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有大美而不言——浅析生命微观意象艺术中的装饰语言

2015-02-02 14:45尚兴杰
艺术与设计·理论 2014年8期
关键词:意象

尚兴杰

摘 要:“生命微观意象艺术”是上海中医药大学匡调元教授于2007年6月提出的一个崭新的概念,将肉眼看不到的微观结构(气血、组织、细胞、津液、分子等)通过“意象”以写意和点彩的手法转变为可观的绘画形式,运用丰富而又和谐的装饰语言将身心深处的美感呈现出来。

关键词:生命微观; 意象; 装饰语言

检 索:www.artdesign.org.cn

中图分类号:J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2832(2014)08-0118-02

Life is Beautiful and Silent,Life is Analysed Microscopic Image Decoration in the Language of Art

SHANG Xing-jie

(Tianji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ianjin 300457,China)

Abstract :"Life of microscopic image art" is a new concept proposed by Professor Kuang of Shanghai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 2007 June, The microscopic structure will be invisible to the naked eye (Qi and blood, body fluid, tissue, cell, molecular and so on) through the "image" to freehand brushwork and stippling technique into considerable painting form, The use decorative language and harmonious life of beauty to appear it.

Key words :microscopic life; Image; decoration language

Internet :www.artdesign.org.cn

从字面意思上将其直观的分为三个组成部分:生命微观、意象和艺术。生命微观的探索即为科学之思,艺术的表达即为美学之思,科学求真,艺术求美,二者统一于意象的表现理念。因此生命微观意象艺术是微观向宏观的转化,是形式与内容的有机统一,是科学与艺术碰撞的火花。任何艺术形式都存在其特有的表达方式,在生命微观意象艺术中装饰语言尤为突出,它既强调形式作用,又别具一格;既有客观世界的生动活泼,饱含科学文化的积淀,又具有主观想象臆造,追求赏心悦目的效果。符号论学者苏珊·朗格深入透彻的分析了“生命”这一词,她曾在《艺术问题》一书中提到:“如果想使某种创造出来的符号激发人们的美感,它就必须以情感的形式展示出来,也就是说它必须作为一个生命活动的符号呈现出来,必须使自己成为一种与生命的基本形式相类似的逻辑形式。”“生命”本就很难言说,而生命微观意象艺术这个以“生命”为主题,用生命知觉催生艺术知觉的表现形式,结合中国传统美学中“意象”的概念,以意表象,以象达意,丰富多样而和谐统一的装饰语言使得其中所蕴含的美感,所传递的情感不言而喻了。

一、造型:理性中求变化

装饰绘画中的造型元素简洁明快,能清晰地呈现出形体的构成关系,通过强有力的变形手法,将对象按照主观意图和感受进行夸张与变形,提炼与归纳,从自然物体中提取美学符号,生成独具造型美感的视觉形象。意象艺术中造型表现之所以更有韵律是因为它避开了抽象主义中造型的天马行空,也摒弃了写实主义造型中的绝对再现,其造型语言恰恰处于“似与不似”之间。

在没有提前了解匡教授意象艺术的前提下去观赏作品,一定不知道那一个个如密集鸟巢的造型正式软骨组织;也很难想象小脑状细胞像是挨个儿挂在钢丝上的规矩有序的小篮子。用东晋画家顾恺之提出的“以形写神”的艺术理论去解读这种装饰造型,仿佛更容易理解,如果一味的追求形似,而忽略了客体的精神气质和艺术家自身的情感意趣,那就毫无美感之言。所以生命微观意象艺术中的造型元素是经过了对科学的理性观察,也做了一定的取舍,有效的突出对象的特征并增添了情感成分,使其装饰造型更新颖,更动人。如作品《DNA》,一方面从科学的角度看艺术,画面布满多彩杂乱的点,密密麻麻,可以看做是人体的血液、细胞、气等等,透过这些点隐约可以看到主体物——两根螺旋形的线条,上端交叉,下端分成两支,两支又各有一支曲线杂交进来,站在科学角度阐述这正是掌管遗传特征的DNA双螺旋结构。另一方面从艺术的角度观科学,点、线、面是造型语言的基本组成部分,使画面充满动态感和节奏感。意象由点而生,画面中的点安排有秩而丰富多变;线条流动而简美,极具概括性;点线的叠加不仅没有打破整体的和谐感,反而营造了具有神秘色彩的生命空间氛围和意境美。这些单一的装饰元素通过形式美法则,使造型更为圆满,画面更具有趣味性。

总之,这幅作品以及其他的每幅作品已经不再是单纯的对生命的某个局部的刻画,更能深入的表现出艺术对科学的敬畏,对生命的敬畏,从真理的前提和理性的思考出发,挖掘生命微观组成部分的审美特质。

二、色彩:情感的自由表达

色彩能传递感性思维,色彩表达已不局限在视觉层面,而上升到心理的满足和情感的意味,色调的平衡和统一,色彩的明暗、强弱对比变化是作者的主观感受直接表达,也能引发观者的丰富联想。意象性色彩在表达形式上更趋于情绪化和自由化,能捕捉到物体色彩带来瞬间的心灵感应,这种意象性不受物象具体形状和颜色的束缚,选择某些色彩元素去强化重构,丰富再创造。endprint

