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勤宝
【关键词】 物理教学;实验;趣味;演示实验;课外活动;
教具;自制
【中图分类号】 G633.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5)01—0066—01
实验是学习物理的基本方法,通过实验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抽象概括能力、归纳演绎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同时,实验又具有直观性,通过各种形式的感知,可以丰富学生的直接经验和感性认识,使学生获得生动的表象,从而比较全面、客观地掌握知识。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物理实验能力的考查已作为一项不可缺少的内容。下面,笔者结合教学实践,就初中物理实验教学,谈一些体会和看法。
一、抓好课堂实验教学,寓实验课于趣味之中
实验教学能否达到教学目的,实验各个环节能否顺利开展的关键问题是看教师能否激发起学生对实验的兴趣。因此,教学时,教师要尽可能通过多种途径,培养学生的实验兴趣,调动起学生实验的积极性。
如,在演示“水不善于传热”的实验时,把事先准备好的小鱼放到试管底部,然后在试管上部加热,使水沸腾,而管底的鱼却没有什么异样。学生感到十分惊奇,从而激发了他们的实验兴趣,调动起了学习的积极性。
二、鼓励学生演示实验,培养学生求是学风
演示实验是一种直观的教学手段,它可以向学生传授物理基础知识,同时还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但由于课堂教学时间有限,只能有一部分实验让学生亲自参与。在这种情况下,为了达到较好的实验效果,教师除了让学生课后做完课本上的学生实验外,还要尽可能地把演示实验也改成学生实验,让学生在课后积极完成。
如,“浮力的大小”、“电流强度跟电压的关系”等实验就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做。在实验过程中,除了要求学生用科学的态度做好实验外,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写出实验报告,这是将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的一项重要工作。通过认真检查学生的实验报告,促使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正确理解实验原理,明确实验目的。特别是一些实验出现了误差后,要求学生认真讨论,分析产生误差的原因,使他们逐步形成一种严肃认真、一丝不苟的学风。
三、课外活动纳入实验,内容形式有机统一
为了多方面培养学生做物理实验的兴趣,在学生掌握了一些基本实验技能后,应按统一计划,组织好课外活动,配合课堂实验教学。笔者是这样做的:一是根据教材实验特点和青少年的心理特点,精心设计课外活动的内容,做到既注意内容和形式的统一,又注意活动的趣味性,保证课内和课外的内在统一;二是抓好落实。一学期的实验内容要事先确定,建立活动小组,安排好辅导教师,以保证课外活动经常化、制度化。
例如,在学习“液压机”前,借来油压千斤顶,利用课外活动操作给学生看,并让学生自己操作。
又如,在学了“光学”后,指导学生自制望远镜、潜望镜等等。
此外,利用课外活动这块阵地,还可举办别开生面的专题讲座、专题答辩会、科技信息讲座、小制作、小发明等,对促进实验教学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四、引导学生自制学具、教具,努力培养创新人才
引导学生进行发明创造,参加自制学具、教具的活动,不仅可以巩固课堂实验中所学的知识和初步掌握的基本实验技能,更重要的是还培养了学生的创造能力。在这个活动中,学生大胆设想,认真设计,精心操作。比如,可以让学生自制帕斯卡定律演示仪、磁偏角演示仪、电流方向演示仪等。这些活动,能有效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特别是当学生用自制的学具演示物理规律时,态度十分认真,对仪器特别爱护,这很自然地使学生进入了“科学家的角色”。同时,过去那些实验纪律混乱、操作马虎、敷衍了事、随意乱放仪器和损坏仪器的现象也大大地减少了。
总之,加强物理实验教学,是提高物理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对提高学生抽象逻辑思维能力有很大的帮助,将为学生在今后走上社会参加社会实践、升上高中乃至上大学学好物理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初中物理教师应大力加强和优化物理实验教学。
编辑:谢颖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