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跨文化意识进行对外汉语的汉字教学

2015-01-31 05:31陈丽君
中华女子学院学报 2015年2期
关键词:字形跨文化汉语

陈丽君

以跨文化意识进行对外汉语的汉字教学

陈丽君

历史悠久的中国汉字是集“形、义、音”于一体的独特的书写符号系统,被公认为是世界上最难读、难写、难记、难学的文字,而这也正是汉字的独特魅力所在。本文拟以跨文化意识的角度探讨在教授外国学习者学习汉字的过程中,把握其特点和造字规律,并与外国人的认知特点有机结合,来调动外国人的思维潜能,从而进一步增强汉字教学的科学性、趣味性和针对性。

跨文化意识;对外汉语;汉字教学

作为联合国六种工作文字之一的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在外国人眼中,汉字是东方文化的象征,横竖撇捺的笔画中蕴藏着中华文明深远的文化。但是,汉字同时又被公认为是世界上最难读、难写、难记、难学的文字,因为世界上95%以上的国家和地区使用的都是拼音文字,拼音文字只需要很少(20—40个)字母就可组成成千上万的词汇,而汉字必须逐字认识与记忆,而且笔画繁杂,虽然令人神往,但是让学习者感觉永无尽头,这让学习汉字似乎成了“苦海无边”的事情。汉字难学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汉字是方块字。汉字不像印欧语言文字是线形文字,印欧语言的文字是由字母连字母依次写出来的,而汉语却是由“点”、“横”、“竖”、“撇”、“折”等各种笔画组成的,笔画不但多,而且分散,不像拼音文字的字母那样可以从左向右连着写。汉字的书写还有先后的要求,笔顺先写哪一笔,后写哪一笔有一个基本的顺序规定,所以汉字学习者不仅要记字形,还要记笔顺,笔画的顺序不正确,书写也不能算正确。

其次,在语音方面,汉语音节界限很明显,每个音节都有一个声调,声调不同字就不同,意思也就不同。而印欧语言有较多的清塞音之分,元音系统较严密,声调区别词义的情况极为罕见。可以说汉语声调的学习对于学习汉语的留学生来说是最头疼的事情,因声调而被人误解的笑话时有发生。

第三,汉字字形相似的多,多一点,少一点,如“拔”和“拨”,多一横,少一横,如“戊”和“戌”,便是不同的字,很容易混淆,形成错字、别字;还有在组词时,很容易把甲字写成乙字,如把“锻炼”写成“锻练”,把“残酷”写成“惨酷”,等等;还有读音上的错误,如“娱乐”读成wule,“诞辰”读成yanchen,“婀娜”读成a’nuo等等。汉字本身复杂、难认、难写、难记,同时还需要仔细辨别汉字之间的差别,认真观察他们之间的不同,这更增加了学习汉语的难度。

第四,汉字是表意体系的文字,蕴含着大量的文化信息,是汉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汉字笔画的组合不是随意的,汉字的字形和字义是紧密相连的,是承载和传播文化的工具,每一个汉字都有着悠久的历史,包含着丰富的中华文化的底蕴。古汉语和现代汉语字词含义的转变和延伸意义常常让学习者觉得匪夷所思。

正是有着几千年历史的汉字的这种独特的书写符号系统,和集“形、义、音”于一体的视觉符号的构造方式,才使得汉字具有了独特的迷人魅力。针对目前世界上普遍存在的“汉字难学”的观念,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李泉教授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他认为,“汉字的魅力”应视为汉字的一个优点,其特别的作用不可低估,至少会对“汉字难学”起到一种“打折”作用。[1]对外汉语教学领域是个特殊的跨文化交流场所,跨文化的碰撞无时不在,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我们常常强调汉语学习者应具备“跨文化意识”,汉语学习者对于其所学目的语文化要有较好的知识掌握和较强的适应能力与交际能力,能像目的语本族人的思维一样思考问题并做出反应以及进行各种交往活动。[2]

一、以外国学习者的实用需求为导向,以核心词为中心开展汉字教学

国家权威部门对对外汉字的教学数量有明确的要求,国家汉语水平考试委员会办公室考试中心制定的《汉语水平词汇与汉字等级大纲》共收汉字2905个,其中,甲级字800个,乙级字804个,丙级字590个,丁级字670个,丙级和丁级字附录41个。这是目前对外汉字教学的基本标准;国家对外汉语教学领导小组办公室编《高等学校外国留学生汉语教学大纲(长期进修)》共收录汉字2605个,其中初等阶段1414个,中等阶段700个,高等阶段491个。[3]因此,教学中可以以核心字中心进行扩展,由浅入深,由易及难。

