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立
经乳腺后间隙入路术治疗乳腺多发性纤维腺瘤的临床疗效分析
张立
【摘要】目的 进一步对乳腺下缘切口经乳腺后间隙入路术治疗乳腺多发性纤维腺瘤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和探讨。方法 选取我院2012年11月~2014年11月收治的100例乳腺多发性纤维腺瘤患者,将其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患者分成对照组(传统手术治疗)和观察组(乳腺下缘切口经乳腺后间隙入路术治疗)。结果 所有患者均成功手术,没有出现感染,其中观察组在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瘢痕评分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乳腺多发性纤维腺瘤患者的治疗中,乳腺下缘切口经乳腺后间隙入路术的治疗效果较佳。
【关键词】乳腺下缘切口;乳腺多发性纤维腺瘤;临床效果
作者单位:028000 内蒙古通辽市医院普外二科
The Clinical Curative Effect of Breast Incision by Mammary Space Approach for Treatment of Multiple Breast Fibroadenoma
ZHANG Li, Two Department of Inner Mongolia Tongliao Hospital, Tongliao 028000, 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further the breast incision after breast clearance into the road for the treatment of breast multiple fibroadenoma of the clinical efficacy of analysis and discussion. Methods 100 cases of breast multiple fibroadenoma patients were chosen in our hospital in November 2012 to November 2014, the as the object of study, the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traditional surgery)and observation group(breast incision after breast gap approach surgery treatment). Results All patients had successful surgery, no infection, the observation group in operation time, hospitalization time, scar score were better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P<0.05), with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Conclusion In the treatment of multiple breast fibroadenoma patients, breast incision after breast gap approach surgery treatment effect is good, worthy of promotion and application.
[Key words]Breast incision, Breast multiple fibroadenoma, Clinical effect
乳腺多发性纤维腺瘤是发生于乳腺小叶内纤维组织和腺上皮的混合性肿瘤,是良性肿瘤的一种,可发生于任何年龄阶段中的女性,但其中以20~30岁的女性最多。对于该疾病产生原因,多认为和患者体内雌激素水平增高有关,其中,多发性纤维腺瘤一般呈卵圆形或分叶状,其大小、形状不一,和周围组织有着较为明显的界限[1]。在临床上,针对乳腺多发性纤维腺瘤,多采用手术进行治疗,然而,传统的手术切口较大,愈合时间较长,患者术后留有较为明显的瘢痕,美容效果较差,特别是年轻女性患者,对其心理会产生一定的影响。近年来,我院针对乳腺多发性纤维腺瘤患者,逐步采用乳腺下缘切口经乳腺后间隙入路术进行治疗,获得了广大患者的一致好评。基于这一情况,本次研究特选取我院2012年11月~2014年11月收治的100例乳腺多发性纤维腺瘤患者,将其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式分析,旨在帮助其他同类疾病患者能够得到更好的治疗,现将有关结果作如下报道。
1.1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我院2012年11月~2014年11月收治的100例乳腺多发性纤维腺瘤患者,将其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患者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均为多发性纤维腺瘤,将患者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年龄19~43岁,平均年龄(30.21±2.45)岁,其中单侧乳房多发肿块39例,双侧乳房多发肿块11例,经检查,患者肿块数量在4~12枚,瘤体的直径0.8~6.2 cm,平均直径(3.22±1.42)cm;观察组患者年龄19~42岁,平均年龄(30.14±2.09)岁,其中单侧乳房多发肿块38例,双侧乳房多发肿块12例,经检查,患者肿块数量3~15枚,瘤体的直径0.8~6.3 cm,平均直径(3.56±1.28)cm。排除了既往乳腺手术史、乳腺炎症、乳腺增生等患者,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接受传统手术治疗。患者平卧,行全身气管内插管麻醉,背部垫高,行超声检查,根据肿块的位置、大小、数量确定切口的位置,行放射状切口,将皮肤以及皮下脂肪层切开,切开深筋膜和乳腺组织,找到肿块,并将肿块切除。术中,可以根据肿块的情况,在乳腺的不同位置做多个切口。肿块清除完毕后,进行局部止血,同时用生理盐水反复冲洗,缝合腺体组织以及筋膜层,缝合皮肤时,采用美容可吸收缝合线行皮内连续缝合。术后,对胸部加压包扎,定期换药[2]。
