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程重整:职业院校管理转向的路径
冯志明
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技术技能人才层次、规格、知识和能力的新要求,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是当下职业院校内涵式发展的核心任务。化解人才培养定位不清晰,理念相对滞后,学生文化基础薄弱、可持续发展能力不强,教学模式、课程教材体系不能很好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要求等现实问题,迫切需要职业院校“坚持以提高质量、促进就业、服务发展为导向”,兼顾学校人、财、物、管理制度等诸多要素,从根本上重新审视自身业已形成的价值观念、思维模式、管理方式、运行机制等,系统设计、调整、优化学校的管理流程,加快实现学校的管理转向。
1.将学校由过去的职能导向型转变为流程导向型,即打破原有分工理论的束缚,树立“以流程为导向”的思想。所谓流程就是做事情的顺序。在传统学校管理中,组成学校的基本结构是职能相对单一的部门,由这些部门分别完成不同的任务,这些任务构成每一个流程的片断。而以流程为中心就是根据学校所适合或能满足的那部分社会需求,把学校的基本组成单位变成不同的流程,按照流程成立行动小组或工作小组,独立行使职权和完成全部任务。以流程为导向的学校管理转向,其目的就是直接针对被割裂得支离破碎的业务流程,重建完整和高效率的新流程,使得内部工作单位从职能部门变为流程执行小组;工作任务从简单任务变为复杂的多方面的工作;人员的管理从被控制变为授权;工作的考核从按照活动变为按照成果,从看工作成绩变为看工作能力;价值观念从维护型变为开拓型;管理者从领导变为教练;组织结构从等级制变为减少层次。由于流程型组织是对完整流程具有高度决策权的组织,克服了传统组织中个人不对整个流程负责,流程整体管理和控制缺乏,协调运作成本大、应变能力差的弊端,提高了当前推进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改善专业结构和布局、提升系统化培养水平、推进产教深度融合、强化教学规范管理、完善教学保障机制等全局性、系统性、关键性任务的决策效率和响应速度。
2.将学校由传统的教学为中心转变为以服务对象的需求为中心。传统的学校管理往往围绕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按照分工将每项任务交给专门的人员去完成,学校的重点是计划、控制。而以服务对象的需求为中心,就是学校对外同时面向学生家庭和用人单位两个服务对象,形成以定单信息流程为中心的任务流程,一方面为用人单位提供合格的教育产品,培养适合用人单位需要的技术技能型人才,另一方面为学生家庭提供优质的教育服务,促进学习者的全面发展;对内将部门职能关系变成市场关系,把内部服务对象转变为内部客户,把让内部客户满意成为每个员工的追求。以满足服务对象需求为中心的学校管理流程再造,实质就是站在服务对象的角度判断流程的绩效,使每一位人员都能充分地意识到学校存在的理由在于赢得各类服务对象并为之提供较高的价值,教育教学等一切活动必须服从和服务于各类服务对象,学校重点是质量、服务、创新、应变。职业院校从教学为中心向服务对象需求为中心的转变,不仅不是削弱教学的中心地位,相反它是对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更具针对性的目标,更加现实的评判标准。瞄准“服务对象”的个性化需求设计课程,这从根本上打破了传统学科型课程模式;学校在为“服务对象”提供满意服务的过程中,学校与用人单位、学生家庭之间,学校内部员工与员工之间,形成了利益共同体,创建了一种相互咬合的利益调节机制,这不仅有助于调动用人单位、学生家庭参与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热情,而且有助于建立多方共同参与的教学评价制度,使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成为大家的自觉行动。
3.将学校由任务型管理转变为以人为本的团队式管理。在传统学校管理中除了管理者特别是决策者以外,其他人思考问题的出发点一般都是如何完成本职工作,衡量一个员工称职与否的标准也是他工作是否努力,是否完成任务。而以人为本的团队式管理,就是用扁平化组织替代传统金字塔型组织,以流程为中心组建工作团队,使团队中的每个人都关心整个流程的运转情况,每一位成员都努力通过持续学习成为复合型人才,具备全面知识、综合素质和敬业精神。按照以人为本的团队式管理创新学校管理,其目的是着眼于流程的整体效率与竞争力,激发员工的智慧和组织的活力。在以人为本的团队式管理中,组织领导人与组织中各阶层人员均衡互动,组织成员多元参与重要决策,提高了决策的民主化程度,增强了决策的群众基础。这不仅使打破现状和常规,超越传统经验与知识进行激活“人力资本存量”成为可能;而且有助于形成团队的共同愿景,发挥每个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把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压力和重任转化为每个员工的动力和责任,有助于创建一种自动适应和调节机制,把每个员工培养成为主动创造型的、富有责任心的新型员工。
(作者系江苏商贸职业学院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