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国流行音乐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2015-01-31 14:03徐元勇
关键词:流行音乐现状发展

徐元勇

(南京师范大学 音乐学院,江苏 南京 210000)



论中国流行音乐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徐元勇

(南京师范大学 音乐学院,江苏 南京 210000)

摘要:现今中国流行音乐的发展存在很多问题,归结起来,就是四大关系问题,即中国流行音乐与欧美流行音乐的关系、社会流行音乐与高校流行音乐的关系、中国古代俗音乐与现当代流行音乐的关系、流行音乐与艺术音乐的关系。我们只有清晰认识、理解四大关系中的思想意识、学术观念、学科概念,才能把握我国流行音乐未来发展的趋势。

关键词:流行音乐;现状;发展

欧美流行音乐风靡世界,影响着世界音乐文化,更影响人们认识音乐的观念。美国影视娱乐大片,看似商业投入、商业运作,带来的是商业效应、娱乐效果。但是,回顾每一部美国大片的拍摄和推广经历,详细分析每一部大片所推崇的核心思想,宣扬的人生价值,讴歌的英雄事迹和人物,都极其贴近现实生活。作品内容总是把人类共同追求的美好感情与思维价值紧密交融在一起,让人们在不知不觉之中接纳了这种混合的思想,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这与我国在舆论宣传方面经常讲到的“舆论阵地我们不去占领,敌人就会占领”“一首歌曲、一部电影,实际上就是一场政治课”等说法一致,占领文化阵地和掌握理论导向的工具,以此作为灌输、影响、渗透民众的文化思想体系。如果我们对于欧美流行音乐在意识形态方面的影响,还没有像影视作品那样给人们深刻体会的话,那是因为音乐作品更具隐秘性,事实上这种文化意识已经悄然而至,发挥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因此,我们对于这种强势音乐文化应该有系统而清晰的认识,很有必要对其加以系统的研究。判断其带给我国音乐文化认识上的影响,厘清人们甄别这种文化价值的意义。即使把流行音乐作为一种文化产业、产品也应该加以重视。有人说:“我们还没有一种能够被国际市场广泛接受的流行文化产品,特别是还没有一种像美国的好莱坞电影、日本的动画影片、英国的爵士音乐那样能够代表国家文化形象的外销型文化产品。”[1]何况流行音乐远非产业那么简单。

在流行音乐已经大量存在于我们现实音乐活动之中时,我们对于这种艺术形式认识上的混乱也广泛存在。而且,这种混乱已经让我们意识到所带来的文化冲突,甚至引发了某种意义上的危害。因此,急需解决、了断中国流行音乐现状中这些混乱现象,厘清流行音乐诸多关系问题,以有利于我国流行音乐的良性发展。今天的中国流行音乐存在着很多的问题,本文暂且就中国流行音乐与欧美流行音乐、社会流行音乐与高校流行音乐、中国古代俗音乐与现当代流行音乐、流行音乐与艺术音乐等四大关系展开论述。厘清四大关系中思想意识、学术观念、学科概念,以便把握我国流行音乐未来发展的趋势。

一、中国流行音乐与欧美流行音乐的关系

欧美流行音乐“popular music”是一个固有的、专门的词汇,是在近现代新的社会文化背景下催生的一种新型音乐艺术类别。它是19世纪上半叶随着欧洲近代工业文明和工业化城市的兴起而发展起来,并在20世纪初叶的美国得到迅速发展的艺术形式。欧美流行音乐“popular music”这个艺术种类,由诸多音乐种类与风格组成,其主要类别有:蓝调、爵士乐、乡村音乐、摇滚乐等。而且,流派众多,名人、名作层出不穷,具有广泛的社会影响力。欧美发达国家的流行音乐,已经在世界上占有重要地位。

