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体育场馆的建设与开发
张玉杰
摘要:针对高职院校体育场馆与设施现状,从体育生态学思维、信息化思维、微创新的视角和差异化的思维等不同维度提出建设与开发思路,使高职院校体育场馆设施更加符合体育教学和学生身心特点的要求,更好地完成高职院校体育教学任务。
关键词:高职院校;体育场馆;体育生态学;信息化管理
作者简介:张玉杰,女,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高级工,主要研究方向为体育场地管理。
中图分类号:G717文献标识码:A
随着我国高校体育事业的改革不断深入,高职院校评估的推动,高职院校的体育场馆建设得到长足的进步,关于高校体育场馆建设与开发,也成为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科学地建设和开发高职院校体育场馆,适应体育人才培养的需要,是一个值得探索的问题。
一、高职院校体育场馆的现状
(一)体育场馆建设的理念有误区
当前运动场馆、设施建设操作思想最大的误区是大型化、标准化。所建设的场地和配备的器材片面地追求正规竞技项目的要求,多数高校在场馆建设的规划时,偏重为“竞技运动服务”功能,轻视“教学、大众健身、娱乐”的功能。从而脱离实际,因为正规的场地、正规的器材,通常与学生的运动水平、生理条件不相适应。一些高档的正规场地与器材,使用率极低甚至只是作为摆设,仅供有关部门检查评估而使用。
(二)体育场地缺乏照明系统,不能更好的夜间利用
运动场地设施色彩单一,不能体现当代大学生活泼热爱运动的特点。体育场地建设选址不当,附近缺乏体育文化的特点。一些场地设施建设配置存在安全隐患。许多设施如篮球架的设计、篮球场地线的规划、排球与足球场地地面的设计等,稍有不慎就会引起运动伤害事故的发生。
(三)场馆建设与运作管理滞后
高职院校体育设施的建设施工过程一般是学校后勤部门主要负责参与进行,大多数工程队是非体育运动类专业施工队。一方面,在施工过程中体育院系的意见与建议也往往落不到实处,存在诸多的质量问题;另一方面,体育场馆、器材保管与维修一般由教学单位后勤人员监管,而这一部分人员大多没有受过专门的培训,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高职院校体育场馆、器材的管理滞后。
(四)服务对象的定位上有一定的偏差
高职院校体育场馆功能齐全,如体育表演、健身、体质测试、健康评估、文化演出和文娱一应俱全,但这些设施除了满足基本的教学之外,平时全是有偿服务。而且由于场馆的成本和管理维护的费用较高,造成收费标准高,普通的在校大学生只能望“馆”兴叹。
二、建设与开发思路
(一)从体育生态学思维对体育场馆建设进行审视
1.经济环境。原则是开发利用那些对当前教育教学有现实意义的场地器材资源,开发利用要尽可能就地取材,开发利用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场地器材资源。
2.思想环境。(1)教师的对体育生态学和体育美学的理解。光线明亮、色彩分明、整洁的场地器材自然会给教师、学生课堂教学以舒适的生态环境;(2)学生对场地环境的意识。学生对校园优美的体育生态环境的感受,会激发他们的运动兴趣和参与的积极性。
3.管理环境。开发适合本校体育特色的生态环境,要充分考虑场地及场地周边环境的生态化布置。在设置场地器材时要根据一定的原则布置,尽量使场地及周边环境适合学生的感官要求、心理要求、活动要求。依据体育生态学的理论合理改造学校的体育场地器材,学校的运动场要从学生的实际和兴趣出发,把学校成人化的场地器材改造成适合学生活动的场地器材,要把场地器材改造成学生的运动乐园,使体育场地器材符合学生的实际要求,这样学生与学校的体育生态和谐共处与发展。打破竞技化的、成人化的场地器材规格限制,一切从学生的实际和兴趣出发,以满足学生体育活动的需要。然后,根据学校体育生态学的原理,合理使用场地器材。加强场地器材和场地环境协调、管理工作,安全地、最大限度地提高场地的建设和开发,合理地开发和利用场地、器材,能更好地为实施新课程打下基础,合理地使用有限的财力、物力,使每一件设施都能起到尽可能大的作用,让这些新的场地和器材能吸引更多学生参与到运动中来。[1]
