仅通过超声检查不能确定诊断。在本研究中,3例子宫内膜增生过长、3例子宫粘膜下肌瘤患者误诊为子宫内膜癌,而有3例子宫内膜癌患者误诊为子宫内膜增生过长(2例)、子宫粘膜下肌瘤(1例)。蒋英萍等人一项关于84例子宫内膜病变患者检查诊断的研究证明,阴式超声联合宫腔镜检查可提高子宫内膜病变诊断的准确性及符合率[6]。因此,必要时可结合其他检查方法同时进行以提高诊断准确性,为临床方案的合理制定提供可靠地参考依据。 参考文献: [1]赵建峰. 经阴道超声和经腹部超声诊断子宫内膜病变比较研究[J]. 中国美容医学. 2012,21(z1):346. [2]魏红. 阴式彩超与宫腔镜在诊断子宫内膜病变中的比较分析[J]. 重庆医学. 2010,39(11):1477-1478. [3]张金霞,常美英, 张萌,等. 盐水灌注宫腔超声造影诊断子宫内膜病变的临床观察[J]. 中国超声医学杂志. 2011,27(3):252-255. [4]Rabinovici J, Inbar Y, Revel A, et al. Clinical improvement and shrinkage of uterine fibroids after thermal ablation by magnetic resonance-guided focused ultrasound surgery[J].Ultrasound Obstet Gynecol,2007,30(5):771-777. [5]张丹,李燕东. 经阴道超声诊断子宫内膜病变的临床价值[J]. 实用妇产科杂志. 2011,27(11):803-805. [6]蒋英萍,王群策,于洋,等. 宫腔镜联合阴道超声检查对子宫内膜病变的诊断价值[J]. 内蒙古医学杂志, 2005,37(8):725-726.编辑/王海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