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阑尾炎围手术期护理

2015-02-01 19:03:42赵花荣
中国实用医药 2015年8期
关键词:阑尾阑尾炎切口

赵花荣

急性阑尾炎围手术期护理

赵花荣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措施对急性阑尾炎切除术治疗中的促进作用。方法 急性阑尾炎切除术患者84例, 对患者实施术前心理护理、必要的术前准备、术后病情观察、康复指导等护理干预。结果 所有患者麻醉顺利, 手术顺利, 血压心率波幅不大。切口感染者8例, 其余均顺利愈合, 切口感染率9.5%。平均住院时间(5±3)d, 术后随访0.5年无并发症发生。结论 临床护理工作中对急性阑尾炎患者给予术前心理护理、术后康复指导等护理措施可以降低阑尾炎患者术前紧张、焦虑等负性心理,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对于手术的成功治疗有明显促进作用。

急性阑尾炎;围手术期;护理

阑尾是一个淋巴器官, 正常情况下阑尾利用其自身的蠕动力将进入阑尾的异物排出[1], 当阑尾腔阻塞或有细菌入侵时即发生急性炎症病变。当阑尾发生炎症病变时患者会出现上腹部疼痛、恶心、呕吐等不适, 轻者可以经药物治疗后炎症消退, 重者可化脓、坏疽或穿孔性阑尾炎, 影响患者整个机能。阑尾的急性化脓性感染称急性阑尾炎, 是外科急腹症中最常见的疾病之一。急腹症患者会发生一系列生理和心理的不适反应影响手术治疗效果和康复。本院普外科护理人员对此类手术患者采取一系列围手术期干预措施, 使患者更好地接受手术, 术后顺利康复, 减少并发症发生。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普外科2013年2月~2014年4月收治的急性阑尾炎手术治疗患者84例。其中男57例, 女27例。年龄最小5岁, 最大78岁, 平均年龄29.8岁。单纯性阑尾炎21例, 化脓性、坏疽性阑尾炎56例, 穿孔性阑尾炎7例。发病至住院2~24 h, 体温37.2~39.1℃, 临床B超诊断为阑尾急性炎症。血常规显示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有不同程度升高。98%患者压痛、反跳痛明显, 转移性右下腹痛, 确诊为急性阑尾炎需行手术治疗。

1.2 治疗方法 5例患者在急诊全身麻醉下行剖腹探查阑尾切除术, 76例患者在腰硬联合麻醉下行阑尾切除术, 3例患者在连续硬膜外麻醉下行阑尾切除术。

2 术前护理

2.1 心理护理 外科急腹症患者先有腹痛而后出现其他症状, 如恶心、呕吐、腹泻等不适反应, 由于发病急骤, 患者往往很痛苦, 有焦虑和急躁情绪, 因此护理要耐心做好心理护理[2]。护理人员态度热情, 主动自我介绍, 对患者忍受的痛苦表示同情, 解释症状形成的原因, 缓解患者焦虑, 告诉患者手术是根治阑尾炎最好的方法, 简要介绍手术过程, 多数患者急切盼望手术, 又担心手术及麻醉的安全问题, 护理工作者仔细倾听患者的诉说, 有的放矢地做好解释工作, 缓解患者的恐惧和担忧。

2.2 基础护理 安排患者于安静、清洁的房间, 调节房间温度22~24℃, 湿度40%~50%, 房间阳光强烈用窗帘遮挡以免加重患者烦躁情绪, 指导患者采取舒适的体位, 如半卧位可放松腹肌, 减轻腹部张力, 缓解疼痛, 嘱患者禁食水, 并解释禁食水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术前体温超过38.4℃者物理降温, 效果不明显时应用药物降温。

2.3 疼痛护理 疼痛是患者不适反应中最重的一种。对于疼痛的患者先转移注意力, 采取舒适体位, 尽量减少术前腹部检查次数。确诊的患者或已决定手术的患者可遵医嘱给予解痉或止痛药, 以缓解患者不适。

2.4 术前准备 急查心电图、血白细胞计数和中性粒细胞比例、凝血四项。体温升高者抗生素皮试, 备术前抗生素。对于老年患者应做好心肺肾功能检查, 保证手术安全。术区备皮, 了解腹部立位X线检查是否提示盲肠扩张及B超提示阑尾肿大或脓肿形成等。送患者入手术室, 再次鼓励患者,缓解患者恐惧心理。

