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练后教模式下技术单元教学设计与反思

2015-02-02 17:28曹强高超群
体育教学 2014年10期
关键词:认知能力技术

曹强+++高超群

摘 要:技术教学主要有先教后练与先练后教两种模式。本单元根据水平三学生的发展特征以及排球下手发球的技术结构,采用先练后教的教学模式,用问题串联教学,为学生呈现真实的、有意义的问题情境,并以此作为学生探究的出发点,由浅入深逐步引导学生对动作技术进行尝试、分析、思考、验证,从而真正理解动作技术的原理,掌握动作技术,增强学生的探究意识,促进学生认识能力的发展,培养学生学会学习的能力。

关键词:先练后教;技术;认知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2410(2014)10-0035-03

一、单元的设计与说明

知识是体育与健康课程主要传授的内容之一,体育与健康学科传授的知识主要是操作性知识,操作性知识对体育课而言就是动作技术。有的动作技术结构复杂、有的动作技术结构简单,在教学中对不同运动技术采用何种不同的教学方式,既能使学生快速掌握动作技术,又能让学生在掌握动作技术的同时,在兴趣、思维、情感、意志等方面都得到发展,是本单元设计主要思考的内容。

1.教学指导思想

现代教学观念中,要突出的不是教会学生知识,而是要让学生学会学习。本单元通过排球下手发球(技术)的教学,不仅要掌握技术,如击球部位、击球点、挥臂的速度与幅度等,而且在掌握技术的同时,注重学生认知能力的培养。在教学中通过尝试、体会、感悟的过程,充分发挥学生注意力、观察力、想象能力和思维能力,不仅使学生身体参与,更重要的是“心”与“脑”的参与,从而主动建构知识、获得知识。本单元侧重于学生认知能力的培养,运用先学后教的教学模式,发展学生学会学习的素质,提高学生学会学习的能力。

先练后教的本质是学生独立学习在先,教师教学在后,是“教为学服务”。当学生具备一定的身体条件蓄备时,就可以先让学生去尝试、探索、掌握一些技术和方法,教师针对学生学习中存在和提出的问题进行教学。课堂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学生的思考,教学过程是学生自身进行探索、发现和建构的过程,是学生总结个人经验而不断重构个人的理解和知识的过程。先练可以使学生独立获取基本的知识、习得基本技能,还可以使不同的学生不拘于统一的要求,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后教具有针对性,使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不断得到表现、强化、培养,进而达到“教师少教,学生多学”的理想效果。

2.教材与学情分析

本单元的教学对象是五六年级的学生,排球对小学生来说相对接触较少,对排球动作技术及规则的了解更薄弱,从三大球来说学生对排球熟知程度是最陌生的。排球下手发球从技术上讲,用掌根或虎口甚至是手掌击球的后下部,学生往往对击球的部位(手的部位与球的部位)与击球时机掌握不好,稳定性差,影响发球的准确性。排球下手发球从规则上讲要求从底线将球发到对方场内,对发球者来说首先是需要一定的力量,将球发到9米远的半场内,对处于力量发展还比较薄弱的小学高段学生来说,要求较高,尤其是女生,没有快速的挥臂速度与一定的挥臂幅度,以及准确的击球点很难将球发到9米远的区域;其次是需要对球有一定的控制能力,将球发到规定的区域内,但小学高段的学生生理、心理正处于快速发展期,逐步进入少年期,神经系统发育还不完善,易冲动,控制能力薄弱,为此对控制要求较高的排球发球而言学生掌握有一定的难度。在教学中如果过于追求动作的正确与目标的准确,学生往往会失去学习的兴趣,如何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参与活动的乐趣是需要设计者重视的问题。

排球发球在规则中允许发球球员用拳、伸开的五指或是手臂,自由度较高。虽然小学生对排球接触不多,当学生拿到排球后,不会考虑将球进行控制,与同伴进行传接的练习,往往会用尽全力将球击出,相互比谁击得远、击得高。为此在学习过程中,从学生本位出发,从击打球入手,通过尝试、体验、分析、验证、总结、归纳,逐步感悟不同的发球手型、击球部位、挥臂速度、挥臂幅度与球飞行路线、距离的关系,选择符合自身实际情况的发球手型,初步掌握下手发球的动作技术。

