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秋粉 杨水艳 王迎迎
气压辅助治疗仪在产科的应用
李秋粉 杨水艳 王迎迎
目的 探讨剖宫产术后应用气压治疗仪预防下肢静脉血栓的效果。方法 住院的剖宫产孕产妇600例, 按住院病房区域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各300例。观察组在剖宫产术后采用气压治疗仪30 min, 以后每12小时1次直至患者下床活动;对照组术后采用手工按摩双下肢及活动足关节。对比两组临床效果。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例数为297例, 占99.0%, 对照组总有效例数290例, 占96.7%,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剖宫产术后患者进行气压治疗, 可有效预防下肢静脉血栓形成, 安全有效,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剖宫产;下肢静脉血栓;气压治疗仪
妊娠期血液处于高凝状态, 妊娠期盆腔和下肢静脉血栓栓塞症(VTE)的发生率是非妊娠期的4~5倍, 43%~60%VTE发生在产后[1]。目前我国的剖宫产率较高, 高龄产妇增加,导致盆腔和下肢的静脉血栓栓塞症的几率增加, 如不及时治疗, 可导致患者患肢部分或完全功能丧失而致残, 严重者可能并发肺栓塞, 危及生命。本科近年来对剖宫产术后患者使用气压治疗仪进行下肢静脉血栓预防性治疗, 效果满意, 现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3年12月~2014年5月行剖宫产手术的患者600例, 按病房区域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0例。年龄25~40岁, 体重65~92 kg, 无内外科合并症,无血栓形成病史, 术前卧床保胎超过4 d的患者共72例, 其中长期保胎(包括先兆早产、胎膜早破、宫颈环扎)的患者观察组中有20例, 对照组有19例, 前置胎盘患者观察组9例,对照组10例, 妊高症患者观察组11例, 对照组10例, 余患者为其他因素择期或急诊剖宫产患者, 麻醉均采用腰硬联合麻醉。两组患者年龄、体重、血脂水平、手术方式、手术时间、麻醉情况、术后活动时间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观察组剖宫产术后使用气压治疗仪, 对照组嘱手工按摩患者双下肢及活动足关节。
1.2.2 气压治疗仪的应用 观察组患者术后回病房后即采用韩国DOCTORLIFE公司的DL2002D压力治疗仪行下肢深静脉血栓预防性治疗1次, 以后每12小时1次, 直至患者下床活动。操作方法:将仪器接上电源, 主机开关处于关闭状态;展开下肢腿套, 将患者下肢腿部及足部放在腿套中央, 拉上拉链;将充气管路与主机和腿套连接, 确保连接紧密;打开主机开关, 旋转压力调节钮, 妊高症患者适当减少压力或行单侧肢体气压治疗, 以患者自感舒适为宜, 调节定时器设置为30 min;压缩机直接进入充气循环状态, 它会按照脚→小腿→膝盖→大腿的顺序以3.5~4.0 s间隙反复施加压力和释放压力。治疗过程中要注意患者主诉, 经常巡视, 如患者身体感觉异常, 应立即停用。严密观察并记录下肢皮肤温度、足背动脉搏动、腿部肿、胀、疼及腿周径变化情况。
1.3 疗效判定标准 主要根据患者的主诉、临床表现、肢体周径变化情况进行评价, 两组均于术前1 d至术后6 d行彩色多普勒超声动态监测。电话随访2周。显效:术后3~6 d无下肢疼痛、肿胀、双腿活动自如, 皮温正常, 患者无异常感觉;有效:一侧或双侧下肢酸胀、隐痛, 皮温正常, 腓肠肌试验阴性, 彩超检查无异常现象;无效:一侧或双侧下肢疼痛、肿胀, 下地困难或直立后疼痛加剧伴有不同程度发热,腓肠肌试验阳性, 彩超示静脉血管内无彩色血流信号和频谱信号。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两组患者DVT临床效果比较, 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效果比较[n (%)]
DVT的主要因素有血液滞留、血管内膜损伤、血液高凝状态[2]。妊娠期尤其是妊娠晚期, 在胎盘产生的激素参与和内分泌的影响下, 孕妇体内各个系统发生了一系列适应性变化, 静脉瘀滞、高凝状态及血管壁损伤等这些与血栓形成的病理因素在妊娠期各个阶段均存在, 其中以静脉瘀滞的加重为最常见的危险因素。妊娠期的各种生理变化使机体呈易栓状态, 加上手术刺激使血小板激活增加, 加重高凝状态, 路力等[3]报道盆腔手术后下肢血粘度增加明显高于非盆腔手术组, 其认为同时出现的血液高凝高粘状态增加可能是盆腔手术后下肢静脉血栓高发的原因[4]。麻醉下静脉壁平滑肌松弛使内皮细胞受牵张而胶原暴露[5,6], 剖宫产术后早期禁食, 产妇血容量减少, 血液浓缩, 血液凝固性更高, 加上术前或术后卧床引起肢体静脉回流缓慢, 和一些病理因素如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等, 综合因素造成了剖宫产术后血栓容易形成。血栓形成后不仅会造成肢体肿胀、疼痛、发热等不适, 严重者会导致肺栓塞危及患者生命, 在急性阶段有血栓脱落所引起的肺梗死是临床猝死的常见原因之一[6]。因此对剖宫产术后患者下肢静脉血栓的预防治疗非常重要。
