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通阅读教学的“界内”与“界外”

2015-02-01 02:34姚彩霞
中小学教师培训 2015年11期
关键词:书本世界儿童

姚彩霞

(东海县实验小学,江苏 连云港 222300)

一、教学忧思——儿童在哪里

1.目标设计,忽略儿童存在

我们在设计每节课的阅读教学时,有多少教师在阅读教学目标上花费心思?很多时候,教师们都是照搬教参上现成的目标,接着就开始设计教学过程了。请问,教参上的目标就是你所教的班级要达到的目标吗?你的阅读教学目标应该从哪里来?不是从课标里来,也不是从教参里来,而应从学生中来。教师必须了解学生的生活经验、阅读能力、学习疑问等实际情况,才能设计出具体的、切合班级实际的阅读教学目标。

而实际上,大部分教师在制订阅读教学目标时,都忽视自己班级里活生生的儿童世界、活跃的童心、丰富的情感和每个孩子的发展现状。虽然大家口口声声说“关注儿童的生活世界”,说“教学站在儿童的立场”,但在实际的教学中都只是一句空谈。

2.阅读视野,疏离儿童生活

我们的语文教师,想方设法地让儿童触摸经典,阅读经典,丰富了儿童的精神生活。沉浸在书本世界里的儿童,能暂时找到生命栖息的诗意家园,但我们的阅读教学不能让儿童永远沉浸在理想和梦幻的世界中,而要引领他们走进现实生活,做生活世界中真实的儿童、社会的儿童。

儿童不应该仅仅活在书本世界里,儿童的精神更应该在生活世界里折射光芒。而实际上,有多少教师能引领儿童关注生活,阅读生活?

3.方法抉择,湮没儿童灵气

语文教师一直以为“听说读写”才是学习语文的途径,“字词句篇”的训练才是阅读教学之道。抄抄写写,成了语文教学的武器;死记硬背成为戴在学生头上的紧箍咒……

“语文学科是最开放、最有创造性的。……现在统统变成一个模式,把语文教学搞得一潭死水,学生的创造性、灵气都被磨掉了!……我们整个教育到底是培养人,还是仅仅培养知识和技能?”[1]于漪老师的话至今仍振聋发聩。

儿童的语文生活应该是丰富多彩的。儿童是天生的诗人,也是天才的歌唱家;儿童天生爱表演,可以说是这个世界上最美的舞者;儿童全身都充溢着艺术香气,飘溢灵感的芬芳。然而,大部分教师不敢越语文教学的雷池半步,循规蹈矩地用“工具性”“语言训练”的缰绳捆缚了儿童超然的童心。

二、两套阅读——融通“界内”与“界外”

《界内界外》是深圳的一次艺术展览的主题名,来自建筑界、设计界、影像界、绘画界、雕塑界的朋友,站在不同的角度对艺术进行诠释,他们“其实是在尝试和探讨超出常规以外的种种可能性”。《界内界外》这次展览的意义在于,“在这个界限的社会,突破边界的行为本身将产生价值”,“它表明了一种积极的、干预的、创造的姿态”。

我们的教育也曾划分这样那样的边界,现在也意识到这种边界的局限性。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的经典报告《学会生存》在谈到21世纪的学校教育时就描述了这一断裂现象的存在:学校与生活脱节,儿童的人格被分裂成为两个互不接触的世界——“在一个世界里,儿童像一个脱离现实的傀儡一样,从事学习;而在另一个世界里,他通过某种违背教育的活动来获得自我满足”[2]。

阅读教学中的儿童也被分离在两个疏离的世界——书本世界和生活世界。我们总是习惯于在书本世界的“界内”打转,对“界外”的儿童生活世界总是胆怯、畏缩、举步维艰。

只有实现“界内”“界外”的融通,才是阅读教学的必然趋势。

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提到“两套教学大纲”[3]。阅读教学也要有“两套教学大纲”——第一套是指对书本的阅读,第二套是指对生活的阅读。

于是,我们的阅读教学与儿童的生活世界相融通的路径就有两条:

(一)第一条路径:由“界内”向“界外”辐射

怎样引领儿童从书本世界走向生活世界,再回归书本世界?笔者尝试从阅读教学的目标开始,阐述整个阅读教学过程中的融通策略。

1.“生本目标”的确定

我们的阅读教学首要任务是什么?是为了训练提高儿童的阅读技能,还是为了让儿童更好地生活?着眼于阅读技能的教学,关注的是学生应该学会什么?必须掌握什么?而着眼于儿童生活的教学,则关注儿童阅读疑惑是什么?儿童想学到什么?儿童感兴趣的是什么?

