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MOOC发端于2008年,2011年尚名不见经传,但2012年便急速崛起,2013年更是大红大紫,2014年却已开始步入理性回归期,有研究预言:MOOC极有可能在成熟之前便已经过时。其根源在于:MOOC完全“颠覆”了学校教育的基本规律,过于超前和脱节,因此适效性成为大问题。2014年的《地平线报告(高等教育版)》指出:“一些早期的学分课程实践表明,正规在线学习的吸引力可能未达预期目标。”2015年新年开篇的《科学》杂志也刊文认为:在应用MOOC的过程中,面对众多学生,教师们抱怨缺乏纪律、难以掌控和低回头率等,让他们无所适从难以忍受;从学生角度而言,MOOC很难提供完整、深入的学习体验,而对于本身缺乏学习能力和学习热情的学生,其自身应对变化的能力本来就差,在这种改变中就显得更加措手不及。面对这种情形,现在的MOOC研究开始回归理性,大体以两种方式来提升自身的适效性,以寻求在正规教育系统中持续发展:第一,相对小而精的“SPOC”形式(Small Private Online Course),对学生在人数和准入条件等方面都设置了限制;第二,混合教学/翻转课堂的形式,即大型(多校)网络课程和各校面对面教学相结合。这两种形式应该都是对“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回归和妥协,以期提升自身的适效性。
当前对于MOOC的研究和实践着实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相对于起初对MOOC的无限憧憬,很多高校和研究者等关注群体开始用一种相对理性的态度来思考和对待MOOC的实践和发展。MOOC到底改变了教育的哪些方式,给教育的变革带来了哪些切实的影响,到底该如何落地去实践,发挥其本身的优势,到底该如何去运营,来解决目前存在的实施难题,如果区别以往我们的网络教学、网络课程,MOOC的真正优势到底体现在哪里,作为高校,作为政府,引入应用MOOC的首要目标是解决教育的何种问题等等,带着这些进一步需要思考的问题,我们需要深入地思考并对其定位规划,而不能盲目地卷入这场所谓的“教育革命”浪潮之中。为什么要发展MOOC,目的是要获得什么?针对这个问题,结合当前高校发展MOOC的六大动机或目标(扩展生源,提供高质量资源;建立和维护校园品牌;通过减少成本或者增加收入来提高经济效益;改善教学效果;带动教与学的创新;用于研究教与学),哥伦比亚大学和布朗大学联合做了一项调查,结果发现六个目标中只有两个成功实现——带动教与学的创新;用于研究教与学。为什么会有这个调查结果,是值得我们深入思考的内容,也是值得研究者深入研究、管理者和政府部门需要谨慎定位的问题。基于上述内容,本刊特推出专题,该专题主要从反思的角度来抛出当前的问题,反思当前的MOOC实践及研究,以引起研究者和关注群体的共鸣,以此来引发研究者及关注群体的理性思考,共同推进MOOC的实践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