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晓芳
【关键词】 语文教学; 过渡;学习习惯;
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5)
01—0094—01
长期从事初中语文教学的老师经常会发现,即使一些小学语文成绩优异的同学,上了初中,有的人学习语文也会有些吃力,成绩直线下降,这些现象给我们初中语文老师的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下面,我结合这几年的教学实践,从小升初语文教学衔接的角度出发,以新课程标准的理念为基础,对上述存在的问题和对策进行了一番思考,写下来,与同仁们共同商榷。
一、教学衔接中存在的问题
1.初一新生,心理特征仍处于自觉性和依赖性错综交织的状态,而初中课堂教学中的趣味性、游戏性比之小学有所降低,以致一些学生会觉得听课乏味而走神,从而大大影响听课效率。
2.课程增加了,内容多了,难度大了,对学生要求也高了。上了中学,会由小学的几门课程猛增到初一的十几门课程。作为主要课程的语文,其教材内容也增多了,篇幅加长了。同时,作业量、考试容量加大,向课外延伸的内容增多。面对如此诸多内容,学生如果思想准备不足,不能一下子适应中学课程,会致使一些学生为应付老师而抄袭作业,并形成一种恶性循环。
3.学生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刚上初中的学生,只重视课堂45分钟教师引导下的学习,不知道预习—听课—巩固是一个整体的学习过程,过分依赖老师,缺乏自主学习能力,不知道上课如何记笔记,没有语言积累的习惯等等。
二、教学顺利过渡的对策
1.作为初一新生的语文教师,要熟悉新课程标准,除了要熟悉初中部分和初中教材,至少还要熟悉小学五六年级的语文教材,教学内容、目标和要求。对课程标准中阐述的中小学语文教学的异同和联系做到心中有数。只有充分理解了它们,才能找到符合教学规律的教法,才能遵照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
2.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学生懂得自主学习。“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立足课堂,带动课外,培养学生爱读书,会读书,带着问题去读书的习惯。具体在:①预习:阅读课文标题、作者及由此产生的第一个注释,从而明确题旨、作者简况与写作背景。疏通文字,利用工具书扫清字词障碍,将自认为是重、难、疑点的句子标示出来,形成对课文的总体认识。②整体阅读:教会学生读一篇文章应先快速地、粗略地读全文,从整体上把握文章的大略——作者的思路、全文的主旨和写作特点,获得整篇文章的框架印象。
培养听课的习惯。为提高听课效率,我认为要做到四到:“眼、耳、手、心”并用。边看、边听、边思、边记。眼、耳、手、脑并用,这样,学习效果才会好,学习效率会更高。
培养做好作业的习惯。①书面作业。初中语文的书面作业主要是作文、配套练习和一些关于字词、课后练习的家庭作业。②口头作业。口头作业主要是指上课回答问题、讨论、辩论等。做好这些作业,会更好地巩固所学的课堂知识。
三、注意学生学习中的几个细节
1.书写。漂亮美观的书写可以培养学生的语文情趣。现在的学生一届比一届书写糟糕,字写不规范,格式不正确,如果不加以指导提高,直接影响中考乃至高考语文成绩。
2.拼音。有一部分学生拼音还不过关,甚至学习了英语后,英汉互杂。不适当补救,会影响他们的预习和自学能力。
3.字词。小学的字词教学是重点,大都进行过饱和训练。上了初中,学习字词虽不能当关键,但毕竟是基础,应该在课堂课后学习过关,注意积累,否则,会影响以后的学习、工作。
4.背诵技巧。上了初中,时间紧了,背诵的内容却多了,篇幅长了,这就要求我们给学生在背诵的方法和技巧上进行指导。我尝试着用下列几种方法:以时空变换为线索(适用于叙事性作品);以写景的角度、方法、顺序为线索(适用于写景语段);以关联词语为线索(适用于议论性文字);以情感态度变化为线索(适用于抒情片段);按照层次内容为线索;以韵脚字变化为线索(对古诗词而言)。
四、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不少学生之所以怕学语文,主要原因还在于缺乏对语文的兴趣。为了培养学生对语文课的兴趣,我尝试用这些方法:课前3分钟演讲;“开火车”背诵古诗;课堂上穿插讲笑话,脑筋急转弯等等,依照课文内容运用多样的教学方法,以此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编辑:刘於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