中国流行音乐(liuxing music)与欧美流行音乐(popular music)既有联系,又有着本质区别。我国近现代乃至当代中国流行音乐的发展,深受欧美流行音乐的影响。黎锦晖、黎锦光、陈歌辛、贺绿汀、刘雪庵等作曲家都借鉴吸收了欧美流行音乐元素,创作了大量中国流行音乐作品。至今,欧美流行音乐不仅仍然是我们学习、研究的重要内容,更是构建中国流行音乐的主要参照。因此,谈中国流行音乐的发展问题,需要搞清楚流行音乐的源流,了解、熟悉、研究“popular music”的音乐形态和文化内涵。甚至可以说,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在重大学术研究方面,欧美流行音乐是中国流行音乐研究工作中重要的任务。这也是中国流行音乐的现状。但是,“popular music”绝对不是中国流行音乐研究的核心问题。“popular music”可以翻译成中文“流行音乐”,或者更加准确地翻译成“欧美流行音乐”。然而,中国流行音乐的英文翻译只能是“liuxing music”,而不可以翻译成“popular music”。尽管中国现当代流行音乐的发生、发展,客观上受到欧美流行音乐影响,但中国流行音乐是在中国现当代新的社会文化背景下,兴起的一种中国现当代新型音乐艺术种类,是在中国地域、中国语言、中国文化、中国人群群体中兴起和发展的。也就是说,中国流行音乐的兴盛,更多的、更深层次的、更富于生命力的底蕴,来自于中国文化传统。中国流行音乐的核心内容是中国特性、中国色彩,这同样也是中国流行音乐研究的核心。中国流行音乐未来的前途,必然是围绕中国流行音乐相关核心问题开展。无论是社会生活中的流行音乐,还是教育领域的流行音乐,亦或是学术研究中的流行音乐,都将围绕中国流行音乐这个核心,中国人应该以研究中国流行音乐为己任。

至今,学界还没有清楚诠释“中国流行音乐”的学术定义及其学术内涵。那些说“中国流行音乐”不需要界定的人,完全忽略了流行音乐的中国标签和标志,混同了中国流行音乐与欧美流行音乐的概念、内涵和实质。中国流行音乐定义的作出,依据的是中国流行音乐实际客观的发生、存在和发展状态。何谓中国流行音乐?至少可以从如下三个方面加以界定:其一是吸收、借鉴了欧美流行音乐元素;其二是继承了中国自古至今俗乐文化传统;其三是融合了现当代中国人世俗审美意识等。如果还需作进一步阐释的话,可以这样表述:中国流行音乐是具有中国文化内涵、民族精神,由中国人创造,为中国人所接受、欣赏的中国流行音乐作品、中国流行音乐文化。中国流行音乐中“流行”一词,早在春秋战国就已有使用,任何时代都有能为大众所接受的流行音乐文化。我们完全可以把流行音乐这个名词理解为“流行”与“音乐”的复合。因此,中国流行音乐之意绝非“popular music” 所能包含。“popular music”只是中国流行音乐发展史的一个阶段,是现当代流行音乐的组成部分。“Liuxing music” 除内含欧美“popular music”的内容外,还包括我国自古至今固有的、类似当今流行音乐特性的音乐形式。

欧美流行音乐在世界上具有很高的价值,并占有领先地位。随着全球一体化发展,以及中国流行音乐与欧美流行音乐的不断融合、创新,中国流行音乐也一定会在世界的舞台上大放异彩。

二、社会流行音乐与高校流行音乐的关系

流行音乐是一种有着广泛群众基础且极具吸引力的音乐样态,是由诸多音乐风格组成的现代音乐艺术种类,是时尚、前卫、世俗的大众音乐。正是由于流行音乐所具有的大众性、时尚性、新奇性、娱乐性、商品性、快速更替性、参与性、即兴性、传播手段的科技性等特征,在社会文化生活中才异常活跃。当前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社会形态正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信息社会大步迈进,流行音乐在人们精神生活中的位置也进入一个重要的时期。

社会流行音乐主要指在社会中广泛流传的,人们耳熟能详的歌曲。这种歌曲最能反映人们的生活现状,它比较随意、自然,具有大众性、娱乐性的特点。从中国当代社会文化环境与流行音乐发展的关系中可以看出,社会是当代流行音乐发展的时空环境,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不同的社会环境都有着不同的表现形态。在我国宋代,说唱音乐的产生就充分地体现了当时的社会形态,到了五四时期,社会流行音乐更是泛滥开来。而这些音乐最初在人们的演唱技巧上并没有专业性的节奏、旋律特征和音高的具体概念,这一时期的音乐更重要的是反映当时的历史形态,所以说,社会流行音乐,它是一种大众的、普遍的、反映社会形态的一种音乐形式。

