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羽+仓诗健
摘 要:针对玩具专业教学模式出现的问题,从服务设计理念的角度出发,注重教学思路的转换,将教学的硬性达标转向教学交互体验研究。并在该方向下对玩具课程进行重新设计,提出课程的交互设计要点。同时基于物联网时代背景,抓住普通教学常忽略的课前与课后教学,优化课堂教学。
关键词:玩具课程设计; 服务设计理念; 教学方式
检 索:www.artdesign.org.cn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2832(2014)08-0152-03
The Teaching New Methods Research on the Service Design Concept of Toy Design Professional
LIU Yu, CANG Shi-jian
(Tianjin University of Science & Technology,Tianjin 300457,China)
Abstract :To solve the problem existing in the teaching mode of toy major, considering the service-oriented design concept, we are redirecting the teaching method to interaction experience and research from old scoring system. In the direction we redesign the toy course and make the outline of the interaction course. In the internet age, we pay attention to the pre-class teaching and post-class teaching, which was often insufficiently paid attention, to optimize class teaching quality.
Key words :toy course design; service-oriented design; teaching method
Internet :www.artdesign.org.cn
我国开设玩具设计专业的院校并不多,大部分隶属于艺术设计学科下,其授课方式具有艺术设计学科的专业特点,带有较强的创作思维方式和情感性。该专业的大部分学生也不像理工类学生那样具有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和严密分析问题的能力,而更多是具有对自由美感的把握力和情趣生活的创造力。如何能基于现代信息社会发展思路下,找到一条更适合该专业学生的教学方式,具有较深远的意义。
一、玩具专业常规的教学模式
大多数玩具专业目前依旧延续着陈述性知识授课模式:教师将上课的内容、概念、知识点、设计案例等全盘式的灌输给学生。为了给学生打牢一个“坚实的基础”,教学计划停留在最初的三段式:基础理论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专业课程。而这种传统老旧的教学体系已经不适合多元化知识爆炸、交叉学科渗透发展的今天。而原以打牢“基础知识”的观念应该迅速转换成锻炼“基础能力”的模式。
基于上述情况,越来越多的学校成立专业工作室,或者将课堂上“教师讲,学生听”扭转成“学生讲,教师辅导”等形式,来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或者通过校企合作或项目实践带动教学等方式,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也会出现一定的问题,比如学生过于关注自己汇报的问题而忽视课程基本内容的习得;比如在实际项目中学生过于关注技术性问题而容易忽视理论性指导等。
二、教学目标的分析
普通高校玩具专业本科生的培养目标围绕着提高玩具专业素养,玩具设计技能,从事相关领域开发和管理等几个方面进行。所培养的能力主要包括:认知能力(观测、记忆、理解、交流、表达及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探索能力(对于未知信息的捕捉和预见)、行动能力(根据预定计划实施并独立有效的完成)、全局能力(能够作为规划和决策者对全局进行把握)等几方面。
