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知非,李利生,黄海霞,付小锁,王 军,王 伟
首都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生理学与病理生理学系, 北京 100069
将生命文化教育融入生理学教学的探索
张知非,李利生,黄海霞,付小锁,王 军,王 伟
首都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生理学与病理生理学系, 北京 100069
生命文化教育如何在生理学教学中多角度延伸,使两者融为有机整体是基础医学教育的重要课题之一。文章通过分析生命文化教育融入生理学教学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提出理论教学课堂上重视,第二课堂和实验教学中践行以及在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改革中贯穿生命文化教育的宗旨等策略和建议。
生命文化教育;生理学;基础医学教育;医学人文
自1977年美国医学专家恩格尔(Engel G L)呼吁建设“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以来,医学模式的转变越来越凸显医学“尊重生命”的人文内涵。因此,为适应医学模式转变,锻造医学生专业素质的同时,注重人文素质的培养是高等医学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1]。毋庸质疑,当前医学生医学人文素质现状仍然不容乐观[2]。生命文化教育是从一个新的维度,探索从根本上提高医学生人文素养的途径[3]。医学基础课程生理学和生命文化教育有机结合则是构建医学院校生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医学是兼具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双重属性的一门科学,在新的医学模式的指引下,现代医学的目的不仅在于对患者的治疗和看护,为其解除病痛,还在于预防疾病,促进和维护健康,也在于对患者生命的终极关怀,追求安详死亡[4]。因此,医学的使命是对人从生到死全过程的关爱和尊重。这也正是生命文化的真谛。
世界医学教育联合会(WFME)颁布的《本科医学教育全球标准》中指出,高等医学教育的目标是培养能够适应社会需求与期望,妥善应对日新月异的医学理论知识与技术,具备终身学习能力的医师[5]。因此,为适应目标要求,在医学生的培养过程中,不仅要注重提高医学生的“医术”,使他们学会主动学习,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技能,也要注重培养医学生的“仁术”,懂得尊重生命、善待生命、珍惜生命和敬畏生命,实现自身的生命价值和生活意义。这也正是生命文化教育的宗旨,让生者“向死而生”,让死者“死有尊严”。
目前,各大医学院校对医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基本形成共识,相关课程体系已经初步建立,甚至通过校园文化节等活动集中进行医学人文宣传教育活动,但是依然存在一些问题[6]。例如:在教学体系设置上还不够合理,课时偏少、流于形式,且相关学科游离在医学之外,没有形成具有特色的学科体系。教学方法单一、内容空泛、实践环节偏弱,缺乏对医学生自身需求的关注,不能抓住医学生的兴奋点。人文素质教育大体包含三个层面:人文知识的传播、人文能力的培养和人文精神的塑造。医学知识本身就是人文知识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对医学生实施人文素质教育,其中人文精神的塑造是最高层次的,其核心在于生命文化教育。只有将生命文化教育与医学知识体系的构建融为一体,才能使医学人文素质教育成为“有源之水”,“有根之木”,才能使医学生“人文地”看待医学、“社会地”理解生命,使他们在构架医学知识技能体系的同时,构建自身人文精神体系,使其对生命的关爱、尊重和守护成为一种习得,一种潜意识。
生理学是一门历史悠久的课程,也是医学生重要的入门课程之一,素有“判肌体之美,析生命之理”的美誉。英国生理学家Nobel D将“生理学”三个汉字译为“Life-Logic-Study”(生命-逻辑-研究)。学好生理学,不仅能让医学生领略作为一个具有智慧的整体—人体的惊奇美妙,更有助于加深对生活在特定环境下生命奥秘的理解。因为,纵观生理学发展史,生理学知识的探索无不烙印着时代的印记,甚至付出了沉重的生命代价。如果将生理学教学与生命文化教育分割开来,那么“人体”在医学生眼中,将只会是一架由精巧零件构成的庞然机器。也就不难想象,在他们以后的医疗实践中“只见病,不见人”,简单地把自己误认为是破损机器的修理工,忽视患者在精神、文化、情感等方面的需求,那将与“医学的本质”相背离。
3.1 在课堂教学中生理学知识教学与生命文化教育并重
课堂是教师和学生交流的重要阵地,只有充分掌控和利用好课堂教学,才可能把控方向,让学生在知识体系建构中实现生命文化和生理学知识的融合。因此,教师不仅要精心设计生理学知识的逻辑结构,而且要组织和安排生理学发展史和临床或生活实例,将尊重生命、关爱生命的理念贯穿其中。例如:介绍血型的发现史时,可讲述在人类发现血型之前,尝试用外来血液拯救危在旦夕的生命时大多导致的悲剧性结局。1829年,伦敦盖育医院的布伦德尔医师尝试为那些产后大量出血的患者输血,但他的这种英雄行为只救活了几位患者。1870年-1871年的普法战争期间,奥地利、比利时和俄国的军医都曾在战场上做过战士与战士之间的直接输血。然而,有的患者会出现畏冷发热、头痛胸闷、呼吸急促和心力衰竭等症状,甚至一些患者死亡。直到1900年,血型的奥秘才被奥地利维也纳大学一位名叫兰德斯坦纳的病理学家揭开。这样的实例不胜枚举,通过具体的实例告诉学生生命科学总是在不断的生命救赎中艰难前行,拯救生命、珍惜生命是科学前进的动力。但是,在生理学课时紧张的情况下,要将传授知识和生命文化紧密结合,这就对教师合理规划时间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2 在生理学第二课堂和实验教学中践行尊重生命和尊重学生成长规律的人才培养