3 术中护理

麻醉成功后多数患者意识清醒, 在提拉阑尾时患者可有恶心、心口疼痛等不适, 嘱患者张口深呼吸以缓解不适。对于化脓性阑尾炎或阑尾化脓穿孔者认真清除腹腔内脓性分泌物, 关闭腹膜后用碘伏生理盐水冲洗, 所有上台医生和护理人员更换手套、用过的手术器械, 切口周围再用无菌巾保护。

4 术后护理

4.1 密切监测病情变化 阑尾炎虽是小手术, 阑尾动脉出血也可危及患者生命, 因此术后病情观察, 不容忽视。连续监测生命体征并准确记录, 注意腹腔引流情况。倾听患者主诉, 观察患者腹部体征变化, 发现异常报告医生。对于老年患者术后氧气吸入, 麻醉未恢复者, 按摩患者双下肢每15分钟1次, 10 min/次, 防止下肢血栓形成。

4.2 术后体位 全身麻醉清醒生命体征平稳、腰硬联合麻醉、连续硬膜外麻醉6 h平卧后, 均改为半卧位, 可以使腹腔渗出物积聚于盆腔, 利于炎症局限和引流。半卧位还可使腹肌放松, 膈肌下降, 改善呼吸、循环和切口疼痛。鼓励患者主动活动双下肢, 防止深静脉血栓或褥疮发生。

4.3 术后引流管护理 阑尾切除术只有在阑尾局部麻醉脓肿, 或阑尾残端包埋不满意及处理困难时才留置引流管。术后妥善固定, 防止牵拉引起患者不适, 防止引流管扭曲、受压, 15 min捏压引流管1次, 防止因血块或脓肿堵塞, 保持引流通畅, 观察并记录引流液的颜色、性状及量, 发现异常及时报告。

4.4 术后并发症的观察护理 术后24 h内观察患者血压,引流量, 发生出血多为阑尾系膜结扎线松脱而引起的系膜出血, 一旦发生立即输液、输血, 做好再次手术准备。术后3 d观察患者体温变化, 若发生体温下降后又升高, 或一直高热不退, 常提示感染发生, 注意观察患者切口有无红肿, 倾听患者有无诉说、有大便次数增多、排便不净等, 发生盆腔脓肿遵医嘱应用抗生素, 必要时切开引流, 伤口感染者拆除缝线, 加强换药。

5 术后康复指导

术后第1天, 鼓励患者下床活动, 可以有效预防肠粘连,促进血液循环, 防止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 可以促进肠蠕动促进胃肠功能恢复, 使患者早进食, 还可以振奋患者精神。患者有痰, 不愿咳嗽时协助、指导患者双手保护手术切口,减少震动引起的疼痛, 咳出痰液防肺部感染发生。为老年患者拍背每2小时1次, 胃肠功能恢复, 肛门排气, 指导患者进流食, 多饮水以补充机体丢失的水分, 增加尿量, 防泌尿系统感染发生, 还可以防止痰液黏稠。术后初期进食以清淡、易消化流质半流质逐渐过渡到普食。

6 结果

经过护理干预患者缓解了紧张、恐惧心理, 由被动附和到积极主动参与医疗活动, 所有患者生命体征平稳, 术后8例(9.5%)患者切口感染经应用抗生素, 切口引流加强换药、伤口延期愈合外。其余患者均为Ⅰ期愈合, 术后半年随访无肠粘连等并发症发生, 平均住院时间(5±3)d。术后切口愈合良好, 患者均在门诊拆线。

7 小结

对急性阑尾炎患者实施术前心理护理、术后病情观察康复指导等措施可以有效减少患者术前负性心理情绪, 减少术后并发症, 对手术的成功治疗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且科学有效, 值得在临床应用。

[1] 李东文, 路潜.外科护理学.第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2:8.

[2] 顾沛.外科护理学.第2版.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2:1.

10.14163/j.cnki.11-5547/r.2015.08.151

2014-11-18]

459000 河南省济源市人民医院

猜你喜欢
阑尾阑尾炎切口
老年急性阑尾炎行开放阑尾切除术与腹腔镜下阑尾切除术的疗效对比
腹腔镜高位阑尾切除术的不同入路戳孔对比
立法小切口破解停车大难题
人大建设(2019年10期)2019-12-27 08:21:58
Meckle憩室炎误诊为急性阑尾炎5例外科治疗
初中历史“小切口”的教学实践
自制小切口拉钩在腹腔镜手术戳孔切口缝合中的应用
腹茧症合并急性阑尾炎并腹股沟斜疝1例
阑尾先切法与传统阑尾切除法比较
淮海医药(2015年1期)2016-01-12 04:32:53
中西医结合保守治疗急性阑尾炎92例
后外侧联合内侧切口治疗Ⅳ度三踝骨折1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