(二)从信息化、智能化的思维对体育场馆建设进行审视
随着现代化场馆在高校的建设和信息化技术在体育场馆中的发展,高校大型体育场馆信息化建设已成为今后高校场馆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从高校体育场馆软件的构建、RFID技术的应用、监控系统的建设、LED显示系统的应用和无线局域网络的发展和应用方面分析现代化信息技术在高校体育场馆建设中的重要性和发展潜力,以及各项技术的安装配制使用和功能等方面进行研究。[2]
通过计算机化管理,实现场馆的多功能化拓展。使体育场馆不仅能够实现体育术科课和体育理论课多媒体化,各种会议和大型活动也可在馆内举行,并可实现多媒体演示,从而一改体育场馆功能单一的弊病,实现了体育场馆的多元化管理。将一个普通的教学训练用馆拓宽成为了一个集术科授课、理论授课、会议、演出和大型活动均能够使用的综合用馆,大大地提高了体育场馆的使用率和功能。这在各高校场馆的管理和使用中还是比较罕见的,同时也是在市场经济高效、节能的前提下进行的一种全新的尝试。
(三)从微创新的视角对体育场馆建设进行审视
1.正规场地建设和非正规场地建设的结合。考虑到学生身心特点等方面。高校还要进行一些非正规场地的建设。例如,S形跑道、圆形跑道、迷宫跑道、坡形跑道、障碍跑道等。练习投篮用的单个篮球架、5人制小型足球场,专为女生设计的篮球场地等,所有这些只要条件许可,符合学生身心特点都可以用发散的思维,进行联想和设计。
2.建设校园健身路径。可借鉴社区健身路径建设模式,在校园内设计出一种适合高校群体的多功能、人性化的健身路径园区,并配备专门的健身指导指示牌。
3.变革场馆、设施建设设计观念。运动场馆的建设设计,应当强调“竞技运动功能与满足高校多层次人的需要”相结合,突出“以人为本”的人性化理念。在体育场馆外部规划设计时,尽可能采取“场馆合一”的规划设计思路,以解决资源的综合利用和降低建设成本问题,并且设计时还要考虑减少永久性或一次性固定设施,尽可能保持空间弹性和设施的灵活性,如采用活动座椅、移动地面、灵活隔断等措施,以增强同一区域的多功能用途,提高室内空间的利用率。比如游泳池的设计,可借鉴水上游乐中心的一些设计思想,在游泳池的外型设计与深度上多样化、柔性化,既能满足竞技比赛与训练的需要、教学的需要,又适合初学者、熟悉者、女学生、老年、小孩等不同层次人们健身游泳、娱乐的需要。又如增加田径场跳远区、跳高区、沙地区域,以满足多数人参加和在沙中赤足练习的乐趣等,跳远区踏跳的“多板设计”满足身体素质差“弱势群体”的需要,篮球场地的建设可在宿舍区内设计成半场场地等。
4.从差异化的思维对体育场馆建设进行审视。高职院校在体育场馆建设中应酌情考虑建设一些冷门体育运动项目的设施,如设置一下具有地方民族特色的传统的体育运动项目,开设一些冷门体育运动项目的选修课,利用冷门体育运动项目的活动形式特色、运动项目的差异化满足高职院校大学生的课外活动的兴趣需求,提高体育场馆的利用率。
总之,高校体育场地与设施的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它受到领导和行政部门对新体育教学理念和经济基础支撑等方面的影响。新世纪高校体育面临更多机遇和更大挑战,就需要不断调整自身,以积极的姿态和超前的意识,与时俱进,创新开创高校体育场地改革的新局面。
参考文献:
[1]杨学文.体育生态学视角下的学校体育场地、器材有效利用研究[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1(1):15-17.
[2]韩志国.浅谈我院体育场馆中CAI教学平台的搭建及意义[J].管理科学,2011(7):60-61.
[责任编辑李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