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衡功能训练对脑卒中患者下肢的影响

2015-06-01 12:25张利芳
中国实用医药 2015年8期
关键词:偏瘫下肢常规

张利芳 易 龙

·康复医疗·

平衡功能训练对脑卒中患者下肢的影响

张利芳 易 龙

目的 探讨平衡功能训练对脑卒中患者偏瘫侧下肢功能的影响。方法 52例脑卒中偏瘫患者, 将其随机分为常规组26例和治疗组26例, 常规组对患者应用常规训练, 治疗组患者应用平衡功能训练。所选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均采用Berg平衡量表(BBS)、Fugl-Meyer下肢运动功能评分法(FAM)、改良Ashworth量表(MAS)评分和改良巴氏指数(MBI)评定患者的下肢运动功能。结果 训练后治疗组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P<0.05), 对照组较治疗前也均有改善(P<0.05);与常规组相比, 治疗组效果更加明显,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平衡功能训练对改善脑卒中患者偏瘫下肢功能具有明显的临床效果,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平衡功能训练;脑卒中;偏瘫;下肢功能

脑卒中患者是最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 在发病初级阶段,多数处于迟缓性瘫痪期, 表现为肌肉力量减退, 不能维持正常的姿势, 导致基本的平衡能力失调, 不能维持基本的坐位和站立位, 甚至对患者的生存质量造成一定的影响[1,2]。在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康复过程中, 步行训练也是康复的最主要目标, 是患者能够实现生活自理的重要条件之一[3]。本文意在加入平衡功能训练, 使其对脑卒中患者进行相关治疗, 进一步探讨平衡功能训练对脑卒中患者患侧下肢功能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1年7月~2013年9月在本科康复治疗的脑卒中患者52例, 随机分为常规组和治疗组, 每组26例。年龄45~65岁, 平均年龄(50.1±14.2)岁;病程1~6个月, 平均病程(4.35±1.17)个月;脑出血20例, 脑梗死32例。有认知功能及心肺疾患患者除外。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入选标准:①经头颅MRI或CT证实为初次病, 参照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标准;②病程在发病3周以内, 生命体征稳定;③患者意识清楚, 可配合完成治疗;④患者及家属知情同意。排除标准:①严重的认知问题;②严重的心肺疾患问题, 如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等;③严重的精神紧张导致痉挛加重者;④严重的感染;⑤ 有严重的下肢骨科疾病。入选的患者需按照指定的训练内容进行锻炼。

1.2 治疗方法 常规组训练:①关节活动度训练;②功能性电刺激;③针灸治疗;④爬行训练;⑤牵张技术;⑥抛物球训练。以上治疗每周5次, 40 min/次, 连续治疗5周。治疗组训练: ①卧位, 患者平躺在治疗床上, 双下肢轮流做屈曲、伸展、内收、外展并保持双下肢悬空位。②坐位, 患者坐在椅子上, 当患者姿势向一侧倾斜时, 治疗师不要立即扶患者, 应轻轻地向倾斜方向推患者, 以诱发姿势反射而使患者直立。③立位, 训练5周后进行立位平衡训练, 患者下肢分开几寸站立, 将身体重心前后、左右摇摆保持站位平衡;前后交替单足负重站立保持站位平衡;平衡杠内双手抓或不抓扶扛, 前后左右摇摆保持站位平衡步行, 患者立位前后左右跨越障碍物训练。平衡功能训练过程中要注意保持心情的调节。平衡功能训练每周5次, 30~40 min/次, 持续12周。

1.3 评测方法 采用BBS、FAM、MAS评分和MBI评定患者的下肢运动功能。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各评价1次。评定前让患者充分知道所做的动作, 消除其紧张情绪, 以上评定内容均由同一治疗师参与完成。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PS13.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下肢BBS、MAS、FAM和MBI评分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但治疗后两组的BBS、MAS、FAM和MBI评分均有明显改善, 治疗组较常规组改善更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2, 表3, 表4。

表1 两组治疗前后BBS评分比较( x-±s, 分)

表2 两组治疗前后MAS评分比较( x-±s, 分)

表3 两组治疗前后FAM评分比较( x-±s, 分)

表4 两组治疗前后MBI评分比较( x-±s, 分)

3 讨论

脑卒中后患者功能的恢复与重建是一个逐步改善的过程, 而平衡功能作为各种活动的一部分, 需要贯穿各种活动的训练过程, 而人体平衡的维持需要正常的肌力、适当的感觉输入(包括视觉、本体感觉及前庭觉的信息输入)大脑的整合作用、交互神经支配或抑制以及骨骼肌系统等方面综合作用[4]。脑卒中后患者早期在康复过程中, 由于患者的运动功能障碍导致肌肉张力和耐力的下降, 关节的灵活度和软组织的柔韧度下降, 骨盆控制能力差, 屈髋屈膝不充分等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的障碍, 直接影响患者的平衡能力, 本文旨在通过平衡功能训练提高和改善患者肢体的异常模式, 使患者能够及早的完成独立步行。

综上所述, 平衡功能训练对脑卒中患者下肢功能的恢复具有显著的影响, 患者通过进行平衡功能训练, 在躯干的协调、骨盆的控制、重心的转移等各个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改善,纠正了患者的异常模式, 进一步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为患者的预后打下了基础。

[1] 王新德.各类脑血管病诊断要点.中国乡村医药, 1996(2):10-11.

[2] 席建明, 冯晓东, 郭青川, 等.电动起立床与站立架联合用于脑卒中患者平衡训练的临床效果.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2012, 27(12):1149-1151.

[3] 陈秀明, 白玉, 魏国荣, 等.序列训练法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下肢运动功能的影响.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2011, 26(5):478-480.

[4] 杨婷, 钱兴皋, 张会惠, 等.平衡反馈训练仪与Berg平衡量表在评定脑卒中偏瘫患者平衡功能中的相关性.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2012, 27(11):1011-1014.

10.14163/j.cnki.11-5547/r.2015.08.204

2014-11-20]

462000 漯河市中心医院康复科(漯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一附属医院)

猜你喜欢
偏瘫下肢常规
下肢下垂体位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影响的meta分析
膈肌训练在脑卒中中促进偏瘫康复恢复中的应用
常规之外
探讨常规课的高效课堂
紧急避孕不是常规避孕
别受限于常规
神经松动术对脑卒中偏瘫肩痛的疗效观察
钬激光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临床观察
微创旋切术治疗182例下肢静脉曲张的术后护理
强化肩胛带训练对脑卒中后偏瘫肩痛的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