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和平教授主要学术成果介绍
《音乐审美问题研究》(河南文艺出版社,2002年),将信息论、控制论、系统论应用于音乐美学研究,围绕音乐审美问题进行了系统的、多维的深入阐释,在学界首次提出“音乐审美场”概念,认为音乐审美场是由音乐审美主体、审美客体与时空环境三者组成。
《先觉者的足迹——李叔同及其支系弟子音乐教育思想与实践研究》(上海音乐出版社,2010年),在学习前人研究和挖掘新史料的基础上,以李叔同为主线展开探索,进而对其嫡传弟子与再传弟子的音乐教育思想与实践作出全面开掘。李宝杰教授在《〈先觉者的足迹〉读后》中认为:该著“以独特的视角诠释了李叔同的精神轨迹”;李姝博士在《前承古人 后开来路》中写道:该书“不仅为我国当代音乐教育提供了积极的、有益的借鉴模式……为中国音乐史的研究开辟了一种新的研究思路”。该著作获2011年浙江省高等学校优秀成果一等奖。
《浙江近现代音乐教育家群体研究》(上海教育出版社,2012年),取历史研究的维度,以浙江近现代音乐教育家群体为对象,在挖掘、搜集、整理大量文献史料的基础上,对以蔡元培、李叔同、吴梦非、刘质平、丰子恺、缪天瑞、钱君匋、邱望湘、陈啸空、沈秉廉、裘梦痕等人构成的群体谱系,进行全方位、多层面的研究,旨在揭示该群体内部结构与外部关系的生成规律和本质内涵。赵建军教授在《发掘音乐文化发展的主体谱系》中认为:“该著开辟了浙江区域的音乐教育现代化演化探索,具有文史考稽和主体人文谱系发掘的重要价值。”该著入选浙江省文化研究工程成果文库,荣获第七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三等奖。
《音乐鉴赏导引》(清华大学出版社,2013年),该教材针对以往音乐欣赏教材内容选择单一、文化视野局限的弊病,通过故事陈述、设问、讨论及分析的方式,从音乐的追问、原生态音乐、音乐与社会、音乐与技术、戏剧戏曲音乐、电影音乐、舞蹈音乐、风格与特色、劳动爱情与民俗风情、20世纪音乐掠影、音乐与音乐人等角度切入,展开音乐与文化相关的探讨。将高品味与可读性集于一体,知识性与趣味性熔于一炉,通过学习达到潜移默化、陶冶情操、增加和理解多方面音乐基本知识的目的。
《浙江音乐史》(上海音乐出版社,2014年),基于文献史料和音乐考古材料的挖掘、整理,结合田野调查,对浙江音乐的历史生成、发展变迁作溯源探流。第一次系统梳理归纳了从古代到近现代浙江音乐历史的发展脉络。中南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教授、 博士生导师李敬民在《被细化了的历史——杨和平〈浙江音乐史〉读后感》中认为:“该著作不仅兼顾到了音乐文化事象在浙江地域空间的分布状况,以及历史上的各种音乐文化现象在浙江区域的表现方式,同时也为我们今后进行地方音乐文化史的研究提供了借鉴的案例,为区域音乐文化和音乐史两个方面的研究,提供了较为翔实的资料和借鉴的范例。”该著作入选浙江省文化研究工程成果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