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异性免疫治疗对变应性鼻炎患者的临床疗效

2015-02-01 18:38:43张洁
中国实用医药 2015年20期
关键词:变应原变应性免疫治疗

张洁

特异性免疫治疗对变应性鼻炎患者的临床疗效

张洁

目的 探讨特异性免疫治疗对变应性鼻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50例变应性鼻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 各25例。治疗组采用特异性免疫治疗, 对照组采用药物治疗法, 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组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2%, 对照组的总有效率是84%, 两组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2850次特异性免疫治疗治疗中, 全身反应总发生率为总发生率为0.175%, 局部反应总发生率为1.2%, 反应较轻。结论 采用特异免疫治疗对变应性鼻炎患者来说, 安全有效。

特异性免疫治疗;变应性鼻炎;疗效

变应性鼻炎是一种多因素疾病, 它由人体自身基因与环境共同作用引发, 且发病率近年来逐步攀升。目前, 针对变应性鼻炎的治疗方式主要有三种, 即:避免接触变应原、药物治疗以及免疫治疗。其中, 避免接触变应原, 仅是理想治疗方法, 因为在环境中有很多不可控制的诱因。药物治疗,是通过药物来控制病症, 一旦停药, 鼻炎就很可能会复发,所以无法达到根治的效果。而免疫治疗是一种值得肯定和推荐的治疗方式, 通过干扰机体免疫反应并改变变应性疾病进程达到治疗的效果, 值得注意的是, 在免疫治疗当中, 必须使用标准化的变应原疫苗进行特异性免疫治疗(简称SIT)。本文分析了本科室25例变应性鼻炎患者接受特异性免疫治疗的临床效果,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参照我国的变应性鼻炎标准诊断标准, 选取本科室2012年3月以来的病例5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 各25例。治疗组男10例, 女15例, 年龄 6~60岁,平均年龄38岁, 均有鼻塞、鼻涕、鼻痒等症状, 患者变皮试尘螨++以上。伴哮喘3例, 占12%, 有家族过敏史5例, 占20%。鼻黏膜异常20例, 占80% 。对照组男12例, 女13例,年龄8~58岁, 平均年龄40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治疗组采用特异性免疫治疗, 对照组采用药物治疗法。根据资料对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症状体征进行比较并评分。在患者治疗之前, 都进行变应原皮肤试验, 所有患者皮试尘螨++以上。依据皮试结果, 选择阳性反应较为明显变应原疫苗进行脱敏治疗。25位治疗组患者选择1~4种变应原疫苗进行脱敏治疗, 治疗时间为2年, 共注射2850次。2014年3月开始对治疗组患者和对照组患者进行复诊, 做免疫检测。

1.3 疗效判定标准 依据2004年兰州会议所制定的疗效评定标准[1], 特异性免疫治疗的疗效评估方法为:(治疗前总分-治疗后总分)/治疗前总分×100%, 若结果≥66%, 则为显效;若结果25%~66%, 则为有效;若结果≤25%, 则为无效。另外,在患者进行治疗期间, 要认真记录下每次SIT治疗后有无不良反应。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2.0软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变应原皮试结果 在所有治疗组患者中, 至少都有1种以上变应原均 + + 。其中室内尘土阳性所占比例最高, 共22例, 占88%;其次是尘螨18例, 占72%, 多价霉菌.15例,占60%, 多价霉菌Ⅱ13例, 占52%。此外, 还有春季花粉、香烟、昆虫等因素的影响。

2.2 特异性免疫治疗的疗效 治疗组患者显效14例, 有效9例, 无效2例, 总有效率为92%;对照组患者显效10例,有效11例, 无效4例, 总有效率为84%, 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3 特异性免疫治疗不良反应 观察项目分为局部反应和全身反应, 局部反应如注射后出现的红斑、肿胀、疼痛等,全身反应如荨麻疹、鼻炎、哮喘症状的发作等。注射后, 观察30 min记录不良反应。发生全身反应3例.5例次, 总发生率为0.175%, 局部反应发生者10例, 共35例次, 总发生率为1.2%, 有2例患者哮喘发作.2例鼻炎症状发作。口服抗组胺药物后, 症状基本消失。发生局部反应红斑10例次,丘疹9例次, 经过局部冷敷后, 症状也基本消失。

3 讨论

特异性免疫治疗的优势是能够最大程度地减轻患者的临床症状, 减少对药物的依赖性, 此外, 免疫治疗可干预疾病进展, 阻止病情加重[2]。本研究治疗组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2%, 对照组的总有效率是84%, 两组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变应性鼻炎的主要变应原是室内尘土和尘螨。在变应性鼻炎患者当中, 本次研究结果表明, 以室内尘土阳性率最高,其次尘螨。在2850次SIT治疗中, 全身反应总发生率为总发生率为0.175%, 局部反应总发生率为1.2%。本次研究中所出现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与以往数据统计相比较, 有所降低。

特异性免疫治疗对于调节免疫功能具有明显的效果, 能够调节免疫失衡, 增加机体的免疫功能, 从而达到治疗的作用, 而药物治疗只能短期控制症状, 无法增加机体的免疫力。

本研究还表明, 当患者被检出变应原之后, 有效地避免接触致敏原, 及时采取特异性免疫治能够达到预防变应性疾病的作用。脱敏治疗对于常年性变应性鼻炎患者, 是安全有效的, 且能够改善患者自身的免疫功能。

[1] 中华耳鼻喉科头颈外科杂志编辑委员会, 中华医学会耳鼻喉科分会.变应性鼻炎治疗原则和推荐方案(2004年, 兰州).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05.40(3):166-167.

[2] Passalacqua G, Durham SR. Allergic rhnitis and its impact on asthma update: allergen immunotherapy. J Allergy Clin Immunol.2007.119(4):881-891.

10.14163/j.cnki.11-5547/r.2015.20.089

2015- 01-23]

466000 周口市中医院

猜你喜欢
变应原变应性免疫治疗
支气管镜下治疗变应性支气管肺曲霉菌病1例
Study on the mechanism of Fuzi in the treatment of allergic rhinitis based on network pharmacology and experimental validation
变应性鼻炎患者食物变应原分布特点分析
浙江医学(2022年7期)2022-05-16 04:03:24
徐丽华运用祛风止咳方治疗变应性咳嗽经验
肿瘤免疫治疗发现新潜在靶点
565例过敏性疾病变应原结果分析
金匮肾气丸化裁治疗变应性鼻炎
肾癌生物免疫治疗进展
海南医学(2016年8期)2016-06-08 05:43:00
Toll样受体:免疫治疗的新进展
西南军医(2014年1期)2014-02-03 03:06:31
淋巴细胞免疫治疗在反复种植失败和复发性自然流产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