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的几点体会

2015-02-03 09:28王俊梅
甘肃教育 2015年1期
关键词:实践型主体性作业设计

王俊梅

【关键词】 小学语文;作业设计;主体性;实践型;

开放性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5)

01—0121—01

作业与教育活动有着密切的关系,它既是教师教学活动的一个重要环节,又是学生学习过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课外作业是课堂教学的补充和延伸,对于巩固、理解、掌握和深化课堂上所学的知识具有重要作用。但传统的课外作业布置多为“拿来主义”,忽视学生的个体差别,完全实行一刀切,无法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致使优等生“吃不饱”而逐渐忽视学习,学困生“吃不消”而恐惧学习。因此,教师应该转变传统的作业观,对学生进行分层次布置作业,让学生主动地、积极地、有效地、乐意地完成作业,以此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语文教学效率。

一、重视学生的主体性,把主动权交给学生

学生是有差异的,有差异的学生做无差异的作业,势必会造成有的学生“吃不饱”,有的学生“吃不了”的现象,这会使学生的语文能力的发展受到遏制。承认并尊重这种差异性,是主体性学习的一个重要特点。因此,教师在布置作业时,一定要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使作业有一定的层次和发挥空间,便于学生选择练习的强度和难度。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把作业设计分成三种类型,让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和能力去选择。如,A类题型灵活多样,偏重于理解、想象和运用;B类题型低一个层次;C类题型多为比较简单的巩固性作业。这种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作业,能使不同层次、不同水平的学生都感受到成功的乐趣。

二、激发学习兴趣,布置实践型作业

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的要求和特点,设计形式多样的课外作业,包括听、说、读、写、做、玩、观等,争取使作业富有创造性,让学生始终保持一种新鲜感。教师可以尝试下列语文实践型作业,使学生兴趣盎然,乐做喜学。

1.续写。在学完课文以后,为了加强思想教育,深化对课文的理解,教师可引导学生揣摩作者的思想感情,顺着作者的思路把课文写下去。

2.做资料卡。在学课文之前,教师可让学生搜集课文的相关资料做成卡片,卡片的颜色可以不同,但大小要相同,以便学生整理保存。

3.观察体验。为了让学生明确某些自然现象的存在,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观察,切身体验,然后写成观察日记。

4.画图想象。为了更好地学习课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感受语言文字的美和魅力,教师可引导学生通过画图想象,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强化学习。

5.排演课本剧。对于一些教育性很强、故事生动的文章,可以鼓励学生自愿组成小剧组,将文章编成课本剧。

实践型作业形式有很多,教师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巩固、完善与创新,力争让每个学生都能在适合自己的作业中取得成功,获得轻松、愉快的心理体验。

三、联系学生生活,实现作业的开放性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的语文教育资源,优化语文学习环境,努力构建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学科间融合的语文教育体系。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拓宽语文学习的内容、形式与渠道,使学生在广阔的空间里学语文、用语文,丰富知识,提高能力。”作业作为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不能局限于课内学习的内容,拘泥于课本知识。语文学习的天地很广阔,语文教学的触角要伸向小学生生活的每一个角落,让学生在熟悉的日常生活中汲取营养。例如,可以让学生进行社会调查活动,通过走访、查阅有关资料,对熟悉的环境、人物等进行调查,了解生活的变迁,环境的变化,时代的进步,这对丰富学生的阅历,使学生学会与人相处很有帮助。这种把作业设计与学生的家庭生活、社会生活及其他各学科相结合,构成一个和谐的学习整体,能够巩固、应用、深化所学的语文知识,使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巩固知识,发展能力、创新能力,在丰富的社会生活中得到提高。

“教者有心,学者得益。”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它的优化设计,可以最大限度地拓展减负空间,丰富课余生活,发展独特个性。就如爱因斯坦所说:“学校所规定的作业会被当作一种礼物来接受。”这也正是广大教育工作者的期望。

编辑:马德佳

猜你喜欢
实践型主体性作业设计
独辟蹊径,语文课堂要凸显学生“主体性”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的探讨
关于优化小学语文作业的教学探讨
初中数学教学中作业设计策略探讨
新课标下高中化学作业设计探究
幼儿教育改革进程中几个重要问题的探讨
网络直播下身体在场的冷思考
论“教学留白”在语文教学中的巧妙运用
物流实践型人才二次输出模式研究
“生活实践型”任务教学在Photoshop课程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