生命应该用什么颜色去显示呢?色彩是千变万化的,所谓“千红、百绿、万玄色”,在匡教授的作品中,红色代表阳刚之气,指血脉与能量;黄色象征温和之气,指其他的体液;黑白多为精气之所在,可表示任何物质;蓝色则为阴柔之气,指水,天地;生生不息仍旧以绿色为主色调,另外,他十分注重色彩间的“阴阳平衡”,冷暖色使用均衡。比较具有代表性的作品为《人体体质分型组画》和《生长壮老已组画》,可以看做是色彩的表现系列,不同的色彩对应不同的体质类型和成长规律,高纯度的设色手法,结合写意色彩明亮概括的特点,与几何抽象元素共同构造了一个微观的虚幻空间。他对大脑神经元的绘画十分具有吸引力,众所周知大脑的结构极其复杂,细胞形态不一,所以他作品中的大脑神经元多为意象,色彩也是随“意”敷设的,睡眠中的大脑组织色调为暗色;红色表示兴奋状态;红蓝黄搭配出现,向中心集中,多彩表示欢乐。色彩主观处理避免了色彩繁杂,提炼为有情感的色块,有意无意中形成别致的肌理效果,使色彩传情达意的功能得到实现。色彩情感对比较为突出的作品为《十步芳草》和《瘾君子》,描绘的器官皆为肺,通过色彩的并置与重叠、层次与空间的处理,产生不同的主观感受。《说苑·谈丛》:“十步之泽,必有香草。”配之画面茂盛翠绿的草地,茁壮有力,生生不息;另一幅与前者春天般万物复苏的景象截然不同,画面中有黑褐色的墨团和斑斑点点的淡黄色,直观的理解为受到感染的肺。肺五行属金,应为白色,因此前者“绿色”的肺是具有浓厚的感性色彩的,后者将阴影具象化也存在主观色彩,这些赋予丰富情感的画面可引起人们的共鸣。

生命微观意象艺术的色彩语言生动形象,色调的细腻变化和巧妙地处理,将客体外形的“力量”和“激情”凸现出来,让观者通过色彩联觉反应,将其真实的情感投射到心理,再由心理回馈到情绪、情感上。

三、构图:自然意境之美

早在晋代,顾恺之便提出“置陈布势”,南齐时代的谢赫在“六法”中明确提出“经营位置”的绘画理论,中国画家作画时讲究“九朽一罢”,画面所带来的意境之美最先体现在构图上,特别是意象艺术的构图需要对外物反复推敲,需要心灵沟通的直觉感悟。儒家“天人合一”及道家的自然归化的人生观对应“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作画之法,呈现的是以人的精神为主的物我同构的作品。如《气韵》,匡调元说:“在我的意象画中,点是气,线是气,空白也是气;动是气之动,静是气之静。”气是物质的本源,精神的本源,亦是生命的本源。这个作品中,可以感受到“气”的存在,凡气必动,动即成风,这里的气转化为视觉可观意的意象形式,其“无意识”的笔触却使得内容醒目而有意义,升华了物象的呈现方式,这种借物显人而重意境,追求的是气韵生动的、和谐的审美观。刘勰在《文心雕龙》中提到:“异音相从谓之和,同音相应谓之韵。”气韵是密不可分的,绘画有了气韵就有了生命,有了生命就有了生动,气韵之美即意境之美,意境是对自然的感悟,在此是对生命的感悟,此境游于心,超然于象。

《向往生命》描述的是血液中的白细胞正在与病害作斗争以保卫生命,画面呈现给我们的是四周浓厚的墨色向中心袭来,暗示生命受到威胁,构图简单蕴含深意,左下方仿佛是一个人影挥动着鲜花,象征战胜病魔的希望。相对于《气韵》这个作品可以说是“有意识”的,我们可以感受到物象布局的节奏以及交织穿插的韵律,也可以通过色块的布局感受到客观对象的视觉美点。在他的画中,一个器官到一个微小的细胞都可以充满整个画卷,就其内容来讲是言无不尽的,体现在构图上像是所有的都讲给观者了,又像是什么都没讲,这种只可意会不能言传的感知与其说是形式大于内容,不如说这就是意象艺术的构图特征:无即是有,且是无限的丰富。这是一种自然天成的语境,千变万化的构图,留给我们的是无限的遐想空间,像生命一样让人捉摸不透。

生命微观意象艺术的美是对实物的超越,亦是具象的升华,这种唯一的,不可复制性的艺术作品将生命这一永恒主题包裹上一种抽象张力的现代意趣,从微观向宏观的转变,从具象向意象的跨越,独具精妙的艺术特色加之东方审美意象,使得卑微的物象辐射出人性自由的开放精神。

参考文献:

[1] 匡调元.生命微观意象艺术[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社公司,2011.01.

[2] 陈慎任.设计形态语义学——艺术形态语意[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06.

[3] 张丽.装饰色彩[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08.

[4] 常锐伦.绘画构图学[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07.01.endprint

猜你喜欢
意象
论姜夔词的意象处理方式
抚远意象等
《庄子》中的舞蹈意象
借用思维导图学习古诗词系列之一——意象篇
朦胧意象
意象花园
来自林间的风
抓住古诗词教学的核心:解读意象
高中语文古诗词意象学习策略研究
英语读思言的隐喻意象与教学互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