笔者在教学每一篇课文之前,首先让学生预习,并要求学生在阅读之后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或把自己的阅读疑惑标注出来。然后鼓励学生自己去查阅工具书或上网搜索,独立解决自己的疑惑。自己不能解决的疑惑可以在预习的本子上写出来。教师根据学生的疑惑,有针对地设计教学。课堂上,让学生之间互相解疑,在关键处、疑难处,教师进行讲解点拨。

“课程标准”的表述是宏观的,教参上的目标是固化的;而来自本班学生的阅读需求、阅读疑惑,才是具体的、适合学生阅读实际的“生本目标”。

2.“链接阅读”的设计

崔峦老师在全国第七届小学语文青年教师阅读教学观摩活动上提出了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应当在读好课文的前提下,让我们的学生尽可能地多读一点,多接触一点与课文相关的资料。”[4]

那么,从书本世界走向生活世界,就必须在教学课文时链接相关的阅读:在教材学习之前的“背景阅读”;在教学过程之中引发学生深入思考的“深化阅读”;在教学之后让学生的思想、情感走得更远、更深的“延伸阅读”。

(1)背景阅读

背景阅读的目的在于激发学生阅读的情趣,让学生在生活世界里破解书本世界的难点,拉近学生与书本世界的距离,形成对文本的阅读期待,为文本学习打好情感底色。

在教学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六年级下册《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时,笔者给学生布置的铺垫阅读是:搜集长征中感人的故事来阅读;观看网上搜索的《长征》电视剧,了解那段岁月的情况;搜集彭德怀相关故事进行阅读。

(2)深化阅读

深化阅读的目的在于:在课堂短暂的时间里,找准时机,把握好度,引领学生走向文本深处。比如在教学《最大的麦穗》一文时,笔者在学生理解课文的人生哲理基础上,引入一则故事:

两个年轻人一同寻找工作,一枚硬币躺在他们经过的路上,高个子青年看也不看就走了过去,矮个子青年却激动地将它捡了起来。

高个子青年对矮个子青年的举动露出鄙夷之色:一枚硬币也捡,真没出息!矮个子青年望着远去的高个子青年心生感慨:让钱白白地从身边溜走,真没出息!

两个人同时走进一家公司。公司很小,工作很累,工资也低,高个子青年不屑一顾地走了,而矮个子青年却高兴地留了下来。

数年后,两人在街上相遇,矮个子青年已成了老板,而高个子青年还在寻找工作。高个子青年对此无法理解,说:“你这么没出息的人怎么能这么快地‘发’了?”

矮个子青年说:“因为我没有像你那样绅士般地从一枚硬币上迈过去。你连一枚硬币都不要,怎么会发大财呢?”

生读故事后,师出示小练笔:

写下你真诚的话语,把你的感悟传达给更多的人。

我想对故事中那个成功的年轻人说:“________”;更要对那个失败的年轻人说:“________”。

师:交流一下你写的心得吧。

生1:我想对故事中那个成功的年轻人说:你是对的,因为你从一枚硬币开始,迈出了人生的第一步。你为自己的理想而奋斗,抓住了人生中的机会,也抓住了人生最大的理想。

我更要对那个失败的年轻人说:人的一生都会有梦想,只有为梦想而奋斗,从小机会抓起,才能抓住大机会。我希望你能明白,机不可失,时不再来。

生2:我想对故事中那个成功的年轻人说:你把握住了小机会,给自己带来了大财富,我很佩服你!其实,有时微小的东西也会让你的生命焕发光彩,你做到了。

更要对那个失败的年轻人说:从你跨过那个小硬币开始,你就失去了最好的时机。

生3:我想对故事中那个成功的年轻人说:你是一个真绅士,一个懂得珍惜的人,一个永远不错失良机的人,你永远都是成功者!

更要对那个失败的年轻人说:人的欲望不要太大。人生就像一张渔网,网里的鱼就是我们身边的机会。我们欲望越大,网眼也就越大,鱼就会漏网;欲望越小,网眼也就小,捕到的鱼就多。

生4:我要对那个失败的年轻人说:你虽然失败了,但不要灰心。那是因为你只向未来眺望,而忘却了自己身在现在。现在好好抓住身边的每一个机会吧,你会成功的!