随着社会的发展,20世纪90年代以来,流行音乐教育逐渐进入到了我国各大艺术院校的课堂,成为高校音乐教学的一部分。它主要是指将流行音乐纳入到有规律的系统,将流行音乐规范到了一定的音乐形式,即从社会流行音乐的随意性、自由行开始规范到一定的规律性与系统性,高校流行音乐走向系统化,开始向着具有一定模式的教学系统发展,他对一定的“学科”和“教育”这两个概念有了更深化的探讨。相比社会流行音乐,高校流行音乐教育又有了更高的要求。从内容上看社会流行音乐主要以大众性、娱乐性为主,而高校流行音乐以教育性为主;从表现形式上看,社会流行音乐表现了非专业的形式,而高校流行音乐则是将音乐系统地规模地有机统一在一起。

高校流行音乐教育的出现,对于社会大众艺术性质的流行音乐具有引领性作用。对于流行音乐表演与创作人才素质的提高、艺术水平的提高,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社会流行音乐与高校流行音乐教育的关系也可称之为业余流行音乐和专业流行音乐的关系。但是,很多业余水平的流行音乐从业者,自身会觉得他们就是专业。所以,权且把这种依靠音乐天赋自主自发、自生自灭的参与形式称之为社会流行音乐从业者。

中国流行音乐教育,尤其是高校流行音乐教育,属于新型的艺术教育种类。采用因材施教、循序渐进、系统合理的课程设置,构建基本的知识系统,建立体系性的教育理念、教育思想,研究、实施科学、合理、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高校流行音乐教育逐步完善的理念,是必然成功的道路。

因为流行音乐的通俗化能够使更多的人们参与到这种文化形式中来,流行音乐的自娱自乐性质已成为人们放松身心的一剂良药,为广大音乐爱好者提供了展示自我的舞台,因而成为社会各阶层文化生活的一个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人们在茶余饭后、休闲娱乐时候,更多的是出入练歌房、歌舞厅、咖啡厅、酒吧等娱乐场所,流行音乐成为人们生活中重要的活动项目。

由于流行歌曲歌词内容更加贴近生活,能够直接地表达歌唱者和听者内心情感,歌曲的音乐旋律又朗朗上口、通俗易懂、易学。因此,当今流行音乐受到越来越多人们的喜爱,演唱流行歌曲成为很多人的爱好。流行音乐所表现的潜在特质,吸引了许多从事创作的专业作曲家、表演艺术家参与其中。学习流行音乐者,或把流行音乐作为事业的人也越来越多。加之,社会文化生活对于流行音乐有序、正面接受的需求,越来越显现出流行音乐专业训练的价值与意义。急需构建系统学习流行音乐创作、制作、运作,学习演奏、演唱、表演,学习研究流行音乐等以教育为引领的学科体系。古典音乐需要专业的系统学习和学科建设,中国流行音乐更加需要系统的学习。天赋音乐才智、天生“嗓子好”“好乐感”仅仅是个性现象,流行音乐的发展需要构建通识普通性质的教育体制、训练体系。流行音乐的技术指数、技巧指标以及艺术内涵,不是只有天生好条件就能够完成,还要通过后天的系统学习和科学训练。

在当今这个多元、复杂,媒介发达,充满机遇的社会里,尽管会偶然出现一些未经专业学习,通过媒介一夜成名的歌手,但是,这并不能证明仅仅依靠自身天赋就能够步入成功的道路。文化的常识告诉我们,任何事物都有其规律可循。如果没有系统学习流行音乐、学习其歌唱方法、音乐技能技术,我们就不可能深刻认识这种音乐形式。就拿流行歌曲演唱而论,我们首先必须清楚学习演唱流行歌曲的方法是为了充分开发嗓音的潜能。其次,学习歌唱方法还是嗓音保健的首要条件。嗓音的健康不在于保护,而在于锻炼,而学习歌唱方法还有助于提高演唱技巧。流行歌曲的音域只有一个八度的时代已成为历史。现在流行歌坛的作曲家们也希望自己的歌曲有些难度,这就要求有些“唱功”的歌手来演唱。如果一个歌唱者不具备歌唱的技巧是很难完成他们的歌曲的。