如果教学目的不是硬性达标,而是通过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体验获得。认知能力获得可以提供师生之间的互动获得,假设能力的获得关键点就是互动(主体之间互动、客体之间互动、主客之间互动),互动的核心不变,互动的形式可以千变万化;探索能力获得需要激发学生的兴趣,可以通过不同形式的专项课题去吸引;行动能力需要通过具体的实施过程展现来说明;全局能力需要学生转换立场和角度去充当或扮演相应的角色。如果按照以上分析,课堂也就不再是传统形式的课堂,授课环境可以发生巨大的转变,教学方式也可以具有较大的变革。
三、现代服务设计理念
服务设计不是将设计的着眼点放在“物”上,而是以“人”作为研究对象,注重人的体验,体验可以随着时间和不同的接触点被人所感知,而其目的是创造更有效率和更有效的服务。也就是说,基于服务设计理念下的玩具专业设计教育就应该强调互动性,强调主动学习,从学生的习得着手,研究学生的兴趣点,调动他们的主动性。具体的设计策略需要全面考虑整个教学过程,分析各种教学环节与学生的接触节点,并以学生为导向,不断重复循环,加深学生的参与性、团队合作性等。“系统性”和“体验性”是服务设计的核心内容,而促使学生之间,或师生之间达成一定的“协同性”是服务设计的关键所在。
四、分析并对比不同教学过程
(一)常规教学情节分析endprint
片段一:教师输入各种信息文字化、图片化、语音视频化、案例化等;
片段二:学生记忆、跟从教师的思路,并通过做笔记等方式接收教师的信息;
片段三:教师出现不同状况,课件资料中某个视频不能播放,有些临时插播的图片不能在线去查找;
片段四:中途学生出现不同状况,比如学生上厕所,学生瞌睡,个别学生迟到;
片段五:教师与学生展开互动,互动形式围绕问答,课题小训练,课题游戏等内容;
片段六:教师现场布置作业,学生做记录;
片段七:学生提问,老师现场回答,最后留联系方式,以便沟通。
分析结果发现,在这七个片段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学生是一对多的关系,学生对教师是多对一的关系,教师不能满足所有学生出现的问题,再或者说教师不能与每位同学产生互动。
(二)服务设计下的互动分析
服务设计的教学将服务传递过程对教学目标的硬性指标转向对人的互动关注。玩具学生在被服务的过程,每一步的接触与互动都会受到相应的评估。按照互动的目标具体应该增进玩具专业学生与教师的互动(每位学生都处于社会之中,每时每刻都与周围的环境发生着互动,社会生活中的事情也会影响学生,因此有益的社会活动会对学生有良性的促进作用);学生与社会的互动(教师注重对学生的思想予以肯定和赞扬,加强学生的积极和主动性,激发他们的个体创造性);学生之间的互动:在学习过程中互相促进,加强学生之间的团队合作能力,共同进步。
(三)针对玩具专业教学的服务设计流程
对玩具专业学生教学需求进行挖掘。对现有教学模式的方式进行对比分析,了解不同模式下学生情况。另外通过对学生情况的分析,对未来的模式需求进行预见。然后对玩具学生的情况进行研究,包括教学的主体老师和客体学生以外,还包括与教学整个活动有关的其他人。该研究是对用户的生理、心理和各种行为活动等各因素进行研究。了解相关人群的内心深处需要,比如动机、期待、习惯等方式。通常会用到调查问卷、访谈、故事版、蓝图版、头脑风暴、焦点小组、思维导图等方式针对不同学生的情境分析,来观测和研究行为背后的互动需求。
对玩具专业的课程进行设计。第一,课程的概念设计。利用设计的手法将分析与规划部分提取出的玩具专业学生需求进行可视化的展现。可以通过流程图、草图等勾勒展现;第二,课程的原型设计。根据获得的不同概念和内容,通过模拟展示的方式,让玩具专业学生融入其中,在整个过程中可以观测到学生的行为方式,作为原型设计的反馈;第三,测评阶段。可以将专家评估和学生评估两种结果结合起来,对设计的内容进行有效评审和改进;详细设计阶段。对上述步骤的各个环节通过可视化的形式展现出来。
对整个课程设计的服务结果进行评估。主要通过可用性测评包括学生注意力集中的时间,学生参与的频率,学生的认知度和满意度,以及学生之间的交流性等方式加以评价。
(四)课程交互设计的要点