观察组患者接受乳腺下缘切口经乳腺后间隙入路术治疗。患者取平卧位,行全身气管内插管麻醉,背部垫高,借助彩色多普勒超声判断肿块的位置,沿乳腺下缘做弧形切口,将皮肤和皮下
脂肪层切开,并切开深筋膜,进入乳房后间隙,沿胸大肌表面向上游离,钝性分离此间隙,直至能够充分显露乳腺腺体,从乳房后间隙入路,找到肿块,并沿着肿块的边缘将其完整地切除[3]。应用美容可吸收缝合线将切开的组织缝合,采用电刀止血,并用生理盐水反复冲洗,止血彻底后,在乳腺后间隙创面放置负压引流管行负压吸引,用美容可吸收缝合线将深筋膜、皮下脂肪层、皮肤层缝合。术后加压包扎,定期更换敷料。
1.3观察指标
详细记录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同时采用温哥华瘢痕量表(VSS)量化评分患者切口的愈合情况以及瘢痕的形成情况,包括瘢痕用色泽(0~3 分)、厚度(0~3 分)、血管分布(0~3 分)、柔软度(0~5 分),分数越低,表示效果越好。此外,对患者进行为期半年的随访,从外观上评价手术是否对乳腺外形产生不良影响,有严重不良影响记为10分,分数越低表示影响越小。
1.4统计学方法
采取统计学软件SPSS19.0对上述汇总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对比以P<0.05为有显著性差异和统计学意义。
患者均成功手术,没有出现感染,其中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25.98±4.32)min,住院时间(6.02±1.24)天,瘢痕评分(7.21±1.37)分,乳腺外形满意评分(1.08±0.12)分,对照组患者手术时间(39.09±5.21)min,住院时间(11.51±2.08)天,瘢痕评分(4.38±1.63)分,乳腺外形满意评分(4.09±0.84)分,观察组在各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乳腺多发性纤维腺瘤主要表现为无痛性肿块,患者的疼痛程度较低,多数患者在患病初期容易忽视病情。针对该病的治疗,药物治疗效果不太明显,手术是最佳治疗手段。传统的手术操作较为简单,但由于术后会留下较多瘢痕,多数患者均不满意术后乳房的效果。乳腺下缘切口经乳腺后间隙入路术的切口一般在乳腺下缘,位置较为隐蔽[4]。在手术过程中,通过乳腺后间隙入路钝性分离,将乳腺组织翻起,能够将肿瘤彻底暴露,为从乳腺背面切除肿瘤提供了条件,避免了反复做切口和缝合,在治疗的同时不会对乳房的外形产生影响,美容效果较好。此外,手术避开了肋间神经外侧皮支,有效减少了对乳腺导管的损伤,且对乳腺周围血供的影响不大,患者术后乳房皮肤的感觉无明显影响[5-8]。和传统的手术相比,乳腺下缘切口经乳腺后间隙入路术充分保留了乳房的外形,美容效果更好,对年轻女性来说,是更为不错的选择。
综上所述,从本次的研究结果来看,在乳腺多发性纤维腺瘤患者的治疗中,乳腺下缘切口经乳腺后间隙入路术能够有效缩短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促进患者的康复进程,其治疗效果较传统治疗效果显著,在临床上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赵利辉,周波. 乳腺下缘切口经乳腺后间隙入路术治疗乳腺多发性纤维腺瘤分析[J]. 现代医药卫生,2015,20(6):872-874.
[2]李文涛,翟保平,贾琳娇,等. 腋下切口联合术中彩超定位治疗乳腺多发纤维腺瘤97例分析[J].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13,18(7):594-595.
[3]朱彩荣,马宏民,蔡媛璇,等. 乳腺后间隙局部浸润麻醉在乳腺多发性肿物Mammotome系统旋切术中的临床研究[J]. 医学理论与实践,2012,26(5):513-514,516.
[4]朱彩荣,马宏民,蔡媛璇,等. Mammotome微创旋切系统治疗乳腺多发性肿块的临床研究[J]. 中西医结合研究,2012,15(1):7-9.
[5]李红,邓林,王晓东,等. 经乳房后间隙切除乳腺纤维腺瘤临床观察[J].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4,14(10):70-71.
[6]杨国梁. 后间隙入路在乳腺良性肿块切除术中的应用研究[J]. 黑龙江医学,2014,9(6):708-709.
[7]罗云飞,王军,裴效瑞,等. 微创旋切技术在乳腺多发性肿块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探讨[J].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2013,16(11):1523-1525.
[8]蒋孜明,肖年英,庞义坚,等. 环乳晕切口与传统放射状切口治疗乳腺良性肿块的临床疗效比较[J]. 中国医学创新,2015,23(9):120-122.
·临床研究·
doi:10.3969/j.issn.1674-9308.2015.24.052
【文章编号】1674-9308(2015)24-0078-02
【文献标识码】B
【中图分类号】R73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