例如,滚雪球联想法:

1.“人”:人(两腿分开)—大(双臂伸开)—太(“大”字底下加一点就更大了,为“太”)—天(“大”字头上的一横表示“天”,“天”是最大的)—夫(大丈夫比天还高)—“入”(镜中“人”。想象“人”进入一面镜子)—从(一“人”在前,一“人”在后,表示跟从)—众(三“人”为“众”)。以上演示过程可适当运用肢体语言。

2.“日”:日(象形,“日”中有太阳黑子)—旦(太阳从地平线上升起,表示早晨)—但(“旦”字做声旁)—旧(东西用了一日就算“旧”了)—白(上方一撇表示太阳的白光,白色)—百(会意。从一,从白。“白”假借为“百”)—早(太阳照在教堂的“十”字架上,时间还“早”)。

例如,系列法:

1.“木”字系列:木、本、末、休、体、杯、林、森。

2.“口”字+动物的系列:吠、咩、鸣。

3.“叠罗汉”系列:犇、羴、鱻。

例如,部首法:

1.一般地说,用“目”做形旁的形声字,原义一般同“眼睛”有关。如,盲、眼、睡、睛、眉、盯、睚、眨、眠、眶、睁、眦、瞅、瞄、瞥、瞬、睑。

2.用“月”做形旁的形声字,原义一般同“肉体”有关。如,背、脍、膏、肓、肺、肚、肝、肾、脾、腕、腰、膀。

据统计,现代汉语中“月”字旁的汉字,97%以上意思与“肉”意有关。只有极少的几个字与月亮相关,如“朔、朗、朝、期”等几个字。

3.“宀”,宝盖头,表示“房子”之意。如,家、宇、宿、宅。

4.“疒”,病字头,表示与“病”有关。如,病、疗、疼、痛、疲、疯、疹、疽、疾、痈、疱、疴、疮、疝。

5.“衤”,衣字旁,表示与“衣服”有关。如,补、被、袄、衬、袜、裤、衩、衲、袖、袍、裙、褂、裸、袱、袴、裆、衪、衱、衧、衦。

6.“礻”,示字旁表示祭祀,“土”表示土地神。古代把土地神和祭祀神灵的地方都叫“社”。故示字旁的字一般与“祭祀”、“神灵”有关。如,社、礼、祥、祖、视、祸、祈、福、祀。

7.“贝”,贝字旁,表示与“钱”有关。如,钱、财、购、败、赔、赚、贴、贼、赌、赠、赃、贬、贿、赂、赊、贡、贮赋贱、赡、赛、赏、赉、赀、资、赁、贾、贻、费、贺、贷、购、责、账、贩、贯、赢。

二、以外国学习者的兴趣为导向,将文化寓意融入汉字教学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一个人学习的内在动力,是掌握知识的重要前提。在教授对外汉语的过程中,可以有意识地补充一些汉字的文化寓意的介绍,或者根据不同的文化背景设计相关的情境,引导学生对文化现象进行讨论,引起学生的兴趣,这样既可以扩充汉字,也可以了解一些中国的民俗,学生的学习效果也会更好。在中华文化课程的安排上,由于讲解的是目的语的历史文化背景知识,可以考虑有侧重地安排对汉字的讲解,任何语言文字都是文化的载体,由“文字”而谈“文化”,学生在应用中会更准确把握文字的含义,更深刻地理解中华文化。

例如,说明法:

“相”是察看的意思,用“目”观“木”表示。

“休”是休息的意思,用“人”在“木”旁表示。

“安”为“女子在屋内非常安全”之意。

“炙”会意。从肉从火。肉在火上烤。本义:①烤肉:脍~人口(美味人人爱吃,喻好的诗文、事物大家都称赞)。②烤:~手可热(热得烫手,喻权贵气焰很盛)。

“葬”,会意。小篆字形。从“死”,在“茻”(mǎng)中,指人死后埋藏在丛草中。

“家”,上面是“宀”,表示与室家有关,下面是“豕”,即猪。古代生产力低下,人们多在屋子里养猪,所以房子里有猪就成了家庭的标志。有一句话:家是房子底下养着猪!