情感交互。通过授课的形式,学生对老师渐渐能产生信任感和尊重感,可能是感官的喜悦,也可能是隐藏内心的感情。通过各种信息的交流与沟通学生能体现出自己的价值性。另外,教师与学生之间或学生与学生之间具有良好的平等感。在常规教学模式下,学生总是被动完成老师的要求。同时在有限的时间内并不是每个学生都能有表达展现的机会。所以需要任何一方都可以作为主体出现,去调动或传达自己的感受。在授课过程中,需要保证及时沟通的舒适度,避免不愉快的情绪影响授课成效。
课程给学生的体验性。首先需要在这种体验过程中加深学生的延长记忆性,对课程好奇,勇于参与。增强课程的时效性,所说的时效是学生随时随地愿意参与的时间,也可以影响学生周边的亲朋好友共同参与。这种体验下的方便性也非常重要,学生可以利用课余闲暇时间,快速的加入到课程的氛围中。
个性化的要求。学生都是单一的个体,每个人的想法和表现都不太相同,课程应该更支持每个学生个性的展示,学生为了把注意力从集体中转移到自己的特殊性个体上,会想尽办法展现自己的优势,变相带动他们的自我学习的意识。只有自身的渴望,获得的认知才是最受影响和有效的。同时也会得到某些社会的感染力、亲朋好友的好奇心和支持。这样学生会获得越来越多的人的关注,积极性再次得到提高。周围人的兴趣,同时也带动教师教授的积极性。
五、基于物联网时代的玩具专业课程设计
(一)课程构架
如上图1所示,为了调动玩具专业学生的互动和自我学习的能力,课程的主线应该是学生,通过学生的“选题”(选择所喜欢的课程专题内容)→“汇报”(自己对该专题的认识。提前许收集大量的资料,并阅读和理解相关内容) →“补充”(老师再对学生的观点进行补充和修正。通过修正之后,学生会加深对改点的深入认识,比学生听教师的接受程度、反思程度和获得的教师辅导会更多) →“发布”(将课程中的专题通过网络的形式跟大家共享。增加学生表现的积极性,也增加教师展出的积极性)。所得到的结果,不仅使得学生和教师都收益,还会影响第三方旁观者。
(二)课程安排
如上图2所示,可以将专业课程分为:课前、课堂和课后三个阶段。课前的互动非常重要,教师在课前将玩具课程内容的专题上传到网上。教师最好通过图片、视频或者流行事件与该专题联系,勾起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使得学生主动加入网络讨论的行列。通过学生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讨论,学生选择自己想做的选题,并说出选择理由,教师作为审判员予以通过和提示。
在正式的课堂环节中,课程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学生通过汇报和展演的形式将玩具专题内容讲解出来,其他学生提出各种问题和意见。教师作为课堂旁观者的形式出现,但能宏观把握整个课程的进度。在此过程中,可以邀请与课程相关的儿童、工程师、兴趣爱好者等多类人员作为场内嘉宾,或者场外在线观察员等,协助老师对学生的展演和汇报做出指导和评价。
课后也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学生知识点的习得不能只通过短短的课堂时间消化和吸收。教师可将学生汇报的重点通过网络发布出去,并通过学生的转载获得亲朋好友以及网络其他朋友的关注和支持。学生再次学习的积极性增高,教师也会通过不同人员的反馈,获得专题课程的修正意见,以及增强课程设计的积极性。此外,该阶段也能够影响第三方人群(网络感兴趣的群体以及未来要上该课程学生)。尤其是未来要上该课的学生,给他们较多的参考学习的机会。
六、结语
通过上述玩具专业教学方式的新探索,运用服务设计理念,将教学目标从注重对培养计划的硬性指标转向对人的互动关注;教学思路从学生知识的获得转向学生能力的获得;课程设计从注重课堂设计转向课前与课后的综合系统设计,从而一定程度上提高教学效果。当然,这种尝试还存在诸多问题,需要在实践中加以修正和完善。
参考文献:
[1] 袁翔,何人可.基于反思学习的《工业设计史》教学研究[J].装饰,2013,241(5):75-77.
[2] 胡彦.基于民生需求的服务设计研究[D].北京:中央美术学院,2012.
[3] 胡莹,何人可. 在小组构思服务设计概念实验中的互动刺激研究[J].装饰,2013,250(2):100-10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