生5:我也要对那个失败的年轻人说:辉煌的人生是要靠一步一步、脚踏实地地走过去的。每一位成功人士,都是从最卑微的职业开始的。比尔·盖茨身价数亿,起初也只是个不起眼的图书管理员。你怕苦、怕累,连一元钱都不懂得珍惜,我想你的未来将永远都是问号!

这次课内深化阅读,不仅是课文的延伸、升华,而且通过拓展后的练笔,让学生把对人生的感悟用语言表达出来,在劝人的同时也在育己。这个教学过程是教师引领学生从书本世界走向生活世界,又从生活世界的感悟中再次走进书本。书本世界与生活世界达到了水乳交融、和谐共生的美好境界。

(3)延伸阅读

延伸阅读的目的在于:让学生在课堂上激发起来的情感能持久地保持,并投入到新的作品的阅读中,引起学生更深层次的思考。

比如《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一文教学后,笔者推荐学生阅读《七根火柴》《丰碑》等故事,让学生对红军的形象有更多直观的感知。学完《生命的壮歌》之后,让学生搜集动物之间母爱的故事来读,从而让学生感叹生命之可贵,珍爱每一个生命之重要。

儿童的认知、情感等心理结构要素都在发展阶段,不能期望通过一篇课文的学习就能对儿童产生深远的影响,要通过一系列的文章的阅读,给儿童逐渐领悟的时间和过程。

3.“走出书本”的体验

书本世界里的“我”是静态的,只有通过生活世界的儿童亲自体验,才能真正与生活世界中的“我”两相融合、心心相印。

学完《第一次抱母亲》,笔者这样要求:“每个同学回家给妈妈洗脚(母亲不在身边也可以给父亲或爷爷奶奶洗),然后让妈妈写一写你给她洗脚的感受。写在你的日记本上,字数没有限制。”

选摘几位母亲写的感受:

“当女儿的小手把我的脚放进盆里的一瞬间,我的心涌起一股热流。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女儿长大了,这个从小就嫌我脚臭的丫头,现在竟然用她那粉嫩的小手帮我洗脚。为了女儿,我付出了很多,而女儿能孝敬我们了,心里甜甜的。有什么比看到自己的孩子健康成长更激动呢?很感谢老师,在孩子们的心中播下爱的种子!”

“第一次享受儿子给我做的‘足疗’,虽然时间不长,但我很幸福。看着他的小手笨拙地为我搓脚、擦脚,觉得他长大了。他做得很认真!从他出生到现在,都是我们在为他做事,从来也没想过他能为我们做什么。其实他不是没有这样的能力,也不是他不愿意,而是我们始终没有给过他机会,认为他小,做事毛糙,就不让他添乱了。看着他小心翼翼地端着洗脚水倒掉,突然心头一热:他在努力做好他想做的事!他还告诉我:‘妈妈,等您老了,我天天给您洗脚!’听着孩子稚嫩的话语,突然觉得,再多辛苦也是值得的!仅仅这一次洗脚,也许对他来说只是老师布置的一次作业,而对我来说,意义好像更大!”

从书本世界到生活世界再到书本世界,学生的心灵受到一次又一次的洗礼。我想,每个母亲和她的孩子,生命中都留下了最美好的感动和记忆!

(二)第二条路径:由“界外”向“界内”聚焦

“在课外的天地里,学生得到语文训练的机会很多很多,是课内所不能比的。”[5]从书本世界出发,走向生活世界,是阅读教学的主要路径;但从生活世界出发,引领学生阅读书本世界,更能彰显一位语文教师的课程意识,对世界的敏感和睿智的观察。

1.从儿童生活的自然世界出发

天地时空、日月星辰、四季轮回、风雨雷电、花开花落、五谷六畜、飞禽走兽……这些都是儿童好奇的源泉,求知的焦点。教师能否把儿童的目光从书本世界移开,开始关心周围的世界,拥抱神秘的自然,感悟博大的情怀?