例如,文化诠释法:

1.“天”。中国人崇拜“天”,认为“天”最大。这里的“天”相当于英文中的“God”。中国人在生活中常说“天哪”、“我的天哪”。

2.“脍”。孔子曾说过,“食不厌精,脍不厌细。”(《论语·乡党》)中国人自古以来就很讲究美食,孔子则是最早的美食家。

3.“信”。信,会意。从人,从言。人的言论应当是诚实的。本义:真心诚意。也就是说,中国人强调,一个人要说话算话,要讲诚信,不骗人。

4.“盟”。由“盟”,可联系成语“歃血为盟”,从而向外国人介绍中国古代订立盟约时的习俗。歃血为盟:古代会盟,把牲畜的血涂在嘴唇上,表示诚意;盟:宣誓缔约。泛指发誓订盟。

5.“戌、戍、戊、戎”。讲这四个字字形的区别时,可介绍“戊戌变法”的历史事件和“投笔从戎”的成语故事。

6.“臭”。臭,会意。从犬,从自。狗鼻特别灵敏,故从二字会意。

例如,热字法:

中国当下流行的、媒体出现比较高的字,被称为汉语热字。如,“门”、“被”、“雷”。总之,尽可能让学生学习到汉字的最新用法,学生也会觉得汉语很有意思。

三、以外国学习者的思维习惯为导向,用对比等方式进行汉字教学

语言是思维方式的构成要素,思维以一定的方式表现于某种语言形式之中。语言使用的差异体现了思维选择的差异。中国传统思维注重内在的身心修养,形成中国人求稳的心理和好静的内向性性格;而西方人的思维对象倾向于外界,重视认识自然,改造自然,为己所用,富于好奇心和想象力,较易接受新事物,整个思维方式是外向性、开放型的。中国人善于归纳,西方人善于演绎,不缺乏浪漫,也极富想象力,可以鼓励学生大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从学习汉字中寻找到自我乐趣。

例如,关联法:

有些汉字,是有关联的一组,可集中起来分组演示。

1.人、从、比、北、背。

“人”,象形。

“从”,会意。二人一前一后,为从。

“比”,会意。从二匕,匕亦声。甲骨文字形,像两人步调一致,比肩而行,用以表示“靠近,一个挨一个”之意,如比比皆是、比肩接踵、(天涯若)比邻、鳞次栉比。“比”与“从”字同形,两个字只是方向相反。

“北”,联想两人背靠背。“背”与“北”音似。

“背”,可依照形旁告知法按形声字去解释,也可依照联想法去做解释。

2.木、本、末、休、采。

“木”,象形。

“本”,指事。小篆字形,从“木”。下面的一横是加上的符号,指明树根之所在。本义:草木的根或靠根的茎干。

“末”,指事。金文字形。“木”上加一点,指明树木末梢所在处。本义:树梢。

“休”,会意。从人,从木。人依傍大树休息。本义:休息。

“采”,会意。从爪从木。甲骨文,上像手,下像树木及其果实。表示以手在树上采摘果实和叶子。本义:用手指或指尖轻轻摘取下来。

例如,拆分法:

从汉字的特点上看,汉字字形是一个组合系统,为了便于外国人理解和记忆这样的汉字,我们有必要把这样的汉字拆分一下。

1.赢、嬴、羸。

2.照。

例如,联想法:

“背”:两个人背靠背,坐在月亮之上,真是好浪漫啊!

“泪”:眼睛出水,流泪了。

“哭”:两只大大的眼睛哭肿了,下面还有一滴泪水呢,好伤心哟!

“骂”:两个人,两张嘴,在对骂,太可怕了!

“宿”:房屋下有一百人,表示宿舍。

例如,谐音法:

中国人在刚开始学英语的时候,为了便于记忆,经常用汉语来标注英文。如“How are You”,常被记成汉语的“猴哈腰”三个字。同理,外国人学习汉字,为了便于记忆汉字的读音,也可适当采用谐音记忆的方法。如,“离”—Leave,“哭”—Kry。

例如,荒诞法:

1.“要”:——中国人要什么?——西方的女人。据说以上这个笑话是利玛窦编撰的。

2.“考”:上边是老师(“老”字头),下边是个“5”,要考5分。

四、以外国学习者二语可得学习规律为导向,进行不同阶段的汉字教学

语言学家McLaughlin认为,“对二语习得过程的充分了解有助于语言教学。”[4]

二语习得的研究者认为,学习者具有一种“内在习得大纲”( Internal Syllabus),即学习者的学习不可能一蹴而就,它的发展是有阶段性的。这种阶段性除了主观努力程度外,还要受到大脑对语言习得分阶段性的制约。这意味着学习者是在经历称为“中介语”的“自然”发展阶段中获得语言习得。这一过程说明,学习者自身有一种学习进度表,它是内在的、自然的、不可回避的。学习者的主观努力只能加速这一过程,而不能跨越这一过程。[5]

通常,非汉字文化圈国家的学生与日韩的学生相比,觉得汉字更难学,但是对汉字却感兴趣。初级阶段的学生主要通过汉字形象为视觉刺激或视听觉并用的方式来记忆汉字,在读音、笔顺和结构等方面困难较大,中高级主要在形似字之间的细微差别、字的用法等方面较难把握。汉字的掌握需要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因此,在学习汉语不同的阶段可以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

