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初中文言文教学的思考

2015-02-02 17:25徐正堂
语文天地·初中版 2015年1期
关键词:杜牧虚词文言文

徐正堂

文言文教学一直是中学语文教学中的一大难关,大多数学生在此被卡住,对文言文的学习不感兴趣。如何去扭转这种被动局面呢?陶行知先生所提倡的“知行合一”的教学思路,对文言文教学确有指导意义,先要让学生做到“知”,即了解文言文,而后才能“行”,即养成自己的能力。如是笔者认为,只有让文言文课堂设计简单一些,目标明确一些,才能真正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文言文教学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下面以笔者最近所讲的《曹刿论战》、《邹忌讽齐王纳谏》、《孟子二章》这三课为例作一说明。

一、记住一些字词

字词应该是文言文教学的基础,必须积累相关的字词知识,才能学好文言文。文言文中有大量冷僻的字词。这一点必须要求学生在课前预习时掌握,让学生把文中不认识的生僻、古音、多音、加注音的字词抄写两遍,熟读直到记住,老师上课时作适当的检查。课文下面出现的注解必须仔细阅读。对于一些实词,特别是活用、使动用法、意动用法、古今异义的字必须要求结合句子、语境背诵,课后辅以适当的练习强化。对于一些重要的文言虚词,应该作重点指导,但切不可面面俱到。每一节课要有单一虚词目标,以掌握某种虚词的运用形式。

二、了解一些人物

谁是主要人物,谁是次要人物,他们说了哪些话,做了哪些事,要通过对文章的阅读逐步了解清楚。对人物形象的分析更是把握文章主题

相信生活是美好的,我们要勇于面对生活。利用情感升华的模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这样理解起来就容易得多了,课堂教学就会高效。

四、拓展教学内容

学生从课本上学习到的诗词是非常有限的,因此除了在课堂上学习,还应多读课外书,提升阅读量。老师除了在课堂上讲解诗词外,还要从不同角度拓展学生的视野。

在讲解《观沧海》时可以先讲述一下背景和作者的平生经历,了解作者身处荡社会时的处境、心态,并由此进行拓展。这是曹操北征乌桓胜利后班师回朝途中登临碣石山时所作的诗。这首诗描绘了诗人登山望海所见到的自然景物,描绘了祖国河山的雄伟壮丽的景色,既表达了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又表达了诗人豪迈乐观的积极进取精神,从中也可以隐约体会到作者不服老,仍然很有豪情壮志的思想感情。

《泊秦淮》的作者是杜牧,杜牧和杜甫被并称为“二杜”。他们写诗有一个共同点就是比较“悲”,这与当时社会腐朽、民不聊生和拥才无用而抑郁不得志的心情密切相关。此诗是诗人夜游秦淮时触景生情,借陈后主因不励精图治,贪图美色,荒淫无道,最终导致国破家亡的后果,讽刺那些不仅不从中吸取教训反而更加醉生梦死的晚唐统治者,表达了作者对国家生死存亡的关怀和忧心国家命运的思想感情。

诗词学习是我们学习的重点和难点,诗词的学习可以陶冶情操,提升文化素养。我们可以通过寻找诗眼、融入情境、情感升华、拓展课外知识等多种方法来学习诗词,鉴赏诗词,从而进一步强化语言能力和语文涵养。

作者单位:江苏省泰州市胡庄教育集团汪群校区(225300)endprint

猜你喜欢
杜牧虚词文言文
杜牧
小题精练(二) 文言文翻译
小题精练(一) 文言文翻译
基于混合策略的藏文虚词识别方法
山行
Note from the Editor-in-Chief
初中文言文的“教”与“学”
让文言文阅读在选择中渐进——以《师说》为例
赤壁
虚词在诗歌鉴赏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