在音乐家们的参与和努力之下,人们从流行音乐潮流大肆涌入的迷惘与盲目中逐渐确立起鉴别与欣赏的能力。在这样的一种环境和社会需求中,高等音乐艺术院校将流行音乐归入系统、科学的教育体系,这无疑对流行音乐这一新的艺术呈现方式的提高和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三、中国古代俗音乐与现当代流行音乐的关系

中国古代俗音乐是对我国类似现代流行音乐概念下古代某类音乐的称谓,主要包括通俗、民俗、世俗三个方面。通俗音乐的四大艺术特征是抒情优美、通俗易懂、平易近人、亲切自然。民俗音乐指用中国传统乐器以独奏、合奏等形式演奏或伴奏的民间传统音乐。民俗音乐的根本属性是模式化、类型性,并由此派生出一系列其它属性。另一方面,民俗音乐又具有变异性。世俗就是指世间不知变通的、拘泥的、非宗教音乐或是民间流行的平常的音乐。

中国俗音乐与俗文化息息相关。郑振铎曾为俗文学下过这样一个定义:“俗文学”就是通俗文学,就是民间文学,也就是大众文学。俗文学由两大部分组成,即一般理解的民间文学和由文人创作或经过专门加工的介于雅文学和民间文学之间的那一部分,后者在今天是雅文学,但在明代却是俗文学。郑振铎把俗文学“特质”归为六个方面:一是大众的,出生于民间,为民众所写作,为民众而生存;二是无名的;三是口传的;四是新鲜的,但是粗鄙的;五是想象力丰富的;六是用于引进新的东西,即“开放性”和“包容性”。唐代俗曲、明清俗曲、学堂乐歌、诗经国风、郑卫之音等都是在当时各个时代非常流行的俗音乐。师延、师娟、李延年、司马相如、韩非子、嵇康、阮籍、郑译、裴神符等人,都为中国古代俗音乐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中国的俗音乐文化在近现代得到了很好的继承和发展,尤其是以郑振铎为首的我国众多现代作家、文学评论家、文学史家、考古学家、俗文学家的共同倡导和努力,开创了我国俗文化研究先河。郑振铎编纂的《清人杂剧初集》《清人杂剧二集》《古本戏曲丛刊》1至4集,搜集了大量的戏曲珍本。在这些书中,他写有序言或题记、跋语,考索古代戏曲作家生平,阐发古代戏曲发展的源流,是研究中国戏曲史重要的参考资料。黎锦晖是中国近现代流行音乐奠基人、我国近现代流行音乐先行者,素有“中国流行音乐之父”称号。他的音乐创作和音乐活动为中国流行音乐的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在音乐素材上,黎锦晖的流行歌曲大多有中国民间音乐的影子,民族色彩浓烈,尽管后来融入了很多爵士乐和西方流行音乐素材,但是从旋律看,中国化特征依然十分明显,如《毛毛雨》《特别快车》《桃花江》等歌曲,均具有中国民间小调的色彩,而《桃花江》的风格和结构,与中国说唱音乐的“起、平、落”形式相似。除郑振铎、黎锦晖外,陈歌辛、刘雪庵、严折西等人也为中国俗音乐的继承和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中国流行音乐是现当代的中国大众音乐,是我国今天的俗音乐。中国古代的流行音乐,即是“郑卫之音、靡靡之音”等“世俗音乐”“民间音乐”。我国近现代流行音乐是借鉴吸收欧美流行音乐元素与承继我国俗音乐的结晶。近现代的“黄色、色情音乐”与明清以来的“私情、欢怨情歌”具有相通的文化渊源。现当代中国流行音乐与中国古代俗音乐、俗文学具有相同的学科基础。

四、“艺术音乐”与“流行音乐”的关系

“艺术音乐”是一种艺术类别,“流行音乐”也是艺术类别之一。通常也有人称“艺术音乐”为“严肃音乐”“古典音乐”“高雅音乐”,称“流行音乐”为“通俗音乐”“大众音乐”“现代音乐”等。两种艺术形式,各自均有其发生、发展的历史,有各自的艺术个性和音乐家群体,以及影响世界音乐文化的经典作品。无论是经典音乐的“艺术音乐”,还是大众娱乐的“流行音乐”,只要人们喜欢的、欣赏的、优秀的音乐都是人类值得继承和发扬光大的精神财富。现在的专业音乐人士,更应该对流行音乐正确认识与理性回归,正确评价流行音乐在音乐理论方面的作用。甚至,可以把中国流行演唱歌手的生存状态、受教育状态、专业技术学习和竞技状态、经济开销状态、精神思想状态等,作为课题加以调查和研究。