初等阶段:

例如,画图法:

汉字中许多字形与意义对象在形体上具有同一性。

如,“日”,古文字像太阳形,“月”,古文字像月牙形。其本义就是太阳、月亮。

再看以下例子:

木、山、马、鱼、门、手、羊、草、鸟、虫、川、耳、龟、口、人、田、水、火。

例如,指示法:

如,“上”、“下”就是分别在参照物的上、下部加上一点(或一短横)来表示意义。

再看以下例子:刃、本、末、甘、一、二、三。

高等阶段:

例如,编造句子法:

这种方法注重生字字义的情景创设,提倡在词中、句子中、课文情景中进行生字教学,使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章,使生字字义在生动形象的语言环境中凸现出来。因此,我们可以适当编造些句子来辅助汉字教学。如,“颐、姬、熙”这三个字外国人在学习的时候很难区分辨认,我们可编成一句带有故事情节的话:

“颐和园里演《蔡文姬》,观众熙熙攘攘。”

这种方法较适合汉语水平较高的外国人。因为“蔡文姬”其人以及“熙熙攘攘”这个成语,即便普通的中国人也不一定熟悉。

再如,如果在某次集中识字中遇到了这样几个字“宴、客、估”,也可通过编造句子来识记:

“今天宴会上客人很多,我估计有100多人。”其他方法还有:

1.编顺口溜法:

“武、式、代”等字的斜钩易被加撇,“延、建、廷”等字的“建”字旁易被加点。为此,我们可编这样的顺口溜:

“延建廷,不加点;武式代,不加撇。”

“戌、戍、戊、戎”这几个汉字字形难区分,可编这样的顺口溜:

“横戌点戍戊中空,一横一撇则为戎。”

2.编识字口诀法:

“一条黑狗”,就是默写的“默”字。

“三人看日出”,就是春天的“春”字。

3.编儿歌法:

“青、晴、睛、请、情、清”这几个字,对外国人来说,虽然不难写,但意思不是很好区别。如果编成下面的儿歌,可迎刃而解:

河水清清天气晴,

小小青蛙大眼睛。

保护禾苗吃害虫,

做了不少好事情。

4.编故事法:

“左”、“右”这两个字,对于初学汉语的外国人,容易被搞反。为此,可以编一个小故事:一天,上班时间,老板突然来到一间办公室,发现左边的人在认真工作,而右边的人在大口吃东西。

总之,教无定法,学习同一个汉字,可以采用不同的趣味教学方法。以上方法,教学过程中还应因人而异,教师在实际课堂上应灵活掌握使用,切忌生搬硬套,针对外国学生的不同文化背景、不同阶段、不同水平程度,选择不同类型的教学方法。

[1]裴诺.李泉教授做客独墅湖语言文化论坛探讨“汉字难学”问题[EB/OL].http://news.ruc.edu.cn/archives/81807,2014-05-20.

[2]尚秀叶.注重外语教学中跨文化意识的培养[J].山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9).

[3]程伟.以汉字教学为例论对外汉语教材[J].才智,2009,(12).

[4] McLaughl, B.. Theories of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M]. London: Edward Arnold, 1987.

[5]周平,张吉生.二语习得研究与外语教学的互动关系[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3,(2).

责任编辑:贾 春

On Cross-cultural Consciousness in Teaching Chinese Characters as a Foreign Language

CHENLijun

Combined with figures, pronunciation and signification, the Chinese character is one of the most difficult symbol systems recordingthe language of Han nationality. This is the charmof Chinese characters. This essaysuggests teachers employ more tactics of cross- cultural consciousness to display the characteristics, structure and cultural meaning of Chinese characters according to foreigners’capacity for thought, to reinforce the teaching of characters to become more scientific, interestingand targeted.

teaching Chinese toforeigners; cross- cultural consciousness; teachingofcharacters

10.13277/j.cnki.jcwu. 2015.02.020

2014-10-10

H1

A

1007-3698(2015)02-0118-05

陈丽君,女,中华女子学院对外汉语系副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跨文化交流问题、汉语教学。100101

猜你喜欢
字形跨文化汉语
学汉语
异体字字形类似偏旁的互用类型综合字图构建
轻轻松松聊汉语 后海
超越文明冲突论:跨文化视野的理论意义
甲骨文中的字形直立化二则
复习生字字形的方法
追剧宅女教汉语
汉语不能成为“乱炖”
石黑一雄:跨文化的写作
添一笔变个字