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涛 张少阳 鹿倩倩 吕祥柱
MRI及MRCP在胆管梗阻疾病中的临床应用
葛涛 张少阳 鹿倩倩 吕祥柱
目的 对磁共振成像(MRI)及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RCP)在胆管梗阻疾病中诊断的临床价值进行探讨。方法 63例胆管梗阻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所有患者均给予MRI及MRCP检测, 检测后将其检测结果和病理学检查结果进行对比, 观察诊断符合率。结果 对患者给予MRI联合MRCP诊断,共确诊23例胆管结石.15例胆管炎.10例胆管囊肿, 9例肝门区胆管癌, 6例胰头腹壶癌。MRI及MRCP检查结果和临床病理学检查结果比较, 均具有较高的临床检验率,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治疗胆管梗阻疾病患者, 给予MRI及MRCP检查, 能够提高临床诊断正确率, 减少患者检查次数, 并减少检查费用, 值得临床推广。
胆管梗阻疾病;磁共振成像;磁共振胰胆管成像;病理学;诊断
胆管梗阻疾病是临床中的一种常见疾病, 主要受到肿瘤、结石以及感染等因素导致, 进而导致出现一系列临床症状, 对其进行及时准确的定位、定性诊断, 对患者的治疗和预后具有重要关系[1]。近年来,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超声、经皮肝穿刺胆管造影(PTC )、CT以及MRCP等诊断方法在临床中得到越来越广泛的运用。作者对本院收治的63例胆管梗阻疾病患者给予MRI及MRCP联合诊断, 取得较好效果, 现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10月~2013年10月在本院接收治疗的63例胆管梗阻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其中男32例,女31例, 年龄27~75岁, 平均年龄(35.6±5.1)岁;所有患者均不同程度伴有腹胀、腹痛、食欲差以及发热等临床症状。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给予MRI及MRCP检查, 检查前6 h禁食。采用开放式永磁型磁共振成像系统, 场强为0.35 T, 使用正交体线圈, 所使用的常规横断面为FSET2W1 (TR/TE=4000~5310 MS/120~137 ms), 其SET1WI(TR/TE=403~631 MS/14~16 ms)序列进行扫描;MRCP(TR/TE=13841~17901 MS/309~320 ms),层厚度设置为4 mm, 层间距设置为4 mm, 层数为19~30;使用最大强度的投影(MIP)将垂直体轴作为原始图像的中轴重建, 在100间隔能够重建出18幅不同角度的平面投影像。依据需求, 增加MRCP横断面、FSET2WI冠状面以及SET1WI序列。
1.3 观察指标 对患者的MRI及MRCP检查结果和临床病理学检查结果的符合情况进行观察对比。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本组研究的63例胆管梗阻患者中, 病理学检查结果表明:共包含25例胆管结石.18例胆管炎, 7例胆管囊肿, 8例肝门区胆管癌, 5例胰头腹壶癌;本组研究中, 患者给予MRI检查, 共发生5例误诊, 其中, 包括2例胆管癌.1例胆管结石.1例胆管炎性狭窄.1例胆管炎;对患者给予MRI联合MRCP诊断, 共确诊23例胆管结石.15例胆管炎.10例胆管囊肿, 9例肝门区胆管癌, 6例胰头腹壶癌。MRI及MRCP检查结果和临床病理学检查结果比较, 均具有较高的临床检验率,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胆管梗阻性疾病是临床中比较常见的疾病, 为有效治疗胆管梗阻, 需要首先明确梗阻部位、病因以及范围。胆管良性梗阻阻塞的部位主要为管腔内梗阻, 大多数为寄生虫、结石以及炎症发生的粘连;管壁发生的阻塞主要为狭窄性胆管炎, 管壁外梗阻主要为狭窄性乳头炎和慢性胰腺炎[2]。部分胆管良性病变主要伴有肝内胆管扩张的情况, 主要呈枯枝状和残根状的变化, 较轻。临床治疗胆管梗阻性疾病, 往往伴有并发症, 根据其临床表现, 患者病症与其他病症比较相似。如患者临床病症为癌症转移情况, 可能会带来严重后果, 因此, 提高胆管梗阻疾病的诊断率对积极治疗疾病具有重要作用。以往临床检查主要采取CT、超声、PTC等手段, 具有检查时间长、检查费用昂贵的特点, 且会给患者治疗效果产生一定影响[3]。MRCP是近年来一种新型的观察胆胰管方法,其主要运用重T2WI作为缓慢流动或者静止的液体的高信号,将快速流动的液体作为低信号, 在与脂肪抑制技术相结合的基础上, 使实质器官和脂肪呈低信号;经过重建多维, 最终提供出多角度、全方位的立体观察图像;另外, 其作为一种无放射线辐射、无创伤的检查方法, 对操作人员的技术水平没有较大要求, 且还能够看到胆道梗阻的近端与远端;此外,其能够将胰胆管形态与组织结构的自然状态展现出来。经低场MRI检查, 胆管梗阻疾病临床表现为中度匀称性扩张、胆总管轻、肝外胆管落账明显、肝内胆管树扩张为“枯树梢”征以及下端变窄为“鸟嘴样”变化等[4]。
常规MRI检查后显示胆道梗阻疾病患者的病变部位为软组织肿块, 且能够将梗阻位置的胆管形态和软组织肿块显示出来;另外, 其不仅将患者本身病变显示出来, 而且还能够将管腔外直接浸润和组织征象显示出来;MRCP检查肝内胆管表现主要为“软藤状”, 胆囊为重度扩张、扩大;胆总管为不匀称性的扩张, 梗阻近端为截断、狭窄以及腔内充盈缺损等现象, 管壁呈僵直状, 部分患者出现“双管征”。有文献研究表明, MRI及MRCP联合对胆道梗阻疾病患者进行诊断, 能够有效提高临床诊断率[5]。本组结果表明, 对患者给予MRI联合MRCP诊断, 共确诊23例胆管结石.15例胆管炎.10例胆管囊肿, 9例肝门区胆管癌, 6例胰头腹壶癌。MRI及MRCP检查结果和临床病理学检查结果比较, 均具有较高的临床检验率,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 MRI及MRCP对胆管梗阻性疾病患者进行检查的结果和临床病理学检查结果具有较高的诊断符合率, 不仅能够及时确诊患者病症, 而且还能够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并减少患者诊断费用, 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1] 田丽, 李永霞, 马跃虎.低场MRCP及MRI对胆管疾病的诊断价值.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3.22(12):1332-1334.
[2] 谢武桃.16层螺旋CT多平面重组与MRCP诊断胆管梗阻性疾病的对比研究.重庆医学.2012.41(31):3318-3320.
[3] 郑驰, 高朝阳.低场MRI及MRCP在胆管梗阻疾病中的临床应用.江西医药.2011.46(4):369-370.
[4] 岑裕铭, 莫鸿忠.37例梗阻性胆管疾病的MRI诊断和临床应用.重庆医学.2010.39(3):331-332.
[5] 周胜利, 徐春玲, 杨涛. MRCP联合MRI在胰胆管梗阻性疾病中诊断的价值.医学影像学杂志.2008.18(7):766-769.
10.14163/j.cnki.11-5547/r.2015.06.070
2014-10-30]
450000 河南省郑州市第二人民医院影像科(葛涛);河南省郑州市第二人民医院(张少阳 鹿倩倩 吕祥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