既往作者往往通过人工按摩患者双下肢及活动足关节以减少静脉血栓形成, 但作用有限, 现在作者采用气压治疗仪来预防静脉血栓, 两者对比, 气压治疗仪对预防静脉血栓形成效果显著(P<0.05)。气压治疗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机制:气压治疗其脉动气流通过气管进入紧束在肢体治疗部位上气囊的气室, 气囊随着压力的上升对肢体进行大面积的挤压、按摩, 气挤压力和刺激可达深部肌肉、血管和淋巴管, 加压时使加压部位静脉血管尽量排空, 加速血液回流或流向周围毛细血管, 骤然减压时使静脉血流速度增快, 挤压时可达无挤压时的175%~366%, 由于周期性加减压的机械作用产生搏动性血流通过远端肢体的深静脉系统, 从而促进下肢血流循环, 预防凝血因子的集聚及在血管内膜的粘附, 防止血栓的形成[7]。由于血流速度增大, 流经局部的血流量必然增大,从而增加了氧和其他营养成分的供给, 促进新陈代谢, 增强单核一吞噬细胞的吞噬功能, 促进渗出液的吸收, 加速病理产物的代谢和排泄, 有清除肿胀, 防止血栓形成的作用[8]。
禁忌证:气压治疗并非对所有患者均适用, 对下列情况禁用:①急性炎症性皮肤病;②心律不齐;③深部血栓性静脉炎;④丹毒;⑤急性静脉血栓;⑥肺水肿;⑦不稳定型高血压;⑧安装有人工心脏起搏器的患者;⑨充血性心力衰竭。对妊娠期高血压患者要注意减少压力或者行单侧肢体治疗。在使用气压治疗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前应充分评估患者的基本情况, 以确保气压治疗期间的安全。
综上所述, 孕期及产褥期血液呈高凝状态, 其血栓性疾病的发生率明显升高, 剖宫产术后尤其是长期卧床的患者易形成静脉血栓, 其预防治疗很重要, 采用双下肢气压治疗预防下肢静脉血栓的发生是有效安全的, 比传统的护理方式省时省力, 促进静脉回流效果显著而稳定, 降低了护理成本,值得临床推广。
[1 ] 胡蓉, 李笑天.妊娠期静脉血栓栓塞性疾病的防治.中华医学杂志, 2013, 39(29):2264-2265.
[2] 郝进芳, 李卫勇, 王福霞.255例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的临床特征.中国老年学杂志, 2009, 9(29):2391-2392.
[3] 路力, 刘勇成, 李继光.盆腔手术后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原因的探讨.中华外科杂志, 1996, 7(34):397-399.
[4] 孙耀辉, 陈竹钦.剖宫产术后出血肺栓塞病例分析.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1998, 14(2):113.
[5] 董典宁, 孙平, 吴学君, 等.剖宫产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研究.现代妇产科进展, 2006, 15(10):770.
[6] 李乐之, 路潜.外科护理学.第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2:564-566.
[7] Flam E, Berry S, Coyle A, et al.Blood flow augmentation of intermittent pneumatic compression systems used for prevention of deep vein thrombosis pripr to surgey.AM J Surg, 1996, 171(7):312-315.
[8] 马忠秀.气压治疗仪预防脊椎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观察及护理.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 2009, 6(12):979-980.
10.14163/j.cnki.11-5547/r.2015.08.200
2014-11-20]
454000 河南省焦作市妇幼保健院产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