20世纪80年代初,为了与“通俗音乐”相区分,人们开始把古典音乐称之为“严肃音乐”。人们普遍认为“通俗音乐”之所以易于为大众所接受,是因为不需要太多技术的造诣和文化的理解;而把“严肃音乐”设定为需要较高修养才能欣赏的音乐,把严肃音乐作为一种“精英文化”看待,认为它的创作者、演奏者、欣赏者都必须具有深厚的文化素养和音乐修养。其实不然,流行音乐从形态结构上看,似乎较为简单,譬如流行音乐使用的高音较少,并且大多集中在容易听辨和演唱的音域范围内;节奏以简单机械性节奏型的循环重复最为常见;力度变化幅度相对较小,极端对比的力度变化及其少见;旋律发展平稳流畅,较少运用转调、离调等复杂的音乐发展手法;音乐音响的结构层次少,未经专业训练的一般听众,都能将旋律层和伴奏层清晰地区分开来。随着流行音乐艺术性的不断提高,各种音乐之间的界限已经相对模糊,打破了风格界限后的流行音乐已经进入到了一个更加自由、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而严肃音乐的形态结构灵活多样,有的极其复杂,也有的相对简单。总体来说,严肃音乐“使用的音高较多,发展变化较多,往往包含着转调、离调等复杂的音乐发展手法;节奏的律动相对变化较多,几乎不采用机械重复的节奏型;力度变化较复杂、细腻、幅度大,有些作品中存在着极端力度的对比变化;有些作品的结构层次很多,包含着较复杂的复调性因素,即使音乐经验很多的听者,也很难一次同时注意到音乐音响结构的全貌——这是这类音乐比较‘耐听’的重要原因”。[2]

严肃音乐由于在形态结构上与通俗音乐的差异,导致了二者受众群体的差异。由于人的审美能力总是从头开始培养,因此,从个体审美能力发展进程的分布来看,总是能力越高,人群越小。从总体上看,越是复杂的艺术作品其受众群体也就越小,而流行音乐却在任何时代都有很广泛的群众基础。

事实上,流行音乐与艺术音乐分属于两个不同的艺术种类,各自具有技术的、音乐的、艺术的、文化的属性。流行音乐并不都是流行的音乐,艺术音乐也不一定都具有艺术性。无论是艺术音乐还是流行音乐,都必须在具有艺术性的同时,还符合大众的审美情趣,为人们所喜爱。

参考文献:

[1]贾磊磊.流行文化软肋拖累中国软实力[J].人民论坛,2012(6下):74-75.

[2]周海宏.有关“高雅音乐”与“通俗音乐”审美价值问题的分析[J].人民音乐,2005(11):30-33.

(责任编辑周芷汀)

On the Status Quo and Development of Chinese Pop Music

XU Yuanyong

(SchoolofMusic,NanjingNormalUniversity,Nanjing210000,China)

Abstract:Nowadays there are a lot of problems in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pop music. To sum up, the problems are manifested in four relationships, namely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hinese pop music and the American and European pop music,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ocial pop music and pop music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ancient Chinese secular music and contemporary pop music,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op music and art music. Only when we have a clear understanding of the ideology, academic theories and disciplinary conceptualization of the four relationships can we grasp the trends for the futur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pop music.

Key words:pop music; status quo; development

中图分类号:J6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5035(2015)06-0021-05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艺术学项目“中国流行音乐的现状及发展趋势研究”(12BD029)

作者简介:徐元勇(1964-),男,四川阆中人,南京师范大学音乐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收稿日期:2015-10-09

猜你喜欢
流行音乐现状发展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流行音乐里的新国潮
探究流行音乐编曲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那英 流行音乐的时代见证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职业高中语文学科学习现状及对策研究
语文课堂写字指导的现状及应对策略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技术的现状与发展分析
我国建筑安装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构建与实施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