春天来了,人们闻到了花香,听到了鸟鸣,于是笔者对学生说:“从今天开始,我们要对校园里的植物进行持续的观察,并把你的发现和大家交流。”结果,学生陆陆续续地提问了:“为什么迎春花还没长叶就先开花了呢?”“为什么松树四季常青?它开不开花呢?”“倒槐树的枝条为什么向下长呢?”“棕榈树身上的褐色毛毛是什么呢?”……学生的问题真是千奇百怪。笔者对学生说:“这些问题的答案老师也不清楚,我们一起到网上或者《百科全书》里去寻找吧!”很快,学生在网上或书上找到了答案。

阅读,就应该能解决学生生活中的疑惑,这样的阅读才有魅力!

2.在儿童的社会生活中提炼

儿童的生活里有喜怒哀乐、爱好憎恶;有人际交往、衣食住行、学习娱乐;有重大的节日庆典、时事要闻……教师应该把握时机,引导学生关心生活、关心社会、关心国家大事,在社会生活领域里培养高尚的情怀、乐观的心态、坚强的意志。

三、动态语文——从融通走向融合

“生活与教育是一个东西,不是两个东西,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的同时学习生活并磨砺人生。”[6]语文,不是“听说读写”一条龙式的严格训练;语文,也不是“字词句篇”几条线段围成的静态平面;语文,应该是一滴充满魔力的“水墨”,她渗入儿童的生活,沁入儿童的灵魂,是充满活力的“动态语文”。

比如四年级下册的第六单元,练习中口语交际的内容是《学做节目主持人》。很多教师顶多用一课时就把这个内容讲过去了,而笔者在教学完这个教学内容之后,设计了一系列的活动:

(1)节目申报。“六一”将至,让学生准备班级“六一”联欢的节目,并到课代表处报节目。

(2)撰写串词。课代表把同学们报的15个节目合理地排好顺序,张贴在班级,周末作业就是写节目串词。

(3)主持人竞选。让串词写得十分出色的同学,进行一次“残酷”的角逐。每个选手到台上读自己写的开幕词和一两个节目串词,让大家投票决定。那天,结果出来之后两个女生都哭了,但笔者却笑了。因为失败未必不是一次很好的磨炼,特别是对于优秀的孩子来说。

(4)“六一”联欢。四个小主持人自己去筹划。演出的那天,四个主持人盛装出场,每个演节目的孩子都准备充分,音响、MP4、笔记本电脑都准备停当。可以想象,“六一”那天,我们的教室里充满了多少欢乐和幸福啊!孩子们的表演很出色,最让笔者惊讶的是,平常默默不语的孩子,演的小品却成为这个“六一”节最美的记忆。

(5)获奖感言。演出活动虽然结束了,但活动之后那份快乐、那份自豪却久久不散。笔者也久久地沉浸在活动的幸福感里,不禁情动而辞发,给31个小演员和主持人每人写了200字左右的颁奖词,并在班级里宣读,同时让每个得到颁奖词的孩子写一份获奖感言,让家长给孩子写一份嘉奖信。

一次活动,会不会改变孩子一生?一次成功,会不会给孩子带来更多的人生辉煌?围绕语文开展的一系列活动,仅仅是收获了语文吗?有没有让孩子收获一种别样的人生?正如苏联教育家阿莫纳什维利所说:“儿童的童年生活经验愈是丰富多彩,就愈能顺利地使他长上最丰富的人类经验的翅膀。”[7]

语文不应该是静止的,在这样动态的语文生活中,孩子们感受到的不仅是语文,不仅是阅读,还有童年生活的美好,语文生活的优雅!▲

[1]于漪.孩子没有第二个青春[N].中国青年报,1999-02-03.

[2]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EB/OL].[2015-04-15].http://blog.sina.com.cn/s/blog_4e8d6bd90100bkak.html.

[3]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43.

[4]目前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EB/OL].[2015-04-15].http://blog.sina.com.cn/s/blog_6fa4e8da0100naio.html.

[5]余蕾.语文教学与生活[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27.

[6]李镇西.从批判走向建设[M].成都:四川少年儿童出版社,1999:24.

[7]阿莫纳什维利W A.孩子们,你们生活得怎样?[M].朱佩荣,高文,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13.

猜你喜欢
书本世界儿童
打开书本
回归书本:慢读的乐趣
四书五经有哪些
我爱你和世界一样大
彩世界
奇妙有趣的数世界
留守儿童
世界上所有的幸福都是自找的
六一儿童
蠢骡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