“第二课堂”的概念是我国著名教育家朱九思最先提出来的,是指在课堂教学以外的时间,引导和组织学生开展各种有意义的课外活动。通过生理学第二课堂的科研实践,可以加深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同时,开扩学生视野,培养其独立工作和创造的能力。第二课堂提供了学生与教师亲密接触的平台,教师会对学生进行个性化的指导。在生理学第二课堂的科研实践过程中,教师要做到眼中有人,遵循学生成长规律,尊重学生的人格和智商。学生也将获得被尊重的愉悦体验,在以后的学习、生活和工作中也会懂得如何尊重自己以外的生命个体。因此,第二课堂与课堂教学共同构成了完整的教育环境,既是课堂教学的有益补充和延续,也是生命文化教育的有效途径。
生理学是一门实验性的科学,无论是课堂教学还是第二课堂,实验必然是生理学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对实验动物的关爱和生命的尊重也是生命文化教育的一部分。生理学实验教学过程中,须处处体现出对动物的爱心和对生命的珍惜。首先,实验中严格规范动物的使用和操作原则,在制度层面践行生命文化的价值取向。其次,在具体的实验过程中,尽己所能为实验动物创造舒适的环境,实验操作动作应轻柔,引导学生爱护和珍惜动物,珍惜生命。医学生也应对实验动物深怀感恩之心,为实验动物建立“慰灵碑”,表达为人类健康而献身的实验动物的尊重和感激。
3.3 在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改革中贯穿生命文化教育的宗旨
为适应医学模式的转变对医学教育提出的更高层次要求,各大医学院校也在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模式,以及改革现有的教学方法,提出了一系列诸如PBL、LBL、CBL教学、渗透式教学、多样化教学等模式和方法。随着互联网向人类生活全方位的渗透,MOOC和翻转课堂这种教学形式也逐渐走进大学生理学课堂,也为生命文化教育提供了新的丰富多样的应用形式。例如:在PBL教学模式中,问题的设置和引导过程中,除了涉及生理学基础知识,以及破坏生理稳态后导致的病理生理变化和疾病之外,也要引导学生关注患者心理变化以及对医患关系处理等方面进行全面研讨。在MOOC的教学中,通过视频将带教教师与病患交流的视频带入课堂,以生动的实例让学生体会到如何在细微处传达对病患的尊重和生命的敬畏。
总之,新型医学模式要求医学生不仅需要具备扎实的专业技术知识,而且应具有广博的社会文化内涵,以适应现代医患关系发展的需要。生命文化教育在生理学教学中多角度延伸、全方位融合,为培养新型医学模式下的医学人才提供了强有力的保证。
[1]李中奇,穆瑞琰,吕兆丰.医学文化的理念与医学教育的底线[J].中华医学教育杂志,2014,34(1):1-5
[2]严钰锋,王见之,张慧琴,等.医学生医学人文素质现状的调查与分析[J].医学与哲学,2013,34(12B):89-92
[3]蔡定彬,王双苗,谭健烽.生命文化教育:医学人文教育新维度[J].医学教育探索,2014,13(8):836-840
[4]方木水,肖凤,刘丹,等.我国医学人文教育的价值取向[J].医学与哲学,2014,35(3A):836-840
[5]世界医学教育联合会.本科医学教育质量改进全球标准(2012年修订版)[J].中华医学教育杂志,2014,34(3):321-334
[6]王华山.医学人文教育现状及教改路径[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2):214-215
Exploration in integrating life culture education into physiology teaching
ZhangZhifei,LiLisheng,HuangHaixia,FuXiaosuo,WangJun,WangWei
DepartmentofPhysiologyandPathophysiology,SchoolofPreclinicalMedicineofCapitalMedicalUniversity,Beijing100069,China
One of the important topics in basic medical education is how life culture education can be extended in teaching of physiology in a multi-angle manner and become an organic whole.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importance and necessity of life culture education in physiology teaching. Then it proposes some corresponding strategies and suggestions such as placing a value on life culture education during classroom teaching, practising in the second classroom and experiment teaching, and implementing the philosophy of life culture education throughout the reform of teaching mode and teaching method.
life culture education; physiology; basic medical education; medical humanities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200865);首都医科大学基础临床合作课题(12JL15)首都医科大学第二课堂教学项目 (drkt2013004)
2015-01-13
张知非(1974-),女,江西萍乡人,博士,讲师,主要研究方向:生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王伟(1967-),女,四川自贡人,博士,教授,主要研究方向:生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电话:010-83911432;E-mail:wangwei@ccmu.edu.cn
G642.0
A
1004-5287(2015)03-0314-02
:10.13566/j.cnki.cmet.cn61-1317/g4.201503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