3.设计思路

基于对教材与学情的分析,以及学生原有的排球基础(水平一、二学生以玩排球、熟悉排球为主),本单元以先练后教为基本教学原则,通过问题串联教学,为学生呈现真实的、有意义的问题情境,并以此作为学生探究的出发点。首先帮助学生了解下手发球的动作名称、击球部位和击球手型,练习中做到击球部位准确、击球点正确。其次是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如通过手掌、手背、拳、虎口、掌根等部位的击球练习,引导学生探索手的哪个部位击球又有力又稳定;通过向不同方向的击球练习,引导学生探索击球的哪个部位与球飞行方向有关系;通过击球高低变化的练习,引导学生探索挥臂速度和幅度与击球力量大小的关系;通过解决问题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保持学生学习的热情;通过梯度问题的设置,为学生提供学习的“脚手架”——一个支持学生进行探索的框架。能够由浅入深逐步引导学生对动作技术进行分析、思考、验证,从而真正理解动作技术的原理,掌握动作技术,增强学生的探究能力,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培养学生学会学习的能力。

二、单元教学计划(表1)

三、单元教学反思

1.设计反思

(1)从课堂教学到课堂学习与课堂指导

强调学生的学已是现今人们普遍能接受的观点了,但如何有效地帮助和指导学生学会学习,却是很多教师踌躇犯难的操作性问题。当今一个关键任务是从课堂教学转向课堂学习与课堂指导。在先练后教过程中,不是先讲后练,先示范后操作,而是搭建使学生自主探究的平台,如学生自由击打球,教师在学生练习的过程中,根据练习的情况不断抛出如何使球击得高、如何使球击的直等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练习,在尝试中不断摸索、分析、感悟、总结,最后得出击得高挥臂速度要快、击得直要击在球的正下方的结论。教师要在课前站在学生的前面,深刻把握学情与教材,在课中站在学生的后面,让课堂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的舞台。课堂不再是教师展示自我的地方,而是学生主动学习的场所,在学生学习有疑惑或有问题时,教师要有耐心,适时给予一定的、有保留的支撑、引导,不断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求知欲,让学生自己建构知识,掌握技术。

(2)从被动接受到主动探究与自我建构

对学生而言,要真正地理解并能掌握应用技术,他们必须努力去解决问题,自主地发现问题,深入思考。为此我们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从被动学习到主动学习。先练后教就是一种主动学习的方式,课的焦点是关注学生的思考,教学过程是学生自身进行探索、发现和建构的过程,是学生总结个人经验而不断重构个人的理解和知识的过程。单元中设置了击球比远、击球比高、击不同方向的球等一系列问题,就是引导学生主动去探究掌根与掌背、直臂与屈臂、挥臂快与慢等的关系,在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促进学生从“学会”向“会学”转变。

2.教学反思

(1)讲得少了,练得多了,课堂转型初见成效

在2014年浙江省区域联盟教研活动中有三位教师进行了排球单元的第一课次教学,现场对三位教师课堂教学的讲解时间、练习时间、练习次数进行了追踪记录。

从统计可以看出,第三节课讲解时间用时最少,练习时间与练习次数最多,因为这节课运用了先练后教的教学模式。练习时间与次数的增多,增加了学生身体认知的机会,加深了对排球的认识与了解。体育学科是一门传授操作性知识的学科,操作性知识往往是一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默会知识,默会知识必须让学习者自身去感悟与体验,方能领会与掌握。第三节课基本做到了让学生自身去感悟与体验的目的,教师减少了讲解的时间,把动作要领与重点难点转化成了问题与学习的方法,把时间与空间充分交给了学生,激发了课堂的练习气氛,学生成了课堂的主角。学生在自主尝试的大量练习中、在教师问题的引领下,动用了自己的思辩能力,知道了下手发球的击球点与击球部位,知道了挥臂速度与幅度对球飞行远度的作用,达到了预期的目的。

(2)先练后教还有待深化完善

先练后教的模式已经开始被大家慢慢接受,但是还有许多问题值得我们继续去探索。如学生体育课堂自主练习习惯的培养、问题设置的适切性与梯度性、呈现问题的时机,解答问题的耐心与忍受性、练习收放自如等问题,还有哪些教材适合先练后教、哪些教材在单元的不同时期可以进行先练后教,只有把这些问题搞清楚了,才能真正熟练运用先练后教的教学模式,才能充分发挥其作用。endprint

猜你喜欢
认知能力技术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高校案例调查及启示
无人驾驶车辆认知能力测试方法
我国大学生健康认知能力培养思路研究
小学体育教学中如何发挥体游的寓教于乐的作用
新课程视野下高中政治有效教学探析
探讨电力系统中配网自动化技术
移动应用系统开发
北京市中小企业优化升级
思想品德课堂教学创新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