龚敏燕 李土莲
安全用药分析与思考
龚敏燕 李土莲
随着人们生活、文化水平的提高, 自我保健意识的加强,人们对身体的健康越来越重视, 如何安全用药也显得日益重要。由于缺乏全面、准确的安全用药知识, 用药不对症、重复用药、迷信抗生素等误区, 导致因药物不良反应致病的例子屡见不鲜。加强医疗服务质量和药学服务来改善这些现象是药师的责任。现对本院药学服务过程发现的安全用药误区和值得注意的现象进行分析和总结。
不少患者在输液的过程中, 嫌速度慢, 自行调快药液的滴速, 因这一小小的举动也许就会导致患者昏厥甚至死亡。2011年的一起医疗事故中, 患者在滴注过程中死亡, 鉴定原因就是患者滴注的林可霉素滴速过快, 最终导致了悲剧的发生。
首先, 不建议遇到发烧、感冒、腹泻等就去医院输液。用药要遵循能口服就不选择肌内注射, 能肌内注射就不选择输液的原则。其次, 如果需要输液治疗, 一定要谨遵医嘱,切不可自行调节输液的速度, 一般情况下, 成年人输液速度为40~60滴/min。儿童由于器官发育不完全或功能降低, 输液速度应减慢, 儿童的输液速度为20~40滴/min, 老年人不应超过40滴/min。输液速度过快, 易加重心脏负担, 引起心力衰竭或肺水肿等不良反应。如硝普钠滴注过快可使血压急剧下降。硝酸甘油、单硝酸异山梨酯滴注速度应8~15滴/min, 过快则可引起血压下降、心率加快, 甚至昏厥。
提示:如果在输液过程中遇到了心悸、心慌等现象, 一定要及时向护士和医生报告, 切不可自行调整或隐瞒, 导致身体受到损害。
患者因不了解长期服用止痛片有可能产生的不良反应。止痛类药物容易掩盖疾病本身的症状、延误针对病因的治疗。遇到疼痛后简单地寻求止痛药的帮助, 可能会错过最佳的诊治时间。因此, 在遇到某些不知原因的疼痛时, 患者要积极就医查找病因, 切不可盲目依赖止痛药。如果需要使用止疼药物, 每次服用时间最好也不要超过3 d, 服用时若出现不良反应, 应立即停药, 并及时前往医院治疗。
长期服用阿片类止痛药可能导致药物依赖。过量服用止痛药还可能对心血管系统, 及肝、肾功能造成损害。据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统计, 2009年用止痛药过量致死总人数达到15597例。因此, 服用止痛药一定要在遵循医嘱的情况下,把握适度原则, 不能盲目服用。
维生素是在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的药品和保健食品, 每天都会服用大量的维生素。但大部分人都不了解维生素一般的服用方法,服用维生素应掌握“适合”与“适度”两个原则。所谓“适合”是指应根据个人情况不同来定制补充方案。如
感冒患者可适当补充维生素C;经常喝酒的人可适当补充维生素B6, 因维生素B6在脂肪及蛋白质的吸收中发挥重要作用,可作为预防脂肪肝的辅助成分;喜欢运动的人可适当补充维生素B1和维生素C, 以补充由于出汗过多而引起的消耗;处于生长发育期的儿童, 因机体容易缺乏日常膳食中含量很少的维生素D, 可适当补充一些。而“适度”强调的是不要认为维生素是人体中不可缺少的营养成分, 就盲目补充。其实人体对维生素的需求是有一定量的, 摄入过量的维生素则会引起中毒。比如人体摄入过量的维生素A可引起的中毒综合征, 导致烦躁、头痛、呕吐、皮肤瘙痒、视物不清、肝脏肿大。婴幼儿服用维生素A, 如一次剂量超过30万U, 可引起急性中毒, 长期服用5万~10万U, 6个月左右可发生慢性中毒;除维生素A外, 维生素D过量会造成多脏器点状钙化和多尿;维生素E过多会导致出血倾向。
很少意识到“药驾”同样存在引发交通事故的安全隐患。“药驾”危害并不比酒驾小, 奥地利科学家柯·瓦格涅尔在研究了9000起交通事故以后查明, 其中16%是因驾驶员服了某种药物所引起的, 而根据美国科学家调查研究显示, 酒驾(乙醇测试阳性)导致车祸事故率为18%, 说明某些药物和酒精一样, 都能削弱人类思维判断力。一些感冒药、抗过敏药、镇静催眠药、抗偏头痛药可引起驾驶员嗜睡;一些镇咳药、解热镇痛药、抗病毒药, 能导致驾驶员出现眩晕或幻觉;某些解热镇痛药、解除胃痉挛药、扩张血管药、抗心绞痛药、抗癫痫药可以引起驾驶员视物模糊或辨色困难;某些镇痛药、抑酸药、避孕药可使驾驶员出现定向力障碍。
提示:驾驶员需要注意服用的药物是否含有对驾驶能力有影响的成分。一般情况下, 对驾车有影响的药物应在开车前4 h慎用, 或服用后休息6 h再开车。若必须在驾驶前服药,可选择替代药物, 如过敏时尽量选用对中枢神经抑制作用小的抗过敏药, 感冒时选用不含镇定和抗过敏成分的药物。
从孩子到成年人再到老年人都在不停地补钙, 但是对于不同阶段人们每日钙摄入量标准, 许多人不甚了解。根据《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表》, 人体对钙的需求量因年龄的不同而各异。对于儿童来说:0~6个月的婴儿需要钙摄入量需300~400 mg/d, 1~4岁儿童600~800 mg/d, 4~14岁800~1000 mg/d。如果儿童补钙过量, 可能会导致身体浮肿、多汗、厌食、便秘等, 严重的还容易引起高钙尿症, 还可能限制大脑发育, 影响正常发育。因此, 儿童补钙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成人的钙推荐摄入量为<2000 mg/d, 摄入钙过多可能干扰其他微量元素的吸收, 还可能导致患肾结石病等。老年人因肝肾功能减退, 导致机体对药物的吸收、分布和代谢等能力减退, 所以在补钙时更要格外注意。
药师在进行安全用药宣传过程, 既提高了自身素质, 也为医院临床药学服务打好基础, 从而使药师真正成为“以服务患者为中心, 临床药学为基础, 促进临床安全合理用药”的服务主体。
10.14163/j.cnki.11-5547/r.2015.02.171
2014~09~01]
510370 广州市荔湾区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