惦记

2015-02-03 02:30叶子
知识窗 2014年12期
关键词:下锅冰箱鞋子

叶子

人要是没啥可惦记了,那活着也就没啥劲了。

有一个老文青说:中国人劣根的主要表现,是喜欢惦记别人的东西。就是俗话说的:吃着碗里的,惦记着锅里的;吃着锅里的,惦记着没下锅的;惦记着没下锅的,想着冰箱里的;想着冰箱里的,惦记着超市里的;惦记着超市里的,想着地里长的……没完没了!

这通言论的贬义不言自明。特意拿出来掰扯的原因,是我一直喜欢“惦记”这个词,逮着机会就喜欢拿出来用用。我查了字典,“惦记”的典意是指对人或事物的思念和记挂。这个说法很官方,很形而上。比较而言,我更能接受“惦记”的民间说法。《红楼梦》第八回里:宝玉一面看,一面问:“姐姐可大愈了?”宝钗含笑答道:“已经大好了,多谢惦记着。”《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十六回:难得你惦记着来看看我。朱自清的《背影》:最近两年不见,他终于忘却我的不好,只是惦记着我。

惦记是啥?就是心里老想着,放不下心呗。

打个比方说,我有余力的时候,就喜欢狗拿耗子,惦记着书里人物的悲欢离合。前一段时间,我看鲁敏的小说。一开始,我压根没把它放在眼里,翻开来才知道内里乾坤大。书不厚,但剧情离奇纠结,人物辐射面广,不耐下心来看,刚捻起的一丝线索就滑溜掉了,根本没办法用炖排骨和洗衣服不占手的零碎时间看。可恨的是,不看又惦记着,想看又没空的时候,干啥事都走神儿,心里犯嘀咕:书里这几个人到底要干嘛呀,没完没了地折腾,还让不让人过日子了。抓耳挠腮小半个月,才啃完了一本,让我有长途跋涉到终点,终于可以松口气的感觉。

我一个女友,有一回看上了一双鞋子。鞋子漂亮,但价格不菲,你想嘛,一个拿工资的小职员,花大半个月工资买一双华丽的鞋子,确实费思量。可是不买吧,女友又日思夜想地惦记着,都到了寝食难安、为鞋人憔悴的地步。几个朋友实在看不下去,煽风点火地撺掇她。女友到底经不起诱惑,一咬牙把鞋买回来了。第二天,女友黑着眼圈跟我说:“昨晚一宿没睡,纠结这鞋子买得实在太贵,要不要天一亮就拿去退了。”可又实在喜欢这双鞋子,夜里煎熬得睡不着,索性爬起来,拿出新鞋子一看再看。怕惊扰了家里人,不敢开灯,就着月光穿上又脱下,脱下又穿上,搞得像一出黑色幽默剧。

跟这些鸡零狗碎比起来,最悲催的是惦记上了一个人。看上去你一切如常,照旧吃睡生活,可你有一部分意识,却被这个人绑架了。平常日子里,不管你走在熙攘的街头,还是泅进浓黑的夜里,这个人的影子,就会埋伏在你必经的路口,专等你毫无防备的当口,突然跳出来,吓你一跳。先是一根纤细的触角,轻轻地撩拨一下那根秘不示人的神经,再一簇簇地缠绕上来,一点点蚕食掉你的意志,终于死死地攥住你的心,让你彻底缴械,动弹不得。这个人,是你夜不能寐数羊催眠时突然跳出来的一只狼,是你曾经青葱后来在现实里折翼的理想,惊悚虚无,却不弃不离,有着梦一般荒诞的真实性。

生活就是这么叵测,不管你要不要,总会塞给你一些意外的小东西。青天白日的,没来由的,你惦记上了所有弄到手的和弄不到手的吸引。这惦记,形同欲望,貌似又比欲望浅显,说欲望容易把自己装扮成宏大叙事,而惦记,则属于一般的家长里短,洋溢着暖烘烘、毛茸茸的生活气息,接受起来就不那么费劲儿了。

长辈教育我们:越惦记越不是你的,要惜取眼前,看重眼下,不要得陇望蜀、好高骛远。可是,人的意识就像长不大的孩子,越不是我的,我就越惦记,专门跟主流意识拗着来。从某一种意义上讲,惦记跟趋利避害一样,是人类的共性,是我们行为的原动力。人的诸多惦记,是人类欲望最直白的体现,也是我们生而为人的乐趣所在。

人要是没啥可惦记的了,那活着也就没啥劲儿了。

猜你喜欢
下锅冰箱鞋子
随园食单——黄芽菜炒鸡
混乱的鞋子
张家界的三下锅
肩上冰箱
冰箱里的细菌会被冻死吗
冰箱除异味
多么幸福
为什么事情没办好叫“砸锅”
如何煮出一锅好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